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525篇
  免费   751篇
  国内免费   241篇
耳鼻咽喉   9篇
妇产科学   7篇
基础医学   87篇
临床医学   1949篇
内科学   180篇
皮肤病学   9篇
神经病学   35篇
特种医学   38篇
外科学   132篇
综合类   2542篇
预防医学   137篇
眼科学   2篇
药学   708篇
  8篇
中国医学   2661篇
肿瘤学   13篇
  2024年   281篇
  2023年   819篇
  2022年   541篇
  2021年   755篇
  2020年   528篇
  2019年   911篇
  2018年   885篇
  2017年   716篇
  2016年   624篇
  2015年   831篇
  2014年   1123篇
  2013年   50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5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34 毫秒
71.
目的:观察肠愈灌肠方治疗湿热内蕴型溃疡性结肠炎-直肠型的临床疗效。方法:将40例湿热内蕴型UC-直肠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20例。治疗组予以肠愈灌肠方保留灌肠,对照组予美沙拉嗪栓0.5g纳肛。每晚1次,2个月为1个疗程。观察2组治疗前后临床疗效、Mayo评分、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PANCA)的阳性率。结果:2组治疗后,Mayo评分比较,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PANCA阳性率比较,治疗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且治疗组有效率率为95%。结论:肠愈灌肠方治疗湿热内蕴型UC-直肠型优于美沙拉嗪栓,并能降低PANCA阳性率。  相似文献   
72.
目的:比较单穴之间、单穴与相应穴组之间、四单穴组方与相应穴组之间治疗便秘的疗效差异,为临床治疗便秘选穴组方筛选提供实验依据。方法:昆明小鼠190只,每组10只,分别就单穴组、单穴与相应穴组、四单穴组方与相应穴组的比较进行实验设计,均分别设有正常组和模型组做对照。采用灌胃给予复方地芬诺酯建立小鼠便秘模型。模型复制成功后,各治疗组分别选取"曲池""上巨虚""天枢"和"大肠俞"进行针刺。其中,单穴间比较选取4个穴位的单侧,单穴及相应穴组间比较选取4个穴位的双侧以及"天枢"+"大肠俞""曲池"+"上巨虚"的单侧,四单穴组方与相应穴组间比较选取"天枢"+"大肠俞""曲池"+"上巨虚"的双侧以及4个穴位的单侧同时针刺,留针20min,共针刺7次。以上均观察针刺对便秘模型小鼠首次排便时间、12h排便粒数和肠道推进率的影响。结果:1与正常组比较,3个模型组小鼠首次排便时间、12h排便粒数和肠道推进率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2与模型组比较,各单穴(单侧)组小鼠首次排便时间显著缩短(P0.05),12h排便粒数明显增多(P0.05),肠道推进率明显提高(P0.01)。3与模型组比较,各单穴(双侧)组及天枢+大肠俞组、曲池+上巨虚组首次排便时间显著缩短(P0.05),12h排便粒数明显增加(P0.05),肠道推进率明显提高(P0.05),且天枢+大肠俞组与曲池+上巨虚组均优于相应的单穴(双侧)组(P0.05)。4与模型组比较,四单穴组方组及曲池+上巨虚组、天枢+大肠俞组小鼠首次排便时间显著缩短(P0.05),12h排便粒数明显增加(P0.05),肠道推进率明显提高(P0.05),且四单穴组方组优于天枢+大肠俞组及曲池+上巨虚组(P0.05)。结论:1针刺各单穴均对治疗慢传输型便秘具有明显改善作用;2针刺穴组的效应优于相应单穴双侧组,提示穴位间具有协同作用;3针刺四单穴组方的效应优于相应双穴组,提示针刺四单穴组方治疗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73.
《中成药》2016,(9)
目的观察补骨脂-肉豆蔻醇提物对肠易激综合征内脏高敏感大鼠的治疗作用及其可能机制。方法将新生SD大鼠随机分为6组,正常组,模型组,补骨脂-肉豆蔻醇提高、中、低剂量组及匹维溴铵组,每组8只。除正常组外,其余各组采用母子分离结合乙酸灌肠法复制内脏高敏感大鼠模型,于造模后第6周起,治疗组大鼠给予醇提物或匹维溴铵灌胃,连续两周。观察结肠组织病理学变化及内脏高敏感性相关指标,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P物质(SP)和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含有量,通过免疫荧光法检测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因子(CRF)和CRF1型受体(CRFR1)表达。结果与模型组相比,补骨脂-肉豆蔻醇提物(15、10 g/kg)能够升高大鼠腹部回缩反射阈值,降低大鼠结肠运动和结肠组织中SP、CGRP、CRF、CRFR1的表达。结论补骨脂-肉豆蔻对肠易激综合征内脏高敏感性大鼠有一定的治疗作用,其机制与调节结肠组织中SP、CGRP、CRF及其受体有关。  相似文献   
74.
目的观察益气养阴药对卒中相关性肺炎的预防作用。方法将80例急性脑梗死病人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西医治疗方法和安慰剂治疗,试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使用生脉Ⅱ号口服液治疗,监测两组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Barthel指数、体液免疫指标,并观察卒中相关性肺炎发生情况。结果治疗14d后,对照组卒中相关性肺炎发生率为20.0%,试验组为22.2%,两组卒中相关性肺炎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与试验组NIHSS评分、Barthel指数随时间变化均呈好转趋势,但两组体液免疫指标改善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益气养阴法对气阴两虚型中风病人卒中相关性肺炎的预防作用不明显,但可改善病人NIHSS评分、Barthel指数。  相似文献   
75.
目的 观察针刺特定穴联合臭氧注射治疗膝骨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采用随机对照试验的设计,将60例膝骨性关节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0例采用针刺联合臭氧介入治疗,对照组30例采用单纯针刺治疗,针刺方法同治疗组.使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症状、体征分级量化评分表比较两组治疗1个疗程后的症状、体征改善情况及综合疗效.结果 两组在治疗后症状、体征均有改善,且治疗前后积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在治疗后VAS积分均有显著改变(P<0.05),且治疗组改善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显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针刺联合臭氧介入治疗膝骨性关节炎疗效优于单纯针刺治疗.  相似文献   
76.
近年来,在众多威胁人类生命,影响人类生活质量的疾病中,心肾综合征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这是因为当心肾损害共存时,预后十分险恶,是发生心血管事件、肾脏衰竭及死亡的高风险组合,因此,加强对心肾综合征的认识,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基于此,笔者对心肾综合征进行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77.
正健康成年人的24小时动态血压表现逐渐有序升降,昼高夜低,呈"两峰一谷"现象。血压晨峰现象~([1])(MBPS)是指高血压人群的血压早晨时在特定时刻内急速上升的现象,最高时血压值可达80mmHg。近期研究多遵照《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10年修订版)》把晨起后2h内匀称收缩压值减去夜寐中收缩压最低值(最低值含在1h内匀称值)的差值,不低于  相似文献   
78.
《中药药理与临床》2014,(2):115-118
目的:探讨枳壳健胃颗粒对大鼠胃粘膜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枳壳健胃颗粒低剂量组(2.7 g/kg)、枳壳健胃颗粒中剂量组(5.4 g/kg)、枳壳健胃颗粒高剂量组(10.8 g/kg)和雷尼替丁组(0.027 g/kg)。给予相对应剂量的药物,正常组与模型组给予等量的生理盐水,每天1次,连续15d。末次灌胃给药后1h,除正常组外,其余各组用75%乙醇诱发大鼠胃粘膜损伤模型。检测各组大鼠血清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一氧化氮(NO)和前列腺素E2(PGE2)含量,计算大鼠胃粘膜溃疡指数,并对病变组织进行病理学观察。结果:病理学切片显示枳壳健胃颗粒能明显改善大鼠胃粘膜充血、水肿及炎性浸润程度,枳壳健胃颗粒(5.4 g/kg)剂量组、枳壳健胃颗粒(10.8 g/kg)剂量组能明显降低模型组大鼠溃疡指数和血清中MDA的含量,提高大鼠血清中SOD、NO和PGE2的含量。结论:枳壳健胃颗粒对乙醇致大鼠胃粘膜损伤有明显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79.
目的:根据神经心理学量表,观察通督调神针法治疗中风后轻度认知功能障碍的疗效。方法:通过神经心理学量表评定,将符合轻度认知功能障碍诊断的9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针刺组、药物组,每组各30例。治疗组采用通督调神针刺治疗,针刺对照组采用调神通络针刺治疗,药物组采用药物治疗.均治疗4周。3组均在治疗前后进行神经心理学量表评定,并进行治疗前后及2组间对比。结果:通过MMSE与MOCA量表评分,3组治疗后均高于同组治疗前(P0.05),治疗组MMSE与MOCA积分改善优于针刺对照组及药物对照组(P0.05)。结论:通督调神针法对改善中风后轻度认知功能障碍患者的认知功能具有临床意义,是一种临床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80.
肖红 《中医药临床杂志》2017,29(12):2098-2101
目的观察鼠神经生长因子联合甲钴胺治疗多发性骨髓瘤化疗引起周围神经损害的临床疗效。方法将54例多发性骨髓瘤化疗后出现周围神经损害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口服甲钴胺0.5g,3次/d,试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肌内注射鼠神经生长因子30μg,1/日。14d为1个疗程,治疗2个疗程。每组治疗前后进行肌电图检测,统计治疗的有效率,并与病程和临床表现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治疗后试验组较对照组临床表现及肌电图检测相比有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鼠神经生长因子联合甲钴胺治疗多发性骨髓瘤化疗后周围神经损害的临床疗效确切,能够显著改善患者的感觉和运动功能,缓解患者疼痛麻木等症状,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