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6篇
  免费   11篇
  国内免费   5篇
基础医学   3篇
口腔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11篇
内科学   60篇
皮肤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3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30篇
预防医学   5篇
药学   10篇
中国医学   1篇
肿瘤学   6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8篇
  2022年   10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14篇
  2018年   11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10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0年   2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小细胞肺癌对多种化疗药物产生的多药耐药特性是造成化疗失败的主要原因.小细胞肺癌产生多药耐药的机制涉及膜糖蛋白介导的药物外排机制、细胞内pH、ROS、HIF-1、GSH的改变,以及DNA损伤修复机制异常等.系统性分析小细胞肺癌多药耐药产生的机制,将有助于指导临床用药及为耐药逆转的新药研发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82.
目的 分析老年结肠镜检查患者肠道准备失败的危险因素,并构建风险评分模型,为制订针对性的干预措施提供依据。 方法 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2021年5月—10月在太原市某三级甲等医院进行结肠镜检查的610例老年患者作为调查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建模组(406例)和验证组(204例)。依据肠道准备质量,将建模组患者分为肠道准备成功组和失败组,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确定肠道准备失败的独立危险因素,并构建风险评分模型。采用Hosmer-Lemeshow χ2检验及受试者操作特征曲线下面积评价模型的预测效果。 结果 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65岁、BMI≥24、合并便秘、合并糖尿病、有结直肠手术史、首次进行结肠镜检查是老年患者肠道准备失败的独立危险因素,相应的风险评分依次为2、2、3、2、5、4分,评分≥8分为高风险人群。建模组检验结果显示,Hosmer-Lemeshow χ2=8.969,P=0.255;受试者操作特征曲线下面积为0.717(P<0.001),灵敏度为50.89%,特异度为79.59%。验证组检验结果显示,Hosmer-Lemeshow χ2=4.188,P=0.840;受试者操作特征曲线下面积为0.720(P<0.001),灵敏度为48.38%,特异度为81.69%,正确率为71.57%。 结论 该研究构建的风险评分模型的预测效果良好,可为临床医护人员评估老年结肠镜检查患者肠道准备失败的风险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3.
目的 构建肝硬化并发肝性脑病相关因素的贝叶斯网络模型,探索肝硬化并发肝性脑病及其相关因素间的网络关系,通过网络推理反映各因素对肝硬化并发肝性脑病的影响强度。 方法 采用ElasticNet方法对某三甲医院消化内科950例肝硬化住院患者的临床数据集进行变量初筛,再以MMHC混合算法构建贝叶斯网络,参数估计采用极大似然估计。 结果 经ElasticNet特征筛选后11个变量最终进入模型;MMHC算法所构建的肝硬化并发肝性脑病贝叶斯网络模型显示:肝肾综合征、电解质紊乱和精神萎靡与HE直接相关,其中肝肾综合征和电解质紊乱是肝性脑病的父节点,精神萎靡为肝性脑病的子节点,即肝肾综合征和电解质紊乱与肝性脑病的发生有关,而肝性脑病会影响肝硬化患者的精神状态;感染是肝性脑病的间接相关因素,通过影响肝肾功能间接诱发肝性脑病。 结论 贝叶斯网络能很好的揭示肝硬化并发肝性脑病及其相关因素之间的复杂网络联系,进而有针对性的对肝硬化并发肝性脑病进行预防控制,在分析相关因素上具有更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84.
目的:探讨氯沙坦对肝静脉压力梯度(HVPG)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采用复合因素法制作大鼠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PHT)模型,49只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5组:正常对照组、模型对照组、3个治疗组(分别给予10mg·kg-1·d-1、 5mg·kg-1·d-1、2.5mg·kg-1·d-1 3种剂量氯沙坦).治疗21天结束后,进行各项指标检测.结果:①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模型对照组肝静脉楔入压(WHVP)、HVPG显著升高(P<0.05),游离肝静脉压(FHVP)、平均动脉压(MAP)和心率(HR)无明显变化;内皮型-氧化氮合酶(eNOS)的表达减少,肝匀浆氧化氮(NO)水平无明显变化但内皮素(ET)水平升高(P<0.05);②治疗21天结束后,与模型对照组比较,各治疗组HVPG均有显著下降(P<0.05),3组之间比较差别无统计学意义.而高剂量组导致了MAP的显著下降(P<0.05);③与模型对照组比较,各治疗组eNOS的表达显著升高(P<0.05),肝内NO含量增加而ET水平降低(P<0.05),各治疗组之间比较差别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氯沙坦能有效地降低肝硬化大鼠的HVPG,中、低剂量具有与高剂量类似的治疗效果,且对全身血流动力学影响小.  相似文献   
85.
幽门螺杆菌感染在慢性胃炎患者中的危险因素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慢性胃炎患者幽门螺杆(Hpylon)感染的危险因素.方法:对345例经胃镜确诊的慢性胃炎患者采用统一调查表进行问卷调查,14C-尿素呼气试验检查Hpylori,Hpylori阳性191例列为病例组,Hpylori阴性154例列为对照组.结果:单因素分析显示文化程度、居住地、在外就餐、进餐速度、暴饮暴食、食醋、食用辛辣食物、食用油炸食品、胃病家族史、精神紧张与Hpylori感染的关系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分析表明文化程度、在外就餐、暴饮暴食、食醋及食用辛辣食物5个因素有显著性差异.其中,文化程度、食醋与Hpylori感染呈负相关(β=-0.247,-0.510,均P<0.05),外出就餐、暴饮暴食、食用辛辣食物与Hpylori感染呈正相关(β=0.617,0.577,0.190.均P<0.05).结论:经常在外进餐、暴饮暴食及食用辛辣食物可显著增加Hpylori感染的危险性,提高文化程度,适量食醋可以减少Hpylori感染的风险.  相似文献   
86.
目的:克隆乙型肝炎病毒e抗原结合蛋白未知功能新基因HBeBP4的剪切体基因HBeBP4A,构建其原核表达载体,诱导在大肠埃希菌中表达。方法:应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技术及生物信息学(bioinformat-ics)技术从HepG2细胞提取的cDNA模板中扩增获得HBeBP4基因的剪切体基因HBeBP4A,选用pGEM-T-easy载体进行TA克隆,通过PCR、限制性酶切分析及测序进行鉴定,再将其亚克隆到原核表达载体pET-32a( )中,转化进BL21(DE3)宿主菌,IPTG诱导HBeBP4A融合蛋白的表达,表达产物进行十二烷基磺酸钠-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SDS-PAGE)分析,考马斯亮蓝染色,以抗-His的单克隆抗体进行Western blotting免疫印迹分析鉴定证实表达蛋白的特异性。结果:成功扩增出HBeBP4剪切体基因HBeBP4A,并将其插入pET-32a( )原核表达载体,经BL21(DE3)受体菌转化、IPTG诱导、SDS-PAGE分析获得了HBeBP4A重组蛋白的表达,Western blotting证实了重组蛋白表达的特异性。结论:发现了乙型肝炎病毒e抗原结合蛋白4(HBeBP4)基因的剪切体HBeBP4A,构建了pET-32a( )-HBeBP4A原核表达载体,并利用大肠埃希菌原核表达系统成功获得了pET-32a( )-HBeBP4A重组蛋白的表达。  相似文献   
87.
缬沙坦降低大鼠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如何预防肝硬化门静脉高压(PHT)所致的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EVB)是临床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药物治疗肝硬化PHT预防EVB是目前研究的热点.普萘洛尔临床研究报道较多,但其不良反应限制其临床应用,联合用药是目前研究的一种趋势.近年有研究报道,血管紧张素Ⅱ(AngⅡ)1型受体拮抗剂有降低门脉压力的作用,但不引起全身血流动力学变化.本实验观察缬沙坦降低大鼠肝硬化PHT的疗效并探讨其作用机制.  相似文献   
88.
目的评价恩替卡韦(ETV)治疗中国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疗效。方法检索2006年1月至2013年10月所有以ETV为试验组和拉米夫定(LAM)为对照组的随机对照试验(RCT)资料,查阅所有文献的参考文献作为补充,两名研究者独立采用Jadad评分对全部纳入文献进行质量评价,异质性分析使用χ^2检验,以比值比(OR)为效应量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有7篇RCT文献纳入本研究,其中中文文献3篇,英文文献4篇,研究结果显示,ETV组的HBV DNA低于检测下限的比率和ALT复常率均高于LAM组(OR=4.12,95%CI:3.37~5.05,P〈0.001;OR=1.60,95%CI:1.31~1.96,P〈0.001)。ETV组的ALT复燃率低于LAM组(OR=0.56,95%CI:0.35~0.91,P=0.02)。两种药物的不良反应发生率相当(OR=1.06,95%CI:0.85~1.31,P=0.61)。结论恩替卡韦可强效抑制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体内的HBV DNA、提高生化学应答、肝组织学改善率,同时具有和其他核苷酸类药物一样的安全性和耐受性。  相似文献   
89.
目的系统评价磷酸化STAT3蛋白(p-STAT3)与胃癌患者预后及临床病理特征的相关性。方法检索从建库至2019年6月在PubMed、Embase、The Cochrance Library、万方、中国知网、维普等数据库公开发表的关于胃癌中p-STAT3蛋白表达与临床意义的研究,根据纳入及排除标准筛选文献,提取相关数据,采用Revman 5.3和Stata 12.0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13篇文献,共1307例胃癌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p-STAT3蛋白高表达与胃癌患者的不良预后有关(HR=2.38,95%CI:1.89~3.01,P<0.00001),其与胃癌分化程度(OR=3.08,95%CI:1.92~4.93,P<0.00001)、TNM分期(OR=2.87,95%CI:1.75~4.71,P<0.0001)、淋巴结转移(OR=2.53,95%CI:1.35~4.73,P=0.004)、远处转移(OR=0.17,95%CI:0.09~0.36,P<0.00001)、浸润深度(OR=2.74,95%CI:1.66~4.53,P<0.0001)具有相关性,而与性别(OR=0.97,95%CI:0.74~1.27,P=0.82)、年龄(OR=0.75,95%CI:0.53~1.06,P=0.10)、肿瘤大小(OR=0.76,95%CI:0.55~1.05,P=0.10)均无相关性。结论p-STAT3蛋白与胃癌患者不良预后及胃癌分化程度、TNM分期、淋巴结转移、远处转移及肿瘤浸润深度密切相关,提示其对胃癌的发展起调控作用,可能作为预测胃癌的一个分子标志物。  相似文献   
90.
目的基于生物信息学方法筛选胃癌内质网应激(ERS)特征相关差异表达基因并构建预后风险模型。方法从癌症基因组图谱(TCGA)数据库中获取375例胃癌和32例癌旁组织样本的转录组测序数据(RNA-seq)及相应临床信息作为训练集样本;从基因表达综合(GEO)数据库中下载387例胃癌患者数据(GSE84437)作为验证集样本;数据获取时间均为2021年12月25日。从GeneCards数据库中获取785个ERS特征相关基因(ERS-RG)。分析TCGA数据库中胃癌组织与癌旁组织之间差异表达基因。将鉴定出的胃癌差异表达基因与GeneCards数据库中ERS-RG取交集, 得到胃癌ERS特征相关差异表达基因, 对其进行基因本体功能(GO)和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富集分析。采用单因素Cox比例风险模型筛选具有预后价值的胃癌ERS特征相关差异表达基因, 进行LASSO回归分析, 构建多基因预后风险模型, 计算预后风险评分。根据预后风险评分的中位数(2.369), 将训练集和验证集中患者分别分为高风险组与低风险组;采用Kaplan-Meier生存分析比较两组患者总生存(OS), 并绘制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