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7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2篇
基础医学   3篇
口腔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11篇
内科学   10篇
特种医学   6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95篇
预防医学   15篇
药学   34篇
中国医学   32篇
肿瘤学   3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13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46篇
  2013年   20篇
  2012年   21篇
  2011年   18篇
  2010年   22篇
  2009年   17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血糖水平对急性脑梗死预后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白翠兰 《临床医药实践》2005,14(10):739-740
目的:探讨血糖水平对急性脑梗死预后的影响及其与梗死程度的关系。方法:测定181例急性脑梗死患者血糖水平并结合病史,将其分为糖尿病组、高血糖组、正常血糖组进行预后分析,并对脑梗死程度与血糖水平的关系进行研究。结果:正常血糖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糖尿病组及高血糖组,而高血糖组又高于糖尿病组。血糖水平越高,脑梗死灶面积越大。结论:高血糖及糖尿病对脑梗死预后有不良影响,血糖水平与梗死灶面积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2.
王月花 《大家健康》2016,(3):122-123
目的:整理我院慢性胃炎伴反流性食管炎患者的临床治疗资料,探讨奥美拉唑在治疗慢性胃炎伴反流性食管炎上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1月至2015年1月收治的120例慢性胃炎伴反流性食管炎患者,将其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常规组,每组各60例患者,对两组患者均进行基本饮食指导,在此基础上实验组患者采用奥美拉唑进行治疗,常规组患者则采用雷尼替丁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实验组治疗有效率为91.66%,常规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为88.33%,两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5%,常规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6.66%,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奥美拉唑对慢性胃炎伴反流性食管炎患者进行治疗,治疗效果显著,且不良反应发生率低,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托拉塞米联合甘露醇治疗颅脑创伤性脑水肿的疗效。方法80例颅脑创伤性脑水肿患者随机分为2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单一甘露醇治疗,观察组给予托拉塞米联合甘露醇治疗,疗程为2周,并随访1年,比较治疗疗效及神经功能和生活能力改善情况。结果观察组的总体治疗有效率为90.0%,而对照组的总体治疗有效率为72.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周后,观察组神经功能评分由(21.2±9.5)分减少至(8.9±7.5)分,生活能力评分由(42.2±5.2)分升高至(67.4±8.2)分,而对照组的神经功能评分由(21.5±8.9)分减少至(16.4±8.5)分,生活能力评分由(41.5±5.8)分升高至(58.7±7.9)分,治疗后观察组的神经功能评分明显小于对照组,生活能力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托拉塞米联合甘露醇是治疗颅脑创伤性脑水肿的一种有效手段,可以改善神经功能和生活能力,且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4.
目的通过对115例稽留流产患者行米非司酮配伍米索前列醇的应用、总结、分析,探讨米非司酮配伍米索前列醇在临床的应用.方法对我科115例稽留流产患者行米非司酮配伍米索前列醇的资料回顾性分析,其中84例用药后完全流产;26例行清宫术;4例(其中2例是瘢痕子宫妊娠)流产失败,未见妊娠组织排出,行清宫术;1例为试管婴儿,行清宫术复查盆腔B超仍有残留组织而行宫腔镜下电切术.结论米非司酮配伍米索前列醇治疗稽留流产具有创伤小,恢复快,费用低,给药途径简单,副作用小,可见基层医院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5.
脊柱结核是临床上最常见的骨关节结核,其发病率占全身骨关节结核的50%左右。从1998年1月至2001年12月,我们对56例脊柱结核患者采用加强营养,坚持卧硬床,全身化疗配合局部治疗12—18月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针对非小细胞癌脑转移患者采用立体定向联合全脑放疗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11-07~2012-07收治的非小细胞肺癌脑转移患者58例,采用抽签法将样本随机分为全脑放疗组28例与联合治疗组30例。全脑放疗组患者仅给予全脑放疗措施,而联合治疗组患者增用立体定向治疗方法。结果:联合治疗组病例存活率为40.0%,平均生存时间为(8.3±1.4)个月;全脑放疗组病例存活率为28.6%,平均生存时间为(5.8±1.2)个月,组间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非小细胞肺癌脑转移患者采用立体定向治疗联合全脑放疗治疗可充分提高病患的生存时间,抑制死亡几率,与单纯全脑放疗比较具有明显优势。  相似文献   
7.
伴随着我国社区卫生服务工作的开展,健康档案的建立与管理也变得极其重要。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自2013年6月—2014年6月,为符合WTO诊断标准的社区糖尿病患者100例,男50例,女50例;年龄45-70岁;合并高血压的患者有25例,合并心血管理病患者有18例,为这些社区患有糖尿病的患者建立健康档案[1],同时,实施一系列规范的管理,提高对于糖尿病防治的水平。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C反应蛋白等生化指标在糖尿病心肌梗死患者发病前后的水平变化。方法选取该院2010年7月—2012年7月的糖尿病心肌梗死患者78例,根据发病时间进行分组,在发病6h后进行血样采集,并检测生化指标的变化。结果糖尿病心肌梗死患者肌酸激酶、雌二醇及肌钙蛋白I的水平高于健康体检人员,随着发病时间的增加,患者C反应蛋白在血浆中的含量增加,分别为(6.12±2.35)、(8.25±1.98)、(9.13±1.73)mg/L。结论 C反应蛋白等生化指标的变化反映了糖尿病心肌梗死患者病情的变化,在临床中可以通过检测这些指标以发现糖尿病心肌梗死的高危人群,并通过指标变化做好预防处理措施。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甲状腺良性病变经初次手术切除后发生并发症的原因。方法:选择2012年2月—2013年2月行甲状腺次全切除术的甲状腺良性病变患者320例,术后随访1年并收集资料。结果:喉返神经损伤的发生率为3.4%(11/320),永久性喉返神经损伤的发生率为1.2%(4/320);术后甲状腺功能低下的发生率为20.9%(67/320);术后暂时性低血钙的发生率为26.9%(86/320)。结论:手术治疗甲状腺良性病变时应积极控制并发症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卵巢原发恶性肿瘤的CT表现,提高其诊断水平。方法:分析在我院行盆腔及或全腹部CT检查的63例患者,经手术病理证实,对这些病例的CT影像进行分析总结并与手术病理对照。结果:卵巢原发恶性肿瘤的CT表现有其特征,主要表现为囊实性,也可呈囊性或实性,增强实性肿块、囊壁及壁结节可见强化,囊性或者囊实性内分隔厚薄不均,可见壁结节。结论:CT检查对卵巢恶性肿瘤的诊断准确率较高,对肿瘤分期诊断有很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