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1篇
  免费   14篇
  国内免费   3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7篇
内科学   9篇
皮肤病学   2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41篇
预防医学   74篇
药学   1篇
肿瘤学   2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17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14篇
  2010年   23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13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01.
目的分析红塔区伤寒和甲型副伤寒流行特征和趋势,为今后防制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红塔区1998-2007年期间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报告的伤寒和甲型副伤寒疫情资料进行分析。结果2000年后伤寒和甲型副伤寒年度总发病率均超过100/10万,疫情呈快速上升趋势,且间隔2~3年出现高强度的流行;流行季节集中出现在5~10月之间;坝区乡镇发病高于山区乡镇;发病职业以农民、学生、工人、干部职员和教师为主(近80%);发病以10~50岁年龄组为主(85%以上);病原菌以甲型副伤寒沙门菌为主,发病危险因素与食用生冷食物有关。结论红塔区2000年后属于甲型副伤寒高流行区,流行因素主要与本地居民饮食习惯有关,加强传染源的管理及饮食行为干预和生冷食物的监测,是控制当前红塔区伤寒流行的主要措施。  相似文献   
102.
目的了解云南省玉溪市流行性腮腺炎的流行现状和流行病学特征,探索防治的措施。方法采用描述性研究方法,利用全国法定传染病报告系统和公共卫生突发事件报告系统的流行性腮腺炎疫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005-2007年共报告流行性腮腺炎病例3145例,年平均发病率为48.35/10万。全年每月均有发病,4-7月和10-12月有两个发病高峰。流行性腮腺炎发病有明显的职业特征,学生和幼托儿童为流行性腮腺炎的高发人群,5~10岁发病最高。男、女性别比为1.39:1。结论流行性腮腺炎已成为危害学生和幼托儿童健康的主要传染病之一,发病明显高于计划免疫针对疾病。建议把接种麻疹/流行性腮腺炎/风疹疫苗纳入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报销项目。  相似文献   
103.
目的 开展吸毒人群死亡率研究,为多年来高效抗逆转录病毒治疗(HAART)工作的效果进行分析和评价.方法 对玉溪市1995-2011年参加HAART的注射吸毒HIV/AIDS治疗病例和死亡病例进行分析.结果 治疗病例死亡率维持在较低水平,注射吸毒HIV/AIDS死亡率维持在1.02~5.56/100人年之间;注射吸毒HIV/AIDS死亡速度趋势的比较在HAART前后两个阶段有统计学意义(P<0.01).讨论 影响注射吸毒HIV/AIDS死亡的因素众多,HAART有效降低了吸毒人群HIV/AIDS的死亡率和死亡速度,延长了病人的生存年限.  相似文献   
104.
105.
Leprosy is a chronic infectious disease caused by Mycobacterium leprae (M. leprae), which has massive genomic decay and dependence on host metabolism. Accumulating evidence showed a crucial role of mitochondria in metabolism and innate immunity. We hypothesized that the mitochondrial-related antimicrobial/antiviral immune genes MAVS (mitochondrial antiviral signaling protein), MITA (mediator of IRF3 activation) and MFN2 (mitofusin 2) would confer a risk to leprosy. In this study, we performed a case-control study to analyze 11 tag and/or non-synonymous SNPs of the MAVS, MITA and MFN2 genes in 527 leprosy patients and 583 healthy individuals, and directly sequenced the three genes in 80 leprosy patients with a family history from Yunnan, Southwest China. We found no association between these SNPs and leprosy (including its subtypes) based on the frequencies of alleles, genotypes and haplotypes between the cases and controls. There was also no enrichment of potential pathogenic variants of the three genes in leprosy patients. Our results suggested that genetic variants of the MAVS, MITA and MFN2 genes might not affect the susceptibility to leprosy.  相似文献   
106.
不确定度评估在测定农村饮用水中氟化物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刘英 《职业与健康》2012,28(1):38-40
目的建立离子选择电极法测定农村生活饮用水中氟化物的标准不确定度数学模式。方法按照《生活饮用水标准检验方法》(GB/T 5750.5-2006),应用一个实例量化不确定度的分量,并作详尽的分析和计算,得到扩展不确定度。结果标准曲线拟合对不确定度的贡献最大。该水样氟化物浓度报告为(1.06±0.032)mg/L,P=95%,K=2。结论为实验室质量控制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07.
目的了解玉溪市自2005年实施新农合以来,农村地区疾病谱变化情况,为新农合政策的不断完善,最大限度地惠及农村居民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集玉溪市2005年1月至2012年12月纳入新农合住院患者的基本信息,用Excel 2003、SPSS统计分析软件进行分析.结果 2005年至2012年,玉溪市纳入新农合的住院患者共计248 670例,其中,最多的是泌尿生殖系病58 495人(23.52%)、其次是呼吸系统病57 849人(23.26%)及损伤及中毒42 073人(16.92%).构成比前三位的疾病占所有病例的63.70%.构成比动态情况,消化系统病各年构成基本平稳,保持在10.99%~12.70%之间.构成比呈上升趋势的有呼吸系统疾病、心脏病、恶性肿瘤、脑血管病、内分泌营养代谢病、神经系统病等6类,呈现下降趋势的病种是泌尿生殖系统疾病和损伤及中毒;传染病除2010年发病构成相对有所增高外,其余年份构成比基本维持在2.00%左右,构成呈总体平稳.结论农村地区纳入新农合报销范畴住院患者疾病谱的研究是新农合政策制定及实践的主要参考依据,是科学决策的基础性工作之一.  相似文献   
108.
目的 分析玉溪市伤寒甲型副伤寒流行特征和趋势,为今后的防制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玉溪市1999-2010年期间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报告的伤寒甲型副伤寒疫情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1999-2010年玉溪市报告伤寒甲型副伤寒13 977例,年度发病率波动在10.29/10万~99.87/10万之间,1999年报告发病率最低,2001年起疫情呈快速上升趋势(主要是红塔区),且间隔1~2年出现1次高强度流行;2008-2010发病率较低.流行季节集中出现在4~11月份;全市9县区均有病例报道,但以红塔区及澄江县发病较高,坝区乡镇发病高于山区乡镇;发病职业以农民、学生、工人和干部职员为主(占77.85%);发病年龄组以10 ~ 45岁为主(78.93%);病原菌以甲型副伤寒沙门菌为主.结论 2008年后玉溪市伤寒甲副伤寒疫情得到有效控制,发病人数以青壮年农民和学生为主,做好重点地区、重点人群的防治工作对控制伤寒甲型副伤寒流行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9.
报告1例肝片形吸虫患者采用三氯苯达唑、吡喹酮和阿苯达唑的治疗情况,吡喹酮和阿苯达唑对人肝片形吸虫病治疗无效,而三氯苯达唑能有效治疗。  相似文献   
110.
目的查明2010年云南省元江县发生的伤寒、副伤寒疫情的危险因素,为有效控制疫情提供依据。方法 对2010—10/12月份云南省元江县发生的伤寒、副伤寒疫情的实验室确诊病例进行流行病学个案调查,并采用1:1配对的病例对照研究分析可能的危险因素,对出院病例、健康人群和外环境采集标本进行实验室检测。结果该起疫情共发生伤寒、副伤寒593例,发病率为288.49/10万,实验室确诊病例509例,其中甲型副伤寒病例497例,占实验室确诊病例的97.67%;发病曲线呈单峰状,病例分布以县城所在地为中心波及到周边乡镇,发病以25~49岁的青壮年为主;病例对照研究显示:食用生冷食品的危险为对照组的3.644倍(OR=3.644,CI95%:1.507~8.815,P〈0.05));病后带菌率为8.06%,健康带菌率为8.0%;同时从用于浇灌菜地的主污水源头检出1株甲型副伤寒沙门菌。结论此次疫情可能是由食用受甲型副伤寒沙门菌污染的生、冷食品所引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