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43篇
  免费   109篇
  国内免费   32篇
耳鼻咽喉   11篇
儿科学   13篇
妇产科学   11篇
基础医学   67篇
口腔科学   31篇
临床医学   121篇
内科学   85篇
皮肤病学   7篇
神经病学   18篇
特种医学   146篇
外科学   65篇
综合类   170篇
预防医学   101篇
眼科学   17篇
药学   98篇
  1篇
中国医学   65篇
肿瘤学   57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25篇
  2022年   56篇
  2021年   86篇
  2020年   85篇
  2019年   90篇
  2018年   26篇
  2017年   51篇
  2016年   30篇
  2015年   13篇
  2014年   27篇
  2013年   33篇
  2012年   21篇
  2011年   50篇
  2010年   37篇
  2009年   39篇
  2008年   42篇
  2007年   48篇
  2006年   58篇
  2005年   40篇
  2004年   40篇
  2003年   45篇
  2002年   37篇
  2001年   12篇
  2000年   25篇
  1999年   14篇
  1998年   10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1篇
  1987年   1篇
  1960年   9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8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巨噬细胞是先天免疫系统的主要细胞,具有可塑性和异质性,在机体的免疫应答、组织稳态、重塑等多方面发挥重要功能。根据功能极性可分为M1(促炎)和M2(抗炎)2个亚型。M1/M2巨噬细胞在响应局部微环境的刺激反应过程中,通过改变其功能极化,获得特定的功能表型并分泌不同的细胞因子。巨噬细胞通过改变代谢重编程以适应其功能变化。M2巨噬细胞以氧化磷酸化和脂肪酸为能量代谢的主要方式,而M1巨噬细胞为无氧糖酵解。目前研究发现在心血管疾病中,巨噬细胞可能通过其功能极性变化引起巨噬细胞激活、组织浸润、释放促炎性细胞因子而参与心血管疾病的发生。本文对巨噬细胞功能极化、代谢重编程在心血管疾病中的作用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2.
我国HIV-1 B''亚型毒株gag基因变异特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我国人免疫缺陷病毒1型(HIV-1)B’亚型主要流行株在宿主免疫压力下的基因变异及抗原表位的变化特征,探讨选择压力、基因离散率和抗原表位变化之间的关系。方法从确诊的HIV-1感染者的全血样本中提取基因组DNA,经套式聚合酶链反应(PCR)扩增后,将扩增产物进行纯化和测序。然后将所得序列进行系统进化树和氨基酸变异分析,使用GCG软件包的Distance程序对P17和P24两个区段计算基因距离,用Diverge程序计算同义替换(1(s)和非同义替换(1(a)及二者之间的比值,并对我国人群中较常见的HLA型别限制的CTL表位的突变情况进行分析。结果HIV-1B’亚型毒株的P17区段的Ks/Ka值〈1,而P24区段的Ks/Ka值〉1;P24部分的基因离散率低于P17部分;P17区段抗原表位的保守率为34.94%,而P24区段抗原表位的保守率为67.38%;从基因离散率、所受的选择压力及抗原表位的突变率3个方面来看,HIV-1的P17区段均明显大于P24区段。结论HIV-1B’亚型毒株的P17区段的抗原表位变化较大,而P24区段的抗原表位相对较为保守。提示P24区段的CTL表位更适合于表位疫苗的研制。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索 pp60c-src( + ) 在神经生长端的表达特征及其生理意义。方法 用免疫细胞化学方法检测 pp60c-src( + ) 在初代培养鸡胚脊神经节细胞内的分布特征。结果 pp60c -src( + ) 的免疫活性分布在神经细胞的细胞膜下、核周体、神经突起 ;在生长端体部和丝状伪足 ,pp60c -src( + ) 的免疫活性较强 ,少数免疫活性较弱。在伸长的突起上有时可见 pp60c-src( + ) 免疫活性分布在串珠样膨体上。结论 pp60c-src( + ) 参与生长端的运动和生长 ;在生长端分化、神经生长过程中 ,pp60c-src( + ) 的调控作用具有时空特异性  相似文献   
4.
目的考察罗红霉素在犬体内的代谢转化及po和iv给药途径对药物代谢的影响。方法采用液相色谱-质谱(LC-MSn)联用技术,检测在iv或po给予单剂量罗红霉素后犬胆汁中的罗红霉素及其代谢物。代谢物经LC/MSn方法分离和分析,并通过与对照品比较质谱和色谱行为确定其结构。结果共检测到13种罗红霉素代谢物,包括N-去甲基和N, N-双去甲基衍生物、肟醚侧链O-去烷醚基衍生物、脱红霉糖衍生物、罗红霉素及其代谢物的Z式几何异构体衍生物。结论罗红霉素在犬体内主要经历4种代谢途径;罗红霉素及其代谢物的几何异构与脱红霉糖代谢在口服和注射两种给药途径间存在显著的差异。  相似文献   
5.
食管内支架放置术是治疗食管狭窄造成吞咽困难的有效方法,目前广泛应用于临床。我们回顾分析我院1998年以来采用自膨式食管内支架治疗的食管狭窄92例,旨在探讨食管内支架放置术后患者的康复问题,以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6.
目的:评价国产1%布替萘芬擦剂治疗足癣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以1%联苯苄唑溶液为对照药,对131例足癣进行随机双盲用药,A组67例,B组64例,每日外涂1次,连续4wk,观察其临床和真菌学疗效以及不良反应。结果:A组和B组的治愈率分别为63%和69%,有效率分别为84%和80%,真菌学清除率分别为91%和89%,临床和真菌学疗效2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无不良反应发生,B组2例出现中度局部刺激症状。结论:国产1%布替萘芬擦剂治疗足癣疗效好,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7.
草分枝杆菌制剂对大鼠膀胱癌的抑制作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探讨草分枝杆菌制剂连续膀胱灌注对大鼠膀胱肿瘤生长的抑制作用和机制。方法40只雌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n=20)和草分枝杆菌组(n=20),制作N-甲基亚硝基脲诱导大鼠原位膀胱癌模型,于第8周开始分别行生理盐水和草分枝杆菌制剂连续膀胱灌注,每周1次,共6次。于第14周进行病理观察、测量膀胱总重量,微血管密度(MVD)和凋亡指数(AI)。结果 第14周时,对照组(n=16)和草分枝杆菌组(n=14)大鼠膀胱均可见明显肿物,光镜下可见癌组织侵入肌层。草分枝杆菌组大鼠膀胱的重量和肿瘤的MVD小于对照组(t=2.609,P=0.048;t=2.124,P=0.043);草分枝杆菌组大鼠膀胱肿瘤的灿小于对照组但无统计学意义(t=0.583,P=0.565)。结论 草分枝杆菌制剂连续膀胱灌注可抑制大鼠膀胱肿瘤生长,可能与抑制肿瘤血管生长有关。  相似文献   
8.
胎鼠宫内缺血/再灌注损伤后细胞凋亡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凋亡在急性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作用。方法取孕21 d Wistar大鼠制成宫内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取胎鼠肾组织行TUNEL分析凋亡细胞指数,免疫组化分析Caspase-3的表达。结果缺血5 min再灌注0 min、2 h、6 h、24 h肾组织凋亡细胞数分别为(12.99±0.18)%、(22.36±0.28)%、(22.73±0.56)%、(32.56±0.62)%和(18.57±0.35)%;再灌注2 h后,随着再灌注时间的延长,凋亡细胞数明显增加,与对照组(12.72±0.16)%比较,有显著差异(P<0.001);凋亡细胞指数以再灌注6h最高;Caspase-3的表达分别为(0.15±0.04),(0.30±0.04),(0.35±0.05),(0.30±0.03),(0.14±0.02),与对照组(0.10±0.03)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表达高峰于再灌注2 h出现。结论胎鼠宫内急性缺血再灌注损伤后,出现肾脏细胞不同程度的凋亡,伴有Caspase-3表达增强,Caspase-3表达比TUNEL能更早地反映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可溶性转铁蛋白受体(sTfR)在慢性肾功能衰竭(CRF)伴缺铁性贫血诊断及治疗中的意义。方法:对42例CRF患者。20例健康对照者采用血液自动分析法进行血红蛋白(nb)、红细胞压积(Hct)检测;双吡啶比色法测定血清铁(SI)、总铁结合力(TIBC);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法测定血清铁蛋白(SF);生物索-亲和索-酶联免疫法测定sTfR。结果:sTfR在CRF伴缺铁组明显升高;与CRF不伴缺铁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血清sTfR含量能更加快速、真实地反映体内铁贮存情况,对患者的诊断、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究行非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搭桥术(off-pump coronary artery bypass grafting,OPCABG)患者围术期心率变异性(heart rate variability,HRV)的变化趋势,以及高血压和(或)2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es mellitus,T2DM)因素对这种趋势的影响程度。方法:回顾性研究2020年12月至2022年3月因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需要行OPCABG的521名患者住院期间的基线资料与围手术期7 d动态心电图记录的相关指标来反映HRV的早期改变。根据患者既往是否患有高血压和(或)T2DM将患者分为A、B、C、D 4组:A组(患有高血压合并T2DM,n=118)、B组(单纯患有高血压,n=183)、C组(单纯患有T2DM,n=81)、D组(既往无高血压且无T2DM,n=139)。对521名患者行独立样本t检验,观察患者行OPCABG围术期全部窦性心搏RR间期的标准差(standard deviation of NN intervals,SDNN)与相邻正常心动周期差值的均方的平方根(root-mean-squa...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