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13篇
  免费   38篇
  国内免费   23篇
耳鼻咽喉   9篇
儿科学   5篇
妇产科学   3篇
基础医学   48篇
口腔科学   12篇
临床医学   398篇
内科学   91篇
皮肤病学   26篇
神经病学   17篇
特种医学   39篇
外科学   100篇
综合类   904篇
预防医学   95篇
眼科学   9篇
药学   171篇
  1篇
中国医学   76篇
肿瘤学   70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19篇
  2021年   32篇
  2020年   39篇
  2019年   27篇
  2018年   28篇
  2017年   27篇
  2016年   48篇
  2015年   33篇
  2014年   91篇
  2013年   87篇
  2012年   119篇
  2011年   154篇
  2010年   170篇
  2009年   171篇
  2008年   145篇
  2007年   132篇
  2006年   123篇
  2005年   112篇
  2004年   136篇
  2003年   139篇
  2002年   103篇
  2001年   77篇
  2000年   45篇
  1999年   5篇
  1996年   1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7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65 毫秒
51.
目的:探讨异基因外周造血干细胞移植(A llo-PBSCT)治疗恶性血液病的疗效、造血重建及并发症情况。方法:对5例恶性血液病患者进行A llo-PBSCT治疗,包括急性中幼粒细胞性白血病(AML)3例、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ALL)1例、非霍奇金氏淋巴瘤(NHL)1例,均为供受者HLA配型完全相合,其中同胞间移植4例、无关供者移植1例;4例采用清髓性预处理方案,1例为非清髓性预处理方案。结果:5例患者均获得造血重建,经血型、性染色体和短串联重复序列-聚合酶链反应检测证实均为供者型造血,中性粒细胞≥0.5×109/L的中位时间为移植后+12天,血小板≥20×109/L的中位时间为移植后+8天;5例患者均未发生肝静脉闭塞病;4例患者发生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aGVHD);1例患者发生移植后单纯红细胞性再生障碍性贫血(PRCA),其余4例患者仍持续缓解(移植后145~470天)。结论:A llo-PBSCT是治疗恶性血液病的有效手段,尤其是对于复发难治性患者具有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52.
健康教育在老年冠心病患者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冠心病是老年人最常见疾病之一,其发生与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密切相关,加强对老年冠心病患者的健康教育.是冠心病继发性预防的重要手段,可激励患者积极参与健康维护,逐渐提高卫生知识水平与自我保健能力,改变不良的生活方式和生活习惯,从而降低老年冠心病患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我科为老年病房,从1998年10月至2003年10月开展整体护理模式病房以来对209例60岁以上冠心病患者及家属进行了健康教育,收到满意效果。  相似文献   
53.
目的 对高血压病合并高尿酸血症与冠心病之间的内在联系进行深入观察以及研究.方法 采取随机方案选取62例冠心病疑似患者,所有患者均予以冠状动脉造影后,选择Gensini评分技术对其冠状动脉组织的病变程度进行客观评估,根据评估结果,以患者是否并发冠心病为标准进行分组:A组(并发冠心病)有患者42例,B组(未并发冠心病)有患者20例.监测所有入选对象的血压、血尿酸水平,通过对两组患者罹患高血压病、高尿酸血症的几率的对比,探究高血压病合并高尿酸血症与冠心病之间的内在联系.结果 所有入选患者均配合完成研究工作,对其进行系统性比对后,发现A组入选对象血尿酸值为(360.2±90.3)umol/L,B组为(311.9±93.6)umol/L;A组并发高尿酸血症的几率是30.95%,B组是15.00%;A组并发高血压的几率是52.38%,B组是30.00%(P<0.05).结论 高血压病合并高尿酸血症与冠心病之间存在内在联系.因此,临床上,需要对相应患者的血压、血尿酸浓度进行动态监测,除了要对患者进行对症治疗外,还要及时控制各种危险性因素,并有效控制患者的血压、血清尿酸值,从而实现对冠心病的有效防治.  相似文献   
54.
目的评价高龄患者下肢术后采用持续硬膜外低浓度罗哌卡因复合舒芬太尼镇痛的可行性。方法 ASAⅠ级、60例择期在硬膜外麻醉下人工髋关节置换或股骨髓内钉内固定术的高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30例。Ⅰ组(试验组):硬膜外持续镇痛,术毕将硬膜外导管连接镇痛泵,以2 m L/h的速度持续注入0.15%罗哌卡因100 m L加芬太尼0.05 mg;Ⅱ组(对照组);临床按需肌内注射哌替啶。记录术后4、16、24、40 h疼痛、镇静评分;观察并记录血压、脉搏、脉搏血氧饱和度,调查患者及家属对镇痛的总体满意度。结果Ⅰ组4、16、24、40 h的疼痛评分低于Ⅱ组(P<0.01),4、16、24、40 h镇静评分低于Ⅱ组(P<0.05),总体满意度分级Ⅰ组优占92%,而Ⅱ组优占23%。结论低浓度罗哌卡因复合舒芬太尼用于高龄患者术后硬膜外镇痛,具有良好的镇痛、镇静效果,有利于维持循环、呼吸稳定,不良反应少,是安全可行的。  相似文献   
55.
目的探讨单纯型乳腺黏液腺癌的钼靶X线检查的特点。方法比较21例经手术病理证实单纯型乳腺黏液腺癌和32例纤维腺瘤钼靶X线表现,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21例单纯型乳腺黏液腺癌患者的各影像学特征表现与纤维腺瘤患者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其中单纯型乳腺黏液腺癌患者的小分叶率和边缘浸润均显著高于纤维腺瘤患者。结论乳腺钼靶检测为诊断单纯型乳腺黏液腺癌较好的影像学检查方法,但其特异性不高,易造成漏诊。应结合病史、体格检查及病理学检查综合判断,以提高诊断准确率。  相似文献   
56.
57.
目的:研究和制定镇江市基层医疗机构抗菌药物使用管理政策,规范基层医疗机构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方法:抽取2017年3月份市基层医疗机构17家和38家村卫生室/服务站抗菌药物用药资料(管理前组),对有无抗菌药物管理组织机构、人员培训是否完善、有无抗菌药物处方与医嘱使用评价体系等基本信息进行调研,根据调研结果制定抗菌药物使用管理措施文件并进行为期1年干预;另抽取2018年5月份14家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23家村卫生室/服务站抗菌药物用药资料(管理后组),并按以上基本信息进行调研;比较管理前后相关数据的差异。结果:管理后各基层医疗机构抗菌药物使用管理组织健全,抗菌药物目录规范,人员培训到位,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门诊处方抗菌药物的使用率由管理前的25.57%降至22.21%,处方不合格率由32.03%降至25.08%,输液比例由15.16%升至41.16%;村卫生室/服务站管理前后门诊处方抗菌药物的使用率由26.77%下降至12.52%;处方不合格率由35.01%降至9.03%;抗菌药物输液比例由20.91%降至0.00%;住院患者治疗使用抗菌药物不合理比例由138.46%降至46.66%。结论:通过管理,有效规范了抗菌药物使用管理措施,市各基层医疗机构抗菌药物使用的合理性得到大幅度提高,值得基层医疗机构推广。  相似文献   
58.
目的: 分析不明原因发热患者肺泡灌洗液中的病毒谱。方法: 将58例肺泡灌洗液样本随机分为5组分别构建5个文库,利用病毒宏基因组学技术进行病毒群落分析,并对获得的细环病毒及鼻病毒进行阳性样本筛选。结果: 肺泡灌洗液病毒群落组成中,指环病毒科占主体地位(19.4%),其次为圆环病毒科(11.0%),藻去氧核糖核酸病毒科(11.0%),人类内源性递转录病毒科(10.2%),痘病毒科(4.9%),逆转录病毒科(3.2%),帚状病毒科(2.3%),小RNA病毒科(0.6%);并发现了4株序列较长的细环病毒,根据细环病毒开放阅读框1进行系统进化分析,显示其与已知的细环病毒在核酸水平上有一定的差异。通过对细环病毒及鼻病毒阳性样本的筛选,发现细环病毒阳性率为11.3%,鼻病毒阳性率为10.0%。结论: 应用病毒宏基因组学技术成功解析出不明原因发热患者肺泡灌洗液中的病毒群落组成,病毒群落中指环病毒科占比最高,其中细环病毒因发热导致的炎性环境以及患者免疫力低下而大量增殖。  相似文献   
59.
目的通过比较医用棉纸与弹力绷带作为电动气压止血带衬垫的方法,观察不同衬垫材料在电动气压止血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18年1月至12月镇江市中西医结合医院骨科收治的100例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分为弹力绷带组(50例)和棉纸组(50例),分别采用弹力绷带和医用棉纸作为电动气压止血带衬垫材料,观察比较两组的止血效果、皮肤损伤发生率以及对电动气压止血带袖带的保护情况。结果弹力绷带组患者的皮肤压痕、瘀斑、水泡等皮肤损伤发生率低于棉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止血效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弹力绷带组的袖带污染发生率(4%)明显少于棉纸组(1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弹力绷带作为止血带衬垫材料止血效果明显,而且能有效降低患者受压处皮肤的损伤率,同时减少了止血带袖带的污染,有利于袖带的清洁消毒。  相似文献   
60.
目的探讨综合护理干预对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术后首次排便的影响。方法便利抽样法选择2010年11月至2011年11月在镇江市第二人民医院住院治疗的84例老年股骨颈骨折需手术的患者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2例。观察组患者采用综合护理干预措施,对照组采用骨科常规护理措施,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术后自觉肠鸣音时间、肛门排气时间、首次排便时间以及首次大便通畅度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术后自觉肠鸣音时间、肛门排气时间、首次排便时间均早于对照组,且首次大便通畅度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对照组有24例术后96h仍未排便,给予通便药物或灌肠干预,而观察组仅有1例患者需灌肠干预。结论综合干预措施能明显缩短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术后肠功能恢复时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