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8篇
  免费   16篇
基础医学   1篇
口腔科学   64篇
临床医学   5篇
皮肤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3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89篇
预防医学   19篇
药学   2篇
肿瘤学   8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18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16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17篇
  2018年   13篇
  2017年   13篇
  2016年   27篇
  2015年   17篇
  2014年   26篇
  2013年   27篇
  2012年   1篇
  200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09 毫秒
41.
目的 采用Meta分析探讨牙髓血运重建术和根尖诱导成形术治疗年轻恒牙牙髓不可逆性损伤的疗效。方法 从外文数据库(PubMed、Embase、Cochrane library)和中文数据库(中国知网、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服务系统、万方和维普)中检索2001年1月—2021年10月公开发表的关于2种方法治疗年轻恒牙牙髓不可逆性损伤的随机对照试验研究(RCT),并由2名成员严格按照纳入和排除标准独立进行筛选、数据提取和质量评价,采用RevMan 5.3和STATA 12.0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 最终纳入19篇RCT研究,Meta分析结果显示牙髓血运重建术治疗年轻恒牙牙髓不可逆性损伤成功率显著高于根尖诱导成形术(P<0.05),且在促进管壁厚度增加(P<0.05)、牙根延长(P<0.05)并发症的发生率(P<0.05)方面更有优势。结论 与根尖诱导成形术相比,牙髓血运重建术的成功率更高,且在促进牙根发育方面的疗效更佳。  相似文献   
42.
固定矫治获得间隙的常规方法包括拔牙矫治、牙弓扩展以及邻面去釉,而磨牙远移被视为矢状方向牙弓扩展的不二之选。传统推磨牙远移的方法很多,包括带分裂簧的活动矫治器、摆式矫治器、口外弓配合颈带牵引等。此类方法在远移过程中大多很难避免支抗的丢失,从而需要患者具有良好的依从性。随着骨支抗系统的发展,磨牙远移的适应证逐渐扩大,远移的量也进一步提升。有了可靠的方法还必须考虑安全范畴,这也使得越来越多的正畸学者将注意力放到磨牙后间隙的解剖学界限上。本文将对磨牙后间隙的影响因素及其临床应用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43.
目的 探讨安氏Ⅲ类错(牙合)非拔牙与拔牙矫治前后牙弓及上气道形态变化及其相关关系.方法 选取安氏Ⅲ类错(牙合)患者共40例,非拔牙与拔牙组各20例,两组均采用传动直丝弓矫治技术进行矫治.测量矫治前后牙弓及上气道形态相关指标,获取的资料采用SPSS 23.0进行统计学分析,以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拔牙组治疗...  相似文献   
44.
目的:探讨在粘接正畸托槽时应用六手操作技术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9-01-2020-01期间就诊于内蒙古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口腔正畸科的患者90例且均主动愿接受唇侧固定矫治,将其分为三组,每组各30名,分别为三人操作组、两人操作组、单人操作组进行托槽粘接。比较三组托槽粘接时间、12h内的托槽脱落率、患者满意度、对治疗的依从度、采用自评量表对患者在不同操作方式中产生的的焦虑及抑郁程度进行评估。结果:六手操作组、四手操作组、单人操作组粘接上半口托槽所用时间、12h托槽脱落率、患者满意度、对治疗的依从度依次递减,且两两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SAS评分及SDS评分在三组患者中依次递增,且两两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六手操作技术可提高患者满意度、依从度及保证正畸治疗效果的优点,可大范围使用。  相似文献   
45.
目的观察改善基牙条件不良的金属牙合垫可摘局部义齿修复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伴有基牙牙体严重缺损和牙周炎的牙列缺损患者72例,采用铸造金属牙合垫可摘局部义齿修复设计。戴修复体后,3,6,12,24,36个月复诊,3年后评价效果。结果采用铸造金属牙合垫可摘局部义齿设计后,增加了义齿的稳定性,咀嚼效率高;远中端残冠、残根及倾斜基牙的保留,不仅防止了义齿游离端下沉,而且减缓缺牙区骨组织的吸收,保护了松动基牙,延长了基牙使用寿命。结论在临床上针对基牙缺损和基牙Ⅱ°松动的牙列缺损,行铸造金属牙合垫可摘局部义齿修复设计取得了良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46.
武万超  韩宇环  李丽洁 《实用医学杂志》2023,(24):3182-3187+3194
目的 探讨丹参酮ⅡA(TanⅡA)调节脂肪酸合成酶(Fas)/脂肪酸合成酶配体(FasL)通路对脂多糖(LPS)诱导的牙髓干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方法 鉴定从需正畸的18~20岁患者第三磨牙中分离的人牙髓干细胞(hDPSCs)。用低、中、高剂量TanⅡA处理LPS诱导的hDPSCs后,再用人重组FasL蛋白(rh FasL)干预高剂量TanⅡA作用后的LPS诱导的hDPSCs,检测hDPSCs增殖、凋亡、hDPSCs上清液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IL)-6水平及hDPSCs中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裂解的天冬氨酸特异性半胱氨酸蛋白酶-3(Cleaved Caspase-3)、Fas、FasL蛋白表达。结果 成功分离出hDPSCs。TanⅡA可促进LPS诱导的牙髓干细胞增殖,抑制凋亡,上调PCNA蛋白表达,抑制TNF-α、IL-6水平及Cleaved Caspase-3、Fas、FasL蛋白表达,且呈剂量依赖性,rh FasL对LPS诱导的牙髓干细胞的影响与上述对应指标变化趋势相反(P <0.05);rh FasL减弱了高剂量TanⅡA对LPS诱导的牙髓干...  相似文献   
47.
目的:通过回顾性调查分析上前牙种植体间距、牙冠接触点位置高低对植体间黑色三角区出现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9月-2021年8月于内蒙古自治区人民医院行上前牙连续种植修复并符合纳入标准患者74人,龈乳头共计86例,根据有无出现黑三角的情况,将患者分两组。然后分别记录各组种植体间的水平距离和牙冠龈端邻接点到牙槽骨垂直距离,分析种植体间的水平距离和牙冠龈端邻接点到牙槽骨垂直距离对黑三角的影响。根据植体间距将水平距离分为两组,Ⅰ组:≤4 mm;Ⅱ组:>4 mm。根据牙冠接触点距牙槽嵴顶距离将垂直距离分为两组:A组:3 mm~5 mm,B组:>5 mm。分析各组间黑三角出现情况有无差异。结果:未出现黑三角的60例龈乳头中,水平距离为(4.14±0.44) mm,垂直距离为(3.68±0.63) mm,出现黑三角的26例龈乳头中,水平距离为(3.73±0.55) mm,垂直距离为(5.14±0.46) mm,二组数据均有统计学意义(α=0.05,P<0.05)。对不同水平距离分组的黑三角出现情况进行卡方检验,两组间黑三角出现率有差别(χ2=6.753,P...  相似文献   
48.
49.
随着种植牙的普遍应用,种植体周围炎也逐渐成为影响种植体稳定的一大隐患,因此引起了诸多学者的关注。种植体周围炎的始动因素是牙菌斑,相关危险因素包括牙周病、高血糖、口腔卫生不良、牙周支持治疗不足、种植牙冠修复体咬合过载等。种植体周围炎的治疗措施总体来说可分为手术与非手术治疗两类。随着无创及微创观念的普及,非手术治疗已渐成主流,包括机械清创(超声洁治、手动刮治、空气喷砂等)、药物治疗(氯己定、碘甘油、盐酸米诺环素等)和激光治疗。然而随着传统治疗方法的缺陷逐渐显现,激光成为口腔学者关注的焦点。Er:YAG激光因其波长位于水和羟基磷灰石的吸收峰值附近,能够直接作用于含水或羟基磷灰石的组织,是目前广泛应用于切割软、硬组织的激光,在种植体周围炎治疗中的有效作用已得到国内外专家的认可。应用合适参数的Er:YAG激光不仅可以有效清除感染植体表面的菌斑微生物,而且对种植体及其周围组织无损伤,有利于种植体周围组织再附着。本文就种植体周围炎的研究现状、Er:YAG激光对种植体表面形态、理化性能、周围软硬组织的影响及治疗种植体周围炎的合适能量参数等作一综述,并展望Er:YAG激光在种植体周围炎治疗中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50.
目的:研究女性青少年不同垂直骨面型颏部形态,为此类患者矫治初期颏部形态的设计提供参考。方法随机选取90名女性青少年患者,根据下颌平面角的大小将其分为高角、均角,低角3组,各30名。拍摄X线头颅侧位片,进行头影测量,利用SPSS?13.0软件对测量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颏角、颏曲度、下颌颏角、前下牙槽高、颏唇沟深度、颏软组织厚度、上唇-E线距、下唇-E线距,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角组颏曲度、前下牙槽高、下颌颏角、上唇-E线距、下唇-E线距最大,颏角、颏唇沟深度、颏软组织厚度最小。结论??女性青少年不同垂直骨面型颏部形态不同,在正畸设计时需加以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