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5篇
  免费   0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9篇
内科学   1篇
综合类   14篇
预防医学   6篇
药学   4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72 毫秒
11.
献血者对知情权和隐私权均非常重视.知情权的根本目的是保障献血者"知"的权利,满足"知"的需要;隐私权的主要内容是献血者有权隐瞒、维护自己的私生活秘密,防止他人侵犯.在本质上,知情权是获得某种信息的权利,隐私权则是限制人们获得某种信息的权利.这两者在献血工作中存在交叉和冲突.笔者从明确边界、改进管理、完善制度3方面提出解决办法,希望有益于献血管理工作.  相似文献   
12.
随着献血模式的转变,人们已开始关注各种心理、社会因素对无偿献血的影响所引起的血源紧张。因为对血液知识的缺乏,使初次参加的无偿献血者紧张、焦虑心理严重。因此心理护理是至关重要的,本文对本站自1995年以来初次参加的无偿献血者的心理状态进行了调查分析,并通过心理护理手段有效地解除了各种不利的心理状态,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3.
初次与固定无偿献血者血液不合格率原因的再探讨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实现无偿献血是一个过程。固定无偿献血者是指至少献过3次血且每年至少献过1次血的献血者,笔者于1998年10月1日~2003年4月30日对初次献血者血清67907份和固定献血者血清29079份的各项传染性检测指标的结果进行对比分析,探讨初次与固定献血者血液的不合格原因,以提高无偿献血者血液合格率,完善无偿献血工作制度,进一步巩固无偿献血工作。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不同血浆制备温度和时间对冷沉淀质量的影响.方法 将新鲜冰冻血浆分成三个温度组通过虹吸法制备冷沉淀,比较融化时间和冷沉淀中FⅧ活性、Fg的含量.结果 2℃、4℃和6℃的融化时间分别为(96.3±5.9) min、(89.6±4.3) min、(81.2±2.7) min.温度越高,所需的融化时间越短.冷沉淀中FⅧ活性分别为(95.36±4.8)IU、(91.21±3.3)IU、(89.8±3.1)IU;冰冻血浆在2℃条件下融化所得冷沉淀中的FⅧ活性最高,与其他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6.94,P=0.009,t =8.96,P=0.004),但4℃和6℃条件下融化所得冷沉淀中FⅧ活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669,P=0.19).冷沉淀中Fg含量分别为(258.6±12.6)mg、(253.3±8.2)mg、(255.9±9.7) mg;不同血浆融化温度对Fg的含量没有显著影响,三组间两两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321,P=0.37;t =0.270,P=0.56;=0.424,P=0.29).结论 2℃条件下血浆融化所制备的冷沉淀中FⅧ活性最高,但是所需时间也最长;6℃条件下融化血浆所制备的冷沉淀FⅧ活性较低,但是符合质量要求,而且所需时间最短,冷沉淀中Fg含量三个温度组之间没有区别.血站可以采用6 ℃融化冰冻新鲜血浆来制备冷沉淀.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原发性肝癌(PHC)患者血清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Ⅱ(IGF-Ⅱ)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表达及意义。方法:分别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法及ELISA法检测63例PHC患者(PHC组)、56例肝硬化患者(肝硬化组1和60例正常对照者(对照组)血清IGF-Ⅱ和VEGF含量,并对PHC患者治疗前后的血清IGF-Ⅱ和VEGF含量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PHC组患者血清IGF-Ⅱ和VEGF的含量显著高于肝硬化组和对照组(P〈0.05);肝硬化组血清1GF-Ⅱ和VEGF的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经介入治疗后6个月随访,12例复发者血清IGF-Ⅱ和VEGF含量显著高于51侧未复发者(P〈0.05)。治疗前后IGF-Ⅱ与VEGF均呈显著正相关(r=0.43,0.39,P〈0.05)。结论:IGF-Ⅱ与VEGF可作为肿瘤标记物,两者联合检测有助于提高对PHC的检出率,动态检测二者的水平可为临床肝癌的综合治疗及预后判定提供依据。[著者文摘]  相似文献   
16.
近几年来,诊断用药除一些临床的传统用药之外,有了较大的进展,某些还具有诊断率高、毒副反应低、操作简便的特点。这对提高临床早期诊断,提高疾病的诊断率等具有实际价值。本文综述诊断用药的新近进展,以供临床参考。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调查机采血小板献血者铁营养状况及其与献血行为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2021年2月至2023年2月温州市中心血站816例机采血小板献血者为研究对象,通过献血者的血清铁蛋白、血清铁、转铁蛋白和可溶性转铁蛋白受体等铁代谢指标,结合血常规中的血红蛋白和红细胞压积等变化,调查机采献血人群的铁营养状况,并根据性别、年龄、年献血频率、每次捐献量和献血总次数进行分组,通过单因素分析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等统计方法对献血者铁缺乏相关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初次献血组和多次献血组血红蛋白、红细胞压积、平均红细胞体积和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含量均值均处于正常范围,初次献血组血清铁蛋白和血清铁均值高于多次献血组,转铁蛋白和可溶性转铁蛋白受体均值低于多次献血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659例多次献血组中,铁缺乏献血者155例,铁缺乏率为23.52%,明显高于初次献血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性别、年献血频率及献血总次数是多次献血者铁缺乏率发生的独立危险因子(OR>1),其中献血总次数的影响最大,其次是年献血频率(P<0.05)。结论 机采血小板献血人群存...  相似文献   
18.
输血传播病毒(transfusion-transmitted virus,TTV)最早由日本学者Nishizawa等人于1997年从1例不明原因的输血后肝炎患者血清中发现,是一种新的可经输血途径传播的DNA病毒,有明显的嗜肝性,关于其致病性目前尚有争议。为初步了解本市临床用血液的TTV感染情况,笔者对252例合格献血者血液进行抗-TTV IgG检测,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9.
血液安全一直是世界卫生组织关注的焦点,世界范围内由输血导致感染的人数达到百万人,5%~10%的新发HIV感染是通过输注窗口期血液引起的。HBV、HCV、HIV是经血传播的主要病原体,血清学检测由于窗口期长、免疫逃逸、免疫静默、隐匿性感染等因素造成漏检,血液安全得不到有效保障。核酸扩增检测技术(NAT)有效弥补血清学检测的不足.  相似文献   
20.
《血站管理办法》是规范血站执业行为的法律准则,其中一般血站管理内容应切合实际,符合财政体制的改革方向,合理设置血站体制。各项执业行为要有明确、准确、标准的专业“术语”,做到规范许可,有利于血站自身建设和行为规范,有利于公共卫生监督管理。要以法律的形式确定血站为医疗机构提供疑难血型配血试验服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