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6篇
  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5篇
外科学   5篇
综合类   30篇
预防医学   3篇
药学   2篇
中国医学   1篇
  2022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2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甘秀天 《微创医学》2009,4(3):265-267
经皮椎体成形术是一种较新的手术方式,用于治疗骨质疏松压缩性骨折和椎体肿瘤,可提供病椎疼痛的缓解及稳定性,其手术的微创性及较好的临床效果,引起了脊柱外科医生的广泛兴趣.  相似文献   
12.
经皮椎体成形术并发症的预防方法探讨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目的 探讨经皮椎体成形术(PVP)并发症的预防方法.方法 对49例74椎行PVP,其中骨质疏松症椎体压缩骨折42例58椎,椎体肿瘤7例16椎.所有患者在注射骨水泥前均行椎体内静脉造影,骨水泥按一定比例调配,在一定压力和X光密切观察下缓慢注射.结果 所有患者术中行椎体内静脉造影时均未发生不良反应,出现椎体渗漏共11例,但出现症状的2例均为一过性双下肢肌力下降.无永久性损伤出现.结论 正确的穿刺并行椎体内静脉造影,按照一定的比饲调配骨水泥.并在骨水泥黏稠期时适压在X光严密的观测下缓慢注射,可以有效地预防骨水泥渗漏,防止肺栓塞的发生.  相似文献   
13.
循证护理是临床护理人员护理病人的一个实践过程,正确全面地认识病人及其所患疾病,从疑难的临床问题中去寻求和理解最佳证据,然后应用最佳证据去联系病人的实际,有效地解决病人的问题,并期望取得最佳效果。循证护理是较新的医学模式,已被应用于临床护理实践中。2005年1月-2007年10月,我们将循证护理应用于10例肢体骨折并发骨筋膜室综合征的护理实践中,收到良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4.
韦素惠  梁云  陈爱群 《广西医学》2011,33(4):491-492
目的探讨下肢压力系统在预防骨科大手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效果。方法对62例骨科大手术后病人采用阶段性的对比方法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分析两组下肢静脉栓塞形成的发生率。结果实验组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3.3%(1/30),对照组为28.1%(9/3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下肢压力系统可有效减少骨科大手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发生。  相似文献   
15.
陈拓 《骨科》2012,3(3):166-166
临床上因慢性骨髓炎、外伤、骨肿瘤导致四肢长骨大段骨缺损的患者较为常见,在治疗上存在一定难度[1],临床实践表明带血管蒂腓骨移植的远期效果良好[2].笔者选取自我院1999年~2009年采用带血管腓骨移植修复大段骨缺损24例,治疗效果显著,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6.
吴容见 《骨科》2012,3(4):222-222
腰椎滑脱症的成人发病率为5%,是骨科的多发病、常见病[1]。我科近年来采用手术治疗腰椎滑脱症38例,优良率达94.74%,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7.
锁定钢板与普通钢板治疗老年肱骨近端骨折疗效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锁定钢板与普通钢板治疗老年肱骨近端骨折疗效。方法选择46例老年肱骨近端骨折患者,按手术方式不同分为肱骨近端锁定钢板组(23例)和普通钢板组(23例)。观察患者术后1、3个月及1年3个时间段骨折愈合、肩关节功能、术后肩关节疼痛以及并发症等情况,采用Neer肩关节评分系统检测,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手术时间、术中出血情况两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Neer评分:术后1个月,锁定钢板组为42.9分±7.8分,普通钢板组为30.1分±6.3分,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锁定钢板组为72.1分±9.5分,普通钢板组为58.4分±7.1分,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年,锁定钢板组为82.9分±8.6分,普通钢板组为77.0分±7.5分,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普通钢板比较,锁定钢板治疗肱骨近端骨折手术操作简单,內固定坚强,术中软组织损伤少,对骨质血运的破坏小,更利于骨折愈合,可早期功能锻炼,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8.
陀健琳 《华夏医学》2006,19(5):1022-1023
1临床资料 患者女性,55岁,因被机器压榨伤致左肘关节处离断,疼痛流血3h于2005年6月9日急诊入院。查体:意识清,急性痛苦面容,贫血貌,血压94/59mmHg,患者左上肢在左肘关节处出现离断,伤口达30cm,纵向有15cm的挫裂口,骨胳、血管、神经、肌肉离断外露,内侧仅剩8cm的皮肤相连,近侧可见活动性出血,远端变瘀无血运、无感觉、无活动功能。入院后立即建立静脉通道,紧急术前准备后送手术室在臂丛麻下行左肘断肢再植术。术中将左肘关节切除、关节融合,术中见左前臂局部坏死、压榨伤严重,子部分切除,保留存活组织,吻合桡动脉、肱动脉及伴行静脉的吻合,吻合肌腱3条,神经4条,术中未发现血管危象。术后子抗血管痉挛、抗感染、抗凝血等治疗,  相似文献   
19.
韦素惠  滕立初 《广西医学》2011,33(9):1212-1213
目的 观察持续冲洗加负压引流治疗四肢皮肤软组织严重缺损的临床效果,总结护理经验.方法 42例患者均采用持续冲洗加封闭式负压引流.结果 患者负压引流时间为3~12 d,平均7.5 d.42例患者引流冲洗通畅,无并发症发生,出现创面敷料漏气引流无效2例,覆盖薄膜下大量渗血1例,经相应处理后好转.42例患者创面均有肉芽生长,其中,18例伤口愈合,24例植皮后愈合.结论 持续冲洗加负压引流可有效清除创伤组织内的残留物,促进肉芽生长.保持引流通畅,有效清创,可为下一步治疗提供良好条件,减少相关并发症.  相似文献   
20.
滕立初  陈拓  黄屾  陈涤新 《华夏医学》2011,24(3):324-326
目的:探讨跗外侧动脉皮瓣移植修复手足皮肤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本组13例,设计以足背动脉为蒂的跗外侧动脉皮支传出点为中心的足外侧皮瓣,逆行修复足前端创面8例,游离跗外侧皮瓣修复手缺损5例。结果:本组13例均成活,2例皮瓣早期有水疱形成,皮缘拆线放血减压后好转;2例皮瓣下感染,皮缘裂开,经换药后二期拉拢缝合,伤口愈合。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