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2篇
临床医学   3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1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2篇
中国医学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67 毫秒
1
1.
2.
目的探讨妊娠合并甲亢母亲所娩新生儿骨密度不足的影响因素。方法选取180名妊娠合并甲亢母亲(甲亢组)和180名妊娠期正常母亲(对照组)。分析两组母亲所产新生儿的骨密度情况。收集甲亢组临床资料,分析妊娠合并甲亢母亲所娩新生儿骨密度的影响因素。结果甲亢组所产新生儿骨密度不足发生率为27.22%(49/18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78%(14/18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得出:孕期日均户外活动1 h、未规律补钙、未规律补充维生素D、血清钙≤2.45 mmol/L、骨钙素(OC)6.20μg/L和碱性磷酸酶(ALP)171.47μ/L是妊娠合并甲亢母亲所娩新生儿骨密度不足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妊娠合并甲亢母亲所娩新生儿骨密度不足与孕期户外活动少、孕期未规律补钙和维生素D以及血清钙、OC、ALP水平低下有关。提倡孕妇适当户外活动,规律补钙和维生素D。  相似文献   
3.
钱东林  李翔翔 《中国校医》2021,35(11):833-835
目的 建立以ALU247与ALU115含量比值定义的血清中游离DNA(cell-free DNA ,cfDNA)完整性的检测方法,探讨其在宫颈癌的诊治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收集35例原发宫颈癌患者(研究组)及50例同期体检健康者(对照组)的促凝血,检测游离DNA的两个不同长度基因片段(ALU115和ALU247)含量来计算其血清游离DNA完整性;检测两组鳞状细胞癌抗原(Squamous Cell Carcinoma Antigen,SCCA),评价其临床诊断价值。结果 对照组血清游离DNA完整性水平为0.05(0.03,0.05),低于研究组的0.12(0.11,0.15)(U=3.438,P=0.001),对照组SCCA水平为1.1(0.80,1.70)ng/mL,研究组为1.3(0.9,3.8)ng/mL,二者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U=1.749,P=0.80),血清游离DNA完整性在不同宫颈癌的分期、病理类型、肿瘤大小、有无转移和有无HPV感染之间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SCCA、血清游离DNA完整性的曲线下面积(AUCROC)分别为0.609、0.720。结论 血清游离DNA完整性检测在宫颈癌的诊断中具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microRNA-224-3p(miR-224-3p)在结直肠癌患者血清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荧光定量PCR(SYBR Green法)检测miR-224-3p在50例结直肠癌患者和44例健康者(健康对照组)血清中的表达量。结果血清miR-224-3p在健康对照组中的相对表达量中位数(四分位数)为1.04(0.80~1.40),在结直肠癌组中相对表达量为2.01(0.92~3.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结直肠癌患者的病理参数进行进一步分析发现,血清miR-224-3p在癌胚抗原(CEA)10ng/mL的分组中相对表达量中位数(四分位数)为1.47(0.84~2.56),在CEA10ng/mL的分组中相对表达量为2.96(2.22~3.3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iR-224-3p和CEA联合检测,可以提高诊断的准确性。血清miR-224-3p在不同预后情况以及CEA表达水平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血清miR-224-3p可用于结直肠癌患者的预后判断。结论在结直肠癌患者的血清中,miR-224-3p的表达量高于健康者,与CEA联合检测,有望用于结直肠癌的辅助诊断,也可用于结直肠癌的预后判断。  相似文献   
5.
摘要:目的探讨细胞角蛋白 18片段M65和表皮生长因子样结构城蛋白7( EGFL7)在结直肠癌(CRC)患者血清中的表达情况及意义,并分析其与患者病理参数的相关性。方法收集初诊确诊 的CRC患者46例、非肠道肿瘤对照患者43例,并收集其基本病理资料包括性别、年龄、瘤体大小、TNM分期以及是否淋巴结转移等。ELISA测定血清中M65 EGFL7的浓度;用Mann-Whitney U检验分析M65 EGFL7在不同患者之间的表达差异以及在不同病理参数的患者间的表达情况差异,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用于评价M65.EGFL7以及二者联合检测对CRC的诊断效能。免疫组化法检测CRC肿瘤细胞Ki67表达 情况,并将血清M65 EGFL7水平与肿瘤细胞增殖能力进行Pearson相关性分析。结果CRC 患者血清M65与EGFL7水平较对照组均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U= 290.5,P<0.000 1;U=599, P=0.0012);ROC 曲线分析显示M65与EGFL7联合检测筛查CRC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86.96%和81.84%,曲线下面积( AUC)为0.909 0(95%CI:0.845 6~0.9724);不同瘤体大小的CRC患者M65表达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U= 150, P=0.0380),而不同瘤体大小、不同TNM分期以及有无淋巴结转移的CRC患者间EGFL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U= 128 ,P= 0.009 1;U= 129 ,P=0.005 0以及U= 156, P=0.0208) ;M65、EGFL7表达水平与CRC患者肿瘤细胞增殖能力均未见相关性。结论M65 、EGFL7水平在CRC中表达升高,二者联合可有效诊断CRC。EGFL7 与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的相关性更强,且与患者淋巴结转移与否具有显著的相关性,是CRC疾病预后判断及转移评估的优良标志物。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吉西他滨注射液联合顺铂注射液治疗中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84例患者均给予1 250 mg·m-2吉西他滨,静脉注射,第1,8天+40 mg·m-2顺铂,静脉注射,第1,3天。所有患者均治疗4个疗程,一个疗程21 d。比较患者治疗前后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的比值(NLR)、血小板/淋巴细胞的比值(PLR)及肿瘤标志物水平的变化,以及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低NLR组和高NLR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78.05%(32例/41例)和65.12%(28例/43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低PLR组和高PLR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78.05%(32例/41例)和62.79%(27例/43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和治疗后的NLR分别为5.84±3.45和3.57±5.42,PLR分别为294.43±69.45和169.42±64.38,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后,所有患者的癌胚抗原、糖抗原199、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和细胞角蛋白片段19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药物不良反应以恶心呕吐和出血为主,其总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8.10%。结论吉西他滨注射液联合顺铂注射液治疗中晚期非小细胞肺癌能在一定程度上抑制炎症反应,减少肿瘤负担,但应关注用药后的药物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血清糖类抗原19-9(CA19-9)、癌胚抗原(CEA)、半乳糖凝集素3(gal-3)水平对胰腺癌的诊断价值及其与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选取90例胰腺癌患者设为胰腺癌组,另选取同期120例胰腺炎患者设为对照组.采用受试者工作曲线(ROC)评估血清CA19-9、CEA、gal-3水平对胰腺癌的诊断价值;分析血清CA19-9、CEA、gal-3水平与胰腺癌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所有患者术后均获得随访,分析血清CA19-9、CEA、gal-3水平与患者预后的关系.结果:胰腺癌组患者血清CA19-9、CEA、gal-3水平均高于胰腺炎组(P<0.05).血清CA19-9、CEA、gal-3水平及三者联合诊断胰腺癌的ROC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875、0.764、0.835、0.905,三者联合对胰腺癌诊断特异度优于血清CA19-9、CEA、gal-3单独检测.肿瘤>3 cm、TNM为Ⅲ期、淋巴结转移的胰腺癌患者血清CA19-9、CEA、gal-3水平高于肿瘤≤3 cm、TNM为Ⅰ~Ⅱ期、无淋巴结转移的患者(P<0.05).血清CA19-9高水平组无进展生存期(PFS)、总生存期(OS)大于CA19-9低水平组(P<0.05),CEA高水平组PFS、OS大于CEA低水平组(P<0.05),gal-3高水平组PFS、OS大于gal-3低水平组(P<0.05).结论:血清CA19-9、CEA、gal-3水平对胰腺癌具有诊断价值,三者联合检测可提高诊断效能,且各指标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有关,可作为患者病情诊断和预后评估指标.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PBC)患者外周血CD39^+CD73^+B细胞亚群在B细胞中所占比例的变化,及其与PBC的临床指标间的关系。方法:收集江苏苏州吴江区和常熟地区PBC患者60例,健康人对照者40例,以流式细胞术分析所有研究对象外周血CD39^+CD73^+B细胞在B细胞中的比例,多重微珠流式荧光法定量分析PBC患者抗线粒体抗体M2(AMA-M2)水平,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肝功能各项指标。统计分析CD39^+CD73^+B细胞比例的组间差异及其与自身抗体和肝脏酶指标之间的关系。结果:PBC患者CD39^+CD73^+B细胞的比例较对照组显著降低[55.6%(44.9%,60.5%)vs 73.0%(69.8%,74.9%),P<0.001]。PBC组CD39^+CD73^+B细胞比例与AMA-M2呈明显的负相关关系(r=-0.349,P=0.027)。抗糖蛋白210抗体(anti-GP210)阳性患者CD39^+CD73^+B细胞比例较anti-GP210阴性患者明显降低[44.6%(38.2%,49.9%)vs 58.7%(49.8%,63.8%),P<0.001],抗核蛋体100抗体(anti-SP100)阳性和阴性患者间CD39^+CD73^+B细胞比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58.6%(47.9%,62.7%)vs 51.6%(44.7%,60.4%),P=0.292]。结论:PBC患者外周血CD39^+CD73^+B细胞比例显著降低,且与特异性自身抗体存在显著相关性,提示该群B细胞在PBC发病过程中可能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9.
马春芳  李翔翔  杨鸿林 《安徽医药》2023,27(10):1986-1990
目的探讨食管癌病人血浆游离 DNA(cf-DNA)的含量和完整性(以 cf-DNA长片段 ALU247与短片段 ALU115含量的比值表示)在食管癌诊治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选择 2020年 6月至 2022年 5月苏州市第九人民医院收治的 50例食管癌病人、 50例食管良性肿瘤病人、 50例健康对照者为前瞻性研究的研究对象,分别纳入食管癌组、食管良性病变组以及健康对照组,用微量血液基因组提取试剂盒( Qiagen)提取血浆 cf-DNA,并以实时荧光定量 PCR法检测 cf-DNA含量,收集其中 25例食管癌病人术后血浆并检测 cf-DNA含量,动态监测 cf-DNA在术前术后的变化。检测食管癌病人糖类抗原 199(CA199)、癌胚抗原(CEA)、鳞状上皮细胞癌抗原( SCC)含量,比较 cf-DNA和肿瘤标志物在食管癌中的诊断价值。结果食管癌组、良性病变组、健康对照组术前食管癌血浆 ALU115含量[ 4.30(2.06,8.36)μg/L,1.98(1.38,3.02)μg/L,1.63(0.87,2.66)μg/L]; ALU247含量[1.40(0.91,4.10)μg/L,0.63(0.37,1.27)μg/L,0.26(0.15,0.43)μg/L]; cf-DNA完整性[ 0.41(0.29,0.69), 0.33(0.25,0.50), 0.18(0.11,0.28)](均 P<0.05); ALU115[术前 4.41(2.04,8.87)μg/L,术后 1.05(0.66,1.75)μg/L]以及完整性[术前 0.49(0.27,0.77)术后 0.30(0.17,0.37)]在术前术后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在食管癌分期、分化程度、是否有远处转移上血浆 cf-DNA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相比传统肿瘤标志物,血浆 cf-DNA的诊断效能更高,当 ALU247含量取 0.65 μg/L时,受试者操作特征(ROC)曲线下面积最大,为 0.95。结论血浆 cf-DNA检测在食管癌诊治、预后中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