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6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3篇
耳鼻咽喉   3篇
儿科学   2篇
基础医学   6篇
临床医学   63篇
内科学   2篇
神经病学   3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14篇
综合类   81篇
预防医学   29篇
眼科学   3篇
药学   32篇
  1篇
中国医学   28篇
肿瘤学   3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6篇
  2013年   26篇
  2012年   23篇
  2011年   50篇
  2010年   18篇
  2009年   14篇
  2008年   15篇
  2007年   13篇
  2006年   15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12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59 毫秒
31.
32.
急性颈脊髓损伤患者由于神经损伤、呼吸肌麻痹、常于受伤后呼吸困难或呼吸衰竭,如救治不及时可致患者严重缺氧甚至死亡,收集我科三年间收治的28例急性颈脊髓损伤合并呼吸功能不全的患者资料,总结如下。 1资料与方法本组为2010年2月—2013年3月因急性颈脊髓损伤行手术治疗,并于术后转入ICU科行机械通气治疗的患者28例,其中年龄最大的60岁,最小21岁,平均年龄(44±81)岁,多为中青年男性。  相似文献   
33.
张红金 《中外医疗》2014,(14):65-66
目的研究探讨无明显眼震的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患者采用手法复位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无明显眼震的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患者104例,其中对照组患者52例,采用单纯手法复位治疗;治疗组52例患者,在手法复位的基础上,采用临床眩晕药物治疗,疗程为14 d,观察并统计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通过观察统计分析得知,对照组52例患者中治愈27例,有效18例,无效7例,总有效率为86.5%;而治疗组52例患者中治愈28例,有效18例,无效6例,总有效率为88.5%。治疗组与对照组相比临床有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可见,采用单纯手法复位治疗无明显眼震的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患者和手法复位配合临床眩晕药物治疗对比,临床总有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手法复位可以作为无明显眼震的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患者的临床首选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34.
张丹 《西部医学》2007,19(2):253-253
病例 男,48岁,已婚,未育,身高177厘米。因“反复骨痛1年余,伴多处骨折”入院。患者在十年里先后发生过髌骨、肋骨等多处骨折,门诊考虑存在继发性骨质疏松而查血PTH增高,收入院。查体:BP130/80mmHg,神清气平,无满月脸或多血质外貌,皮肤粘膜无增厚,浅表淋巴结无肿大,颈软,甲状腺无肿大,心肺(一),腹平软,无压痛,无包块,肝脾肋下未及,双下肢无浮肿,无杵状指(趾).外生殖器:阴茎短小,睾丸小,  相似文献   
35.
乙肝二对半模式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许多高灵敏度的测定方法应用于临床免疫学检测,其中酶联免疫法应用最广,但检测敏感度及特异性较差。近年来发展起来的TRFIA(时间分辨免疫荧光法)是灵敏度非常高且特异性非常强的方法。本文就TRFIA法检测二对半所得模式进行了统计分析,以下结果供大家商讨。  相似文献   
36.
目前咯血仍是呼吸系统的常见急诊,病因繁多,为探讨近15年来咯血的病因及临床特点,进一步提高诊治水平。作者收集我院呼吸内科1990年1月~2005年12月113例咯血病例资料,分析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3例咯血患者均为住院病例,男性72例,女性41例。年龄12~76岁,平均49.5岁,其中≤20岁5例,21~40岁46例,41~60岁43例,≥61岁19例。观察统计咯血的病因、咯血程度、并发症以及疗效等4方面内容。2结果咯血病因:本组病例入院后常规X线胸片与肺部CT检查。其中15例行纤支镜检查,8例M超声心动图及心脏扇扫,5例支气管造影与磁共振扫描。明确病因为支气管扩…  相似文献   
37.
目的 通过检测正常人群和糖尿病患者的尿微量白蛋白,探讨其对早期糖尿病肾病的诊断意义.方法 用免疫比浊法检测121例尿常规蛋白检查为阴性的糖尿病组和55例正常对照组的尿微量蛋白情况.结果 糖尿病组与正常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5),且糖尿病患者随着病程的延长,尿微量白蛋白阳性率不断提高.结论 尿微量白蛋白检测对早期发现糖尿病肾损伤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8.
目的:分析研究骨科护理风险临床应用,并引进风险管理机制。方法:选取2010年5月~2012年5月期间于我院接受治疗的骨科患者,计算机随机选取2010年5月~2011年5月期间患者共2000例为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计算机随机选取2011年6月~2012年5月期间患者共2000例为实验组,建立风险管理机制,并实施相应护理。比较两组风险事件发生率。结果:实验组风险事件发生率为5%,对照组风险事件发生率为8%,实验组的各项护理差错事件均显著小于对照组,且护理差错事故发生率为5%,显著小于对照组的8%,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骨科护理及风险机制的临床应用具有效果显著,降低了事故发生率,减少医患双方的了损失,值得临床的普及和推广。  相似文献   
39.
陈昱  龚红萍 《吉林医学》2013,(29):6040-6041
目的:观察利多卡因胶浆在更换气管切开套管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30例需更换气管切开套管的患者按住院时间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15例,对照组采用传统方法更换气管切开套管,而试验组在更换气管切开套管时,将利多卡因胶浆涂抹于气管切开套管的前端和套管表面,其余方法与对照组相同。观察两组患者更换气管切开套管前后呼吸频率、心率的变化、换管期间发生低氧血症、刺激性咳嗽、咯血性痰的情况。结果:对照组换管后呼吸频率及心率较换管前明显增加,对照组换管期间易发生低氧血症、刺激性咳嗽及咯血性痰。结论:在更换气管切开套管中应用利多卡因胶浆可以使气管切开套管插入容易、安全性增加且可减轻患者痛苦。  相似文献   
40.
环状混合痔分段外剥内扎术临床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徐晓玉  彭春生 《安徽医药》2013,17(11):1925-1927
目的介绍分段外剥内扎术的手术方法,探求其对于治疗环状混合痔的疗效。方法对100例环状混合痔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50例,治疗组采用分段外剥内扎术,对照组进行外剥内扎术治疗。结果治疗组在愈合时间、术后1周水肿疼痛、肛门狭窄愈合及肛缘皮赘残留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分段外剥内扎术能有效地治疗环状混合痔,具有术后并发症少,痛苦小,疗效确切等优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