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49篇
  免费   104篇
  国内免费   74篇
儿科学   2篇
妇产科学   6篇
基础医学   213篇
口腔科学   7篇
临床医学   177篇
内科学   35篇
皮肤病学   5篇
神经病学   5篇
特种医学   64篇
外科学   32篇
综合类   363篇
预防医学   244篇
眼科学   2篇
药学   185篇
中国医学   249篇
肿瘤学   38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10篇
  2022年   26篇
  2021年   46篇
  2020年   50篇
  2019年   51篇
  2018年   21篇
  2017年   61篇
  2016年   56篇
  2015年   36篇
  2014年   98篇
  2013年   108篇
  2012年   114篇
  2011年   121篇
  2010年   130篇
  2009年   120篇
  2008年   134篇
  2007年   113篇
  2006年   134篇
  2005年   128篇
  2004年   33篇
  2003年   15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5篇
  199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2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田琦  汤旗  陈钧  WONG LISOO  刘立丽  吕正兵  鲍康德 《中草药》2024,55(6):2101-2112
传统中医认为“百病皆由脾胃衰而生”,现代社会因饮食不节、嗜烟好酒、作息无序及工作和生活压力等诸多因素,造成“脾失健运”。中医药学研究结果显示,健脾开胃的食品疗法因其耐受性及依从性好,被中医医家及患者广泛接受。通过对健脾开胃中药成方制剂、食药同源中药材及饮片和国内外食药同源政策进行综述,以促进食药物质在普通食品领域的开发,为健脾开胃类保健食品、特医食品等的研发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92.
目的:基于网络药理学探讨胃复春(WFC) 治疗慢性浅表性胃炎(CSG) 的分子机制。方法:采 用中药系统药理学数据库与分析平台(TCMSP)、中药综合资源数据库(TCMID) 及SwissTargetPrediction网站 检索WFC的相关化学成分及其对应的作用靶点;利用GeneCard数据库、OMIM数据库筛选CSG的作用靶点, 通过韦恩在线网站获取WFC与CSG的交集靶点,并通过Cytoscape 3.7.2软件构建蛋白互作网络图;根据拓扑学 参数查找WFC治疗CSG的核心靶点,运用Cytoscape 3.7.2软件构建成分-核心靶点网络图筛选WFC作用于CSG 的关键成分。利用David网站对交集靶点进行基因本体论(GO) 和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数据库(KEGG) 通路富集分析,采用R软件绘制可视化气泡图。通过SYBYL-X2.1.1软件对WFC治疗CSG的主要活性成分及关 键靶点进行分子对接。结果:WFC治疗CSG的关键成分为人参皂苷Rh2、柚皮素、14-乙酰基-耐阴午茶菜素 b、β-谷甾醇等,关键靶点有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TNF)、苏氨酸蛋白激酶1(AKT1)、血管 内皮生长因子A(VEGFA)、抑癌基因53(TP53) 等。WFC治疗CSG主要作用于癌症信号通路、脂质与动脉粥 样硬化信号通路、卡波西肉瘤相关疱疹病毒感染等信号通路,其功能主要有参与RNA聚合酶Ⅱ启动子转录的 正调控、信号转导及细胞凋亡过程的负调控,在蛋白质结合、ATP结合方面起重要作用等。分子对接结果显 示,WFC 中的关键成分14-乙酰基-耐阴午茶菜素b、人参皂苷Rh2、川陈皮素与关键靶点IL-6、AKT1、 VEGFA的结合活性较强。结论:WFC可能通过调节IL-6、TNF、AKT1等靶点治疗CSG,其作用机制与癌症信 号通路,脂质与动脉粥样硬化信号通路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993.
从引证指标和核心期刊评定两种期刊评价体系的评价结果,分析高校学报学术竞争力的总体情况。结果表明:高校学报平均学术竞争力较低,但仍有部分学报具有较强的学术竞争力。由此提出具有不同竞争力的学报应实施不同的竞争策略和定位。讨论提高学报学术竞争力的有关对策,包括创建高校学报网上开放阅读系统,同类学报合作整合稿源并培养学报特色,以及加强学报改革的可操作性问题。  相似文献   
994.
背景与目的: 研究未折叠蛋白反应(unfolded protein response,UPR)关键基因在小鼠胚胎前肢正常发育和异常发生过程中的表达情况。 材料与方法: ICR小鼠受孕后,将其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64只。于孕第10 d(gestational day 10,GD10),经口灌胃1次给予实验组孕鼠80 mg/kg的全反式视黄酸、对照组孕鼠给予等体积的大豆油,并分别于GD11~GD18取两组胎鼠的前肢,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UPR关键基因Atf6、Ire1、Perk、Grp78的表达丰度。 结果: 除Ire1在GD18未被检出外,UPR中的上述4个主要基因在GD11~GD18正常肢发育过程中均有表达,且在GD13、GD17时间点前后呈现两个表达峰;其中Grp78的表达丰度最高,Ire1的表达丰度最低。而在实验组异常前肢发育过程中GD15之前上述4个基因的表达丰度均高于对照组正常前肢发育过程中的表达丰度(P<0.05);而GD15后均低于对照组正常前肢的表达丰度(P<0.05),呈相对稳定的低水平状态;且在GD12~GD14上述4个基因有一非常明显的表达高峰,其表达时程比对照组正常肢长,且表达丰度远高于对照组正常肢(P<0.05)。 结论: 全反式视黄酸所致的短肢模型中, UPR关键基因的表达在GD11~GD14显著升高,而在GD16~GD18则受到抑制,推测UPR可能与致畸有关。  相似文献   
995.
分析了浙江省冠校名的理工科类高校学报2005年被引指标及2001~2005年总被引频次和影响因子的整体态势,介绍了该类学报被国内外重要检索系统的收录情况、进入期刊方阵情况和获奖情况,在分析浙江省理工科类高校学报在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发展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996.
目的: 采用原代培养的方法建立一株人肝癌细胞系EHH1,并对其生物学特性进行分析。方法:将取自东方肝胆外科医院诊断为原发性肝细胞癌的组织标本分离成单细胞悬液,用含10%胎牛血清的DMEM培养液进行原代和传代培养,在普通显微镜以及电子显微镜下观察细胞的形态,并绘制细胞的生长曲线。用放射免疫法检测细胞系AFP和HBV的含量,采用染色体G显带方法进行细胞染色体核型的分析,裸鼠皮下接种细胞检测该细胞的成瘤能力。结果:成功建立一株新的人肝癌细胞系,命名为EHH1。EHH1细胞体外连续传代80代以上,细胞形态不变,生长周期恒定在24 h。放射免疫检测EHH1各代细胞HBV均为阴性,AFP分泌微量(0.6 μg/L) 。染色体G带显示,EHH1细胞染色体为非整倍体,以超2倍体为主。该细胞经皮下接种可使裸鼠致瘤(10/10),移植瘤病理组织学类型和分化程度与肝细胞癌一致。结论: 通过原代培养建立的肝癌细胞系EHH1与原发癌保持相似的生物学特性,可望成为一个稳定的细胞系。  相似文献   
997.
钟英 《中国现代医药》2000,17(3):220-222
目的:测定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rhG-CSF)的蛋白浓度、分子量及纯度。方法:反相高效液相色谱(RP-HPLC)法及高效体积排阻色谱法(SEC)。结果:蛋白浓度测定方法可靠,平均回收率为1 0 0 .1 7% ,RSD=0.8%。重现性好,日内RSD =0.7% ,日间RSD=1 .1 % ,且与福林酚法(Lowry法)测得结果无显著差异。样品无需处理,可直接上样,同时可得到样品的纯度数据。SEC法测得分子量与理论值相符合,且方法重现性好,日内RSD为0 .7% ,日间RSD为1 .9% ,在测定分子量的同时可得到rhG CSF纯度数据。结论:适用于基因工程产品纯化各阶段以及制剂蛋白浓度、分子量、纯度的测定。  相似文献   
998.
目的 探讨中国被试者在进行人脸种族属性、性别属性和种族性别联合属性判断任务时的认知规律.方法 本研究采取眼动跟踪技术和移动窗口实验方法.结果 研究揭示了无论是人脸种族属性认知、性别属性认知还是联合属性认知,都是以眉毛和眼睛作为人脸认知的关键区域;在人脸认知过程中,被试者都是以人脸的右部区域作为信息提取的优势区域.结论 人脸种族属性的认知绩效最好,性别属性和联合属性的认知绩效相对较差,脸部区域形成人脸认知的知觉不对称效应.  相似文献   
999.
诱发痔疮的原因新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汪彬 《检验医学与临床》2009,6(14):1212-1212
痔疮是直肠末端黏膜下和肛管皮肤下痔静脉丛屈曲扩张形成的柔软静脉团。内痔是长在肛门管起始处的痔,如果膨胀的静脉位于更下方,几乎是在肛管口上,这种曲张的静脉就民外痔。外痔有时会脱出或突现于肛管口外。正常情况下,包围在肛管周围的组织称为肛垫,里面充满血液以帮助肠的运动。当内部的压力过大或其他因素引起这些肛垫过大的嘭胀便形成痔疮。在骨盆部和直肠部的肛垫内过大的压力是引起痔疮的原因,体质量过大也可以促进痔疮的形成。  相似文献   
1000.
4327名中小学生龋患现况及防治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黄素珍 《中国校医》2006,20(3):313-314
目的了解广西百色市右江区中小学生龋患现况,为今后开展龋病防制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随机抽取右江区2所中学、2所小学共4327人,按照学校卫生情况年报表说明及技术规范要求,对健康体检资料中有关龋患现况的部分进行统计。结果龋患率为51.35%、龋均1.40、患者龋均2.73、充填率17.58%。在不同学习阶段,小学生龋患率、龋均均高于中学生,而充填率却低于中学生。在年级分布上,龋患率以小学二年级为最高,以后逐渐降低。结论因地制宜采取综合防龋措施,使中小学生的龋齿防治工作制度化、系统化、网络化,更好地控制龋病的流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