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6篇
  免费   9篇
基础医学   4篇
临床医学   8篇
内科学   1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9篇
眼科学   50篇
药学   26篇
中国医学   1篇
肿瘤学   3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13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1篇
  2004年   3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5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 毫秒
31.
王维  李楠  田宇 《解剖学研究》2022,44(1):33-38
目的 探究雷公藤甲素(Triptolide,T10)对深低温保存动物模型神经活性和功能的影响.方法 收集30只SD大鼠双侧15mm长的坐骨神经组织,随机分为3组:冻存组、低浓度T10组(L-T10)和高浓度T10(H-T10)组,分别在含有0、1×10-9、1×10-8mol/L的T10的冻存液中、在-4℃的条件下低温...  相似文献   
32.
单志明 《河北医药》2011,33(18):2746-2747
目的观察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BRVO)中,黄斑分支静脉阻塞(MBRVO)与颞侧分支静脉阻塞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FA)特征的异同。方法回顾性分析经FFA诊断为MBRVO120例120眼和颞侧BRVO180例180眼的FFA检查资料。结果MBRVO与颞侧BRVO均为上支发生率高;动静脉交叉处静脉后位发生率高;120例MBRVO中FFA显示阻塞区毛细血管闭塞、中心凹旁毛细血管部分破坏53例(44.2%),黄斑囊样水肿18例(15.0%)。侧支循环形成42例(35.0%)。180例颞侧BRVO中FFA显示阻塞区毛细血管闭塞、中心凹旁毛细血管部分破坏96例(53.3%);黄斑囊样水肿88例(48.9%)。侧支循环形成18例(10.0%)。视网膜新生血管24例(13.3%)。视盘新生血管4例(2.2%)。结论MBRVO与颞侧BRVO均有缺血改变,但MBRVO不产生视网膜新生血管,颞侧BRVO产生视网膜及视盘新生血管;中心凹旁毛细血管部分破坏比例、黄斑囊样水肿比例,颞侧BRVO均高于MBRVO。MBRVO侧支循环形成比例高于颞侧BRVO。  相似文献   
33.
目的 研究急性髓系白血病(AML)患者中FANCF蛋白的表达,探讨FANCF蛋白在AML中的意义.方法 以AML患者骨髓提取的单个核细胞为研究对象,采用Western blotting印迹法分析FANCF蛋白表达.结果 FANCF蛋白在初诊组表达为0.643±0.265,完伞缓解组表达为1.231±0.201,对照组表达为1.348±0.237;初诊AML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FANCF蛋白表达完全缓解AML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FANCF 蛋白在初诊AML中表达下调,FA通路不能形成,可能与AML发病有相关性,与完全缓解AML组表达无明显变化,提示与AML预后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34.
目的探讨应用Pentacam三维眼前段分析诊断系统与全景超声生物显微镜(UBM)观察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患者手术前后前房直径及前房深度(ACD)的变化。比较两种方法测量结果的差异。方法前瞻性非随机对照临床研究。临床选取行晶状体超声乳化吸出联合人工晶状体(IOL)植人术后的年龄相关性白内障60例(79眼)。应用Pentaeam测量术前、术后1周、1个月、2个月的水平前房直径和ACD;应用UBM测量术前、术后2个月的水平前房直径、垂直前房直径和ACD。结果(1)Pentacain测量结果,术后水平前房直径增加(F=7.170,P=0.009),ACD加深(F=26.439,P〈0.05),术后1周、1个月、2个月前房直径、ACD进行两两比较,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2)UBM测量结果,大部分患眼垂直前房直径大于水平前房直径。(3)Pentacam测量术前、术后2个月的水平前房直径与UBM测量值相比,差别无统计学意义(t=0.231,P=0.818,t=1.017,P=0.311)。Pentacam与UBM测量术前ACD,差别无统计学意义(t=0.153,P=0.995);而测量术后ACD,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Pentacam测量结果显示,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患者术后水平前房直径增加,ACD加深,术后1个月前房直径、ACD保持不变。(2)UBM测量结果显示,大部分患者垂直前房直径大于水平前房直径。(3)UBM与Pentacam都可以用于前房直径和ACD的测量,而且对于术前、术后前房直径以及术前ACD的测量结果相似。但测量白内障患者有晶状体眼的ACD时,两种仪器的测量结果不同。两种仪器测量角膜部位不同从而产生差别。但是每一种仪器都有各自的优缺点,使用时应根据不同的目的选用不同的仪器。  相似文献   
35.
Pentacam与iTrace像差仪在白内障患者角膜像差测量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利用Pentacam系统测量超声乳化白内障摘出联合人工晶状体(IOL)植入术手术前后角膜前表面高阶像差的变化,比较Pentacam系统与iTrace像差仪测量的术后角膜前表面像差的差异。方法研究为诊断性试验研究。对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患者60例79眼行小切口超声乳化白内障摘出联合折叠型IOL植入术,应用Pentacam系统分别于术前和术后2个月测量角膜前表面的像差,观察手术前后角膜前表面像差的变化。术后2个月对所有患者行iTrace像差仪检查,记录总高阶像差、彗差、三叶草像差及球差的均方根(RMS)值。所有手术和检查均由同一位医师操作。所有患者均签署书面知情同意书。结果 Pentacam测量方法检查结果显示,角膜前表面的总高阶像差术前较术后轻度增加,但手术前后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717,P〉0.05);其余各项球差、彗差、三叶草像差以及3~6阶像差手术前后的变化与总高阶像差的检测结果相似,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Pentacam和iTrace测量术后角膜前表面的像差发现,Pentacam测量的球差、三叶草像差测量结果较iTrace轻度增加,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Pentacam和iTrace所测量的总高阶像差、球差、3~6阶像差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切口超声乳化白内障摘出联合IOL植入术后角膜前表面高阶像差的变化不影响患者的视觉质量,Pentacam和iTrace测量的角膜波前像差结果存在部分差异。  相似文献   
36.
目的:探讨一过性黑矇患者的临床表现及相关危险因素。方法采集2013年5月至2015年5月在眼科就诊及体检中心受检者的一过性黑矇患者同时伴有颈动脉狭窄者103为病例组,同期体检中心受检者中无一过性黑矇及颈动脉狭窄者103例为对照组。对2组一般情况、眼部情况、双颈动脉彩超及实验室检验等结果进行分析。结果血压、空腹血糖及血脂与一过性黑矇患者的颈动脉狭窄的联系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血压及血脂指标升高可增加一过性黑矇及颈动脉狭窄的危险性。  相似文献   
37.
睫状──视网膜动脉袢一例单志明患者女,42岁。因右眼视力下降2个月,于1993年5月8日就诊。否认既任眼病史。全身检查无异常发现。眼部检查:视力:右眼0.6矫正一1.75D=1.0。左眼1.2。双前节未见异常。眼底:左眼底正常。右眼视盘下缘IDD范围...  相似文献   
38.
眼内炎后脉络膜骨瘤一例刘林芬(秦皇岛市第一医院眼科066000)张××,女,37岁,市民。因右眼视物模糊3个月于1978年4月就诊。视力:右:眼前手动,左:0.7。右眼睫状充血(++),角膜内皮略混,虹膜纹理不清,晶体皮质轻度混浊,散瞳查玻璃体少许絮...  相似文献   
39.
魏欣欣  吕茜 《河北医药》2016,(18):2820-2822
目的:对血尿酸、血肌酐及血β2微球蛋白等肾功能检测指标与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的关系进行探讨分析。方法选择2015年1~8月于眼科就诊及健康体检确诊患有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患者120例为病例组,同期于内科及健康体检诊断患糖尿病但未患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者120例为对照组,对血尿酸、血肌酐、血白蛋白及脂蛋白等检测的结果进行分析比较。结果2组血尿酸、血肌酐及血β2微球蛋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血尿酸、血肌酐及血β2微球蛋水平升高会增加患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的风险。  相似文献   
40.
目的 探讨视网膜动脉硬化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 采集2014年8月至2015年8月眼科就诊及体检中心受检者的诊断为视网膜动脉硬化者121为病例组,同期体检中心受检者中无视网膜动脉硬化者121例为对照组.单因素分析年龄、体重、血压、血糖及血脂与视网膜动脉硬化的关系,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其相关性.结果 年龄、空腹血糖及血脂与视网膜动脉硬化的联系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年龄、舒张压、总胆固醇及三酰甘油指标升高可增加视网膜动脉硬化的风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