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篇
  免费   2篇
基础医学   7篇
内科学   1篇
特种医学   1篇
综合类   5篇
预防医学   3篇
中国医学   1篇
  2023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甘肃金鳟肌肉脂肪酸组成及营养价值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正>甘肃金鳟是甘肃省渔业技术推广总站以虹鳟(Oncorhynchus mykiss Walbaum)的红色突变体为材料,历经15年选育成的虹鳟新品种[1],甘肃金鳟与虹鳟属于同一物种,在鱼类分类上属于鲑  相似文献   
2.
目的制备能检测不同MHC-B单倍型MHC I类蛋白的多抗血清,并对马立克氏病(MD)抗性较强的BW/G3系鸡群(MHC B2单倍型)和敏感性较强的BW/G7系鸡群(B19单倍型)接种马立克氏病毒(MDV)后,利用Western blot技术半定量分析MHC I类蛋白表达量的差异。方法从BW/G3系鸡脾组织cDNA中PCR扩增BF基因的保守序列第4~8外显子,克隆入原核表达载体pET-30a,构建重组质粒。转化大肠杆菌BL21(DE3),经IPTG诱导获得表达,经SDS-PAGE初步纯化,免疫新西兰兔,制备兔抗血清。以高效价的兔抗血清为一抗,对BW/G3和BW/G7系健康鸡和MDV攻毒后11周的脾组织进行Western blot,利用ImageQuant 5.2软件半定量分析其中MHC Ⅰ类蛋白含量的变化。结果含BF部分基因的重组质粒在大肠杆菌中表达,其特异性兔抗血清能检测到不同MHC-B单倍型鸡的MHC Ⅰ类蛋白。BW/G3和BW/G7系鸡群感染MDV后,MHC Ⅰ类蛋白含量全部上调,正常组和攻毒组中BW/G7系的表达量均极显著高于BW/G3系(P≤0.01,P≤0.001)。结论成功制备了能检测MHC B2、B6和B19单倍型鸡的MHC I类蛋白特异性多抗血清;MDV攻毒后期,抗性鸡BW/G3和敏感鸡BW/G7脾组织中MHC I类蛋白的表达量都发生上调,且易感鸡中的表达量高于抗性鸡,为进一步揭示病毒性肿瘤病的致病机理提供了思路。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α1,3半乳糖转移酶(GGTA1)基因敲除巴马克隆猪与核供体巴马猪心、肺解剖学与组织学发育变化的异同。方法选取GGTA1基因敲除巴马克隆猪2头(BM164和BM155)及核供体巴马猪1头(BMM2),利用大体解剖学和常规石蜡切片HE染色技术,对其心脏和肺脏进行解剖学与组织学比较研究。结果核供体成年健康巴马猪心脏呈倒置圆锥形,前缘凸,后缘短而直,心表面冠状沟和左右纵沟清晰可见;心壁结构完整,可分3层,心内膜较薄,心室内膜下有较多浦肯耶纤维,心肌排列紧密,横纹清晰,闰盘少且不清楚,心外膜较厚,无髓神经纤维明显。GGTA1基因敲除巴马克隆猪与核供体巴马猪相比较,心脏在解剖学与组织学构造上均未见明显差异。核供体成年健康巴马猪肺脏呈粉红色海绵状,质软而轻,富有弹性;肺脏小支气管软骨丰富,黏膜下层内气管腺明显,可见炎性细胞,细支气管黏膜皱褶呈指状向管腔凸起,周围有炎性细胞浸润,肺泡大小较一致,肺泡壁较厚,尘细胞少见。GGTA1基因敲除巴马克隆猪肺脏解剖学与组织学结构与核供体巴马猪基本一致。结论 GGTA1基因敲除巴马克隆猪与核供体巴马猪心、肺解剖学构造无明显差异,组织学结构正常,心、肺发育良好。  相似文献   
4.
目的 研究实验用SPF大白猪和长白猪SLA Ⅱ类基因的多态性。方法 分别采集15头SPF大白猪和22头长白猪抗凝血,分离外周血淋巴细胞,提取总RNA,反转录后RT-PCR扩增DQB1、DRB1DQA基因并进行测序,分析获得的SLA Ⅱ类等位基因序列多态性。结果 3个基因共获得25个等位基因,包括8个DQB1,10个DRB1和7个DQA,全部获得ISAG SLA命名委员会的官方命名,其中3个等位基因首次提交完整序列,命名为DQB1*02:12(KU754590)、DQB1*02:03(KU754591)和DRB1*06:07(KU754601),3个DQA等位基因为新发现等位基因。SPF大白猪和长白猪DQB1等位基因与外源性抗原结合的15个氨基酸中,共有5个氨基酸具有高度保守性;DRB1等位基因的16个外源性抗原识别位点中,仅1个位点高度保守;DQA等位基因19个抗原结合位点中,有11个高度保守。SLA Ⅱ类基因氨基酸序列分子进化树表明,3个基因分别聚为两大类,与国外Yucatan小型猪具有较近的亲缘关系,而与其他猪种未表现明显遗传距离相隔。结论 成功鉴定了大白猪和长白猪的25个SLA Ⅱ类等位基因,发现其具有较为丰富的多态性,所获得SLA Ⅱ类等位基因在其他品种猪也广泛分布,具有多样性,这一研究结果对大白猪和长白猪发展为经典实验动物模型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5.
脑红蛋白在成年牦牛不同组织细胞中的分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脑红蛋白(NGB)在成年牦牛不同组织细胞中的分布特征。方法 选择健康成年牦牛8只,利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SP法,观察NGB在成年牦牛不同组织细胞中的分布特征。结果 在成年牦牛体内,NGB主要表达于神经细胞,肾上腺、腺垂体及胰岛组织细胞,雄性生殖系统睾丸、睾丸输出小管及附睾管上皮细胞。NGB免疫阳性物质定位于细胞质。本研究在哺乳动物消化系统皱胃胃底腺分泌细胞及十二指肠腺分泌细胞中发现有NGB阳性表达。结论 在牦牛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生殖系统以及消化系统组织细胞中有高表达,提示NGB在这些组织的氧利用及功能活动中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为能够用实时荧光定量PCR研究消化系统PrPmRNA的表达水平,构建目的基因PrP的标准品质粒和标准曲线。方法根据GenBank中绵羊基因编码区保守序列,设计特异性引物和分子信标探针;提取总RNA,经反转录、RT—PCR后,提取质粒,PCR-SSCP及测序鉴定,获得ARQ质粒;将质粒梯度稀释,进行荧光定量PCR,获得标准曲线及回归方程。结果结果显示,本实验设计的分子信标具有特异性强、灵敏度高和结果准确的特性;标准曲线相关系数r。=0.999,表明线性关系好,成功构建了目的基因的标准品质粒和标准曲线。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罗格列酮(rosiglitazone,Ros)和血清脂(serum lipid,Lip)对绵羊前体脂肪细胞分化的影响及不同组织来源的前体脂肪细胞分化影响的差异。方法用不同浓度的Ros和(或)Lip培养绵羊皮下前体脂肪细胞和肾周前体脂肪细胞,通过测量3-磷酸甘油脱氢酶(GPDH)活性和油红O染色萃取液A值分析前体脂肪细胞的分化程度和脂肪细胞充脂量的变化,应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PPARγ和LPL mRNA的表达水平。结果 Ros和Lip提高细胞GPDH活性和脂滴的沉积量(P<0.05),上调LPL mRNA表达(P<0.05),最佳浓度分别为100nmol/L和20μL/mL;最佳浓度条件下Ros的诱导作用强于Lip(P<0.05),Ros显著提高了PPARγmRNA表达量(P<0.05),而Lip对PPARγmRNA的表达没有明显影响(P>0.05);Ros和Lip共同诱导与Ros单独作用之间没有明显差异(P>0.05);在相同诱导分化条件下,皮下前体脂肪细胞的分化程度高于肾周前体脂肪细胞(P<0.05)。结论研究结果表明Ros和Lip可促进绵羊前体脂肪细胞的分化,在相同条件下,皮下前体脂肪细胞的分...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竹节参总皂苷对葡聚糖硫酸钠(DSS)诱导小鼠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的改善作用及对PPAR-γ信号通路和炎症因子的影响。方法:将小鼠随机分为6组:正常对照组、模型组、柳氮磺吡啶(SASP)阳性对照组及竹节参总皂苷高、低剂量组。通过自由饮用4%DSS诱导建立小鼠UC模型,各组连续灌胃给予不同药物10 d,正常对照组和模型组给予等体积溶剂。记录疾病活动指数(DAI)。以HE染色、免疫组化、分光光度法和ELISA法分别检测结肠病理变化、PPAR-γ表达、结肠匀浆髓过氧化物酶(MPO)活性和血清IL-1β、IL-10、IL-17、IFN-γ含量。结果:竹节参总皂苷能显著降低UC模型小鼠的DAI,减轻结肠黏膜损伤,降低结肠组织MPO活性和血清IL-1β、IL-17、IFN-γ含量,而升高结肠组织PPAR-γ的表达及血清IL-10的含量。结论:竹节参总皂苷可能通过上调PPAR-γ的表达,抑制促炎因子IL-1β、IL-17、IFN-γ的释放,提升IL-10水平而产生对实验性UC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9.
组织相容性复合体在实验鸡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鸡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MHC)基因位于鸡16号染色体上,具有高度的多态性。现已发现,不同MHC-B单倍体对各种疾病的抗性不同。本文主要介绍了鸡MHC的结构特点、鸡MHC与抗病性的关系、鸡MHC检测方法的研究进展以及其在鸡抗病育种中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0.
臭椿树不同药用部位元素的测定与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测定臭椿药用部位的微量元素含量,分析与其药效的关系。方法:用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分别测定了臭椿叶、籽、皮中K、Na、Ca、Mg、Cu、Zn、Se、Fe、Mo、Mn等10种元素的含量,并作药效分析。结果:所测定的10种有益元素均具有高的含量。结论:从微量元素的角度分析可知,臭椿在药材和饲料添加剂方面有一定的开发与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