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027篇
  免费   126篇
  国内免费   71篇
耳鼻咽喉   23篇
儿科学   11篇
妇产科学   6篇
基础医学   153篇
口腔科学   12篇
临床医学   502篇
内科学   161篇
皮肤病学   9篇
神经病学   39篇
特种医学   3408篇
外科学   237篇
综合类   870篇
预防医学   286篇
眼科学   13篇
药学   315篇
中国医学   93篇
肿瘤学   86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19篇
  2017年   69篇
  2016年   73篇
  2015年   94篇
  2014年   275篇
  2013年   302篇
  2012年   360篇
  2011年   382篇
  2010年   392篇
  2009年   499篇
  2008年   366篇
  2007年   326篇
  2006年   337篇
  2005年   352篇
  2004年   370篇
  2003年   542篇
  2002年   465篇
  2001年   262篇
  2000年   217篇
  1999年   296篇
  1998年   63篇
  1997年   49篇
  1996年   49篇
  1995年   14篇
  1994年   13篇
  1993年   14篇
  1992年   9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3篇
  198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622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61.
豚鼠爆震性聋耳蜗结构与功能的动态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爆震性聋与耳蜗损伤之间的关系。方法 通过畸变产物耳声发射及扫描电镜进行研究。结果 豚鼠爆震后即刻出现听阈的提高,与爆震前相比,DPOAEs幅值于1kHz处开始出现非常显著的减低(P〈0.05),在8kHz处两者的差值更大(P〈0.05),DPOAEs幅值随频率升高而逐渐下降,以高频段更为严重。爆震后20天DPOAEs幅值在0.5、0.7、1kHz处基本恢复至爆震前水平,在1.5—8kHz处较爆震后即刻明显提高,但仍低于爆震前水平(各频率均P〈0.05)。爆震后40天DPOAEs幅值与爆震后20天无明显改变(各频率均P〉0.05)。扫描电镜下见豚鼠爆震后即刻出现IHC纤毛排列紊乱,第一排OHC形态基本正常,第二排OHC部分纤毛扭曲或倒伏,尚可看到鸟翼状结构,第三排OHC倒伏、分散,部分折断;20天组IHC纤毛排列仍然紊乱,第一排OHC纤毛基本正常,第二、第三排OHC纤毛排列极度扭曲,以第三排更为严重,少数OHC溶解变性,空位由支持细胞取代;40天组与20天组无明显差别。结论 爆震性聋出现耳蜗HC结构改变及功能减退,提示耳蜗损伤与爆震性聋紧密相关。  相似文献   
62.
邢庆蓉  李延  李健 《西南军医》2007,9(2):123-124
上世纪中叶,国外有学者根据静态流水力学的原理设计了一种特殊的胆道测压装置,对了解胆道压力的变化起了很大促进作用。近年来,随着纤维内镜制造工艺的改进和应用技术的普及,内镜测压亦开展起来。但是,使用上述方法,必须配备较为昂贵的设备并掌握专门的技术,病人还需承担相当费用和承受一定痛苦,因此不易广泛应用。胆管内置管术是肝胆外科常用的引流胆汁、降低胆压、消除黄疸的方法,术后胆管测压在判断病情,指导护理等方面均起重要作用。用胆管引流管进行胆道测压,方法简便易行,病人不需承受过多的痛苦,是较为理想的方法。1999年1月至2004年12月,我们对56例胆道置管术患者进行测压,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63.
目的:探讨以腹部症状为首发症状的儿童过敏性紫癜(HSP)的临床特点,提高对腹型过敏性紫癜的认识。方法:对1998~2007年收治的32例以腹型紫癜为首发症状的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在未出现典型皮肤紫癜前此病往往被误诊,误诊率为65.6%。结论:如果遇到不明原因的腹痛,腹部症状与体征不符合,无皮疹出现时,应想到该病可能,可行胃镜检查协助诊断。  相似文献   
64.
目的调查70岁以上老年军人慢性阻塞性疾病(COPD)患者的生活质量、病情严重程度及预防治疗情况现状。方法采用问卷调查、体格检查、实验室检查及肺功能检查相结合的方法,对定居成都市军队干休所师以上、70岁以上离休干部以往确诊为COPD、目前仍存活的330例患者进行群体调查,对已经死亡的81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COPD发病率为18.9%,平均病程15年,发病年龄大多集中在50~69岁,均有吸烟史,88.8%的患者并有其他基础疾病。生活质量比较差的78例(23.6%),生活质量极差的9例(2.7%)。COPD分级,Ⅰ级(轻度)65例(19.7%),Ⅱ级(中度)166例(50.3%),Ⅲ级(重度)99例(30%)。需长期药物及家庭氧疗的39例(11.8%),需长期住院的9例(2.7%)。结论成都市70岁以上的军队离休干部的COPD发病率高于一般老年人群,吸烟是COPD的最危险因素,COPD仍然是严重影响老年人生活质量的主要疾病,注重缓解期的防治是减少反复发作、提高生活质量、保护肺功能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65.
患者汪△△ ,男 ,年龄 ,2 8岁。于 4日前无明显原因出现畏寒、发热 ,高热温度为38 3℃ ,伴全身不适 ,来我院就诊 ,诊为“上感”。并给予氨苄青霉素输液治疗 ,症状无明显改善。体温升至 39 5℃ ,且伴有气促 ,门诊查血常规 :WBC1 3 1× 1 0 9·L- 1 、RBC 3 72× 1 0 9·L- 1 、H  相似文献   
66.
病例男性,72岁,身高1.72 m,体重50 kg。因乏力、纳差、皮肤巩膜重度黄染1月,于2004年9月8日19∶00急诊收治,入院诊断为“梗阻性黄疸”。血压110/60 mmHg、心率75次/min,立即给予经皮肝穿刺置管引流术(PTCD)引流胆汁,化验检查发现,血钾2.5 mmol/L。给予10%氯化钾注射液35 ml(3.5  相似文献   
67.
浅谈食管癌患者围放疗期的健康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放射治疗是目前治疗食管癌的重要方法之~,而放射治疗所致的局部和全身反应往往给患者带来一定的痛苦和精神负担,是患者难以坚持治疗的主要原因,从而影响到治疗计划的顺利实施。因此,针对围放疗期食管癌患者的生理、心理特点和健康需求,进行相关知识的健康教育,提高对放疗反应的认识,从而减轻心理压力,树立起战胜疾病的信心,以良好的心态积极配合治疗,对放疗计划的顺利实施和提高病人的放疗效果及生活质量都极为重要。作者结合工作实践谈几点体会。  相似文献   
68.
患者 ,女 ,3 0岁。因反复双下肢骨痛伴双踝部凹陷性水肿3年 ,于 2 0 0 0年 4月 2 0日入院。 3年前 ,反复出现双下肢、足跟部疼痛 ,尤以站立、行走时明显 ,间歇性加重 ,加重时须持杖行走 ,伴踝部轻度凹陷性水肿和腰痛不适 ,休息后自行缓解。在西安某大医院就诊 ,诊断不明。 3年中反复作了以下检查 :血、尿常规 (-) ,血抗“O”、类风湿因子 (-) ,ESR 2mm h ,未找见狼疮细胞 ,自身抗体检查 ,SSA(-) ,SSB(-) ,ANA(-) ,Rib(-) ,ss DNA(-) ,ds DNA(-) ,Scl 70 (-) ,血电解质K+ 4 2mmol L ,Na+ 14 2mmo…  相似文献   
69.
目的: 研究骨髓基质细胞(MSCs)在向成骨细胞(OB)分化的条件培养体系中,17β-雌二醇(E2)对其核结合因子α1(core binding factor α1, Cbf α1)基因表达的影响,探讨E2对OB生成的作用及绝经后高转换骨代谢的可能机制. 方法: 取自3 mo龄雌性SD大鼠MSCs在生长培养基中传代后,用1,25(OH)2D3和地塞米松(DEX)诱导MSCs向OB分化. 应用半定量RT-PCR技术,观察不同浓度E2对MSCs分化过程中Cbf α1 mRNA表达的影响;以α-磷酸奈酚为底物,测定细胞碱性磷酸酶(ALP)的活性;Van Gieson染色法显示Ⅰ型胶原的含量. 结果: E2能明显抑制MSCs分化过程中Cbf α1 mRNA的表达,从(23.4±1.8)%降至(15.8±1.5)%和(5.8±0.8)%(P<0.05);细胞ALP活性随E2浓度增加而降低,从 (706±37) nkat@g-1(protein)降至(63±5)nkat@g-1(P<0.05). E2降低细胞Ⅰ型胶原的合成,用Van Gieson染色细胞,随着E2浓度的增加,胞质染色由鲜红、淡红到黄色. 结论: E2能明显抑制MSCs分化过程中Cbf α1 mRNA的表达,减少OB的生成.  相似文献   
70.
目的研究原发性肝细胞癌发生、发展过程中肝组织增殖细胞核抗原(proliferatingcellnuclearanti-gen,PCNA)的动态演变规律。方法将60只SD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对照组(20只)和实验组(40只)。用化学致癌剂3,3′-二氨基联苯胺(3,3′-diaminobenzidine,DAB)诱发SD大鼠肝癌,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连续监测各时相肝组织中PCNA的表达,光镜下观察肝组织的病理变化。结果本实验的诱癌过程可分为炎性变期、增生纤维化期和癌变期3个阶段;PCNA的表达最早出现于炎性变早期汇管区的卵圆细胞中,并在汇管区呈区域性过表达分布;炎性变中期,PCNA表达阳性率达高峰,随后下降,在癌变期又升高,在整个病理演变过程中其表达具波动性。结论在致癌因素的存在下,PCNA首先表达于卵圆细胞;PCNA表达的动态演变对肝癌的发生有一定的预警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