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97篇
  免费   236篇
  国内免费   33篇
耳鼻咽喉   9篇
儿科学   14篇
妇产科学   3篇
基础医学   107篇
口腔科学   46篇
临床医学   408篇
内科学   128篇
皮肤病学   48篇
神经病学   26篇
特种医学   60篇
外科学   149篇
综合类   759篇
预防医学   285篇
眼科学   7篇
药学   226篇
  4篇
中国医学   426篇
肿瘤学   61篇
  2024年   13篇
  2023年   48篇
  2022年   86篇
  2021年   174篇
  2020年   208篇
  2019年   186篇
  2018年   40篇
  2017年   164篇
  2016年   147篇
  2015年   89篇
  2014年   232篇
  2013年   195篇
  2012年   143篇
  2011年   172篇
  2010年   120篇
  2009年   115篇
  2008年   109篇
  2007年   121篇
  2006年   120篇
  2005年   83篇
  2004年   80篇
  2003年   43篇
  2002年   37篇
  2001年   19篇
  2000年   13篇
  1999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6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1 毫秒
81.
82.
先天性心脏病(congential heart disease,CHD)是临床常见的先天性心血管畸形,种类复杂繁多,发生的原因各异。最近一组资料显示在非洲突尼斯,2010年和2011年共有37294例新生儿,其中先天性心脏病的发生率约0.68%[1]。近年来,多排螺旋 CT(multi-slice spiral computed tomography,MSCT)飞速发展,随着其时间分辨率和空间分辨率的提高,逐渐应用于心血管系统的检查,特别是三维容积成像,伴随着3D打印的日新月异展示了无限的潜力。现就 MSCT 在先天性心脏病中的临床应用和进展作出综述。  相似文献   
83.
目的:探讨儿童(1~12岁)鼻窦低剂量CT扫描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300例行鼻窦CT检查的儿童(1~12岁)随机分为三组,分别行低剂量[(100 kV,40 mA)、(100 kV,25 mA)]和常规剂量(100 kV,100 mA)扫描,比较三组的剂量指数(CTDIw);对各组CT图像的窦口鼻道复合体成像质量进行评分及分析。结果低剂量组的CTDIw与常规剂量组相比较,40 mA组下降约59.97%,25 mA组下降约74.95%;40 mA组的CT图像质量与常规剂量组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5 mA组的CT图像质量与常规剂量组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儿童鼻窦CT检查时,实行低剂量扫描可以有效地降低辐射剂量,100 kV、40 mA的扫描参数较为适宜。  相似文献   
84.
目的:探讨苯磺酸氨氯地平联合依那普利在高血压患者临床治疗中的应用效果,为临床工作提供参考。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3月~2013年4月收治的100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为观察对象,按照入院时间先后顺序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50例,观察组给予依那普利联合苯磺酸氨氯地平联合治疗,对照组给予单纯苯磺酸氨氯地平治疗,并在治疗后对比两组的治疗总有效率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中,显效34例,有效15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98%;观察组中,显效27例,有效14例,无效9例,总有效率82%。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6%,对照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0%,观察组略低对照组,但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苯磺酸氨氯地平联合依那普利在原发性高血压的治疗中疗效确切,安全性高,可以作为原发性高血压治疗的首选治疗方案,值得在临床中推应用。  相似文献   
85.
药品安全牵涉面广,影响因子多元,与药品的研发、生产、上市以及使用等各环节息息相关,任何一个细节的疏忽都可能埋下药品安全隐患。因此,药品风险管理关乎群众的健康与生命,如何有效的预防、减小、控制药品风险已经成为人们普遍关注的时代课题。本文分析了药品警戒与药品风险管理的内涵,并对药品风险管理的措施进行了探讨,以期对我国的药品安全事业提供一定的理论支持和实践引导。  相似文献   
86.
87.
目的 观察对于老年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采取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治疗中采用替罗非班联合替格瑞洛和阿司匹林治疗的临床疗效分析。方法 选取2016年1月-2017年12月在郑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急诊科确诊为急性心肌梗死行急诊PCI治疗的老年患者138例,根据PCI围术期治疗药物不同将患者分为观察组69例和对照组69例,对照组患者术前均给予负荷量阿司匹林300 mg及替格瑞洛180 mg嚼服,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替罗非班术前以0.4 U/(kg· min)速度静脉泵入30 min,术后以0.1 U/(kg· min)的速度持续泵入24~36 h,术后两组均常规口服阿司匹林和替格瑞洛,至术后12个月。对比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安全性及心肌酶标志物与超声检查。结果 观察组患者无复流、慢血流、主要不良心脏事件(MACE)发生率明显少于对照组,TIMI3及ST段回落几率高于对照组,观察组心肌酶标志物酸激酶同工酶(CK-MB)浓度峰值时间、左室射血分数(LVEF)及左室舒张末内径(LVEDd)结果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治疗后两组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和白介素-6(IL-6)水平均显著降低(P<0.05);且治疗后观察组hs-CRP、IL-6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均未出现严重出血,两组出血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非心源性呼吸困难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入组患者均未因上述不良反应而停用抗血小板药物。结论 对于老年AMI患者采取急诊PCI术时,应用替罗非班联合替格瑞洛和阿司匹林治疗,可有效减少无复流或慢血流的发生几率,改善心肌灌注功能,不增加出血风险,减少主要不良心脏事件发生。  相似文献   
88.
目的探究千柏鼻炎胶囊联合枸地氯雷他定片治疗变应性鼻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6年9月—2017年10月武汉市普仁医院收治的122例变应性鼻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各61例。对照组口服枸地氯雷他定片,8.8 mg/次,1次/d。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口服千柏鼻炎胶囊,1 g/次,3次/d。两组患者均治疗12 d。观察两组的临床疗效,比较两组的临床症状评分、血清指标和复发率。结果治疗后,对照组和治疗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83.61%、95.08%,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喷嚏、擤鼻、鼻塞、鼻痒评分及其总分均显著降低,同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后治疗组临床症状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特异性免疫球蛋白E(sIgE)、总免疫球蛋白E(T-IgE)、白三烯B4(LTB4)、嗜酸性粒细胞(EOS)水平均显著降低,同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后治疗组血清指标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和治疗组随访3、6个月,复发率分别为27.87%、47.54%,9.84%、29.51%,两组复发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千柏鼻炎胶囊联合枸地氯雷他定片治疗变应性鼻炎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能改善临床症状,降低炎症反应,降低复发率,具有一定的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89.
目的:评估安立生坦在先天性心脏病术后肺动脉高压中的治疗效果。方法:我们选取2013年2月~12月70例先天性心脏病术后肺动脉高压的患者。随机分为试药组(n=35)和对照组(n=35)。试药组给予安立生坦+常规治疗,对照组仅给予常规治疗。12周后患者门诊随访,评估心功能状况、行心脏彩超评估肺动脉压力,并化验检测肝肾功能指标。结果:试药组[(38±5)mm Hg vs.(50±6)mm Hg,P0.05]和对照组[(41±6)mm Hg vs.(47±7)mm Hg,P0.05]患者术后12周肺动脉压力较术后第3天均明显降低,尽管如此,试药组肺动脉压力降低幅度明显大于对照组[(12±4)mm Hg vs.(6±3)mm Hg,P0.05]。试药组患者中30例(86%)心功能明显改善,对照组中25例(71%)心功能明显改善,两者有显著差异(P0.05)。试药组患者未见肝功能损害及贫血病例。结论:先天性心脏病术后肺动脉高压的患者使用安立生坦能够安全有效地降低肺动脉压力,改善心功能。  相似文献   
90.
目的:研究1,6二磷酸果糖(FDP)对先天性心脏病矫治术后脓毒症患儿凝血功能的影响。方法:研究对比23例先天性心脏病矫治术后并发脓毒症的患儿,随机分为常规组(n=12)和试药组(n=11),试药组在常规用药基础上加用FDP治疗,常规组在常规用药基础上给予等量生理盐水,比较各组患儿凝血功能的改变和深静脉血栓发生率。结果:常规组的凝血酶原时间、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明显高于试药组(P0.05),试药组血小板计数明显高于常规组(P0.05)。D-二聚体、纤维蛋白原无统计学差异。试药组无一例出现深静脉血栓,常规组有1例出现双侧颈内静脉、单侧股静脉血栓。结论:FDP能改善脓毒症患儿的凝血功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