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85篇
  免费   16篇
  国内免费   5篇
耳鼻咽喉   1篇
妇产科学   2篇
基础医学   19篇
口腔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163篇
内科学   30篇
皮肤病学   4篇
神经病学   2篇
特种医学   3篇
外科学   17篇
综合类   235篇
预防医学   46篇
眼科学   2篇
药学   79篇
肿瘤学   2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12篇
  2022年   10篇
  2021年   26篇
  2020年   16篇
  2019年   16篇
  2018年   29篇
  2017年   17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28篇
  2014年   31篇
  2013年   27篇
  2012年   38篇
  2011年   42篇
  2010年   43篇
  2009年   37篇
  2008年   31篇
  2007年   34篇
  2006年   28篇
  2005年   32篇
  2004年   15篇
  2003年   15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14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10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0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41.
肿瘤标志物CA19-9在消化道肿瘤诊断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蒋猛  姚涌 《安徽医药》2009,13(4):396-397
目的探讨CA19-9测定在消化道肿瘤诊断中的意义。方法采用化学发光法,对40例正常对照以及经明确诊断的220例消化道恶性肿瘤和良性疾病患者进行血清CA19-9检测。结果胰腺癌患者血清CA19-9含量和阳性率为215.27±147.47U.ml-1和87.9%,肝癌为201.5±165 U.ml-1和60%,胃癌为125±85 U.ml-1和45%,肠癌为247.5±217.5 U.ml-1和61%,慢性肝炎为14.9±9.9 U.ml-1,慢性胃炎为16.1±9.3 U.ml-1,正常人为14.2±8.3 U.ml-1。恶性肿瘤组血清CA19-9分别与正常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良性疾病组血清CA19-9分别与正常组相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恶性肿瘤组血清CA19-9分别与良性疾病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血清CA19-9是诊断胰腺癌、肝癌、胃癌和肠癌的一项特异性较高、敏感度较强的肿瘤标志物,可作为消化道肿瘤诊断的临床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42.
黄颖  徐元宏  王中新 《安徽医药》2011,15(5):658-659
近年来实验诊断学领域发展迅速,不断有新的实验方法、实验技术出现。结合该教研室的实际情况,探讨如何提高实验诊断学教学质量和效果。笔者认为教学中应在结合教学大纲的基础上,完善课程设置,明确教学目的,重点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联系实际,及时更新教学内容;可以引入问题式互动教学、病例分析讨论及网上教学等模式。  相似文献   
43.
探讨BV三项在阴道分泌物检测中的临床价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细菌性阴道病(Backrial Vagimsis,BV)三项实验在阴道分泌物检测中诊断细菌性阴道病的临床价值。方法:对门诊210例来诊妇产科患者做过氧化氢酶、唾液酸苷酶、白细胞脂酶三项实验和显微镜检查。结果:BV的患病率为41.4%,滴虫性阴道炎4.3%,霉菌性阴道炎23.8%,BV的患病率明显高于其他的阴道炎。结论:门诊就医的妇产科患者BV的患病率很高,应该把BV三项作为妇产科常规的筛选实验。  相似文献   
44.
目的 了解临床分离肺炎克雷伯菌中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的发生率及其对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性.方法 采用CLSI表型确证试验一纸片增强法检测产ESBLs肺炎克雷伯菌,琼脂稀释法测定产ESBLs和非产ESBLs菌株对多种抗菌药物的敏感性.结果 肺炎克雷伯菌中,产ESBLs菌株的发生率为41.1%,其对哌拉西林、头孢唑林、头孢呋辛、头孢噻肟、氯霉素、复方新诺明、氟喹诺酮类、阿米卡星的耐药显著;对亚胺培南和美罗培南的耐药率为0;对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和头孢他啶的耐药率分别为26.3%、34.2%;除亚胺培南和美罗培南以外,产ESBLs菌株对其他抗菌药物的耐药率显著高于非产ESBLs菌株,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临床分离肺炎克雷伯菌中,产ESBLs菌株发生率较高、多药耐药显著,应加强肺炎克雷伯菌中产ESBLs的发生率及其对抗菌药物耐药性进行检测和监测.  相似文献   
45.
聚合酶链反应(PCR)技术已广泛用于临床诊断疾病。本文采用临床流行病学方法前瞻性评价了PCR诊断结核性腹膜炎的临床效用。结果表明:敏感性、特异性和准确性分别为50%、87%和70%。这些结果提示PCR是诊断结核性腹膜炎的很好手段,但其具体实验方法和试剂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46.
VWF、D-D、ATⅢ联合测定与冠心病关系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冠心病患者血浆中几种凝血活化分子标志物变化的关系.方法将334例冠心病住院患者的血浆用法国STAGO公司生产的STAGO STA全自动血凝仪分别测定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WF)、 D二聚体(D-D)、抗凝血酶Ⅲ(ATⅢ)含量.结果 334例患者VWF的平均含量在169.35%,明显高于参考值上限范围结果(50%~160%,平均105%), 差异有显著性(P<0.01);D-D平均值达710 μg/L也高于本室上限(0~500 μg/L ,平均250 μg/L), 差异有显著性(P<0.01);而ATⅢ虽然离散度较大(最低22%,最高166%,平均102.27%),与本室的80%~120%参考范围大致相似,但统计学分析,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 VWF及D-D测定对冠心病的病情观察意义较大,而ATⅢ测定对冠心病病情观察意义不大.  相似文献   
47.
血液流变学检查对支气管哮喘诊断价值的初探汪春新,黄先国,胡杰贵目前,血液流变学检查对心血管系统和神经系统疾病的诊断价值是人所共知的,但对呼吸系统,尤其是支气管哮喘的血液流变学则很少有人研究。为此,本文对37例支气管哮喘与20例心血管疾病组、脑部疾病组...  相似文献   
48.
变形杆菌临床分离株的耐药性分析及其AmpC酶的检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检测从临床标本中分离的146株变形杆菌对14种抗菌药物的体外活性以及产AmpC酶情况。方法药敏检测采用M-H肉汤微量稀释法,对头孢西丁耐药株以改良三维试验检测其产AmpC酶情况。PCR法检测AmpC基因型别,并进行了DNA测序分析。结果亚胺培南、氨苄西林/舒巴坦、哌拉西林/他唑巴坦、阿米卡星、氨曲南和三代、四代头孢菌素敏感率>80%。改良三维试验检测出单产AmpC酶奇异变形杆菌2株,检出率为1.4%(2/146)。DNA测序结果发现,2株变形杆菌所产AmpC酶均为CMY-2,基因序列已在基因库注册,授权号:EF534292。结论在变形杆菌中发现2株携带AmpC酶,其基因型为cmy-2。亚胺培南、氨苄西林/舒巴坦、哌拉西林/他唑巴坦、阿米卡星、氨曲南和三代、四代头孢菌素可作为治疗变形杆菌感染的首选药物。  相似文献   
49.
日本血吸虫谷胱甘肽-S-转移酶在虫卵阶段的定位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探讨谷胱甘肽-S-转移酶(Sj26GST)在虫卵阶段的表达、定位和重组蛋白(rSj26GST)的免疫诊断价值。方法从感染日本血吸虫尾蚴6周的兔肝脏中分离虫卵,分别用RT-PCR和免疫印迹(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Sj26GST基因在虫卵阶段的转录和翻译;同时用兔肝做免疫组化观察Sj26GST在虫卵内的分布。利用纯化的rSj26GST和日本血吸虫可溶性虫卵抗原(SEA),采用间接ELISA法检测急、慢性血吸虫病患者和正常人血清。结果RT-PCR从血吸虫虫卵中扩增670bp的基因片断,Western blotting证明在虫卵阶段Sj26GST的表达;同时免疫组化显示Sj26GST主要分布在虫卵内毛蚴两边的侧腺。rSj26GST检测急、慢性血吸虫病患者和正常人血清的阳性率分别为92%、80%和0;用SEA检测以上标本,阳性率分别为96%、84%和2%。结论Sj26GST是SEA的主要组分之一,能刺激机体产生高滴度的抗体;rSj26GST为抗原诊断日本血吸虫病显示出高度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具有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50.
目的观察程序性死亡因子1(programmed death 1,PD-1)在乳腺癌中的表达,探讨其表达与临床病理特征的相关性。方法利用Western blot法检测高侵袭性人乳腺癌细胞系MDA-MB-231和低侵袭性人乳腺癌细胞系MCF-7中PD-1蛋白的表达,采用免疫组化En Vision两步法检测71例乳腺癌组织中PD-1的表达及其与患者5年生存率之间的关系。结果 MDA-MB-231中PD-1的蛋白表达明显高于MCF-7(P0.05)。PD-1在乳腺癌实质中的阳性率为61.2%(44/71),乳腺癌间质中浸润淋巴细胞PD-1阳性率为71.3%(51/71),两者表达有相关性(P0.05),PD-1表达与乳腺癌组织学分级、肿瘤大小、淋巴结转移呈正相关(P0.05),PD-1阳性患者术后5年生存率(61.3%)低于阴性患者(94.1%)。但与乳腺癌患者年龄、ER、PR、HER-2及Ki-67水平均无明显相关(P0.05)。结论 PD-1可能成为乳腺癌生物学行为和预后的重要潜在标志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