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2篇
  免费   2篇
儿科学   1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2篇
临床医学   13篇
皮肤病学   5篇
特种医学   2篇
综合类   6篇
预防医学   11篇
药学   3篇
  2023年   3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10篇
  2017年   5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1995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4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18 毫秒
21.
目的 探讨水中分娩新生儿脐动脉血血气分析及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我院妇产科2012年10月-2013年7月收治的待产产妇200例作为研究对象,以自愿水中分娩且符合条件的产妇100例为观察组,采取头位、无妊娠并发症、正常阴道分娩的产妇100例为对照组.取两组新生儿的脐动脉血进行血气分析,并将结果进行比较.结果 两组新生儿血气分析检测结果差异有显著性(P<0.05);两组新生儿体重差异无显著性(P>0.05);两组孕妇分娩时羊水均有不同程度的污染,但污染类型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 水中分娩不会使新生儿窒息的几率以及酸中毒的可能性增加,具有较高的安全性,提高了母婴的存活质量,可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2.
目的探讨给予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的孕妇阻断方式治疗对母婴传播的影响分析。方法随机抽取2016年2月至2018年8月在秦皇岛市妇幼保健院生产的70例孕妇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成观察组(在孕妇妊娠期为28周后给予替比夫定抗病毒阻断方式治疗,n=35)和对照组(在孕妇妊娠期间不予以抗病毒阻断方式治疗,n=35)。对比分析两组孕妇妊娠28周、分娩时和分娩后血清中HBV DNA含量以及婴儿出生时及出生6个月后HBsAg阳性及HBV DNA阳性的概率情况以及婴儿身高、体重、肌酸升高率和Apgar评分的结果分析,并且对治疗后孕妇出现的不良反应进行分析。结果观察组孕妇分娩时血清中HBV DNA含量(3.77±0.43)lg copies/ml,分娩后血清中HBV DNA含量(3.16±0.38)lg copies/ml,婴儿出生时HBsAg阳性率(5.71%),HBV DNA阳性(2.86%),出生后6个月HBsAg阳性率(0.00%),HBV DNA阳性(0.00%);对照组孕妇分娩时血清中HBV DNA含量(7.42±0.65)lg copies/ml,分娩后血清中HBV DNA含量(7.41±0.46)lg copies/ml,婴儿出生时HBsAg阳性率(20.00%),HBV DNA阳性(17.14%),出生后6个月HBsAg阳性率(14.29%),HBV DNA阳性(11.43%),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给予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的孕妇阻断方式治疗,能使乙型肝炎病毒(HBV)母婴传播被有效阻断,婴儿可正常发育,无不良反应发生,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23.
目的探讨孕中期子宫动脉彩色多普勒超声联合血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β-HCG)值在预测妊娠期高血压的价值。方法选取75例确诊为妊娠高血压疾病患者作为观察组,另选取同时间段75例处于孕中期的健康孕妇作为对照组。均行彩色多普勒超声联合血β-HCG值检测。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阻力指数(RI)值为(0.65±0.13)和(0.55±0.08),搏动指数(PI)值为(1.31±0.26)和(0.92±0.18),收缩期峰值血流速度/舒张末期血流速度(S/D)值为(3.52±0.65)和(2.56±0.51),观察组子宫动脉RI、PI以及S/D均显著高于对照组;ROC曲线分析显示,RI值、PI值、S/D值、β-HCG值、联合预测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AUC分别为0.743、0.896、0.874、0.738、0.914,提示预测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准确性高,并且根据最佳临界值,当RI值低于0.635时,其敏感度为50.7%,特异度为90.7%;当PI值低于1.075时,其敏感度为82.7%,特异度为82.7%;当S/D值高于3.085时,其敏感度为72.0%,特异度为88.0%;当β-HCG值高于49914.7 IU/L时,其敏感度为50.7%,特异度为89.3%;当联合高于2.8026时,其敏感度为86.7%,特异度为89.3%。结论子宫动脉彩色多普勒超声联合血β-HCG值在孕中期孕妇产检中能够预测妊娠期高血压的发生风险。  相似文献   
24.
目的 探讨间苯三酚在第一产程中促进产程进展的效果.方法 随机抽取160例初产妇平均分为两组,研究组:宫口扩张3 cm给予间苯三酚80 mg静脉注射;对照组不使用.观察两组的第一产程时间、剖宫产率、产后出血量、新生儿评分.结果 研究组第一产程时间、剖宫产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产后出血量、新生儿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间苯三酚能加速产妇子宫颈口扩张、缩短产程、提高阴道分娩率,且对母儿无明显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25.
目的研究探讨规范化治疗妊娠合并糖代谢异常对发生未足月胎膜早破新生并发症的影响。方法收集2012年6月-2017年6月秦皇岛市妇幼保健院的胎膜早破病例3046例,并筛选出合并糖代谢异常病例。计算出胎膜早破合并糖代谢异常所占胎膜早破比率;从未胎膜早破合并糖代谢异常病例中随机选取糖尿病规范化治疗及未规范化治疗共128例,观察组(n=78)为规范化治疗糖代谢异常患者,对照组(n=50)为未规范化治疗糖代谢异常患者,对比分析绒毛膜羊膜炎、胎儿窘迫、早产、新生儿低血糖、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儿感染发生情况。结果 3046例胎膜早破的孕妇中,足月胎膜早破占比68.32%,未足月胎膜早破占比31.68%。未合并糖代谢异常占比91.30%,合并糖代谢异常占比8.70%。未足月胎膜早破与糖代谢异常有明显相关性,有统计学差异(P0.05)。足月与未足月孕妇比较孕周有显著差异(P0.05),而年龄、孕次、流产次数、孕前体质量无显著差异(P0.05)。足月胎膜早破患者合并与未合并糖代谢异常的年龄、孕次、孕周、流产次数、孕前体质量均无显著差异(P0.05)。未足月胎膜早破患者合并与未合并糖代谢异常的孕周有显著差异(P0.05),而年龄、孕次、流产次数、孕前体质量无显著差异(P0.05)。观察组新生儿的心跳、呼吸、肤色、反射、肌肉张力等各项评分和总分Apgar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绒毛膜羊膜炎、胎儿窘迫、早产、新生儿低血糖、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儿感染等并发症观察组发生例数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糖代谢异常是胎膜早破的一个危险因素,尤其与未足月胎膜早破具有一定相关性。糖尿病规范化治疗可以减少胎膜早破发生率,尤其是未足月胎膜早破发生率,从而达到延长孕周,提高早产儿生存率及生存质量,改善母儿妊娠结局。  相似文献   
26.
27.
目的探讨自由体位分娩方式配合会阴无保护接生技术对产妇分娩结局以及新生儿的影响。方法采用前瞻性研究的方法,选取2017年2月至2018年6月秦皇岛市妇幼保健院收治的160例产妇,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每组各80例。研究组产妇给予自由体位分娩方式且配合会阴无保护接生技术,对照组产妇给予传统助产方式。比较两组产妇的会阴裂伤程度、会阴侧切率、第二产程时间、产后2 h出血量、新生儿窒息、新生儿Apgar评分、并发症情况、剖宫产率以及自然分娩率。结果研究组产妇第二产程时间为(45. 71±15. 68) min,短于对照组的(67. 62±17. 12) min,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研究组产妇的会阴Ⅱ度裂伤率(2. 5%vs. 10. 0%)、会阴侧切率(23. 75%vs. 55. 0%)、新生儿窒息率(2. 5%vs. 8. 75%)、剖宫产率(23. 75%vs. 46. 25%)及并发症发生率(3. 75%vs. 13. 75%)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 0. 05);两组产后2 h出血量比较(151. 22±38. 46 ml vs. 147. 56±45. 89ml),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研究组新生儿Apgar评分(8. 02±0. 91分vs. 6. 99±1. 12分)、自然分娩率(76. 25%vs. 53. 75%)均高于对照组(P 0. 05)。结论自由体位分娩方式配合会阴无保护接生技术可有效降低剖宫产率,促进自然分娩,提高自然分娩率,减少会阴裂伤,能够最大程度地确保母婴安全。  相似文献   
28.
目的 观察加速康复外科理念(ERAS)在剖宫产围术期的应用及对产妇术后疼痛、肠道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9年1月至2020年6月在秦皇岛市妇幼保健院行剖宫产术的150例孕妇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n=75)为常规干预,观察组(n=75)施行以ERAS理念为指导的干预。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比较两组疼痛程度,用时间指标、胃肠功能参数评价肠道功能恢复,并观察比较临床结局状况。结果 两组患者术后VAS评分分析,结果显示时间因素、组别因素及时间-组别的交互作用均有统计学意义(F值分别为366.604、173.888、92.690,P<0.05);多重比较结果显示,两组术后4~12h, VAS评分均随着时间的延长而显著升高,术后24h VAS评分显著降低,术后4h VA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6h、12h、24h 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t值分别为9.867、10.235、11.347,P<0.05)。观察组肠鸣音恢复时间、排气时间、排便时间均短于对照组(t值分别为8.188、5.082、3.869,P<0.05)。术后3...  相似文献   
29.
目的 观察双侧子宫动脉结扎术联合水囊压迫治疗前置胎盘剖宫产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8年6月至2020年6月秦皇岛市妇幼保健院收治的170例前置胎盘剖宫产出血产妇的病例资料,按照治疗方法的不同将其分为观察组(n=90)与对照组(n=80)。观察组产妇行双侧子宫动脉结扎术联合水囊压迫治疗,对照组产妇行宫腔填塞纱布止血治疗。比较两组产妇的手术情况、凝血功能变化情况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与对照组产妇在手术时间、填塞物留置时间及术中、术后24 h出血量比较分别为(50. 83±3. 36) min vs.(65. 29±3. 27) min、(936. 03±64. 14) ml vs.(1 824. 49±132. 25) ml、(204. 03±13. 14) ml vs.(462. 49±17. 25) ml、(19. 83±2. 36) h vs.(23. 29±2. 27) h,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治疗前,两组产妇的凝血指标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BI)和凝血酶时间(TT)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治疗后,观察组产妇PT、APTT、TT、FBI指标分别为(12. 02±1. 56) s、(35. 26±2. 24) s、(15. 51±2. 26) s、(3. 98±0. 52) g/L,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2. 8141,19. 986,18. 610,5. 909,P 0. 05)。术后随访显示,观察组产妇的并发症发生率较对照组低(4. 4%vs. 15. 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4. 390,P 0. 05)。结论 双侧子宫动脉结扎术联合水囊压迫治疗前置胎盘剖宫产出血,对产妇凝血功能改善显著,有利于减少出血量,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30.
张晶 《中国误诊学杂志》2012,12(12):2877-2877
为了了解胎儿窘迫各项诊断指标与围生儿窒息发生情况,本文回顾性分析我院503例分娩期胎儿窘迫病例,探讨胎儿窘迫的相关临床因素、诊断和治疗.5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2003-01-2011-01在我院住院的因胎儿窘迫行剖宫产产妇503例,孕妇年龄21~42(平均25.92)岁;孕周37~42(平均27.8)周;初产妇425例,经产妇78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