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序方式: 共有50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目的]探讨不同技术与脊柱结核病理标本结核分枝杆菌培养及药敏试验的阳性结果。[方法]采用后前路、前路、后路手术方式获取262例脊柱结核患者的病理标本:脓液、肉芽组织、病灶壁,分别采用Bac T/ALERT3D法和改良罗氏培养法进行结核分枝杆菌培养,并对培养阳性细菌进行药敏试验。比较两种培养方法及三种病理组织标本各自的阳性率,分析结核杆菌耐药情况。[结果]Bac T/ALERT 3D法和改良罗氏培养法培养结核分枝杆菌的阳性率分别为32.82%和20.99%。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ac T/ALERT3D法中脓液、肉芽组织、病灶壁三种标本的阳性率分别为34.17%、23.08%、15.5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改良罗氏培养法中上述三种标本的阳性率分别为26.13%、12.43%、5.8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78份结核菌培养阳性的结核菌落分别进行抗痨药物异烟肼、利福平、链霉素、吡嗪酰胺、乙胺丁醇的药物敏感性测定,药物敏感率分别为87.18%、89.74%、98.72%、98.72%、97.44%,耐药率分别为12.82%、10.26%、1.28%、1.28%、2.56%。[结论]与改良罗氏培养法相比,Bac T/ALERT3D液体培养系统具有明显缩短检出时间、提高检出率的优势,对结核病的早期诊断和治疗阶段的疗效评估等方面更具有应用价值;脓液标本培养过程简单,且其培养阳性率高于结核肉芽组织及病灶壁,可作为脊柱结核标本培养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3.
宁夏枸杞叶中的化学成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中药宁夏枸杞叶中的化学成分。方法使用70%乙醇对宁夏枸杞叶进行提取,所得浸膏混悬后依次用石油醚、乙酸乙酯、正丁醇进行萃取。分别取乙酸乙酯层和正丁醇层,使用硅胶柱色谱、凝胶柱色谱、制备液相色谱及薄层色谱等色谱技术进行分离纯化,利用理化常数和核磁共振、质谱等波谱学技术对分离得到的化合物进行结构鉴定。结果从宁夏枸杞叶70%乙醇提取物乙酸乙酯萃取层和正丁醇萃取层中分离鉴定了10个化合物,分别为对甲氧基苯甲酸(1),对甲氧基肉桂酸(2),东莨菪素(3),对羟基苯甲醛(4),对羟基苯乙酮(5),(Z)-2-亚乙基-3-甲基丁二酸(6),槲皮素(7),腺苷(8),东莨菪苷(9),芦丁(10)。结论化合物1,2,4,6,8为首次从枸杞属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3,5,9为首次从宁夏枸杞叶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4.
目的建立苣荬菜地上部位总黄酮含量的测定方法,比较不同产地和同一产地不同采收时间对苣荬菜地上部位总黄酮含量的影响。方法对6个不同来源和5个不同采时间的苣荬菜地上部位超声提取,分别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测定提取物中总黄酮含量。结果由于产地、采收时间的不同,总黄酮的含量差异较大,其中天津宝坻中总黄酮含量最高,宁夏银川在各个产地中的黄酮含量最低,在甘肃武威样品中批号为20130801的总黄酮含量最低。结论本法可以作为苣荬菜地上部位总黄酮的含量测定方法,产地和采收时间对苣荬菜地上部位总黄酮含量影响较大,实验结果可用于指导筛选苣荬菜优良产地和合理采集时间。 相似文献
5.
目的 基于网络药理学预测乌药治疗慢性盆腔炎(CPID)的活性成分和作用靶点,通过动物实验验证并探讨其可能的作用机制,为乌药的临床应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运用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技术筛选乌药治疗CPID的可能有效成分及其作用靶点;采用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解脲脲原体的混合菌加机械损伤法建立慢性盆腔炎模型大鼠;采用HE染色观察子宫、输卵管及脾脏的病理形态变化;采用试剂盒法检测大鼠血清中一氧化氮(NO)、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含量;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大鼠血清中白介素(IL)-6、IL-10的表达水平。流式细胞术法检测脾脏CD4+、CD8a+T细胞及CD4+CD25+调节性T细胞(Tregs)数量百分比。结果 网络药理学研究共筛选出乌药中9个有效活性成分和4个核心治疗靶点,它们主要影响炎症反应相关的免疫调节。动物研究表明,乌药可显著抑制慢性盆腔炎大鼠子宫肿胀,调节输卵管及脾脏的形态改变,并有效减轻子宫和输卵管的炎性浸润与损伤,改善脾脏功能;乌药可显著降低血清中NO、I... 相似文献
6.
目的 采用低共熔溶剂温浸提取葡萄皮籽渣中原花青素,优化主要影响因素,建立绿色高效的提取工艺。方法 联合单因素考察与中心组合实验设计,以葡萄皮籽渣中原花青素提取含量为评价指标,逐步优选提取溶剂、提取方法以及低共熔溶剂含水量、料液比、提取温度、提取时间等工艺参数。结果 提取工艺是以含水量16.47%的氯化胆碱-乳酸(1∶2)为提取溶剂,料液比为1∶10.63,在50℃、磁力搅拌提取40 min条件下原花青素提取含量达143.53 mg·g-1,是传统的乙醇回流提取工艺的2.3倍;实验结果与响应面模型预测值接近。结论 相较于传统乙醇回流浸提法,低共熔溶剂温浸法提取葡萄皮籽渣中原花青素的效率明显提高。该方法具有简便、高效特点,可为低共熔溶剂提取天然活性产物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9.
目的:制备格列吡嗪固体分散体,以改善难溶性药物格列吡嗪的溶解度及生物利用度。以固体分散体为中间体,通过处方筛选及工艺优化,制备格列吡嗪固体分散体片,并对其进行质量研究。方法:以泊洛沙姆407和葡甲胺为载体材料,采用溶剂法制备固体分散体。扫描电子显微镜(SEM)、X射线衍射(XRD)对固体分散体中药物的存在状态进行表征。药动学实验比较原料药、物理混合物及固体分散体体内吸收情况。以固体分散体为中间体,粉末直接压片法制备格列吡嗪固体分散体片。以曼迪宝为参比制剂、溶出相似因子f2为标准,对处方及工艺进行筛选及优化。结果:格列吡嗪∶泊洛沙姆407∶葡甲胺=1∶4∶3制备的固体分散体与原料药相比,溶解度得到改善,血药浓度-时间曲线下面积(AUC)提高了4.08倍。SEM,XRD结果显示药物以无定形态均匀分布于固体分散体中。固体分散体20%、玉米淀粉2.5%、乳糖∶微晶纤维素为2∶1、硬脂酸镁1%、二氧化硅0.5%、混料时间为5 min时,所得的格列吡嗪固体分散体片与市售制剂的溶出曲线相似因子均>50。结论:固体分散体技术改善了格列吡嗪的溶出度及生物利用度,制备的格列吡嗪...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地格达-4对四氯化碳(CCl4)致大鼠脂代谢紊乱的调节作用。方法 SD大鼠按3 ml.kg-1腹部皮下注射40%CCl4橄榄油溶液,每周两次,造模一月后动物分组,开始分别给予地格达-4高、中、低剂量(1.5,0.75,0.38 g.kg-1),并维持原方法造模,给药40 d后处理大鼠,测定血清中TC、TG、HDL的含量,以及肝组织中的TC、TG、NEFA、HL、LPL含量,并对肝组织做病理学检测。结果地格达-4能显著升高血清中TC、HDL的值,显著降低肝组织中异常升高的NEFA值、LPL和HL活力;可以显著升高肝组织中的TC值。减轻肝组织变性、坏死等病理改变。结论地格达-4对CCl4所致的大鼠脂代谢紊乱具有改善作用。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