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91篇
  免费   154篇
  国内免费   131篇
耳鼻咽喉   9篇
儿科学   27篇
妇产科学   3篇
基础医学   64篇
口腔科学   6篇
临床医学   461篇
内科学   120篇
皮肤病学   31篇
神经病学   4篇
特种医学   26篇
外科学   145篇
综合类   463篇
预防医学   567篇
眼科学   11篇
药学   118篇
中国医学   92篇
肿瘤学   29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8篇
  2022年   46篇
  2021年   71篇
  2020年   78篇
  2019年   84篇
  2018年   24篇
  2017年   50篇
  2016年   102篇
  2015年   67篇
  2014年   208篇
  2013年   178篇
  2012年   292篇
  2011年   356篇
  2010年   242篇
  2009年   206篇
  2008年   112篇
  2007年   23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7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6 毫秒
51.
目的:探究右美托咪定(dexmedetomidine,Dex)对大鼠离体肺缺血再灌注所致线粒体损伤的影响。方法:将SD大鼠随机分成4组(n=6):对照组(C组)、缺血再灌注组(IR组)、1 nmol/L Dex组(D1组)、10 nmol/L Dex组(D10组),制备大鼠离体肺缺血再灌注模型。记录平衡末(T0)、再灌注即刻(T1)、再灌注30 min(T2)和再灌注60 min(T3)时的潮气量(tidal volume,VT)、肺顺应性(compliance,Cdyn)、气道阻力(airway resistance,Raw)和肺静脉氧分压(oxygen partial,PaO2);测定肺湿/干重比;HE染色观察组织病理学改变;测定灌流末流出液乳酸脱氢酶(LDH)活性和肺组织中活性氧(ROS)、丙二醛(MDA)、三磷酸腺苷(ATP)含量以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分离肺组织线粒体,检测线粒体肿胀程度和线粒体膜电位(MMP)。结果:与C组相比,IR组、D1组、D10组肺功能不同程度降低,LDH活性升高,ROS、MDA增加,SOD活性下降,ATP生成减少,线粒体肿胀程度升高,MMP下降(P < 0.05);与IR组相比,D1组、D10组肺功能改善,病理显示肺损伤明显减轻,LDH释放减少,ROS、MDA含量减少,SOD活性升高,ATP生成增加,线粒体肿胀程度减轻,MMP上升(P < 0.05);与D1组相比,D10组改善肺功能作用更明显,Raw下降,LDH活性降低,SOD活性升高,线粒体肿胀程度减轻(P < 0.05)。结论:右美托咪定减轻了离体肺缺血再灌注损伤,其机制可能与减轻线粒体损伤,减少氧化应激反应有关。  相似文献   
52.
1例因房室传导阻滞(AVB)植入具有心室起搏管理(MVP)功能起搏器患者的心电图,当房室传导功能正常时,以AAIR模式工作。出现间歇或短暂AVB,提供心室备用起搏。出现持续性AVB,转换为DDDR模式工作。具有MVP功能的起搏器可降低累计心室起搏百分比。  相似文献   
53.
目的探讨不同他汀类药物标准剂量对稳定性斑块的影响。方法入选经冠状动脉造影和血管内超声检查确定为稳定性斑块的135例患者,分为3组:辛伐他汀20mg组47例,阿托伐他汀20mg组45例,瑞舒伐他汀10mg组43例。随访3-6个月,观察给予不同他汀类药物标准剂量的3组血清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10wdensitvlipoprotein-cholesterol,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ighdensitylipoprotein—cholesterol,HDL.C)、高敏C反应蛋白(high—sensitivityC.reactionprotein,hs—CRP)浓度变化及斑块坏死核所占百分比、斑块体积的动态变化。结果3组血清LDL—C、HDL—C、hs.CRP浓度及斑块坏死核所占百分比、斑块体积的基线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3-6个月后,他汀类药物标准剂量治疗的3组血清LDL.C浓度与基线相比均有明显下降,均达标(P〈0.01),且瑞舒伐他汀最优,阿托伐他汀其次,辛伐他汀最后(P均〈0.01)。辛伐他汀组血清HDL-C浓度与基线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阿托伐他汀组、瑞舒伐他汀组明显高于基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P=0.048),且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852)。辛伐他汀组血清hs—CRP浓度与基线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阿托伐他汀组、瑞舒伐他汀组明显低于基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5,P=0.025).且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411)。通过血管内超声虚拟组织成像技术(intravascularuhrasound—virtualhistology,IVUS—vH)检测,斑块坏死核所占百分比在辛伐他汀组明显高于基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6.33%-+15.38%眦7.87%-+1.04%,P〈0.01);阿托伐汀组治疗后与基线相比,斑块坏死核所占百分比明显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6.64%±3.25%帆7.91%±1.27%,P=0.007);瑞舒伐他汀组斑块坏死核所占百分比与基线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33)。斑块体积在辛伐他汀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O.286);但阿托伐他汀组、瑞舒伐他汀组斑块体积明显低于基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8.65±10.77)mm。vs.(33.31±10.75)mm3,P=0.041;(30.69_+8.12)mm3ys.(36.337-+12.15)mm。,P=0.013],且治疗后两组体积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322)。结论不同种类他汀类药物标准剂量对稳定性斑块疗效不同:对于LDL—C,辛伐他汀、阿托伐他汀、瑞舒伐他汀标准剂量治疗后均可达标;阿托伐他汀、瑞舒伐他汀能升高HDL—C,降低hs—CRP;辛伐他汀无遏制斑块向不稳定进展的作用,阿托伐他汀有促进斑块稳定,逆转斑块的作用,瑞舒伐他汀可阻止斑块进展及逆转斑块的作用。  相似文献   
54.
目的 探索提高肺栓塞诊治水平的有效措施.方法分析4年间本院住院的急性肺栓塞患者142例的临床诊治情况.结果 构成比:60岁以上老年人较高(73% vs 27%,P<0.05);内科患者明显多于外科(79% vs 21%,P<0.05);以呼吸科(33%)、心内科(23%)为主.死亡率:外科明显高于内科(47% vs 13%,P<0.05);呼吸内科低于心内科(4.3% vs 25%,P<0.05).结论肺栓塞为常见病,临床表现多样,涉及科室众多,单独医疗或医技科室进行诊断常造成漏诊、误诊.提高肺栓塞的诊疗水平有赖于:(1)增强诊断意识; (2)加强研究、规范治疗;(3)构建肺栓塞防治的"立体网络".  相似文献   
55.
[目的]研究兔前软骨干细胞PSCs,(precartilagious stem cells)的分离、培养方法及增殖、表型特征,为细胞移植治疗椎间盘退变,提供合适的种子细胞.[方法]取胎兔骨骺周围软骨膜(LaCroix环)中的细胞进行原代培养,然后采用免疫磁珠分离系统分选纯化PSCs.体外培养,传代,冻存复苏,绘制生长曲线,观察细胞特性.分别采用免疫组化、免疫荧光、RT-PCR等方法鉴定纯化后的PSCs.[结果]免疫磁珠分离可获得纯度较高的兔PSCs,培养后成活率高,细胞状态良好.细胞冻存复苏后,细胞增殖速度、细胞形态及表面标志物无明显变化.免疫组化、免疫荧光、RT-PCR等方法鉴定后,细胞都有明显的PSCs表面特异性标记物的表达.[结论]PSCs存在于LaCroix环中,免疫磁珠分离法得到的PSCs,体外培养条件下,细胞增殖较快,生物学特性稳定.  相似文献   
56.
目的 探讨体素内不相干运动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IVIM-DWI)对肝外胆管癌(EHCC)病理分级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搜集经手术病理证实为EHCC,并于术前行3.0 T MRI常规序列及IVIM-DWI序列扫描的患者33例.测量计算以下参数:肿瘤DWI单指数成像ADC值;IVIM-DWI成像参数,包括真性扩散系数(D)值、灌注分数(f)值和假性扩散系数(D*)值.不同病理级别EHCC组间参数的比较采用单因素ANOVA检验(正态分布)或Kruskal-Wallis日检验(非正态分布),采用Spearman相关分析研究各参数和病理分级的相关性,通过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下面积(AUC)来比较参数的诊断效能.结果 33例EHCC患者按照病理分级分为高分化(Ⅰ级)9例、中分化(Ⅱ级)13例和低分化(Ⅲ级)11例,ADC值分别为(1.34±0.23)×10-3 mm2/s、(1.22±0.19)×10-3 mm2/s、(0.97±0.13)×10-3mm2/s,D值分别为(1.31±0.15)×10-3mm2/s、(1.17±0.14)×10-3mm2/s、(0.86±0.12)×10-3mm2/s,D*值分别为(5.84 ±0.73)×10-3mm2/s、(6.39±1.67)×10-3mm2/s、(5.56±2.01)×10-3mm2/s,f值分别为37.35±9.01、30.91±8.55、22.78±7.47.不同病理分级组间D*值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外,其余参数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DC值、D值和f值均与病理分级呈负相关(r值分别为-0.677、-0.821、-0.582,P均<0.05),ROC AUC分别为0.743、0.876、0.691,且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00).结论 IVIM-DWI技术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反映EHCC的组织分化程度和血供,对术前预测肿瘤病理分级具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57.
目的探讨不同冲洗速度对无肝素血液透析患者的影响。方法将40例无肝素血液透析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20例。观察组将0.9%氯化钠注射液200mL以250mL/min的速度冲洗滤器及管路,对照组以100mL/min的速度冲洗滤器及管路。比较两组患者透析前后实验室指标、血流动力学指标和滤器凝血情况及使用时间。结果观察组滤器使用时间显著长于对照组,凝血发生率及凝血程度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P0.01)。结论对于无肝素血液透析治疗,250mL/min的冲洗流速可减少治疗中断时间,延长滤器使用时限。  相似文献   
58.
目的:调查某院扩张型心肌病患者神经内分泌抑制治疗的情况。方法选取无锡市人民医院2014年1月至2015年12月收治的扩张型心肌病患者,对患者三类神经内分泌抑制剂即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ARB)、β-受体阻滞剂(βB)和醛固酮受体拮抗剂(MRA)的使用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332例患者中,ACEI/ARB、β-受体阻滞剂和MRA的使用率分别为85.9%、74.7%、94.7%,三类药物联合使用率为56.9%。三类药物均在推荐用量内给药,剂量达标率ACEI/ARB 69.3%、β-受体阻滞剂42.0%、MRA 100.0%。结论我院三类神经内分泌抑制剂在扩张型心肌病患者中使用率较高,但ACEI/ARB和β-受体阻滞剂的联合用药率及剂量达标率偏低。  相似文献   
59.
目的探讨基于行为转变理论的饮食教育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作用。方法将96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8例。对照组给予门诊血液透析常规的饮食相关健康教育,观察组成立行为转变理论模式健康教育团队,实施以行为改变理论模式为指导的饮食健康教育。结果干预6个月后,观察组饮食依从性得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血钾、血磷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基于行为转变理论的饮食教育可提高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饮食依从性,从而控制血钾、血磷,达到饮食管理的目的。  相似文献   
60.
目的 探讨无创脑水肿动态监护仪扰动系数对不同年龄重型颅脑损伤患儿预后判定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取2018年10月—2021年5月南京医科大学附属无锡儿童医院收治的颅脑损伤患儿131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患儿年龄分为1~3岁组、> 3~5岁组、> 5~14岁组,分别有40例、44例和47例。根据颅脑损伤手术后6个月的预后,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不同年龄患儿颅脑损伤预后的影响因素,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无创脑水肿动态监护仪扰动系数预测不同年龄患儿颅脑损伤预后的价值。结果 各组体重、GCS评分、颅内压、CK-MB、前白蛋白、白蛋白、扰动系数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共60例(46.51%)患儿预后不良。各组总预后不良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乳酸[O^R=4.092(95% CI:1.684,9.945)、3.846(95% CI:1.582,9.347)、4.067(95% CI:1.674,9.885)]、GCS评分[O^R=3.364(95% CI:1.384,8.175)、3.313(95% CI:1.363,8.053)、4.200(95% CI:1.728,10.207)]、扰动系数[O^R=3.699(95% CI:1.522,8.989)、3.892(95% CI:1.602,9.460)、4.125(95% CI:1.697,10.024)]是影响1~3岁、> 3~5岁、> 5~14岁颅脑损伤患儿预后的独立因素(P <0.05)。ROC曲线结果显示:无创脑水肿动态监护仪扰动系数预测1~3岁组、> 3~5岁组、> 5~14岁组患儿敏感性分别为72.73%(95% CI:0.114,0.560)、73.68%(95% CI:0.102,0.455)、73.68%(95% CI:0.119,0.466),特异性分别为70.59%(95% CI:0.116,0.504)、76.00%(95% CI:0.101,0.514)、74.07%(95% CI:0.101,0.514)。结论 不同年龄重型颅脑损伤患儿预后不良风险高,无创脑水肿动态监护仪扰动系数预测1~3岁、> 3~5岁、> 5~14岁颅脑损伤患儿预后的效能良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