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8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8篇
儿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6篇
临床医学   12篇
内科学   2篇
综合类   13篇
预防医学   8篇
药学   4篇
中国医学   2篇
肿瘤学   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5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10篇
  2008年   3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21.
目的探讨早产儿出生时血清维生素D水平与院内感染的关系。 方法选取2011年1月1日至2015年12月31日,于南京医科大学附属无锡妇幼保健院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NICU)接受治疗的出生胎龄<32周的246例早产儿为研究对象。根据早产儿是否发生院内感染,将其分为院内感染组(n=63)与对照组(n=183)。对于院内感染组早产儿,根据其感染类型,进一步分为败血症亚组(n=27)与其他感染亚组(n=36)。采用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检测所有早产儿出生时血清25-羟基维生素D[25(OH)VitD]水平。对院内感染组与对照组、不同亚组与对照组早产儿出生时血清25(OH)VitD水平及维生素D缺乏发生率,分别采用Wilcoxon秩和检验和χ2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本研究遵循的程序获得南京医科大学附属无锡妇幼保健院伦理委员会审查(审批文号:2013-01-1015-01)。 结果①院内感染组与对照组早产儿的出生胎龄、出生体重,性别、出生季节、母亲分娩方式构成比,母亲年龄、早孕期人体质量指数(BMI)、妊娠期糖尿病、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绒毛膜羊膜炎发生率等一般临床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这246例早产儿出生时,维生素D缺乏发生率为45.5%(112/246),院内感染发生率为25.6%(63/246)。院内感染组和对照组早产儿出生时,血清25(OH)VitD浓度及维生素D缺乏发生率分别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③败血症亚组早产儿出生时,血清25(OH)VitD浓度为28.1 nmol/L(23.5~34.1 nmol/L),显著低于对照组的32.7 nmol/L(25.3~45.4)nmol/L,并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011,P=0.044)。败血症亚组早产儿出生时,维生素D缺乏发生率为70.4%(19/27),显著高于对照组的43.2%(79/183),并且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χ2=6.995,P=0.008)。其他感染亚组与对照组早产儿出生时,血清25(OH)VitD浓度及维生素D缺乏发生率分别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早产儿出生时血清25(OH)VitD水平可能与院内感染发生率无相关性。维生素D缺乏可能增加早产儿院内感染败血症发生率。因为本研究纳入样本量相对较小,早产儿出生时血清25(OH)VitD水平与院内感染的关系,仍需大样本、多中心、随机对照试验进一步研究、证实。  相似文献   
22.
多肽是涉及人体内多种细胞功能的生物活性物质,主要来源于氨基酸脱水缩合和蛋白质降解这两种途径。所有细胞都能合成多肽物质,细胞功能活动也受多肽的调节。基于质谱的多肽组学研究已应用于疾病诊断和治疗中,多项相关研究也已开始深入探究卵巢癌、子痫前期、妊娠期糖尿病、宫颈癌、子宫内膜异位症等妇产科疾病的发病机制。因此,通过对多肽组学的研究去寻找这些妇产科疾病可能的发病机制以及潜在的生物标志物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23.
目的分析微小RNA(miRNAs)在急性加重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AECOPD)患者外周血的表达水平及其联合检测的意义。 方法选取2017年5月至2020年5月我院收治的COPD患者94例,其中COPD稳定期51例为对照组,AECOPD 43例为观察组,检测两组肺功能指标[1 s用力呼气量(FEV1)、用力肺活量(FVC)、和1 s用力呼气量/用力肺活量(FEV1/FVC)]、外周血miRNAs(miR-21、miR-146a、miR-155-5p)的相对表达量;通过ROC分析miR-21、miR-146a、miR-155-5p诊断AECOPD的意义。 结果观察组FEV1 (1.10±0.18)L、FVC(1.53±0.18)L、FEV1/FVC(70.66±12.03)%低于对照组FEV1 (1.60±0.22)L、FVC(1.82±0.55)L、FEV1/FVC(76.20±7.76)%(P<0.05)。观察组miR-21 (1.87±0.49)、miR-155-5p(2.02±0.20)高于对照组miR-21(1.47±0.39)、miR-155-5p(1.60±0.27),miR-146a(0.44±0.05)低于对照组(0.82±0.23)(P<0.05)。miR-21、miR-146a、miR-155-5p诊断AECOPD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733、0.943、0.836,P<0.05。外周血miRNAs联合诊断AECOPD的敏感度为0.882,特异性为0.930,准确率为0.904,阳性预测值为0.938,阴性预测值为0.870,Kappa=0.808。 结论COPD患者肺功能受到严重影响时会发展为AECOPD,而miR-21、miR-146a、miR-155-5p的表达水平与AECOPD的发生密切相关,miRNAs联合检测对AECOPD的诊断具有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24.
郭彩琴  陈道桢  许飞 《中国妇幼保健》2011,26(33):5142-5143
目的:探讨育龄妇女沙眼衣原体感染与不良孕产结局的关系。方法:采用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FQ-PCR)技术对1969例育龄妇女宫颈分泌物标本进行沙眼衣原体(CT)检测。结果:总阳性率10.51%。继发不孕者阳性率为16.78%,显著高于普通孕妇的9.45%(P<0.01)。CT阳性孕妇异常妊娠结局率为27.63%,显著高于阴性孕妇的10.15%(P<0.01)。结论:育龄妇女CT感染是造成继发不孕、不良妊娠结局包括流产、早产等的重要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25.
目的建立新疆阿合奇地区柯尔克孜族健康人群胃蛋白酶原参考范围。方法采用时间分辨荧光免疫分析法对792例健康人群血清中胃蛋白酶原PGⅠ和PGⅡ的含量进行测定,并计算PGⅠ/Ⅱ值。结果 792例健康者血清中的PGⅠ、PGⅡ和PGⅠ/Ⅱ值均呈明显偏态分布。血清中PG含量与年龄无相关性,PGⅠ和PGⅠ/Ⅱ与性别显著相关,但PGⅡ与性别无相关性。血清中PGⅠ、PGⅡ和PGⅠ/Ⅱ的参考范围分别为34.06∽301.24μg/L、小于或等于28.35μg/L、大于或等于3.30。结论采用时间分辨荧光免疫分析法,建立适合该地区健康人群血清中胃蛋白酶原参考范围,有利于提高对胃相关疾病的阳性检出率,促进胃蛋白酶原血清学检测在该地区的发展。  相似文献   
26.
我国是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的高发区,约有1亿人,其中母婴传播是主要的传播方式之一,目前还没有能彻底治愈乙肝感染的药物,而母婴传播途径也较复杂,除了宫内、分娩中感染外,产后母乳喂养也是可能的传播途径。我国乙肝携带产妇所占比例较高[1],对阻断母婴的垂直传播已成为亟需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27.
TNF参与内毒素诱导肥大细胞HMGB1释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在内毒素诱导肥大细胞高迁移率族蛋白B1(HMGB1)释放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小鼠肥大细胞株P815培养物,观察100μg/L脂多糖(LPS)诱导后培养上清液中HMGB1、TNF-α含量的变化,不同剂量抗TNF-α中和抗体IgG对LPS诱导HMGB1释放的影响,及TNF-α对HMGB1释放的诱导作用。HMGB1含量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结果培养上清液中HMGB1含量随LPS诱导时间而升高,而TNF-α含量于诱导6 h时达到峰值;5、25 mg/L抗TNF-α抗体对LPS诱导HMGB1释放有明显的抑制作用(P0.05);TNF-α显示具有诱导肥大细胞释放HMGB1的作用,并呈时间、剂量相关性。结论 TNF-α参与内毒素诱导肥大细胞释放HMGB1的过程。  相似文献   
28.
目的研究微生态镜检及多指标生化检测在阴道感染疾病诊断中的作用,为阴道微生态重建和提高阴道感染性疾病诊断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选取2016年1-10月在无锡市妇幼保健院正常体检和妇科门诊进行就诊的508例妇女,分别从阴道微生态菌群结构、形态学、多指标代谢物酶出发,探究可在临床推广适用的阴道微生态评价方法。结果正常组178例妇女,占35.0%;阴道微生态失调组216例妇女,占42.5%;阴道炎症组114例妇女,占22.4%,镜检结果对于正常组及患病组妇女可得到较好判断,而对于微生态失调的判定较难给出确切的指征,多项生化指标联合检测有助于多种阴道感染的检测。结论微生态镜检及多指标生化检测结合,进行联合检测可以帮助妇产科医师更全面的评价阴道微生态体系,可为临床提供全面的系统决策支持。  相似文献   
29.
目的:探讨炎症标志物在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intrahepatic cholestasis of pregnancy,ICP)程度判定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选取110例ICP患者和188例正常妊娠女性为研究对象。ICP患者根据总胆汁酸水平(total bile acid,TBA)分为轻度ICP组(<40 μmol/L)和重度ICP组(≥40 μmol/L),分析比较两组炎症标志物白细胞(white blood cell,WBC)、血小板(platelet,PLT)、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eutrophil?to?lymphocyte?ratio,NLR)、血小板/淋巴细胞比值(platelet?to?lymphocyte ratio,PLR)、血小板平均体积(mean platelet volume,MPV)、红细胞平均分布宽度(red blood cell distribution width,RDW)的平均水平。结果:重度ICP组患者WBC、MPV、NLR含量与轻度ICP组、正常对照组相比显著增加(P<0.05),且总胆汁酸(total bile acid,TBA)水平与WBC、MPV、NLR呈显著正相关(P<0.05)。结论:WBC、MPV、NLR可以作为评价ICP严重程度的炎症标志物,具有潜在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30.
两种免疫学方法检测弓形虫感染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聚合酶链-酶联免疫吸附试验(PCR-ELISA)法检测弓形虫(TOX)感染的临床应用可行性。方法PCR-ELISA法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同时对已确诊的TOX感染阳性、阴性孕妇进行TOX检测,比较两种方法的阳性检出率和阴性检出率。结果PCR-ELISA法和ELISA法的阳性检出率分别为84.21%和89.4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阴性检出率分别为92.00%和76.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CR-ELISA法检测TOX感染假阳性率较高,尚不推荐应用于临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