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37篇
  免费   148篇
  国内免费   280篇
儿科学   1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43篇
临床医学   13篇
内科学   30篇
皮肤病学   10篇
神经病学   2篇
特种医学   15篇
外科学   4篇
综合类   144篇
预防医学   13篇
药学   771篇
  2篇
中国医学   493篇
肿瘤学   23篇
  2024年   18篇
  2023年   96篇
  2022年   110篇
  2021年   69篇
  2020年   119篇
  2019年   97篇
  2018年   71篇
  2017年   62篇
  2016年   78篇
  2015年   97篇
  2014年   112篇
  2013年   116篇
  2012年   124篇
  2011年   129篇
  2010年   99篇
  2009年   88篇
  2008年   78篇
  2007年   1篇
  200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6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替格瑞洛新盐型的制备、表征及溶解性能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改善替格瑞洛溶解性差的问题,采用悬浮液法和加液研磨法制备得到替格瑞洛-3,5-二硝基苯甲酸、替格瑞洛-吡嗪酰胺、替格瑞洛-D-脯氨酸、替格瑞洛-L-脯氨酸4种新盐型物质。利用粉末X-射线衍射法、红外光谱法、差示扫描量热法、核磁共振波谱法和元素分析技术对盐进行表征,分析各分子间盐键等作用力。使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原料药和盐在pH 1.2和pH 6.8缓冲溶液中的平衡溶解度。替格瑞洛与3,5-二硝基苯甲酸、吡嗪酰胺、D-脯氨酸、L-脯氨酸均以1∶1比例成盐,除替格瑞洛-D-脯氨酸外,其余3种盐型物质在pH 1.2缓冲溶液中平衡溶解度均有所提高,其中,替格瑞洛-3,5-二硝基苯甲酸的溶解度与原料药相比提高了1.7倍。该成盐技术方法简单,能够有效提高替格瑞洛的溶解度。  相似文献   
52.
目的:建立非诺贝特软胶囊中维生素E含量测定方法。方法:采用HPLC法,色谱柱为Thermo BDS Hypersil C184.6mm×150 mm,5μm),流动相为甲醇-水(98∶2),流量1.0mL· min^-1,检测波长为284nm,柱温40℃。结果:维生素E在0.5~102μg· mL^-1浓度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平均回收率为99.3%(RSD=0.36%)。结论:所建方法专属性好,准确,重复性好,可为非诺贝特软胶囊中有效检测抗氧剂维生素E的含量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3.
目的:采用中心组合设计法优化载基因壳聚糖纳米粒的最佳转染制备区域。方法采用复凝聚法制备载质粒基因的壳聚糖纳米粒,选择壳聚糖浓度和质粒基因浓度作为实验考察因素,应用两因素五水平中心组合设计优化最佳转染制备区域,优化指标选择平均粒径和基因转染率。通过透射电镜观察纳米粒的形态;通过动态光散射和电泳光散射技术分别测量纳米粒的粒径和Zeta电位;通过凝胶电泳分析考察质粒在纳米粒制备过程中的稳定性;通过倒置荧光显微镜观察质粒基因在细胞内的表达;通过流式细胞技术测定纳米粒的转染效率。结果成功优化了载基因壳聚糖纳米粒的最佳转染制备区域。优选条件下制备的纳米粒大多呈球形,纳米粒平均粒径为217.6 nm,粒径多分散系数为0.241,表明粒径分布较窄。纳米粒zeta电位为+22.4 mV,表明纳米粒表面带有正电荷,可以增加纳米粒混悬液的稳定性。凝胶电泳分析结果表明质粒基因在纳米粒制备过程中没有遭到破坏。纳米粒的细胞转染效率比较高,能够高效地将绿色荧光蛋白质粒基因递送到细胞内,并且基因表达产生绿色荧光蛋白。结论本研究建立的数学模型具有良好的预测性。在优化的制备区域内制备的载基因壳聚糖纳米粒的转染性能比较理想。  相似文献   
54.
慢性非可控性炎症在代谢性疾病如糖尿病、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和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和发展过程中发挥关键作用。天然产物小檗碱对代谢性疾病有良好的改善作用并对其伴随的慢性炎症有明显的抑制作用。研究显示小檗碱主要通过调控AMP依赖的蛋白激酶(AMPK)、核转录因子-κB(NF-κB)和肠道菌群来发挥抗炎活性。对小檗碱抗炎作用的深入研究将为其应用于临床治疗代谢性疾病提供进一步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55.
芒果苷又称知母宁、芒果素,主要存在于漆树科和龙胆科植物中。因其是多酚酸类化合物,具有较强的抗氧化活性和多种药理作用。近年来,国内外大量研究报道芒果苷的各种药理学活性,包括抗糖尿病及其并发症、调节脂代谢异常、抗肿瘤、心血管保护、抗高尿酸血症、神经保护、抗氧化、抗炎、解热和镇痛、抗菌、抗病毒、抗辐射、保肝、促进骨骼发育、抗过敏和免疫调节等广泛的药理作用,具有进一步研究和开发的可能性。该文对近年来国内外芒果苷药理学作用的研究进展归纳、分析和总结,为进一步的药物研究和开发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6.
《中南药学》2021,(1):7-14
目的以黄芩素为模型药物制备自微乳(SMEDDS),考察磷脂作为联合乳化剂对SMEDDS乳化、体外释放、体内胃肠吸收以及淋巴转运的影响。方法本研究以油酸乙酯为油相,吐温-80/磷脂为联合乳化剂,Transcutol HP为助乳化剂,构建黄芩素自微乳(BA-PC-SMEDDS),对乳化效率、粒径、Zeta电位、长期储存稳定性、大鼠体内药代动力学和淋巴转运等特征进行考察,并与处方中不含磷脂的传统自微乳(CBA-SMEDDS)进行比较。结果当磷脂作为联合乳化剂时,自微乳的长期储存稳定性提高,药物析出现象得到抑制。BA-PC-SMEDDS口服吸收后的AUC_0~_t为CBA-SMEDDS的1.37倍,淋巴转运程度从56.2%提高到68.6%。结论综上所述,处方中使用磷脂作为联合乳化剂,有利于改善SMEDDS的稳定性,提高难溶性药物的口服吸收,且对淋巴转运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57.
摘要:手性药物是指分子结构中存在手性中心(不对称中心)的药物,彼此之间互为实物与镜像的对映异构体。手性不同,药物对映体之间的理化性质和生物活性可能存在显著差异,进一步影响药物在体内的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因此需要对手性药物进行拆分以保证药效,减少不良反应,提高安全性。手性拆分试剂是指含有手性识别位点且能够拆分手性分子的化合物,它们对于手性药物的拆分具有重要意义,常见的手性拆分试剂有环糊精、淀粉衍生物、纤维素衍生物、蛋白类、脂肪酶、金属有机骨架、大环抗生素、冠醚类等。本文将结合近5年手性拆分试剂的研究与应用,探讨手性拆分机制,分析拆分能力影响因素,为手性拆分试剂的选择和开发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8.
G蛋白偶联受体(GPCR)是临床广泛应用药物的主要靶点之一。靶向GPCR的高通量药物筛选新技术不断涌现,为发现高效、高选择性、低毒的药物提供可能,并使选择合理的GPCR药物筛选策略显得尤为重要。本文综述了靶向GPCR药物高通量筛选相关技术及策略的研究进展,主要包括基于GPCR受体配体结合、第二信使、β-arrestin、调控元件报告基因、内化、聚合体及变构调节剂等方面的高通量药物筛选技术,以及相关技术的代表性商品化产品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59.
白背叶根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2,自引:3,他引:2  
冯子明  李福双  徐建富  张培成 《中草药》2012,43(8):1489-1491
目的 研究白背叶Mallotus apelta根的化学成分.方法 通过各种柱色谱进行分离纯化,根据理化性质和波谱数据进行结构鉴定.结果 分离得到了9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β-香树脂醇乙酸酯(1)、高根二醇(2)、羽扇豆-20 (29)-烯-3β,30-二醇(3)、对羟基苯甲酸-2α-羟基油桐酸酯(4)、α-香树脂醇乙酸酯(5)、油桐酸(6)、槲皮素(7)、3-甲氧基-4-O-β-D-葡萄糖基苯甲酸(8)、勾儿茶素(9).结论 化合物1~4、6、8、9为首次从野桐属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60.
疼痛是最普遍的健康问题之一。目前用于治疗疼痛的药物主要为抗惊厥药、三环类抗抑郁药和阿片类药物。然而在应用过程中均存在治疗效果有限,有较严重不良反应问题。近年来,对于中草药中具有镇痛活性天然成分的研究愈加广泛,以生物碱类化合物、香豆素类化合物、黄酮类化合物、萜类化合物为代表的一系列天然成分均表现出了良好的镇痛活性,并且在对于其镇痛机制的进一步研究中发现大部分天然产物均具有多靶点的镇痛机制,能够从阻断离子通道,调节相关受体,抗炎,抗氧化等多方面发挥镇痛效果。除此之外,许多传统中药组方在临床应用中均显示出良好的镇痛能力,且同样通过多重复杂的镇痛机制产生作用。“药物云”(dCloud)理论能够更好地描述二者的作用机制。dCloud从2个维度展示了多靶点镇痛药的完整治疗谱,即直接抑制疼痛信号的“直接作用”,以及针对疼痛根源的“背景功效”。笔者针对截至目前在中草药中发现的具有镇痛作用的天然成分,以及临床上具有良好镇痛效果的中药组方的镇痛功效及潜在机制做出归纳总结,以期为从中医药中寻找新型镇痛药物提供新的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