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3篇
儿科学   1篇
神经病学   1篇
药学   10篇
中国医学   4篇
  2004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3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目的:观察在全胃肠外营养(TPN)时患者体内奈替米星(乙基西梭霉素,NTM)的药代动力学?方法:用高效液相-间接光度检测法(HPLC-IPD)测定7例行TPN患者和7例对照患者静滴NTM5mg·kg-1后血清和尿中药物浓度,并计算药代动力学参数?结果:NTM在体内处置符合二室开放模型,静滴后TPN组NTM血清峰浓度低于对照组但无显著性差异,至5h后TPN组浓度开始高于对照组,至12h时已明显高于对照组;尿中原型药物排出率TPN组较对照组下降,但无显著性差异;TPN组与对照组血清NTM的t1/2β分别为(5.8±1.6)h和(3.5±1.4)h?结论:患者给TPN时,NTM体内分布和消除变慢。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肺癌患者超声雾化吸入5-氟尿嘧啶(5-FU)的药动学及肺、癌组织中药物浓度,对超声雾化吸入法与常规用药法进行比较。方法:采用HPLC测定患者血清中的5 FU浓度和手术患者正常肺组织与癌组织中的浓度,对血清药 时数据拟合后观察有关的药动学参数。结果:平均吸收半衰期0.10 h,分布和消除半衰期分别为0.15h和0.34 h,达峰时间0.23 h,峰浓度2.32 μg·ml-1。术前雾化吸入20 min的患者,术中所取肺组织和癌肿组织中5 FU浓度分别为0.37 μg·g-1和0.44 μg·g-1。结论:超声雾化吸入5-FU的吸收速度大于口服给药,癌组织内药物浓度较高,提示该给药方法是合理可行的。  相似文献   
13.
硫酸奈替米星在大鼠体内的药代动力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硫酸奈替米星在大鼠体内分布和排泄情况。方法大鼠iv给药后,采用高效液相色谱-间接光度检测(HPLC-IPD)法测定组织和体液中药物浓度,并计算药动学参数。结果血药浓度-时间曲线符合一室开放模型,不同给药剂量时其体内T1/2为3.01~3.62h;组织中药物浓度以肝、脾、肺、肾中最高,脂肪和脑中较低;平均血浆蛋白结合率为6.8%~17.4%;尿、粪和胆汁24h排泄原型药物量占给药量的74.7%,1.70%和4.84%。结论硫酸奈替米星在大鼠体内组织分布具有选择性,蛋白结合率低,主要经肾脏以原型排泄。  相似文献   
14.
目的:建立血清中硫酸奈替米星的高效液相色谱间接光度检测法(HPLCIDP)。方法:以烟酰胺为检测剂,庚烷磺酸钠为反离子,固定相SpherisorbC18,流动相为甲醇pH2的磷酸缓冲液(20∶80),内含烟酰胺0.4mmol·L-1,庚烷磺酸钠5mol·L-1。测定了4例患者单剂量im后的血清浓度并计算药动学参数。结果:线性范围0.5mg·L-1~15.0mg·L-1,线性回归方程c=0.855-4.384×10-6H,r=0.998。回收率平均为93.27%,RSD日内平均为4.95%,日间平均为5.71%。结论:本法操作简便,灵敏度高,适于作为血清中硫酸奈替米星的检测方法  相似文献   
15.
本文报道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人血浆中硫唑嘌呤和巯嘌呤浓度的方法。样品用三氯醋酸沉淀蛋白后,取上清液直接进样。以SpherisoubC18为固定相,甲醇-水-乙二胺(200:800:10V/V)为流动相,检测波长为UV313nm,甲硝唑为内标。硫唑嘌呤和巯嘌呤最低检出浓度分别为0.1μg/ml和0.5μg/ml;平均回收率分别为96.6±2.72和103.4±2.65。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肾移植术后病人口服环孢素和硫唑嘌呤引起肝功能损害情况。方法:肾移植术后病人68例(男性54例,女性14例;年龄41±s7a),口服环孢素4.0mg/(kg·d),po,qd,每隔2wk减0.5mg/(kg·d),最低剂量1.0mg/(kg·d);硫唑嘌呤与环孢素同时服,剂量为50mg,po,qd。根据不同疗程分为3组,第1组为≤90d;第2组为91~180d;第3组为>180d。结果:肾移植病人服环孢素和硫唑嘌呤前后肝功能损害发生率P<0.01,第1,第2组与第3组比较发生率均差异显著(P<0.05)。结论:肾移植病人口服2药后均有不同程度肝损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