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70篇
  免费   22篇
  国内免费   12篇
基础医学   5篇
口腔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2篇
内科学   12篇
皮肤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31篇
预防医学   4篇
药学   285篇
中国医学   58篇
肿瘤学   2篇
  2024年   9篇
  2023年   24篇
  2022年   16篇
  2021年   12篇
  2020年   14篇
  2019年   20篇
  2018年   22篇
  2017年   20篇
  2016年   22篇
  2015年   20篇
  2014年   44篇
  2013年   40篇
  2012年   31篇
  2011年   27篇
  2010年   20篇
  2009年   21篇
  2008年   16篇
  2007年   17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0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43 毫秒
51.
目的探究浒苔共生真菌——蜡叶散囊菌(Eurotium herbariorum)HT-2的次生代谢产物及其抗菌活性。方法菌株规模发酵,有机溶剂萃取,采用硅胶柱色谱、凝胶柱色谱及HPLC等方法对发酵产物进行分离、纯化,运用紫外、红外、核磁共振等手段鉴定化合物的结构;采用二倍稀释法评价化合物的抑菌活性。结果从浒苔共生真菌E.herbariorum HT-2的发酵产物中分离鉴定了10个化合物:preechinulin(1)、cyclo-(L-Trp-D-Val)(2)、(+)-neoechinulin A(3)、neoechinulin B(4)、crypotechinulin C(5)、cyclo-(L-Trp-L-Ala)(6)、variecolorin H(7)、2-(E-1-庚烯基)-3,6-二羟基-5-(3-甲基-2-丁烯基)苯甲醛(8)、2-(E,E-3,5-庚二烯基)-3,6-二羟基-5-(3-甲基-2-丁烯基)苯甲醛(9)和2-(E,E-1,3-庚二烯基)-3,6-二羟基-5-(3-甲基-2-丁烯基)苯甲醛(10)。化合物2、4和8分别对产气杆菌Enterobacter aerogenes、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具有弱的抗菌活性。结论浒苔共生真菌HT-2菌株能代谢产生具有抑菌活性的化合物。  相似文献   
52.
目的比较藻酸双酯钠(Propylene glycol alginate sodium sulfate,PSS)与阿司匹林、氯吡格雷联合用药后抗凝血、抗血小板及对血液流变学的作用。方法120只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PSS组、阿司匹林组、氯吡格雷组、阿司匹林+PSS组、氯吡格雷+PSS组。给药14d后,腹主动脉取血,检测比较血栓弹力图(thromboelastography,TEG)、血小板聚集率、血小板黏附率、血沉、红细胞压积、血浆黏度。结果PSS组与空白组比较,血栓弹力图的R值、K值增加,α-Angle、MA、CI值减小,血小板数目降低,血沉、血浆黏度降低;阿司匹林+PSS组与阿司匹林组比较,氯吡格雷+PSS组与氯吡格雷组比较,R值、K值均增加,α-Angle、MA、CI值减小,血小板聚集率降低;红细胞压积、血小板黏附率各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体结果见正文)。结论PSS对凝血因子及纤维蛋白与血小板形成的血凝块有抑制作用,且阿司匹林或氯吡格雷联用PSS后,使综合凝血指数CI进一步降低,具协同作用,并能显著降低血小板聚集率,具相加作用,无血小板数目减少的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53.
目的研究低聚甘露糖醛酸对小鼠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利用MTT法测定低聚甘露糖醛酸对脾细胞增殖的作用,对刀豆蛋白A(ConA)和脂多糖(LPS)所致的小鼠脾淋巴细胞增殖的影响; 利用中性红法测定低聚甘露糖醛酸对巨噬细胞吞噬活性的影响; 采用血清溶血素法测定低聚甘露糖醛酸对鸡红细胞所致的小鼠溶血素抗体生成的影响。同时观察了低聚甘露糖醛酸对小鼠体重,以及胸腺指数和脾脏指数的作用。结果低聚甘露糖醛酸能促进脾细胞增殖,促进ConA和LPS所致的脾淋巴细胞增殖,提高巨噬细胞的吞噬功能,提高小鼠血清溶血素含量,提高小鼠的脾脏指数。结论低聚甘露糖醛酸具有显著的免疫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54.
目的从红树林来源的黄柄曲霉(Aspergillus flavipes)及绮丽穗霉(Spicaria elegans KLA03)的6种培养基发酵液中获得12种粗多糖并评价其抗流感病毒(H1N1)活性。方法运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红外光谱(IR)等对各粗多糖的单糖组成和基本结构特征进行分析比较;采用犬肾(MDCK)细胞模型结合细胞病变效应(CPE)实验对其体外抗H1N1活性进行评价。结果所有粗多糖均含有甘露糖、葡萄糖和半乳糖,某些多糖还含有氨基葡萄糖、氨基半乳糖或少量木糖与阿拉伯糖;在250μg/mL的浓度下,各多糖呈现了不同的抗H1N1病毒活性,其中AF-3及SEK-4对H1N1抑制率分别达到为69.6%和67.5%。结论通过改变生长条件,从海洋真菌发酵液中得到了2种具有较强抑制H1N1活性的胞外多糖。  相似文献   
55.
目的建立测定海洋药物藻酸双酯钠(PSS)含量的柱前衍生化高效液相色谱方法。方法利用0.1mol/L稀硫酸将PSS降解为D-甘露糖醛酸(M)和L-古罗糖醛酸(G),并与1-苯基-3-甲基-5-吡唑啉酮(PMP)进行柱前衍生化反应,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PSS降解液中M和G的峰面积,以葡萄糖醛酸(GlcUA)为内标,以PSS对照品绘制标准曲线计算含量。色谱柱:Zorbax KP-C18(150mm×4.6mm,5μm),流动相:磷酸盐缓冲液(0.1mol/L,pH 7.0)/CH3CN(83/17,体积分数);流速:0.8mL/min;柱温30℃,检测器:可变波长检测器(VWD),检测波长:245nm。结果PSS在0.3~15mg/mL浓度范围内与峰面积比值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2=0.9966);在低、中、高3个浓度的日内精密度平均RSD为0.78%(n=6),日间精密度平均RSD为3.08%(n=5),重复性RSD为3.24%(n=5),24h内稳定性良好,RSD为2.93%,3个浓度平均回收率为115.77%,方法的最低检测限为0.25μg/mL。结论该方法专属性好,灵敏度高,重复性好,适合PSS的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56.
该研究以《中国药典》收载的5种海洋贝壳类中药饮片为研究对象,采用近红外光谱技术并结合主成分分析法研究该类饮片的鉴别。结果表明,该法能很好地区分牡蛎、石决明、珍珠母,但蛤壳与瓦楞子没有得到区分;牡蛎与其他样品在第一主成分上有明显区别,其中4 236,5 263,7 142 cm-1等处载荷系数较大,提示第一主成分可能与药材中碳酸钙、水分含量等有关;蛤壳及瓦楞子与其他样品在第二主成分上有较大差异,其中5 0004 430 cm-1等处载荷对此贡献较大,提示第二主成分可能与药材中含NH,CH基团的蛋白质等有机物密切相关。分析贝壳类药材的功效与其在近红外光谱PCA分析图中分布的相关性,发现两者较为一致。蛤壳与瓦楞子均为化痰止咳药,在PCA分析图中位于相同区域;牡蛎、石决明和珍珠母同为平肝潜阳药,但石决明与珍珠母均能明目,在PCA分析图中相距较近;牡蛎具软坚散结之功,在PCA分析图中与前两者有较大差距。以上结果提示,有机质小分子是海洋贝壳类中药不可忽略的重要药效物质基础。  相似文献   
57.
肿瘤血管破坏剂(VDA)是一类靶向肿瘤血管的抗肿瘤药物,能够快速、有选择地引发肿瘤组织内部既成血管的塌陷,阻断血液供应,从而引发肿瘤组织缺血性坏死。因此,VDA在治疗实体瘤方面具有很大的应用前景。其中,考布他汀A4(CA4)疗效较好,但同时毒性较大。在寻找更特异性的VDA过程中,研究者合成了一系列CA4的类似物。本文分析了这些CA4类似物的结构,指出二芳基桥链的顺式构型为其特点,而且这些化合物与微管蛋白上的秋水仙碱作用位点结合,抑制微管蛋白的聚合。与传统抗肿瘤药物不同的是,CA4类VDA的抗肿瘤作用主要是通过选择性破坏肿瘤组织的血管系统实现的。同时,本文介绍了CA4类VDA的典型药物、影响CA4类VDA药效的肿瘤因素和宿主因素,以及为增强疗效和降低毒性作用而进行的联合用药情况。虽然CA4类VDA具有很大的应用前景,但目前还存在一些缺点,因而有必要继续寻找高效低毒的VDA,同时寻找可靠的生物标志物来指导VDA的临床用药也很有必要。  相似文献   
58.
目的 制备南极海茸多糖果冻,研究其对便秘小鼠的润肠通便作用。方法 以南极海茸多糖为原料,制备一款酸甜可口的果冻。采用PMP柱前衍生-HPLC法测定果冻中南极海茸多糖的含量。探索了南极海茸多糖果冻对便秘小鼠润肠通便作用:将昆明小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阳性对照组、果冻低剂量组和高剂量组。果冻低剂量组和高剂量组小鼠按0.2 mL/10g剂量分别灌胃给予添加量为5%南极海茸多糖果冻溶液;阳性对照组按0.2 mL/10 g剂量灌胃给予乳果糖口服液;空白组和模型组小鼠给予相同剂量的果冻基质,连续灌胃7d。采用盐酸洛哌丁胺小鼠便秘模型,观察各组小鼠的首粒排黑便时间、5h内排便粒数、排便重量以及小肠墨汁推进率。结果 采用PMP柱前衍生-HPLC法,以岩藻糖表征南极海茸多糖含量为5.06%,测定值与实际添加量相符。实验结果表明,与模型组相比,南极海茸多糖果冻可显著提高小肠墨汁推进率(P<0.05),明显增加便秘小鼠的排便粒数和排便重量(P<0.05),显著缩短便秘小鼠的首粒排黑便时间(P<0.01)。结论:成功制备了南极海茸多糖果冻,PMP柱前衍生-HPLC法检测果冻中岩藻糖含量结果准确,专属性好,可用于南极海茸多糖果冻的质量控制。南极海茸多糖果冻具有良好的润肠通便作用。  相似文献   
59.
目的 对两步化学诱导法建立BALB/c小鼠皮肤癌模型进行方法优化。方法 将BALB/c小鼠背部剃毛暴露出约2 cm×2 cm的皮肤,小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和4个模型组,4个模型组第1周分别涂1、2、4、7次100 μg/100 μL DMBA/丙酮液,后续均1周涂两次4 μg/100 μL TPA/丙酮液,记录小鼠体重、成瘤时间、成瘤数量,并在12周后处死小鼠取肿瘤组织及瘤旁组织做HE染色分析。结果 1周涂1次DMBA成瘤周期长;1周两次成瘤周期短,质量高;1周4次会损伤皮肤但不影响肿瘤的形成;1周7次对皮肤伤害较大并导致小鼠死亡。结论 采用第1周涂两次DMBA启动,后续用TPA连续诱导建立BALB/c小鼠皮肤癌模型操作简便,成瘤期短,癌变率高,与人类皮肤癌发生发展相似,可用于建立研究皮肤癌较为理想的实验动物模型。  相似文献   
60.
目的:探讨南极土壤来源真菌的次级代谢产物HDN-1对人急性粒细胞白血病NB4细胞的增殖抑制,诱导凋亡作用及其机制。方法:采用MTT法检测HDN-1对NB4细胞的增殖抑制作用;DNA结合染料Hoechst 33324染色,Western Blot实验,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以及凋亡相关蛋白的变化。结果:HDN-1能显著抑制NB4细胞的增殖,并呈剂量-时间依赖性;HDN-1作用后,细胞核形态发生明显变化且流式细胞仪分析表明NB4细胞凋亡数量明显增加;HDN-1可引起Caspase-3, 8, 9激活,bid减少,线粒体中凋亡蛋白Bcl-2, Mcl-1的表达降低,以及γ-H2AX、Parp剪切带增加。但是NB4细胞中融合蛋白PML-RARα的表达不能被HDN-1所抑制。结论:HDN-1诱导凋亡是通过Caspase依赖的线粒体途径和死亡受体途径共同介导的,PML-RARα不是Hsp90的客户蛋白,其诱导凋亡机制可能是通过抑制Hsp90的其它蛋白表达进行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