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027篇
  免费   126篇
  国内免费   71篇
耳鼻咽喉   23篇
儿科学   11篇
妇产科学   6篇
基础医学   153篇
口腔科学   12篇
临床医学   502篇
内科学   161篇
皮肤病学   9篇
神经病学   39篇
特种医学   3408篇
外科学   237篇
综合类   870篇
预防医学   286篇
眼科学   13篇
药学   315篇
中国医学   93篇
肿瘤学   86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19篇
  2017年   69篇
  2016年   73篇
  2015年   94篇
  2014年   275篇
  2013年   302篇
  2012年   360篇
  2011年   382篇
  2010年   392篇
  2009年   499篇
  2008年   366篇
  2007年   326篇
  2006年   337篇
  2005年   352篇
  2004年   370篇
  2003年   542篇
  2002年   465篇
  2001年   262篇
  2000年   217篇
  1999年   296篇
  1998年   63篇
  1997年   49篇
  1996年   49篇
  1995年   14篇
  1994年   13篇
  1993年   14篇
  1992年   9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3篇
  198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622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15 毫秒
51.
脂质代谢紊乱与肾脏疾病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程悦  郭东阳 《西南军医》2004,6(6):39-42
脂质代谢紊乱与肾脏疾病关系密切 ,它既是许多原发或继发性肾脏疾病的常见临床表现 ,本身又参与了肾脏疾病的发生发展。为进一步了解肾脏疾病引起的脂质代谢紊乱及其对肾脏疾病进展的影响机制 ,国内外进行了多项临床和动物实验研究 ,对肾脏疾病的发生、发展及预后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52.
目的:探讨维甲酸对自发性高血压大鼠(SHR)心肌、血管平滑肌增殖的影响和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RAS)所起的作用。方法:18只SHR大鼠随机分为全反式维甲酸治疗组、对照组、卡托普利治疗组,每组6只。分别予治疗组和对照组皮下注射全反式维甲酸(ATRA)10mg/Kg体重或溶媒,高血压药物治疗组予卡托普利0.25mg/Kg体重管饲,每天一次,均疗程4周。疗程结束后观察各组SHR大鼠心肌、血管平滑肌(VSMC)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的变化以及心肌ACE-mRNA、ACE2-mRNA的表达。结果:维甲酸治疗组心肌、血管平滑肌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表达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卡托普利治疗组的PCNA表达也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但维甲酸治疗组与卡托普利组比较也有显著差异(P<0.01);维甲酸治疗组ACE-mRNA的表达低于卡托普利组及对照组(P<0.01),卡托普利组ACE-mRNA的表达也低于对照组(P<0.01);而维甲酸组ACE2-mRNA的表达则高于对照组及卡托普利组(P<0.01),后两组之间则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维甲酸能抑制SHR模型心肌、血管平滑肌PCNA的表达,并在增加ACE2-mRNA表达的同时减少ACE-mRNA的表达,从而有可能干预增殖性血管疾病的病程。  相似文献   
53.
3068份病案首页的问题分析及控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病案质量管理是全面医疗质量管理的基础 ,病案首页又是对病案的主要内容和重要信息的高度概括。作者通过分析病案首页填写中存在的问题 ,力求指导临床医师正确填写病案首页 ,以确保填写的内容准确、真实方能为医院科研、医疗管理提供更好的信息资源  相似文献   
54.
目的 观察正常的同种异体人红细胞对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穿孔素(PFP)溶血活性的影响。方法 在测定PBMC的PFP溶血活性反应系统中,加入正常人O型红细胞,效靶比为5:1~50:1。5%CO2,37℃环境反应16小时,利用上清液中靶细胞被PFP裂解后释出的Hb的过氧化物酶样作用,以OPD-H2O2为底物显色,根据显色A值大小,反应上清中Hb的多少,从而测知PFP的活性。观察人红细胞对PFP溶血活性的影响。结果在效靶比为5~20:1时,红细胞对PBMC的PFP溶血活性表现出明显的增强作用,50:1时,红细胞作用组的PFP溶血率较对照组明显降低。结论 同种异体红细胞对人PBMC的PFP溶血活性有明显的调控作用,且随效靶比的变化而变化。低效靶比时为增强作用,高效靶比则表现为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55.
目的 :观察应用可吸收防粘连膜椎板切除术后预防瘢痕粘连的效果。方法 :随机选择 3 0例患者 ,椎板切除以后在椎板缺损区放置该膜。结果 :3 0例患者疗效全部优良。结论 :可吸收防粘连膜预防椎板切除术后的瘢痕粘连近期效果明确  相似文献   
56.
韩非  蒋炜  邱敏  胡峥 《西南军医》2006,8(5):127-127
患者男性,60岁,1年前因“左眼翼状胬肉”在当地卫生院行手术治疗,术后内眦部结膜反复发红,无脓性分泌物,用利福平、氯霉素等眼药,无明显好转,9月后因手术部位结膜隆起,到某眼科医院就诊,取活检,病理报告为“炎性肉芽肿”。拆线后感眼胀、头痛,全身和局部抗感染治疗,症状无明显改善。入我院时左眼视力0.2,眼压Tn,结膜充血(++),鼻侧球结膜隆起,其下隐约可见黄白色分泌物,角膜透明,Tyn(-),KP(-),前房深度正常,鼻侧前房角可见黄白色胶冻样物质附着,瞳孔不圆稍向鼻下方移位,对光反射灵敏,晶体、玻璃体透明,  相似文献   
57.
诌议2004年美国SCI-Expanded收录中国大陆科技期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郭世远  芦莹华 《西南军医》2006,8(5):104-105
报道了2004年SCIE收录中国大陆科技期刊的情况,分析了期刊及论文被SCIE收录的意义,最后,就如何正确使用和看待SCI评价指标谈了作者的看法。  相似文献   
58.
关静 《西南军医》2007,9(4):110-110
自1895年伦琴发现X线以后不久,X线就被广泛用于对人体进行检查,作为对疾病诊断的依据。到20世纪70年代和80年代又相继出现了X线计算机体层成像(x-ray computed tomography,x-ray CT或CT),它是近代飞跃发展计算机技术和X线检查技术相结合的产物。  相似文献   
59.
对合并严重心力衰竭的感染性心内膜炎患者的治疗仍是胸心外科临床上棘手的问题。从1995年10月至2007年4月我们对12例合并严重心力衰竭的感染性心内膜炎患者施行了急诊手术,现对手术适应证、手术方法和围术期处理经验进行总结。1临床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本组共12例,男8例,女4例;年龄5~46岁;体重19~71kg。病程12d至4个月。所有患者均有发热(38~40℃)、白细胞增多,脑栓塞致左侧肢体瘫痪1例。所有患者入院时均伴有严重的心力衰竭,心功能均为级。心电图示:窦性心动过速8例、心房颤动4例、频发性室性早搏3例、左心室肥大11例、心肌缺血改变7例。…  相似文献   
60.
目的探讨高原环境下,急进高原人群不同时相凝血及纤溶系统变化的基本规律.方法对从平原地区急进3 650 m高原前、急进高原后第3 d、第7 d第15 d及第30 d的30名健康青年血浆凝血酶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组织纤溶酶原激活物(t-PA)、纤溶酶原激活抑制物活性(PAI)、纤溶酶原(PLG)、D-二聚体含量(DD)进行检测,并与30名世居者作对照.结果健康青年急进高原3 d后其PT、APTT出现延长,t-PA活性增高,而PAI、Fg含量降低,与平原组相比有显著差异(P<0.05).急进高原后7~30 d,其PT、APTT随移居时间延长而逐渐缩短,t-PA活性则逐渐降低,PAI、Fg逐渐增高,血液处于高凝状态.且急进高原30 d后,与平原人及世居组比较均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 高原环境下,急进高原青年凝血系统出现紊乱,表现为早期凝血与纤溶被激活,而后出现继发性纤溶受抑,凝血及纤溶的平衡被破坏,而使血液呈现高凝和继发纤溶状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