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19篇
  免费   23篇
  国内免费   68篇
耳鼻咽喉   10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158篇
口腔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63篇
内科学   57篇
神经病学   4篇
特种医学   491篇
外科学   16篇
综合类   118篇
预防医学   38篇
眼科学   2篇
药学   80篇
中国医学   8篇
肿瘤学   63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15篇
  2016年   26篇
  2015年   19篇
  2014年   68篇
  2013年   36篇
  2012年   72篇
  2011年   48篇
  2010年   35篇
  2009年   52篇
  2008年   40篇
  2007年   44篇
  2006年   71篇
  2005年   68篇
  2004年   69篇
  2003年   57篇
  2002年   46篇
  2001年   45篇
  2000年   49篇
  1999年   41篇
  1998年   33篇
  1997年   33篇
  1996年   33篇
  1995年   22篇
  1994年   25篇
  1993年   11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12篇
  1990年   9篇
  1989年   9篇
  1988年   9篇
  198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09 毫秒
81.
2003-2007年SCI收录SARS相关文献的分析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PubMed数据库检索2003—2007年SCI收录的SARS相关文献,对其年度文献数量变化、国家和地区分布、主要研究机构等进行分析研究,探讨SARS文献的分布规律、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以期为我国的SARS相关研究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2.
83.
目的:考察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rhEGF)不同外用剂型用于创伤治疗时的疗效。方法:制备rhEGF的水溶液剂、凝胶剂和乳膏剂,采用大鼠皮肤急性创伤模型和大鼠皮肤烫伤模型评估了不同剂对创伤修复的效果。结果:采用rhEGF治疗对两种动物模型的正常生长没有影响;rhEGF可以显缩短急性创伤模型的终点愈合时间(P<0.05),但对烫伤模型的终点愈合时间没有显影响(平均缩短1.2天,P>0.05);rhEGF可以明显提高烫伤模型愈合创面的质量;rhEGF不同外用剂型对两种动物模型的治疗效果没有显性差异(P>0.05)。结论:rhEGF可以有效促进动物的创面愈合,而剂型对疗效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84.
肿瘤细胞株中新型Gsα缺失突变体与CPP32的相互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蛋白酶尤其是ICE家族的蛋白酶是细胞死亡机制的核心成分。ICE蛋白酶家族中,CPP32(又称Yama,Apopain)在不同形式的凋亡途径中起核心作用,可引起包括肿瘤细胞在内的细胞凋亡。目前发现,CPP32可切割多种底物,如PARP、U1-70k、D...  相似文献   
85.
肝癌是我国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建立一种类似人原发性肝癌的小鼠试验模型,有助于了解肝癌的发生发展过程,有助于对肝癌预防、早期诊断和治疗效果观察的研究。本研究在国内外率先成功地建立了四氯化碳(CCl4)/乙醇诱发昆明小鼠肝癌模型的方法。  相似文献   
86.
采用Ca(2 )处理大肠杆菌RR1进行转化实验,使含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t-PA)cDNA的重组质粒转化入细菌进行克隆获得成功,经氨苄青霉素(AP)培养基筛选及限制性内切酶鉴定,证明转化子为阳性。  相似文献   
87.
u-PA在细胞培养上清中的稳定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剂 (u_PA)主要是由无酶催化活性的单链酶原 (scu_PA或pro_UK)和具有激活纤溶酶原 (plas minogen)活性的双链尿激酶 (tcu_PA或UK)组成。scu_PA只激活吸附在纤维蛋白表面的纤溶酶原 ,具有选择性溶栓作用[1] 。scu_PA由 411个氨基酸组成 ,可被体内纤溶酶或激肽释放酶催化在Lys15 8~Ile15 9之间的肽键水解断裂转换为双链尿激酶。我所已构建了表达水平为 5 μg/ (10 6细胞·d)的基因重组CHO工程细胞株用于生产u_PA[2 ] ,并已放大至30L培养规模 ,采用多孔微载体无血清连续培养工艺 ,培养上清中u_PA的最高浓度可达 …  相似文献   
88.
用Red系统敲除大肠杆菌O157:H7的ecs4553以及ecs4563基因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用Red系统快速敲除肠出血性大肠杆菌O157:H7中的分子伴侣基因,构建EHEC O157:H7的突变体.方法:本研究首先合成一对引物(每一条的5'端与ecs4553或者ecs4563基因同源,3'端与卡那霉素抗性基因同源),用pKD4为模板扩增出带有卡那霉素抗性基因的PCR产物,然后电击转化至大肠杆菌中,在λRed重组系统的帮助下,通过卡那霉素抗性基因两侧的ecs4553或者ecs4563基因序列在体内与ecs4553或者ecs4563基因发生同源重组,置换掉基因组中的ecs4553或者ecs4563基因,最后利用卡那霉素抗性基因两端的FRT位点,通过FLP位点专一性重组将卡那霉素抗性基因剔除.结果:获得了ecs4553或者ecs4563基因被精确敲除且不带卡那霉素抗性基因的EHEC O157:H7突变菌株.结论:为进一步研究EHEC O157:H7的致病机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89.
应用PCR技术优化人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基因的5‘端翻译起始区,并半其亚克隆入大肠杆菌表达载体pBV220中,经DNA测序证实优化成功,且在大肠杆菌中表达出MCP-1蛋白,表达产物的占菌体总蛋白的10%左右,Westernblot检测表明,表达产物可与MCP-1抗体发生特异性反应。  相似文献   
90.
目的:探讨与内皮抑制素相互作用的蛋白,阐明其抑制血管生成作用的分子机制。方法:实验于2002-01/2004-12在解放军总医院呼吸科实验室、军事医学科学院放射医学和生物工程研究所实验室完成。应用酵母双杂交系统3,以内皮抑制素为诱饵,筛选人肝cDNA文库,寻找与之相互作用的蛋白。再利用一对一酵母回复性杂交、β-GAL实验和生物信息学分析技术筛除假阳性克隆。结果:成功构建稳定表达内皮抑制素基因的载体;酵母双杂交共获得281个克隆,经验证,6个为阳性克隆,测序发现其中一个克隆为未知序列;FASTCAT试验发现阳性克隆中4个克隆可明显的与内皮抑制素相互作用。结论:6个阳性克隆表达的蛋白可能能与内皮抑制素相互作用,并不同程度的参与了内皮抑制素调节的血管生成过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