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篇
  免费   5篇
临床医学   2篇
内科学   1篇
综合类   10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5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3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1.
目的探讨红细胞分布宽度(RDW)联合毛细血管渗漏指数(CLI)对脓毒症并发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预后的评估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0月~2019年1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脓毒症并发ARDS患者,根据患者28天预后情况分为死亡组和存活组,收集性别、年龄、血清白蛋白、CRP、红细胞分布宽度、氧合指数值,计算APACHEⅡ评分、SOFA评分、毛细血管渗漏指数。结果存活组与死亡组比较,性别、SOFA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年龄、RDW、CLI、氧合指数、APACHEⅡ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2;P=0.031;P=0.041;P=0.048;P=0.005)。Spearman相关分析结果显示RDW与APACHEⅡ评分呈显著正相关(rs=0.314,P0.001),RDW与氧合指数呈显著负相关(rs=-0.720,P0.001);联合变量(RDW+CLI)的AUC曲线下面积值最大,为0.651,其次是APACHEⅡ评分,为0.647,RDW的AUC值是0.646,CLI的AUC值是0.601。RDW为46.55作为临床诊断界值时,预测ARDS死亡的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57.8%和71%,CLI为5.87作为临床诊断界值时,预测ARDS死亡的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53.3%和77.4%,联合预测的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62.2%和67.7%。结论 RDW联合CLI对脓毒症并发ARDS患者的预后具有一定的评估价值。  相似文献   
12.
目的通过观察脓毒症患者血浆白细胞介素-35(IL-35)的变化规律,探讨其与脓毒症病情的关系及对疾病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采用前瞻性单中心单盲临床研究方法,选择2016年10月至2017年10月在安徽医科大学附属安庆医院重症医学科(ICU)收入住院的脓毒症患者74例,按28 d预后将脓毒症患者分为死亡组和存活组。同期选择60例健康志愿者作为对照。于患者入ICU 6 h内、48 h、5 d取血,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降钙素原(PCT)、IL-35,计算序贯器官衰竭(SOFA)评分;同时记录患者转归。采用多种非参数方法分析脓毒症患者IL-35与上述指标的相关性;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获得IL-35诊断感染的价值。结果脓毒症患者较健康组血清IL-35明显升高,且脓毒症患者随着预后的变差,血清IL-35明显升高,PCT明显上升。存活组sofa评分、PCT、IL-35逐渐下降;死亡组sofa评分、PCT、IL-35逐渐升高。IL-35与sofa评分、PCT随入住ICU时间变化呈显著正相关。脓毒症存活患者(34例)血浆IL-35水平随疾病治愈呈现逐渐下降趋势(F=4.593,P0.05),死亡患者(40例)则无下降趋势(F=13.688,P0.01)。ROC曲线分析显示IL-35、PCT诊断感染的ROC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76、0.94。当IL-35截断值为41.97 ng/L时的敏感度为94.00%,特异度为60.00%;当PCT截断值为3.65 ng/m L时的敏感度为88.00%,特异度为80.00%。结论脓毒症患者入ICU时血浆IL-35即明显上升,与PCT水平呈正相关,与脓毒症严重程度有关,其变化趋势对脓毒症患者的预后有提示意义。  相似文献   
13.
王立娟  查君敬  白兆青 《安徽医药》2014,(11):2087-2091
目的:观察连续性血液净化(CBP)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SAP)的效果,探讨提高SAP临床疗效的治疗措施。方法2009年1月-2012年12月期间在该院重症医学科收治的30例SAP患者随机均分为两组。观察两组患者生命体征、腹部体征,监测血液生化指标、炎症指标、氧合指数、APACHEⅡ、CT严重度指数( CTSI),分析两组病死率。结果CBP组患者的体温、呼吸、心率、氧合恢复正常值所占比率较常规组升高;CBP组腹痛消失时间,腹胀缓解时间均较常规组缩短;CBP组氧合指数、肝肾功能较常规组改善;CBP组降钙素原、C反应蛋白、白细胞、血淀粉酶、APACHEⅡ评分及CTSI较常规组降低。 CBP组抢救成功率93%,病死率6.7%;常规组抢救成功率80%,病死率20%。结论 CBP改善和维持患者重要脏器功能,能有效救治临床并发症,降低病死率,改善SAP的预后。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重症监护病房(ICU)发生医院获得性肺炎(HAP)的病原学特点,分析其危险因素并建立预测模型.方法 将ICU发生HAP的患者50例纳入感染组,另选取同期未发生HAP的ICU患者70例纳入未感染组.分析感染组患者的感染病原学特点,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ICU患者发生HAP的危险因素,基于危险因素的回归系数构建风险预测模型.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估预测模型的区分度.结果 感染组患者共分离出73株阳性菌株,其中革兰阳性菌16株(21.92%),革兰阴性菌51株(69.86%),真菌6株(8.22%),革兰阴性菌检出率高于其他菌株类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i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60岁、糖尿病史、合并意识障碍、机械通气、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病史、入ICU时间>7d是ICU患者发生HAP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风险模型预测ICU患者发生HAP的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855.结论 ICU患者HAP感染的病原菌以革兰阴性菌为主,建立的风险模型具有较好的判别效度,可用于识别ICU患者HAP易感高危人群.  相似文献   
15.
16.
近来,全球不明原因急性肝炎(AHUE)儿童病例数正在快速增加,已涉及26个国家(病例数超过396例),全球公共卫生行动(监测、健康警示、研究等)正在实施中。AHUE主要影响免疫功能健全的儿童,具有典型的急性肝炎表现,可出现重症化且需要肝移植。目前系统的研究仍然较少,其危险因素未明,病因有待于确立,临床特征及发病机制有待于阐明,加强AHUE病例的监测及研究迫在眉睫。  相似文献   
17.
《皖南医学院学报》2019,(6):563-566
目的:探讨重症急性胰腺炎(SAP)患者应用大黄、芒硝(又名皮硝)对减少胰腺渗出,缓解腹痛腹胀,促进快速康复的效果。方法:通过筛选符合纳排标准的2016年1月~2019年6月就诊患者共76例,根据是否应用大黄及芒硝,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8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西医治疗,观察组同时应用大黄和芒硝治疗。研究两组患者腹胀或腹痛缓解时间、血或尿淀粉酶峰值恢复时间,血液中白细胞计数(WBC)、C反应蛋白(CRP)及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变化情况,胰腺渗液吸收情况。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患者的腹胀或腹痛缓解时间、血或尿淀粉酶恢复正常时间均缩短(P<0.05)。比较两组炎症因子表达水平发现,两组治疗7 d和14 d的WBC、CRP和IL-6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吸收有效率和完全吸收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大黄、芒硝对SAP患者有较好的治疗作用,可缓解临床症状,抑制大量炎症因子释放,促进胰腺渗液吸收和快速康复,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8.
目的 通过观察脓毒症病人血清白细胞介素-35(IL-35)的变化规律,探讨其与感染的关系及对疾病预后的影响.方法 采用前瞻性研究方法,选择67例脓毒症病人为脓毒症组;同时选择符合全身炎性反应综合征(SIRS)但无感染病人(30例)以及健康志愿者(30例)作为对照.于病人入重症医学科(ICU) 3 h内取血,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IL-35、降钙素原(PCT),并计算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系统Ⅱ(APACHE Ⅱ)评分,根据病人入院后28 d生存结局,比较存活组(57例)与死亡组(40例)病人之间IL-35水平的差异.采用多种非参数方法分析脓毒症病人IL-35 与上述指标的相关性;获得IL-35诊断脓毒症及预后判断的价值.结果 脓毒症病人血清IL-35较SIRS组及健康对照组明显升高[0.43(0.25)比0.24(0.09)、0.15(0.00)ng·L-1,Z=7.862,P<0.01],PCT较SIRS组明显升高[6.92(23.44)比2.09(1.53)μg·L-1,Z=-2.038,P<0.05],健康组、SIRS组,脓毒症组的APACHE Ⅱ评分、PCT、IL-35水平随疾病严重程度加深而升高,且脓毒症组IL-35 与 APACHE Ⅱ评分(r=0.587,P<0.001)、PCT(r=0.691,P<0.001)均呈显著正相关,此外,ROC分析知:以IL-35=0.30 ng·L-1为阈值,其预测死亡预后的灵敏度=0.722,特异性=0.759,曲线下面积AUC=0.735,提示IL-35对脓毒症预后预测价值较好.结论 脓毒症病人血清IL-35 较SIRS组及健康对照组明显上升,且与 PCT 水平呈正相关,对感染有诊断意义;血清IL-35与APACHE Ⅱ评分呈正相关,故其水平随APACHE Ⅱ评分升高而升高,而且死亡组IL-35水平较存活组明显升高,IL-35水平的高低对脓毒症病人的预后有重要提示意义.  相似文献   
19.
目的 评估他汀类药物的多效性能否减少谵妄的发生。方法 检索2000年1月至2016年6月PubMed、万方数据库、Cochrane library、EMBase、维普中文数据库、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收录的关于他汀类药物使用能否减少谵妄发生的随机对照试验文献,以“谵妄,ICU谵妄,他汀,辛伐他汀,阿托伐他汀,西立伐他汀,氟伐他汀,洛伐他汀,美伐他汀,普伐他汀,罗素伐他汀,HMG-CoA还原酶阻滞剂”等为检索词检索,使用Jadad量表对纳入的文献进行严格的质量评价,主要评估指标为使用他汀类药物是否有效,次要评估指标包括住院时间,机械通气的例数,最后用RevMan5.2统计软件进行系统分析。结果 共纳入7项研究,290 274例患者。其中,显示服用他汀类药物不能减少谵妄的发生率(OR:1.01;95% CI:0.81~1.26),也不能缩短住院时间(WMD:1.93;95% CI:-5.62~9.47)。但是,他汀类药物能够减少危重患者机械通气的发生率(OR:0.65;95% CI:0.47~0.90)。结论 使用他汀类不能减少谵妄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