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1篇
临床医学   2篇
内科学   1篇
综合类   2篇
药学   1篇
  2023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1.
目的 探究高通量测序(NGS)技术联合瞬态诱发性耳声发射(TEOAE)技术在新生儿遗传性聋筛查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整群随机抽样方法,根据纳入、排除标准选取2018年1月至2020年10月承德市中心医院625例新生儿作为研究对象,均于出生后3~7 d内行新生儿遗传性聋筛查,筛查方法采用NGS技术和TEOAE技术,并于出生后1个月、2个月采用TEO-AE技术进行第1、2次复筛,统计NGS技术、TEOAE技术筛查结果,分析NGS技术联合TEOAE技术筛查新生儿遗传性聋的价值。结果 本组共纳入625例新生儿,NGS技术筛查结果显示6.08%存在耳聋基因异常,主要为GJB2基因(2.40%)、SLC26A4基因(2.72%)异常,0.80%存在≥2个耳聋基因位点异常;TEOAE技术初筛8.48%的新生儿未通过,第1次、2次复筛未通过率分别为6.40%、5.12%;NGS技术、TEOAE技术筛查新生儿遗传性聋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920、0.880,二者联合筛查的AUC最大,为0.976,联合筛查的灵敏度、特异度分别为95.65%、99.50%。结论 NGS技术、TEOAE技术均为新生...  相似文献   
2.
目的:回顾性分析研究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并发消化道出血的危险因素及其防治对策.方法:以68例维持性血液透析并发消化道出血患者为观察组,63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无消化道出血患者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临床资料以及临床各项指标差异.结果:观察组患者血钙(Ca2+)、血红蛋白(Hb)、血浆白蛋白(ALB)、肾功能(BUN、Cr)、幽门螺杆菌(Hp)、凝血酶原时间(PT)以及透析时间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抽烟、喝酒、消化道基础疾病史以及辛辣刺激食物食用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治疗过程中吸烟、饮酒、消化道疾病以及不良饮食习惯等均是导致消化道出血的危险因素,另外Hp感染、凝血功能差、肾功能下降、低蛋白、低钙水平以及透析不彻底等也是并发消化道出血的危险因素,临床上需加强预防.  相似文献   
3.
目的 分析90例新生儿败血症临床特征及致病菌分布情况,为临床诊治提供依据。方法 选取2017年1月-2022年4月于承德市中心医院新生儿科诊断为败血症的患儿90例。通过回顾性分析败血症患儿临床资料,对比分析早发型与晚发型败血症患儿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结果及病原菌分布特点。另选取同期本院新生儿科收治的50例非感染性疾病新生儿(无感染症状及临床指标为阴性)为对照组,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评价治疗前C反应蛋白(CRP)水平、中性粒细胞百分比及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预测新生儿败血症诊断价值。结果 90例败血症患儿中,28例为早发型败血症,62例为晚发型败血症。败血症新生儿临床表现中黄疸发生率最高,对比两组不同类型新生儿败血症患儿临床表现,发热、吃奶差、腹泻、肤色苍灰或发花、心动过速或过缓、出血、临床表现不典型的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比两组不同类型新生儿败血症患儿的实验室检查结果,WBC计数降低、PLT计数降低、CRP升高、中性粒细胞比值异常患儿百分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90例败血症患儿阳性率27.78%,共培养分离致病菌28株...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早期干预治疗危重早产儿应激反应的临床效果与预后。方法 316例危重早产儿随机分为两组。早期干预组危重早产儿在应激反应发生前密切监测血糖的变化、控制糖速、糖浓度、合理应用抗生素、肠道益生菌和胃肠黏膜保护剂,监测危重症的进程。结果早期干预治疗后,与未早期干预组相比,可明显降低危重早产儿单纯应激性高血糖、单纯应激性溃疡以及同时出现两种应激反应的发生率(P均<0.05)。未早期干预组未给予任何干预治疗措施。结论危重早产儿应激反应,早期干预治疗后,明显降低应激反应后严重并发症的发生率,从而降低了危重早产儿的致残率、病死率,明显改善预后,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临床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观察及护理措施。方法:选择2006年1月至2012年1月在我院新生儿科确诊为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新生儿35例,对其临床资料、观察及护理进行回顾性分析,并总结经验。结果:经过细致的观察及护理,本组35例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患儿中,痊愈者20例,占总例数的57.1%,好转者10例,占总例数的28.6%,病情没有改善转院者2例,占总例数的5.71%,留有后遗症者2例,占总例数的5.71%,病情恶化,死亡的新生儿1例,占总例数的2.86%。结论:积极的治疗、有效的观察及合理的护理在临床上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可显著提高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治愈率,并发症的发生也明显减少,提高新生儿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6.
<正>结肠血管畸形的病因及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明确,以20~30岁和60~70岁为两个发病高峰,青少年的血管畸形多数与先天性血管发育异常有关,而老年患者的结肠血管畸形与胃肠黏膜的慢性缺血、结肠血管退行性病变有关,好发于右半结肠,左半结肠较少见~([1-2])。本院发现1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合并结直肠弥漫性血管畸形。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