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060篇
  免费   103篇
  国内免费   147篇
耳鼻咽喉   20篇
儿科学   9篇
妇产科学   16篇
基础医学   232篇
口腔科学   39篇
临床医学   815篇
内科学   311篇
皮肤病学   33篇
神经病学   75篇
特种医学   2027篇
外科学   595篇
综合类   761篇
预防医学   643篇
眼科学   57篇
药学   423篇
  1篇
中国医学   137篇
肿瘤学   116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17篇
  2016年   48篇
  2015年   59篇
  2014年   170篇
  2013年   206篇
  2012年   380篇
  2011年   433篇
  2010年   391篇
  2009年   406篇
  2008年   331篇
  2007年   370篇
  2006年   420篇
  2005年   503篇
  2004年   550篇
  2003年   510篇
  2002年   358篇
  2001年   183篇
  2000年   241篇
  1999年   191篇
  1998年   99篇
  1997年   88篇
  1996年   70篇
  1995年   34篇
  1994年   86篇
  1993年   70篇
  1992年   58篇
  1991年   21篇
  1990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63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43 毫秒
91.
随着腔内微创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操作技术的日趋完善,输尿管镜下钬激光内切开术在临床取得了较好的应用,2001年10月至2005年10月,我们采用100W钬激光机经输尿管镜逆行内切开术治疗输尿管及肾孟输尿管连接部狭窄(UPJ)55例,效果良好。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92.
目的:观察活血化瘀中药联合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基因转移对促进股骨头缺血坏死处新生血管形成情况。方法:日本大耳兔40只,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中药组、基因组和综合组。治疗8周后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观察股骨头滑膜VEGF阳性细胞率及数字减影血管造影股骨头血管数目改变情况。结果:模型组VEGF阳性细胞表达率减低,与对照组、基因组、综合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与中药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综合组VEGF阳性细胞表达率较高,与中药组及基因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血管数目:在A区,各组与模型组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在B区,各组较模型组血管数目均有增加,对照组、基因组、综合组与模型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综合组与基因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中药组虽然血管数目较模型组多,但是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活血化瘀中药及VEGF基因转移均可促进股骨头缺血坏死处局部新生血管形成和侧支循环的建立,尤以活血化瘀中药联合基因疗法效果为好,为临床应用活血化瘀中药联合基因疗法治疗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提供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93.
ISO9000质量管理问世以来,质量认证作为提高质量水平的要求手段,已被世界各国所公认,供应室应用此标准进行工作有利于规范化,制度化的管理,达到了提高产品质量、服务质量的双重目的,从而带来了很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94.
介绍新型CT多层螺旋技术,分析比较主要参数,探讨其优越性及局限性.  相似文献   
95.
目的:病案作为医疗行为的信息记录,在各项医疗活动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目前工作中还存在不少问题。本文就目前医院病案管理现状进行分析,并列出相应对策,以期得到同行的关注,领导的重视,使医院病案管理工作有一个好的发展环境及发展空间。  相似文献   
96.
目的:探讨血清尿酸(UA)水平与冠心病(CHD)及其相关因素关系。方法:选择经冠状动脉造影检查证实的冠心病患者187例,冠脉造影正常对照组71例,常规空腹采集静脉血测定血清UA,分析冠心病危险因子、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病变支数及病变类型与相应UA水平的关系。结果:CHD组的一般资料与对照组无明显差异,但血清UA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在CHD组中,轻度狭窄、中度狭窄及重度狭窄,其UA水平逐渐增高,分别为(418.92±36.52),(450.84±48.65),(487.40±51.62)μmol/L(P<0.01);单支病变、双支病变和三支病变,其UA水平也增高,分别为(426.32±30.78),(455.24±35.34),(480.40±40.12)μmol/L(P<0.01);A、B和C型病变,其UA水平依次增高,分别为(425.85±35.71),(461.65±46.50),(493.41±53.24)μmol/L(P<0.01);结论:血清UA水平的增高与冠心病密切相关,是冠心病发病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97.
普雪琼  张静  樊晋 《西南军医》2007,9(3):125-125
急性重症胰腺炎是一种来势凶猛、病情凶险、病死率极高的疾病,病死率高达30%-50%。目前,对于急性重症胰腺炎,主要采用手术治疗加术后腹腔冲洗,手术方式为胰腺切开引流术。白2003年3月至今,我科采用非手术方法,以善得定治疗为主,收治急性重症胰腺炎6例,疗效满意。现将我们的观察与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8.
罗丁 《腹部外科》2007,20(5):267-268
肝脏第I、II、IV、V、及VIII段(Coninaud分段)因邻近第一、二、三肝门所在位置,且在解剖上位于腔静脉周围的肝中央部位,被形象地称为中央肝段;而第III、VI、VII段则可称之为周围肝段。在治疗荷有肿瘤、肝内胆管结石等病变的局部或规则性中央肝叶、段切除术中,往往面临着较单纯的周围肝叶、段切除更为复杂的技术问题,而出血控制与预防胆管损伤是其中的焦点。一、术中出血的控制术中大量失血是导致大块肝切除术后预后不良独立的危险因素。由于与第一、二、三肝门有着密切的解剖关系,中央肝叶、段的肝切除术中常常因大血管的损伤而出现…  相似文献   
99.
神经病理性疼痛老年大鼠海马CA1区突触长时程增强的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神经病理性疼痛老年大鼠海马CA1区突触长时程增强(LTP)的变化。方法老年雄性Wistar大鼠15只,随机均分为三组。模型组,结扎左侧L4/L5脊神经;D-2-氨基-5-磷酸戊酸(AP5)组,侧脑室输注AP5,余同模型组;假手术组,操作同模型组,但不结扎。观察大鼠行为变化,连续3周测定大鼠电痛阈值,1次/周;记录海马CA1区树突层兴奋性突触后膜电位(EPSP)、输入/输出曲线及LTP的变化。结果模型组与AP5组大鼠术后行为异常,术后各时点电痛阈值低于术前值及假手术组相应时点值(P<0.05);三组基础EPSP幅值稳定,最大基础EPSP幅值的50%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模型组LTP高于其他两组(P<0.05)。结论结扎老年大鼠L4/L5脊神经所致的神经病理性疼痛,不干扰海马CA1区突触及锥体细胞兴奋性,但可易化该区突触LTP。  相似文献   
100.
大肠癌患者手术前后外周血NK细胞和TNF的变化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徐辉 《消化外科》2003,2(2):104-106
目的 通过检测外周血自然杀伤细胞(natural killer cell,NK cell) 数和肿瘤坏死因子(tumor necrosis factor,TNF)水平来探讨其在大肠癌中的表达机制及临床意义。方法 应用碱性磷酸酶-抗碱性磷酸酶(APAAP)法和放射免疫法(RIA)分别检测42例大肠癌患血清NK细胞数和TNF水平,并与大肠良性疾病患及正常人作对比分析。结果 (1)大肠癌肿组外周血NK细胞数较良性疾病组及正常对照组显降低(P<0.01),TNF水平显升高(P<0.01),良性疾病组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差异无意义;(2)根治性肿瘤切除术后两周,外周血N K细胞升高,TNF水平下降,与术前相比,有显性差异;非根治性肿瘤切除术与术前相比无差异;(3)有淋巴结或远处转移外周血NK细胞数较非转移显降低(P<0.01),而TNF水平显升高(P<0.01);(4)外周血NK细胞数与TNF水平在大肠癌患中呈显负相关(P<0.05)。结论 检测外周血NK细胞数和TNF水平可评估大肠癌患细胞免疫功能,对判断术后疗效及预后有较大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