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3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7篇
耳鼻咽喉   1篇
基础医学   2篇
临床医学   5篇
内科学   49篇
神经病学   4篇
外科学   3篇
综合类   20篇
预防医学   11篇
药学   36篇
中国医学   1篇
肿瘤学   1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12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10篇
  2010年   13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3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目的:研究丹参注射液联合小剂量多巴胺对老年脑外伤大鼠肾功能的影响。方法:将50只24月龄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创伤组,其中创伤组又分为多巴胺治疗组、丹参治疗组、多巴胺联合丹参治疗组和创伤未治疗组。创伤组大鼠采用重度自由落体建立脑创伤模型,分别给予相应治疗,24h后检测各组血清尿素氮(BUN)、肌酐(Scr)值和神经肽Y(neuropeptide Y,NPY)含量,计算内生肌酐清除率(Ccr),并观察肾组织苏木素-伊红(HE)染色的病理形态学变化。结果:各创伤治疗组血清BUN、Scr、Ccr值和NPY含量均高于对照组(P〈0.05),HE染色观察显示脑外伤后肾组织发生病理损伤改变;联合治疗组BUN、Scr、Ccr值和血清NPY含量低于创伤未治疗组(P〈0.05);丹参治疗组和多巴胺治疗组血清BUN、Scr、Ccr值低于创伤未治疗组(P〈0.05),而血清NPY含量与创伤未治疗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丹参治疗组和多巴胺治疗组血清BUN、Scr、Ccr值和NPY含量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直线相关分析显示,血清NPY含量与血清BUN和Scr变化呈正相关(r分别为0.818和0.735,P〈0.05),与Ccr变化呈负相关(r=-0.861,P〈0.05)。结论:老年脑外伤后血清NPY含量升高可能参与了继发肾功能损害的过程,丹参注射液联合小剂量多巴胺可通过降低老年脑外伤后血清NPY的含量而具有对肾功能的保护作用,较单独使用丹参或多巴胺治疗效果为佳。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前列腺素E1(PGE1)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大鼠模型气道炎症的干预作用。方法30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3组:对照组、模型组和治疗组(每组n=10)。以气道内滴注脂多糖(LPS)和熏烟法建立COPD模型,治疗组在第2~28天(第15天除外)在熏烟前将PGE1脂微球载体制剂(凯时)2ml溶于8ml生理盐水,按2.5ml/kg从尾静脉注入大鼠体内,4周后对大鼠行肺功能测定,然后处死大鼠,收集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对炎症细胞行总数和分类计数,对大鼠肺组织行病理学检查,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测定肺组织中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的表达,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BALF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表达。结果所建COPD模型的病理学改变符合人类COPD的特点。治疗组肺组织的病理改变较COPD模型组明显减轻但未恢复正常。治疗组BALF中TNF-α水平、白细胞总数及中性粒细胞数较COPD模型组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肺组织TGF-β1的表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TNF-α和TGF-β1在COPD大鼠气道组织的表达明显增强,PGE1能抑制COPD大鼠气道TNF-α和TGF-β1的表达,从而对COPD的气道炎症起到一定的防控效应。PGE1对COPD大鼠气道炎症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3.
16例持续全导联ST段下移与T波倒置患者长期随访分析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目的 进一步了解持续全导联ST段下移与T波倒置的临床意义和预后。方法 选取因不典型胸痛伴有持续全导联ST段下移与T波倒置患者 16例 ,随访观察 5~ 15年 ,常规观察心电图、超声心动图、心脏X线片、临床症状、心功能状态。结果 最后诊断肥厚型心肌病 9例 ( 5 6 3 % )、扩张型心肌病 2例 ( 12 5 % )、缩窄性心包炎 1例 ( 6 3 % )、糖尿病 2例 ( 12 5 % )、原因不明T波深倒者 2例( 12 5 % )。结论 左室肥厚是引起ST段下移与T波倒置的主要原因 ;糖尿病是又一原因。患者预后与T波倒置深度无关 ,主要取决于基础疾病的发展、恶性状态及伴发心律失常情况。  相似文献   
14.
15.
脑梗死患者血细胞间黏附分子、血小板P选择素的改变   总被引:6,自引:3,他引:3  
目的 观察脑梗死患者血中性粒细胞表面细胞间黏附分子 (CD5 4 )、血小板P选择素 (CD6 2p)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用流式细胞仪测定 5 0例脑梗死患者和 2 0例健康人血中CD5 4、CD6 2p的表达水平。结果 脑梗死组CD5 4的阳性表达率为 (18 34± 8 6 5 ) % ,CD6 2p的阳性表达率为 (6 15± 3 12 ) % ,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 (P <0 0 1) ,伴高血压脑梗死患者的二项指标分别为 (17 5 2± 7 6 8) %和 (10 16± 4 2 7) % ,均显著高于不伴高血压组和正常组 (P <0 0 5 ) ;CD6 2p与收缩压呈显著直线正相关 (r=0 716 ,P <0 0 5 )。结论 脑缺血后CD6 2p、CD5 4表达明显增高 ,但二者之间无相关性 ,提示脑缺血时两种黏附分子有不同的作用机制 ;CD6 2p与收缩压正相关 (P <0 0 5 ) ,高血压与血小板的活化有关。  相似文献   
16.
毒蕈碱型乙酰胆碱受体在机体分布广泛,作用重要。目前对其亚型中的毒蕈碱型乙酰胆碱受体.、毒蕈碱型乙酰胆碱受体2受体研究较多,但对毒蕈碱型乙酰胆碱受体3受体的研究,特别在呼吸系统疾病中的表达尚处在起步阶段。毒蕈碱型乙酰胆碱受体3受体广泛分布在气道平滑肌和腺体上,研究表明毒蕈碱型乙酰胆碱受体3受体的改变可影响气道疾病的严重程度与治疗效能。因此,寻找特异性、高度选择性的毒蕈碱型乙酰胆碱受体3受体拮抗剂,将是今后开始治疗呼吸系统疾病专用新药的又一突破口。  相似文献   
17.
陈芸 《健康向导》2012,(6):28-29
随着中国步入老龄化社会,老龄化相关疾病明显增多,影响老年人身体健康甚至生命,其中老年痴呆症是老年人“四大杀手”之一。老年痴呆症多起病于老年期,潜隐起病,病程缓慢且不可逆,临床上以智能损害为主。老年痴呆症根据其病因主要分为脑变性疾病引起的痴呆(阿尔茨海默病性痴呆)、脑血管病引起的痴呆(血管性痴呆)、及因前两种疾患引起的混合性痴呆三大类。在所有受到痴呆症影响的人群中,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2型糖尿病(DM)大鼠血清及脑组织胆碱酯酶(ChE)活性与发生阿尔茨海默病(AD)的相互关系。方法 高脂、高热卡饲料喂养+用小剂量链脲佐菌素(STZ)腹腔注射的方法复制2型DM大鼠模型,并与对照组同步实验。造模成功后2周分离大鼠血清及脑组织,分别测定乙酰胆碱酯酶(AchE)、丁酰胆减酯酶(BchE)活性以及空腹血糖(FBG)、空腹胰岛素(FINS)水平。结果 糖尿病组血清AchE、BchE、FBG、FINS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脑组织AchE、BchE活性明显下降(P〈0.01)。结论 2型DM大鼠血清及脑组织AchE、BchE活性变化可能与其并发AD有一定的关系。  相似文献   
19.
环状RNA(circRNA)是一类新型的非编码RNA,由于其环状结构稳定存在于各种生物体中并参与代谢调节功能,环状RNA参与多种疾病的发生与发展,且与多种呼吸系统疾病密切相关。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是一种基因与环境共同作用的复杂呼吸系统疾病,有研究发现环状RNA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发病中起重要作用,且可能成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诊断标志物或新的治疗干预靶点。本文将环状RNA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发生机制的关系进行综述,总结环状RNA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中的生物学作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沙利度胺在大鼠肺纤维化中的干预作用及对磷酸化c-jun氨基末端激酶(p-JNK)及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表达的影响,进一步分析沙利度胺在肺纤维化过程中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将54只健康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沙利度胺组,每组各18只,于气管内滴注博莱霉素注射液制备肺纤维化模型,对照组给予气管内滴注0.9%氯化钠注射液。沙利度胺组于造模当日起给予沙利度胺(100mg/kg)灌胃,对照组和模型组给予等量0.9%氯化钠注射液,每日1次。各组分别于第7、14、28天随机处死6只大鼠,取肺组织行苏木素-伊红(HE)染色和Masson染色,碱水解法测大鼠肺组织羟脯氨酸(Hyp)含量,免疫组织化学法测肺组织中p-JNK蛋白及α-SMA的表达。结果模型组第7天时肺泡炎症明显,第28天时可见明显纤维化改变;随着时间的推移,羟脯氨酸含量呈逐渐上升趋势,第28天时含量最高;p-JNK蛋白及α-SMA的表达较对照组明显增加。沙利度胺组与模型组比较,肺泡炎症及纤维化程度均有所减轻;第14、28天时Hyp含量有所降低,p-JNK蛋白及α-SMA的表达有所减少(P<0.05);模型组α-SMA与p-JNK蛋白含量呈正相关。结论沙利度胺可减轻博莱霉素所致大鼠肺纤维化的程度,其机制可能是通过抑制p-JNK蛋白的活化及α-SMA的表达实现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