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5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5篇
基础医学   3篇
临床医学   10篇
神经病学   1篇
外科学   32篇
综合类   18篇
预防医学   4篇
药学   2篇
中国医学   1篇
肿瘤学   1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5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2篇
  200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7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41.
目的 报告Cloward颈椎前路手术治疗脊髓型颈椎间盘突出症疗疚,分析术前各种因素对抹疗效的影响。方法 用核磁共振(MRI)测量术前椎管矢状径、受累节段脊髓矢状径与横径比值、最小横断面积。结合手术前后神经功能评分,分析术前因素对手术疗效的影响。结果 单节段受累术后神经功能恢复优于多节段(P〈0.01)。年龄、椎管矢径、脊髓矢状径和横径比值,对术后疗效无明显影响(P〉0.05),临床病程、综合征类型  相似文献   
42.
目的探讨早期护理干预在预防髋关节手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2008年7月至2011年7月选择在安徽省立友谊医院骨科和安徽省六安市人民医院骨科接受髋关节置换术治疗的患者142例,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71例,干预组实施系统的护理干预措施,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对2组治疗结果进行比较。结果干预组患者术后2周内的下肢深静脉血栓和下肢肿胀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干预组患者的平均住院时间较对照组明显缩短。干预组患者的术后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对髋关节手术后患者实施系统有效的护理干预措施可以有效促进护患之间的沟通,对降低髋关节手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发生率有显著效果。  相似文献   
43.
目的:探讨髓内扩张锁钉治疗胫骨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胫骨骨折21例,其中新鲜骨折19例,陈旧性骨折2例;采用开放置入髓内扩张自锁钉治疗。结果:经6~18个月随访,21例均达到骨愈合。无术后感染、无弯钉、断钉及松脱现象,按Klemm功能评定标准,优18例,良2例,可1例,优良率95.2%。结论:髓内扩张自锁钉治疗胫骨骨折具有操作简单,固定可靠,手术时间短,骨折愈合快,可早期功能锻炼及负重,术中不需x—ray监视,便于推广。  相似文献   
44.
膝关节后外侧角(PLC)是膝关节重要的动力性与静力性稳定结构,生物力学研究显示其在限制膝内翻、胫骨外旋与后坠等方面起重要作用。PLC解剖结构复杂,主要包括腓侧副韧带、腘腓韧带、腘肌及腘肌腱、豆腓韧带、弓状韧带等一系列的韧带样结构。忽视或延误PLC损伤的治疗将导致患者出现膝关节不稳,甚至其他韧带结构手术重建的失败。膝关节体格检查是诊断PLC损伤的关键。对于A型和部分B型PLC损伤患者可采用非手术治疗,孤立性或伴发性C型PLC损伤、非手术治疗失败的患者则需要手术治疗。根据损伤类型不同,手术方式可采用直接修复、邻近肌腱转位加强术、游离肌腱移植重建等。  相似文献   
45.
围手术期补钾理想时间探讨(附210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围手术期补钾理想时间.方法:回顾性分析近1年来210例手术前后病人血钾值及术后两组补钾不同时间和量的差别.结果:住院围手术期病人低钾血症发生率为28.1%,其中消化系疾病病人(37.6%)发生率高于非消化系疾病病人(2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中、术后48h内输血的低钾发生率(28.2%),与未输血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低钾相关症状的患者血钾值低于正常的占56.5%,无临床表现的7例(6.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后早期补钾者低钾发生率13.6%(6/44),早期不补钾者低钾发生率34.1%(14/4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兼顾生理钾需要量基础上围手术期患者有低钾症状的需要早期足量补钾,有症状而血清钾数值仍在正常范围的也需补钾,尤其是消化系疾病手术后的病人手术当日即可补钾,输血者不应禁忌.  相似文献   
46.
提示性交班本在骨科护理交接班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适合骨科特点的护理交接班方式,简化交班记录,对交接班质量进行控制。方法根据骨科特点设计提示性交班本,规范交班内容的书写,各班次护士根据病人病情进行交班,接班者阅读后执行相关护理措施并签名。护士长不定期检查各班次提示内容完成情况,对交接班质量进行质量控制和分析。结果采用提示性交班本避免了护理记录的重复书写,提高了护理质量,降低了护理工作漏洞的发生率。结论提示性交班本的应用,提高了工作效率,保障了护理工作的连续性和护理安全,有利于护士长对各班次护理质量进行控制。  相似文献   
47.
张继如 《安徽医药》2015,19(9):1822-1824
目的:探讨快速康复外科理念对髋关节置换患者康复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该院2012年10月至2014年10月收治的56例髋关节置换患者,将术前和术后均采用快速康复外科理念的指导的患者纳试验组,将采用相同术式且仅采用常规健康指导的患者纳入对照组。比较患者的住院时间、术后满意度、术后并发症和髋关节功能康复情况。结果试验组患者的住院天数明显减少,患者术后满意度大幅度提高( P<0.05)。试验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和髋关节功能恢复情况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快速康复外科理念可以有效缓解髋关节置换患者的痛苦,缩短住院治疗时间,促进髋关节恢复基本功能,提高康复效果和速度,降低并发症,为髋关节患者及其家属带来福音。  相似文献   
48.
20例骨肉瘤新辅助化疗药物不良反应的观察及护理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陆玉霜 《安徽医学》2009,30(12):1478-1480
目的探讨骨肉瘤新辅助化疗常见副反应护理对策,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方法对新辅助化疗20例患者临床护理进行分析。结果合理有效的护理可明显减少化疗期间的不良反应。结论骨肉瘤患者心理健康护理及化疗期对症护理对减少各种不良反应、减轻患者痛苦、提高保肢率及提高患者生存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9.
50.
目的总结髋臼骨折的治疗效果。方法手术治疗髋臼骨折20例,根据骨折类型采用重建钢板及拉力螺钉固定。结果患者均获随访,时间6~24个月。复位情况按Matta标准评价,解剖复位12例,满意复位8例。关节功能按改良D′Aubigne和Postel评定标准,优9例,良6例,可3例,差2例。结论术前明确骨折分类、手术时机适当、合适入路、可靠内固定及满意复位是提高髋臼骨折治疗效果的关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