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47篇
  免费   57篇
  国内免费   22篇
耳鼻咽喉   3篇
儿科学   1篇
妇产科学   3篇
基础医学   30篇
口腔科学   5篇
临床医学   278篇
内科学   38篇
皮肤病学   3篇
神经病学   8篇
特种医学   22篇
外科学   166篇
综合类   447篇
预防医学   75篇
眼科学   2篇
药学   216篇
  7篇
中国医学   10篇
肿瘤学   12篇
  2024年   20篇
  2023年   52篇
  2022年   48篇
  2021年   66篇
  2020年   76篇
  2019年   57篇
  2018年   34篇
  2017年   48篇
  2016年   41篇
  2015年   53篇
  2014年   89篇
  2013年   72篇
  2012年   83篇
  2011年   95篇
  2010年   75篇
  2009年   62篇
  2008年   46篇
  2007年   44篇
  2006年   51篇
  2005年   49篇
  2004年   24篇
  2003年   34篇
  2002年   22篇
  2001年   16篇
  2000年   14篇
  1999年   21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5篇
  1991年   3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1篇
  1965年   1篇
  196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2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目的比较罗哌卡因和左旋布比卡因在在小儿骶管麻醉中的临床效果。方法 98例泌尿外科接受手术治疗的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49例。在骶管麻醉中,观察组患儿给予左旋布比卡因,对照组患儿给予罗哌卡因。观察并比较两组患儿使用的临床效果。结果两组手术时间和术后1 h CHIPPS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阻滞起效时间、镇痛持续时间和术后1 h CHIPPS评分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1)。两组围手术期间均未发生明显不良反应。结论小儿骶管阻滞麻醉止痛效果好,肌松良好,手术中患儿无痛苦,且术后患儿苏醒较快,在行骶管麻醉的同时也可以将药物加入到局麻药中进行术后的镇痛,极易被患儿及家属接受,也成为小儿骶管麻醉中的良好选择,而且经本次研究观察,作者认为:罗哌卡因和左旋布比卡因均能有效、安全的用于骶管麻醉,但左旋布比卡因具有更为显著的镇痛效果,有助于促进患儿术后更好更快恢复,值得临床考虑。  相似文献   
42.
目的 观察改良体位护理方法在腹腔镜直肠低位前切除手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方法 选取行腹腔镜直肠低位前切除术的手术患者21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传统组和改良组,各105例。传统组采用截石位支腿架及肩档进行常规体位摆放,改良组采用自制下肢体位垫及头颈肩约束带进行改良体位摆放。比较2组体位摆放时间、患者下肢麻木情况、肩部疼痛评分及医生对手术体位摆放的满意度。 结果 改良组体位摆放时间短于传统组(t=-5.020,P=0.007),患者下肢麻木、肩部疼痛评分均低于传统组(t=-6.732,P=0.002;t=-4.232,P=0.003),医生对手术体位的满意度评分高于传统组(t=3.623,P=0.001)。 结论 在腹腔镜直肠低位前切除术体位护理时,采用改良体位摆放法能明显缩短体位摆放时间,增加患者舒适度,减少体位相关并发症,提高医生满意度。  相似文献   
43.
44.
目的 观察右美托咪定复合罗哌卡因超前镇痛对全膝关节置换术(TKA)后的镇痛效果。方法 62例拟行单侧TKA的手术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1例。患肢股神经置管成功后,观察组注入0.5%罗哌卡因15~20 ml+盐酸右美托咪定0.75μg/kg,对照组仅给予0.5%罗哌卡因15~20 ml,然后接0.2%罗哌卡因患者自控镇痛(PCA)泵连续股神经镇痛。观察两组术后镇痛的VAS评分、镇静Ramsay评分以及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的变化,术后48 h内有效按压次数和曲马多用量以及不良反应的情况。结果 观察组24 h内VAS评分、术后48 h内有效按压次数和曲马多用量均小于对照组(P<0.05),其他指标两组间无明显差异。结论 右美托咪定复合罗哌卡因股神经阻滞超前镇痛,能增加TKA术后股神经阻滞的镇痛效果。  相似文献   
45.
目的:总结曲马多配合小剂量纳洛酮的静脉自控镇痛效果,为静脉自控镇痛用药提供参考建议。方法选择普外科择期手术治疗的102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术后镇痛方案分为观察组(曲马多配合小剂量纳洛酮)和对照组(仅用曲马多)各51例,比较两组VAS评分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观察组术后VAS评分及不良反应发生率(15.67%)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曲马多配合小剂量纳洛酮能够明显改善静脉自控镇痛效果,降低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  相似文献   
46.
目的:分析全麻手术患者围手术期发生麻醉相关感染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12月我院行全麻手术的64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以发生围手术期感染的60例作为病例组,未发生感染的580例作为对照组,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方法分析发生围手术期感染的危险因素。结果单因素χ2检验结果显示,重复性使用气管导管、重复性使用喉镜镜片、气管导管通气道、未使用过滤器、钠石灰更换<1次/d、深静脉动脉穿刺、合并糖尿病是全麻手术患者围手术期发生感染的危险因素;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OR值最大的三因素是气管导管通气道(OR=1.534、P=0.007)、灰更换<1次/d (OR=1.351、P=0.011)、重复使用气管导管(OR=1.327、P=0.021)。结论全麻手术患者建立气管导管通气道、钠石灰更换<1次/d、重复使用气管导管等因素是诱发围手术期感染的主要因素,应该有针对性的予以预防。  相似文献   
47.
目的研究健康教育在卵巢良性肿瘤患者围手术期护理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本次选择对象为卵巢良性肿瘤患者,时间在2016年8月-2017年12月之间,根据电脑随机分配的原则将100例卵巢良性肿瘤患者分为两组,其中包括对照组和观察组,分别行常规护理和围手术期健康教育护理,对比其两组健康知识掌握度、术后并发症发生概率和心理状态评分。结果观察组卵巢良性肿瘤患者健康知识掌握度为98.00%,相比对照组更具有优势(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4.00%,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卵巢良性肿瘤患者心理状态均优于对照组明显。结论围手术期健康教育的有效应用,使得卵巢良性肿瘤患者综合状态获得有效改善,可促进患者健康知识掌握程度得到提高,使其护理满意度提高,同时还能有效改善患者心理状态,值得研究。  相似文献   
48.
目的分析丙泊酚-芬太尼静脉麻复合骶麻在小儿隐匿阴茎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于2018年3~11月期间收治的50例隐匿阴茎手术患儿,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与观察组各25例,对照组为单纯咪达唑仑-丙泊酚-芬太尼静脉麻组,观察组为丙泊酚-芬太尼静脉麻复合骶管麻醉组,对比两种麻醉方法的应用效果,观察指标包括丙泊酚、芬太尼、咪达唑仑总用量,术后清醒时间,术中、复苏期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儿的麻药总用量与术后清醒时间均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患儿的术中、复苏期不良反应发生率(8.0%)低于对照组(28.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丙泊酚-芬太尼静脉麻复合骶麻在小儿隐匿阴茎手术中的应用效果确切,具有用药少、苏醒时间短、不良反应发生率低、安全性高等优势,是一种较理想的麻醉方法,值得临床推行。  相似文献   
49.
《皖南医学院学报》2020,(3):290-293
目的:对超声引导下腹横肌平面阻滞的患者护理干预以及麻醉配合的状况进行分析。方法:60例患者在全身麻醉手术时行超声引导下腹横肌平面(TAP)阻滞,应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每组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干预组采用综合护理干预;观察2组护理干预后患者焦虑情况(APAIS量表)、TAP阻滞操作时间及并发症发生情况、患者舒适度(GCQ)和满意度的差异。结果:护理干预后,干预组APAIS量表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TAP阻滞操作时间及并发症发生率少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舒适度生理、心理、社会、环境、总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服务态度、健康宣教、责任心、操作水平、心理护理评分均高于对照组,除护理操作水平外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综合护理干预能够提高TAP阻滞效率,有效降低病人的焦虑情绪,患者舒适度和满意度得到提高,并能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50.
目的:观察下肢骨折内固定手术的手术室护理配合方法效果.方法:选择2018年1月-12月本院收治的120例下肢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原则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60例,2组患者均进行下肢骨折内固定手术,对照组患者进行手术室常规护理配合,观察组患者进行手术室综合护理配合,比较2组患者的伤口愈合时间、下地走动时间、住院时长以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数据显示,观察组患者的伤口愈合时间、下地活动时间、住院时长均明显短于对照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更低,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进行下肢骨折内固定手术的患者来讲,手术室常规护理配合方法和手术室综合护理配合方法均能取得一定的护理配合效果,但是手术室综合护理配合的效果更佳,缩短了患者的住院时间,有利于其尽快康复,且降低了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