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2篇
临床医学   5篇
内科学   3篇
综合类   3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6篇
  1篇
中国医学   2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4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22.
目的 探讨PH值域和亮氨酸丰富重复蛋白质磷酸酶蛋白(PHLPP)与喉鳞状细胞癌转移的相关性及作用机制。方法 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选取2016年7月至2022年7月在河北工程大学附属医院治疗的89例喉鳞状细胞癌患者病灶标本,同时选取病灶周边正常组织作为对照。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PHLPP蛋白表达;同时选取喉鳞状细胞癌HEP-2细胞株,随机分为PHLPP沉默组、PHLPP过表达组和空白对照组,采用MTT法检测各组细胞增殖,采用Transwell小室试验检测各组细胞迁移和侵袭,采用蛋白质印迹法检测各组PHLPP、BAX、PI3K和p-AKT蛋白表达。结果 喉鳞状细胞癌组织PHLPP蛋白阳性表达率为38.20%,明显低于正常组织(95.5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临床分期Ⅲ~Ⅳ期、有淋巴结转移、有远端转移的患者PHLPP蛋白阳性表达率分别为20.59%、17.50%、0,均显著低于临床分期Ⅰ~Ⅱ期、无淋巴结转移、无远端转移(79.41%、82.50%、100.0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HLPP沉默组细胞培养24、48、72 h时吸光度值明显高...  相似文献   
23.
段丽萍  巩楠  郑朝霞  陈杰  史国辉 《河北中医》2010,32(11):1708-1710,1713
目的探讨通心络胶囊对大鼠肾缺血再灌注损伤(R IR I)的保护作用及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将30只雄性W istar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缺血再灌注组和缺血再灌注+通心络预处理组,各10只。缺血再灌注组和缺血再灌注+通心络预处理组采用无损伤动脉夹夹闭大鼠双侧肾蒂45 m in,再灌注24 h的方法制成急性肾缺血再灌注损伤(AR IR I)模型,其中缺血再灌注+通心络预处理组术前喂通心络7 d。假手术组仅游离双侧肾蒂,暴露60 m in后再关闭切口。光镜下观察细胞结构改变;测定血肌酐(Cr);苏木精-伊红(HE)染色观察肾小管损伤程度;免疫组化图像分析光镜下Bc l-2阳性表达;一步法TUNEL细胞凋亡检测(TUNEL法)肾小管上皮细胞中凋亡阳性细胞;激光共聚焦显示肾小管上皮细胞凋亡情况。结果缺血再灌注组和缺血再灌注+通心络预处理组Cr及肾小管损伤评分较假手术组高(P0.05);缺血再灌注+通心络预处理组Cr及肾小管损伤评分较缺血再灌注组低(P0.01)。假手术组肾小管上皮细胞Bc l-2有少量表达;缺血再灌注组Bc l-2在肾小管上皮细胞的表达较假手术组增加(P0.05);缺血再灌注+通心络预处理组Bc l-2在肾小管上皮细胞的表达较缺血再灌注组增加(P0.01)。缺血再灌注组凋亡阳性细胞数明显多于假手术组(P0.05),多见于肾小管,尤其是远端小管细胞,少数见于近端小管,而肾间质、肾小球极少见;缺血再灌注+通心络预处理组阳性细胞数明显少于缺血再灌注组(P0.01)。结论通心络胶囊对大鼠AR IR I具有保护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是通过上调Bc l-2在肾小管上皮细胞的表达,抑制肾小管上皮细胞凋亡而实现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