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3篇
  免费   5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25篇
内科学   2篇
神经病学   2篇
特种医学   5篇
外科学   4篇
综合类   15篇
预防医学   10篇
药学   14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目的 探讨多普勒组织成像(DTI)结合多巴酚丁胺负荷超声心动图(DSE)评价无症状性心肌缺血患者左室局部与整体舒张功能的价值.方法 30例无症状性心肌缺血患者及正常人30例均行DSE,DTI在静息和负荷下于左房室瓣环、左室壁基底段、中间段取样,测量舒张功能参数:舒张早期速度(Ve),舒张晚期速度(Va),E峰减速时问(Te).结果 随着多巴酚丁胺药物剂量的增加,正常组峰值速度均逐渐增加,峰值速度运动时间逐渐缩短,大剂量时Ve/Va比值略有下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无症状性心肌缺血组峰值速度小剂量负荷时增加,大剂量时则下降,峰值速度运动时间呈逐渐缩短趋势,Ve/Va比值均显著降低,两组间各指标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DTI技术与DSE结合可定量评价无症状性心肌缺血患者左室局部与整体舒张功能.  相似文献   
22.
胎儿肝母细胞瘤1例的彩超表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患者 2 7岁 ,孕 1产 0 ,孕 38周。产前常规超声检查 :头位 (LOP) ,BPD98mm,FL75mm,胎儿心率 1 50次 /分 ,胎儿脊柱顺序排列 ,心胸比例正常 ,胎盘于前壁 ,可见少许强光点。胎儿肝脏增大 ,其内可见一 30 mm× 2 8mm实质性偏低回声光团 ,边界清 ,内部回声欠均 (图 1 ) ,彩色多普勒显示肿块血供极为图 1 胎儿肝脏内实性占位二维声像图 丰富 ,呈现网蓝样包绕肿物 (图 2 ) ,PW在此可测及一动脉血流频谱 ,RI0 .45(图 3)。超声诊断 :宫内孕 ,头位 ,胎盘 度钙化 ,胎儿肝脏实质占位 (肝母细胞瘤 )。即查孕者 AFP为 73.2 ng/ ml (正常范围 :0…  相似文献   
23.
目的探讨二维斑点追踪技术(STE)评价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早期右心室收缩与舒张功能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4年3月至2016年9月我院住院或门诊就诊的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32例作为研究对象,同期入组25例健康者作为对照,所有患者均进行超声心动图检查,采用常规二维超声技术测量右心室壁厚度(RVWT)、右心室前后径(RVD)、三尖瓣环收缩期位移(TAPSE)、肺动脉收缩压(sPAP),采用经胸三维分析软件测量右心室射血分数(RVEF),使用2D-STE技术测量右心室游离壁基底段、中间段、心尖段的心肌收缩期应变(Ss)、心肌收缩期应变率(SRs)、心肌舒张早期应变率(SRe)、心肌舒张晚期应变率(SRa),比较整体收缩应变(GSs)及整体收缩应变率(GSRs)、整体舒张早期应变率(GSRe)及舒张晚期应变率(GSRa)。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RVWT、RVD、RVEF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APSE、sPAP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右心室游离壁基底段SRs、SRa、Ss较对照组明显减低(P0.05),右心室游离壁中间段Ss较对照组明显减低(P0.05)。观察组GSs、GSRs、GSRa较对照组明显降低(P0.05)。结论2D-STE技术能敏感评估SLE患者右心室收缩与舒张功能,证实SLE患者早期已经出现右心室功能异常。  相似文献   
24.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颈部淋巴结病变徒手穿刺活检的应用价值与关键技术。方法:2011年3月—2013年3月对42例不明原因颈部淋巴结增大患者在超声引导下应用18 G或16 G组织切割针经皮徒手技术活检。穿刺靶淋巴结大小为1.0 cm×0.6 cm~8.6 cm×5.0 cm,每例穿刺2~5针。所取组织条能满足病理学定性诊断要求视为取材成功。结果:39例(92.9%)所取组织量能满足病理定性诊断要求。穿刺组织病理学结果:淋巴结恶性病变12例(28.6%,其中转移性癌7例、恶性淋巴瘤5例);良性病变26例(61.9%,其中淋巴结结核14例、反应性增生5例、慢性肉芽肿性炎4例、组织坏死性淋巴结炎3例);性质不确定1例(2.4%)。结论:超声引导下颈部淋巴结徒手活检技术具有实时监视、精准、灵活、微创等优点,在颈部淋巴结增大的定性诊断中具有很大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5.
目的探讨B超定位在体外冲击波碎石治疗输尿管结石中的应用研究。方法我院2001年6月~2009年6月体外冲击波碎石治疗输尿管结石采用B超定位84例,根据输尿管的部位分为输尿管上段结石28例,输尿管中段结石12例,输尿管下段结石44例三组,分别观察在B超定位下三组体外冲击波碎石治疗的成功率及复震情况。结果本组84例输尿管结石在B超定位行ESWL治疗后的成功率为95.24%(80/84)。一次性碎石成功69例,占82.14%;多次复震16例,最多达4次,平均2.4次,复震率为19.05%。B超定位不同分段输尿管结石的治疗的成功率及复震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下段结石所占比例比较高,达52.38%(44/84),其发生率明显高于上段及中段结石,且B超显示其平均直径为0.5cm,最大直径0.6cm。结论体外冲击波碎石时通过B超进行定位,可提供任何切面的适时超声图像,经过实时数字化处理形成高分辨率的切面声像图,无论结石大小或密度高低,均可在声像图上以亮点形式显像,提高了碎石的成功率,值得进一步推广与应用。  相似文献   
26.
刘端绘  赵洪磊  吴积新  欧永强 《内科》2009,4(5):686-688
目的探讨高敏C反应蛋白(hs—CRP)、B型钠尿肽(BNP)两个指标在急性心肌梗死(AMI)发作期间改变与心功能的相互关系,以探讨两者与AMI预后的相关性。方法测定非急性心肌梗死患者81例(对照组)和AMI患者86例的血清CRP浓度,同时以彩色多普勒检测并计算左室射血分数(INEF)、左室后壁收缩期增厚率(△T%)和血液检查BNP。结果AMⅡ组、Ⅱ组、Ⅲ组和Ⅳ组中血清hs-CRP和BNP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并随心功能Killip分级的严重程度增加而升高,血清hs—CRP与BNP水平和心功能Killip分级呈IE相关(r=0.38、r=0.51,均P〈0.01)。结论AMI患者血清hs—CRP和BNP水平明显升高,与心功能Killip分级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27.
目的 评价超声技术用于检测尿毒症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的临床意义.方法 99例伴有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尿毒症患者给予口服叶酸片和甲钴胺片,6个月后观察颈动脉中膜的厚度(IMT)、斑块的总面积及双侧颈动脉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数量、超声分型的变化.结果 治疗6个月后,患者颈动脉IMT明显变薄(P<0.05),斑块的总面积减少,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超声分型也发生了变化,斑块数量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叶酸联合甲钴胺治疗有助于尿毒症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的转归,应用超声技术检测尿毒症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有助于了解疾病的不同状态,便于判断病情及预后.  相似文献   
28.
目的 采用超声定量组织速度成像(QTVI)技术观察冠心病患者经皮腔内冠状动脉成形术(PTCA)支架置入前后各节段心肌收缩期峰值速度(Vs),以定量分析左心室局部收缩功能.方法 16例健康人(对照组),20例因冠状动脉左前降支(LAD)狭窄接受PTCA支架置入治疗的冠心病患者,分别于治疗前1d、治疗后1周及1个月测量左前降支供血区各节段心肌收缩期峰值速度.结果:(1)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冠心病组治疗前1 d左前降支供血区各节段心肌Vs明显减低(P<0.01)(心尖段除外);治疗后1个月室壁运动速度减低,除前间隔中段Vs达到正常值,其余节段仍低于健康对照组.(2)冠心病组治疗前后比较:上述速度减低节段治疗后1周较1 d Vs明显增快(P<0.01);治疗后1个月较1周Vs继续增快(P<0.01).结论 QTVI技术可用于定量分析PTCA支架置入治疗前后左心室局部心肌收缩功能的变化.  相似文献   
29.
目的探讨超声检查胎儿室间隔缺损(VSD)的超声表现及操作技巧,以提高超声对VSD的产前检出率。方法对11300例孕19~37周的胎儿进行产前系统超声检查,在胎儿四腔心切面十字交叉处顺时针和逆时针旋转作重点扫查,观察室间隔上部有无连续中断;同时配合彩色多普勒观察有无穿隔血流。结果产前超声正确诊断VSD20例,单纯VSDt0例,VSD合并其他心脏畸形10例,VSD合并心外畸形7例。结论胎儿VSD声像图具有一定特征性,应用胎儿四腔心切面十字交叉处顺时针和逆时针旋转,对胎儿VSD的显示清晰、快捷;产后证实,超声诊断VSD准确性高,有一定的临床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30.
目的探讨经阴道子宫输卵管四维超声造影(4D-HyCoSy)在输卵管通畅性评价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160例不孕不育妇女进行4D-HyCoSy检查,分析所获得图像,评估其输卵管通畅性;其中49例随后进行子宫输卵管碘油造影(HSG),72例进行腹腔镜检查。结果 160例患者316条输卵管(其中1例为单角子宫,3例曾行单侧输卵管切除术)4DHyCoSy显示输卵管通畅209条,输卵管通而不畅43条,输卵管不通64条。其中49例同时进行HSG检查,总体符合率约97.9%(96/98),72例同时进行腹腔镜检查,总体符合率约91.4%(128/140)。结论 4D-HyCoSy能动态立体显示输卵管形态,准确评价输卵管通畅性,可作为不孕不育患者输卵管检查的首选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