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篇
  免费   6篇
临床医学   1篇
内科学   1篇
综合类   2篇
药学   20篇
肿瘤学   1篇
  2023年   2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目的:分析革兰阴性杆菌耐药率与抗菌药物使用情况,为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收集近10年某医院抗菌药物使用量、临床感染病原菌检出情况、革兰阴性杆菌耐药率,探讨革兰阴性杆菌耐药率变化与不同种类抗菌药物使用量变化的相关性。结果:某院使用量前3位的抗菌药物类别分别为喹诺酮类、头孢菌素类、含酶抑制剂类。随着相关政策法规的严格执行,近年抗菌药物使用量逐年下降;大肠埃希菌、克雷伯菌属的产ESBLs菌株检出率仍较高,对抗菌药物的耐药率多数高于50%。两种革兰阴性杆菌耐药率与多类抗菌药物的使用量变化相关。结论:抗菌药物使用量和细菌耐药率之间存在一定的相关性,但细菌检出及耐药变化情况的分析,除抗菌药物合理使用因素外,仍需结合医疗机构的疾病谱及医生细菌标本送检习惯进行分析,以便更好的描述细菌耐药变化的规律。  相似文献   
12.
目的评价肝胆胰外科围术期使用质子泵抑制剂(PPIs)预防应激性溃疡(SU)的合理性。方法调取2018年12月1-31日肝胆胰外科出院患者中围术期使用过PPIs的病例。按照纳入和排除标准,筛选出符合分析要求的病例,统计患者基本情况、手术情况、PPIs使用情况、可能诱发SU的应激源和危险因素,综合分析PPIs使用的合理性。结果530例使用过PPIs的患者中,有256例符合分析要求。在符合分析要求的患者中,196例(76.56%)无指征预防用药,87例(33.98%)在用药期间更换品种,40例(15.63%)预防疗程过长,12例(4.69%)单次剂量过大。结论该院肝胆胰外科在围术期使用PPIs预防SU时存在诸多不合理现象,亟待使用标准和规范来促进该类药物的合理使用。  相似文献   
13.
摘 要 目的:探讨临床药师在化疗致Ⅳ骨髓抑制病例中开展临床药学的切入点及药学监护方法。方法: 以对1例培美曲塞联合奈达铂用于晚期肺腺癌出现Ⅳ度骨髓抑制的病例分析为切入点,对该例患者化疗方案、骨髓抑制的发生及治疗过程及可开展的药学服务进行分析总结。结果: 临床药师利用药学专业知识最终帮助患者安全度过化疗后的骨髓抑制期,增强了药学监护意识,为保障患者用药安全有效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结论:临床药师积极参与药学监护,提供药学服务,有利于患者用药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4.
黄健  李珂佳  曾海萍  冯娇 《中国药房》2014,(22):2069-2072
目的:初步探讨用药品不良反应(ADR)暴露率代替ADR发生率的可行性及其影响因素,更准确地描述药品使用的安全性,为临床安全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通过医院信息系统收集某院2012年上报的ADR报告,统计出各类药品及各亚类抗菌药物在门诊、住院患者中发生的例数;另统计各亚类抗菌药物在门诊、住院及全院的使用人数及用药频度(DDDs),分别计算其ADR发生率(发生例数/使用人数)及ADR暴露率(发生例数/DDDs)。将两种计算方法得到的数据进行排序,用ADR发生率排序号除以ADR暴露率排序号计算各亚类抗菌药物的序号比,根据序号比进行同步性分析。结果:发生ADR的4类抗菌药物中有3类门诊序号比介于0.51.5之间,住院序号比只有青霉素类在0.51.5之间,住院序号比只有青霉素类在0.51.5之外,总序号比全部为1,全部序号比90%以上介于0.51.5之外,总序号比全部为1,全部序号比90%以上介于0.51.5之间,且多数序号比为1。结论:受门诊处方方式的影响,ADR暴露率不宜用于门诊患者ADR发生概率的计算;用ADR暴露率替代ADR发生率用于住院患者ADR发生概率的计算具有一定的可行性,但还需扩大药品种类和人群作进一步的探讨研究。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医院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ECOPD)患者全身应用糖皮质激素类药物的情况,为临床安全、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查阅医院2012年1月至6月糖皮质激素类药物全身应用治疗AECOPD患者病历214份,对病历中糖皮质激素类药物的使用品种、给药途径、剂量、疗程、合并用药、不良反应等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在调查病历中单次给药剂量和用药疗程基本符合评价标准,但对无糖尿病、高血压使用了全身糖皮质激素患者在监测不良反应时应加强。结论延长静脉给药时间与吸入性给药相比并不能增加疗效,反而会增加全身不良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16.
目的评价药师干预全营养混合液(TNA)医嘱的效果。方法 2018年4月,药师对昆明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胃肠外科二病区的TNA医嘱进行干预。选取该科室2018年1月至3月的TNA医嘱作为对照组,5月至7月的TNA医嘱作为干预组,评估药师干预TNA医嘱的效果。评估的内容包括不合理医嘱发生率(包括适应证、糖脂比、热氮比、氨基酸遴选不适宜等)、患者出院前生化指标、经济学指标变化情况。结果药师参与医嘱干预后,TNA医嘱在氨基酸遴选、糖脂比、热氮比方面的合理率显著上升(P<0. 05),不合理医嘱发生率由84. 89%下降至23. 89%(P<0. 001)。干预组前白蛋白、丙氨酸氨基转移酶、血糖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 05)。对照组TNA日均费用为(532. 59±93. 02)元,干预组TNA日均费用为(480. 50±106. 06)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 001)。结论药师参与TNA医嘱干预后提高了医嘱的合理性,保障了患者用药安全,同时降低了TNA日均费用,减轻了患者经济负担。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索兰索拉唑在脑外伤并发应激性溃疡患者中对患者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胃泌素(GAS)以及血浆胃动素(MTL)水平的影响.方法 将2011年6月至2016年5月昆明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收治的78例颅脑外伤合并应激性溃疡患者以数字表法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9例,所有患者入院后符合手术指征者积极给予手术治疗,无手术指征患者则积极给予脱水、降低颅内压、营养神经、抗感染、纠正水电解质平衡紊乱以及营养支持等保守治疗.观察组在上述治疗基础上给予兰索拉唑治疗,对照组在上述治疗基础上给予奥美拉唑治疗,疗程均为7 d,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血清SOD、GAS、MTL水平以及颅内压力(IPC)和格拉斯哥评分(GCS)的变化.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84.6%,略高于对照组的76.9%,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的血清SOD、Nu/mL、GAS及血浆MTL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的SOD[(89.3±14.4)Nu/mL vs(76.4±14.6)Nu/mL]均显著增高,GAS[(81.4±15.6)ng/L vs(86.6±16.2)ng/L]和MTL[(142.3±32.6)ng/L vs(167.6±33.1)ng/L]均显著降低,且治疗后观察组SOD显著高于对照组、GAS与MTL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的IPC[(32.4±3.8)mmHg vs(32.6±3.9)mmHg]、GCS[(4.5±2.1)分vs(4.6±2.3)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IPC分别为(16.6±3.5)mmHg和(24.4±3.7)mmHg,GCS分别为(9.1±2.3)分和(5.8±2.2)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后观察组IPC低于对照组、GCS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兰索拉唑对颅脑外伤合并应激性溃疡患者具有良好疗效,其能够更好地提高SOD并降低GAS、MTL水平,利于颅脑外伤病情的好转.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了解我院急救药品的使用情况,为提高合理采购及急救药品管理水平提供参考.方法:对2014年1~12月我院急诊药房使用的急救药品种、销售金额和出库数量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用药频度最高的前3位药是调节水及电解质平衡药、利尿脱水药、有机磷中毒解毒药;治疗费用较高的前3位药分别是止血药、抗高血压药、保肝药.结论:止血类药品及心血管类药品在我院急救药品使用中占主导地位,应该根据临床使用情况合理采供.  相似文献   
19.
摘 要 目的:通过对1例深静脉血栓老年患者抗凝治疗过程中发生严重出血的病例进行分析,提高对抗凝过程中出血风险的认识。方法: 结合患者病史、实验室相关检查、治疗经过,对出血可能原因进行分析。结果: 该患者出血可能原因为:①华法林与达肝素联合使用出现药物不良反应;②治疗过程中出现白蛋白降低,可能致华法林抗凝作用增强;③该患者为老年人,治疗过程中出现肌酐清除率的减低,可能对华法林的清除减少。结论:临床中对于老年患者的抗凝治疗更需谨慎,增加相关实验室检查的频率,可及时发现潜在的风险。  相似文献   
20.
《中国药房》2017,(35):4981-4983
目的:观察复方α-酮酸片治疗2型糖尿病(T2DM)合并早期糖尿病肾病(DN)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5年12月我院收治的T2DM合并早期DN患者180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B、C组,各60例。C组患者给予基础对症治疗;A组患者在C组基础上口服复方α-酮酸片2.52 g,tid;B组患者在C组基础上口服复方α-酮酸片5.04 g,tid。3组患者均连续治疗24周。观察3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肾功能指标[血尿素氮(BUN)、血肌酐(Cr)、肾小球滤过率(GFR)、尿白蛋白量(尿ALB)]、血糖指标[空腹血糖(FPG)、餐后2 h血糖(PPG)、糖化血红蛋白(Hb A1c)]、血压指标[收缩压(SBP)、舒张压(DBP)]、营养指标[血清白蛋白(ALB)、前白蛋白(PA)、血红蛋白(Hb)],并记录3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前,3组患者肾功能指标、血糖指标、血压指标、营养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3组患者的尿ALB、HbA_1c、SBP水平均显著下降,且B组显著低于A组,A组显著低于C组;A、C组患者的ALB、PA、Hb水平均显著下降,且B组显著高于A组,A组显著高于C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8.3%、10.0%和6.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复方α-酮酸片能显著改善T2DM合并早期DN患者的肾功能,有效控制血糖、血压水平并补充必需营养物质,且具有较高的安全性,较大剂量效果更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