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1篇
临床医学   2篇
内科学   1篇
药学   4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目的 探讨阶段性改变模式在中青年冠心病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7年6月-2019年6月我院心内科收治的80例中青年冠心病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加用阶段性改变模式进行干预。比较2组自我效能、健康素养、疾病相关知识掌握程度及焦虑评分的差异。结果 干预后,观察组自我效能、健康素养、疾病相关知识掌握程度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t=2.436,P=0.015;t=8.569,P<0.001;t=13.890,P<0.001),SA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t=9.712,P<0.001)。结论 阶段性改变模式应用于中青年冠心病患者中的干预效果较好,在明显提高患者自我效能,减轻其焦虑情绪的同时,对其健康生活方式及疾病相关知识掌握程度的改善均具有重要价值,可考虑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顾丽萍  于文敏 《安徽医药》2019,23(10):2001-2004
目的探究将结构性心理干预运用于永久心脏起搏器植入病人对其负性情绪、生活质量及自我效能的影响。方法选取常州市金坛区人民医院于 2012年 1月至 2017年 1月收治的永久心脏起搏器植入病人 128例,按入院先后顺序分为两组,每组各 64例。对照组行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行常规护理基础上的结构性心理干预,对比两组护理前、护理 3个月后及护理 6个月后负性情绪、生活质量和自我效能。结果观察组护理 3个月后的焦虑自评量表( SAS)评分、抑郁自评量表( SDS)评分分别为( 33.16±5.28)分、(34.28±2.80)分,护理 6个月后的 SAS、SDS评分分别为( 26.01±5.23)分、(28.23±5.82)分,对照组护理 3个月后的 SAS、SDS评分分别为( 44.83±9.24)分、(41.73±4.10)分,护理 6个月后的 SAS、SDS评分分别为( 40.82±4.19)分、(38.22±5.21)分,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护理 3、6个月后的起搏器生活质量测定量表( QLIPPv1.0)评分为( 60.01± 9.22)分、(52.04±8.24)分,均低于对照组( 73.81±15.91)分、(63.72±10.52)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护理 3、6个月后的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 GSES)评分为( 28.53±5.13)分、(31.37±3.92)分,均高于对照组( 25.72±4.51)分、(25.21±2.99)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护理 6个月后,病人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 9.38%(6/64),低于对照组的 26.56%(17/6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结构性心理干预用于永久心脏起搏器植入病人可改善其负性情绪,提高其生活质量,增强其自我效能。  相似文献   
3.
许丽华 《当代护士》2017,(11):32-33
目的探讨协同护理模式在心内科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76例心内科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38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实验组患者在此基础上实施协同护理模式,比较2组患者ADL评分、ESCA评分以及相关症状恢复情况的差异。结果实施组ADL评分、ESCA评分分别为(45.1±8.3)分、(121.6±9.5)分显著高于对照组(37.6±7.2)分、(100.5±10.7)分,实施组心率失常恢复时间(4.3±0.9)d低于对照组(6.1±1.1)d,实验组LVEF(48.3±1.1)%高于对照组(40.4±1.5)%,实验组房室传导阻滞时间(3.2±1.3)d少于对照组(5.5±1.0)d,实验组住院时间(15.8±2.2)d少于对照组(21.4±1.9)d,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协同护理模式可显著提高心内科患者的自我护理能力与日常生活能力,改善患者的疾病症状,值得在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4.
<正>心力衰竭指因心脏收缩功能或舒张功能出现障碍,未能将静脉回心血量有效排出心脏,进而引起静脉系统血液淤积、动脉系统血液灌注不足,最终造成心力衰竭[1]。该病患者常表现为肺淤血、腔静脉淤血等,此外心力衰竭不是独立的疾病,而是属于心脏疾病发展的终末阶段。在患病后患者常会因自身病情而长期处于卧床状态,因此压疮成为心力衰竭患者的主要并发症之一。相关研究表明,心力衰竭患者在其发病期常需选择强迫体位,长时间处于强迫体位会使患者出现压疮,住院心力衰竭患者压疮发生率高达3%~14%,因此减少压疮发生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究行介入治疗的冠心病患者开展延续性自我管理教育对其疾病自我管理能力的影响.方法选取心内科收治的冠心病患者86例,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43例.对照组开展常规护理干预,研究组则在对照组基础上开展延续性自我管理教育.利用冠心病自我管理量表对2组患者于入院当天及出院后第3个月末的疾病认知水平进行测评;对2组患者在入院当天以及出院后第3个月末的疾病控制情况予以评价;记录2组患者的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结果入院时,2组患者的康复知识与预防行为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出院后第3个月末,研究组康复知识及预防行为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2组患者入院时的BP、LDL-C、FB、戒烟及运动危险因素达标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出院后第3个月末的BP、LDL-C、FB、戒烟及运动危险因素达标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患者发生急性心肌梗死率、不稳定心绞痛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于行介入治疗的冠心病患者,引入延续性自我管理教育,有助于提高患者对疾病自我护理的认知水平,且能帮助患者纠正不恰当的行为方式,降低不良事件的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隐匿型冠心病(latent coronary heart disease,LCHD)患者窦性心率震荡(heart rate turbulence,HRT)以及心率变异性(heart rate variability,HRV)的变化。方法选取55例LCHD患者作为LCHD组和32例健康者作为对照组行24 h动态心电图检测,检出HRT的两个指标——震荡发作(TO)和震荡斜率(TS),以及HRV时域指标(SDNN、SDANN、r MSSD、p NN50)和频域指标(TP、LF、HF、LF/HF),并进行分析。结果 LCHD组与对照组比较,HRT和HRV均有明显异常,其中TS值明显低于对照组,而TO值明显高于对照组(P均0.05)。HRV指标(SDNN、SDANN、r MSSD、p NN50、TP、LF、HF、LF/HF)明显低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 LCHD患者存在明显的自主神经功能紊乱。HRT和HRV可能对LCHD的预测和危险评估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7.
<正>临床上诸多心律失常的发生原因均与冠心病、风湿性心脏病或肺心病等心脏病相关,表现为心悸、胸闷等,而老年患者由于年龄较大,各种生理功能均存在不同程度的衰弱,疾病对其生活质量具有较大影响[1]。因此,需给予老年冠心病心律失常患者有效护理干预,使其病情得以改善。评判性思维护理利用评判性思维、客观、准确、联系发展的观点来评判患者在治疗及护理过程中的病情变化,采取适合的护理干预,紧盯相关问题,并采用专业的专科知识与相关护理干预来解决相关问题,有效改善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