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7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2篇
临床医学   13篇
特种医学   12篇
外科学   7篇
综合类   25篇
预防医学   35篇
药学   67篇
中国医学   26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10篇
  2015年   12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20篇
  2011年   23篇
  2010年   17篇
  2009年   22篇
  2008年   23篇
  2007年   17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8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蒋品  李萍  陈丽艳 《医疗卫生装备》2011,32(11):142-143
我院2009年引进全自动五分类血球仪为采用DHSS化学染色聚焦流阻抗法双鞘流专利技术对白细胞进行分类。仪器每小时全自动360°混匀闭盖进样80份标本,方便了大批量体检,减少了污染,保证了实验室安全,结果可靠。使用过程中我们不断积累使用经验。  相似文献   
102.
胆宁片对高脂模型大鼠脂肪肝及PPARα、CYP7A1表达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研究中成药胆宁片对实验性高脂饮食大鼠脂肪肝的治疗作用及其对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α(PPARα)、胆固醇7α单加氧酶(CYPTA1)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高脂饲料9 wk建立大鼠脂肪肝模型,给予模型大鼠胆宁片0.317 g·kg~(-1)·d~(-1)灌服5 wk,检测肝脏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TC)、游离脂肪酸(FFA)、过氧化氢酶(CAT),血清丙氨酸转氨酶(ALT)、TG、TC、FFA、CAT、总胆汁酸(TBA)含量,肝脂变面积,检测肝脏PPARα、PPARαmRNA和CYP7A1 mRNA的表达。结果:高脂饮食可引起大鼠肝脏明显脂肪性变,肝脏TG、TC、FFA及血清ALT、TG、TC、FFA含量升高,肝脏及血清CAT活性降低,肝脏PPARα及PPARαmRNA和CYP7A1 mRNA的表达减少。与模型组比较,胆宁片能明显降低肝脏TG、TC、FFA,血清ALT、TG、TC、FFA含量(P<0.01),提高肝脏及血清CAT活性,提高肝细胞PPARα及PPARαmRNA和CYP7A1及CYP7A1 mRNA的表达(P<0.01),且优于阳性对照组熊去氧胆酸。结论:胆宁片对实验性高脂饮食性脂肪肝大鼠具有一定的治疗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其诱导PPARα及CYP7A1表达,促进肝脏摄取、氧化脂肪酸与胆固醇有关。  相似文献   
103.
通过脉动预真空压力蒸汽灭菌器B—D试验监测,分析并找出影响B—D试验结果的不合格因素。采取有效方法,排除影响B—D监测结果因素,及时发现问题,对灭菌器进行检修。经常对预真空蒸汽灭菌器进行保养,严格管理,确保预真空压力蒸汽灭菌器灭菌按程序安全运行,保证灭菌质量合格,使临床使用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104.
戴巍  蒋品 《沈阳部队医药》2007,20(3):185-185
1病例报告患者男,35岁。5天前自觉肛周红肿伴疼痛,肛门处能触及一椭圆形肿物,便时加剧,无出血,排便时有不尽和下坠感,无黏液流出。无便血、便秘、腹泻、恶心、呕吐。为行手术治疗于2006—06—07来我院住院诊治。查体:无巩膜黄染,全身无湿疹,浅表淋巴结无肿大,肝脾未触及。外生殖器未见异常。有口腔黏膜溃疡。  相似文献   
105.
为了探讨肝癌病人凝血及血浆D-二聚体(D-dimer)定量等指标的变化及其意义,对73例肝癌(原发性肝癌42例,继发性肝癌31例)和对照组30例进行凝血常规及D-dimer测定;凝血常规包括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纤维蛋白原(FIB)。结果表明,原发性肝癌PT、APTT、TT均明显延长,FIB明显下降,D-dimer明显增高,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非常显著意义(P〈0.01);继发性肝癌PT、APTT均明显延长,D-dimer明显增高,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意义(P〈0.01),TT延长,FIB明显增高,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结论:肝癌病人血浆PT、APTT、FIB、TT及D-dimer参数均有变化,提示有不同程度凝血及纤溶异常。上述指标的检测可客观地评价肝癌病人凝血和纤溶功能状况,对于观察病情和判断疗效有辅助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06.
1病例报告患者男,27岁。因发热伴咳嗽于2006-04-03入院。入院前4天无明显诱因出现发热、乏力、咳嗽。体温最高达40·3℃。血常规:白细胞22·7×109/L,中性粒细胞0·815,肺CT提示肺内炎症。体格检查:体温39·1℃,脉搏80/min,血压130/80mmHg。临床初步诊断:肺内感染。入院后给予静滴鱼腥草注射液100ml,输入约5min后突然出现胸闷、气短、颜面紫绀,血压90/60mmHg,脉搏120/min。立即停用鱼腥草注射液,给予静注地塞米松10mg,吸氧。10min后上述症状逐渐缓解。监测血压及心率均正常,心电图无异常。2讨论鱼腥草注射液除对多种细菌均有较强的抑制作…  相似文献   
107.
脂肪肝危险因素的流行病学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对100例经临床超声诊断为脂肪肝的患者进行脂肪肝危险因素的流行病学追踪调查,为早期预防该病的发生提出科学合理的指导建议。方法 432名门诊和住院患者,临床诊断采用二维超声诊断仪常规探查,流行病学追踪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结果在432例参检人员中检查出脂肪肝患者100例,其中男性患病率为26.14%,女性为18.45%,男性患病率明显高于女性,差异有显著性(P0.05)。以30~39岁年龄组脂肪肝患病率最高(35.77%),40~49岁年龄组次之(25.79%);军官和公务员患病率(分别为41.03%和50.00%)明显高于工人和农民(分别为8.28%和7.69%),差异有显著性(P0.05);"四高"膳食组患病率(32.97%)高于"四低"膳食组(7.32%),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 30~49岁是脂肪肝发病的高危年龄,缺乏体力劳动、膳食结构不合理是脂肪肝发病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08.
病人:男,21岁.因转移性右下腹痛28h入院.体检:体温36.8℃.右下腹麦氏点压痛强阳性,反跳痛阳性,肌紧张阳性.血常规:白细胞计数14.7×109/L,中性粒细胞0.79.  相似文献   
109.
目的:观察苦碟子注射液配合手法治疗腰椎管狭窄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84例腰椎管狭窄症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87例,治疗组采用静脉滴注苦碟子注射液配合手法治疗,对照组仅给予手法松解与整复治疗。观察患者症状体征与ODI评分情况。结果:治疗2个疗程后,临床疗效总有效率治疗组为83.9%,对照组为75.9%,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后ODI评分两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苦碟子注射液配合手法治疗腰椎管狭窄症中远期疗效优良,复发率低,且易于被广大患者接受,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10.
田杨 《医疗装备》2013,(11):26-27
目的:探讨EEG在脑梗死急性期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78例急性脑梗死患者的脑电图做以临床分析,EEG检查使用秦皇岛市康泰医学系统KT88型18导脑电图仪,按国际标准(10/20)系统放置电极,双耳极为参考电极.采用单双极导联,描记时间20 ~ 30 min,能配合者做睁闭眼试验.诊断标准分为:正常、轻度异常、中度异常、重度异常,同时对照头CT、MRI结果.结果:78例患者中,正常8例(约占10.26%),异常70例(约占89.74%),其中轻度异常36例(约占46.15%),中度异常28例(约占35.90%),重度异常14例(约占17.95%).异常主要表现为病侧α波指数减少或消失,波幅降低,频率减慢,快波减少或消失,病侧局限性可见连续性不规则高波幅慢波,有的病例呈两侧弥漫性慢波改变,以病侧为著.结论:EEG作为一种简便、普及、无损伤的检查手段,尤其在急性脑梗死早期判断神经损伤具有优越性,对脑血管病的临床诊断有一定价值.CT和MRI与EEG检查可互相补充,指导临床诊疗质量的提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