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3篇
  免费   12篇
  国内免费   10篇
基础医学   4篇
口腔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9篇
内科学   14篇
特种医学   10篇
外科学   7篇
综合类   19篇
预防医学   9篇
药学   9篇
中国医学   10篇
肿瘤学   3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11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3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2篇
  199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9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1.
背景分析世居高原地区藏族、汉族冠状动脉慢血流现象(CSFP)患者凝血功能指标、红细胞相关指标及胆红素有助于了解世居高原人群CSFP特点及发病机制。目的比较世居高原地区藏族、汉族CSFP患者凝血功能指标、红细胞相关指标及胆红素的差异。方法选取2014-2016年在青海省心脑血管病专科医院干部保健科行冠状动脉造影并确诊为CSFP的患者222例,其中藏族患者93例(藏族组),汉族患者129例(汉族组)。比较两组患者及不同海拔高度藏族、汉族CSFP患者凝血功能指标[包括凝血酶原时间(PT)和D-二聚体(D-Dimer)]、红细胞相关指标[包括红细胞计数(RBC)、血红蛋白(Hb)、红细胞比容(HCT)、平均红细胞体积(MCV)及红细胞分布宽度(RDW)]、胆红素[包括总胆红素(TBiL)、直接胆红素(DBiL)及间接胆红素(IBiL)]。结果 (1)两组患者RBC、Hb、HCT、DBiL LC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汉族组患者PT短于藏族组,D-Dimer低于藏族组,MCV、TBiL、IBiL高于藏族组,RDW小于藏族组(P<0.05)。(2)不同海拔高度藏族CSFP患者D-Dimer、MCV、TBiL、DBiL、IBiL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海拔高度较高的藏族CSFP患者PT长于海拔高度较低者,RDW高于海拔高度较低者,RBC、Hb、HCT高于海拔高度较低和中等者(P<0.05)。(3)不同海拔高度汉族CSFP患者PT、D-dimer、MCV、RDW、TBiL、DBiL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海拔高度中等和较高的汉族CSFP患者RBC、Hb、HCT高于海拔高度较低者,海拔高度较高的汉族CSFP患者RBC、Hb、HCT及IBiL高于海拔高度中等者(P<0.05)。结论世居高原地区藏族、汉族CSFP患者PT、D-Dimer、MCV、RDW、TBiL、IBiL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92.
目的评价房间隔缺损(ASD)介入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全组480例,男198例,女282例,年龄1·2~72岁(24±8)岁;均经临床、心电图、X线及经胸超声心动图(TTE)检查诊断为ASD继发孔型;TTE测不同切面ASD的最大直径6~34mm(16±4mm);其中单孔ASD为470例,多孔ASD10例。结果480例均一次封堵成功,技术成功率100%,所用封堵器直径为10~40mm(20±6mm),10例多孔ASD,有6例置入一个封堵器直接封堵二个缺损孔,4例分别用二个封堵器封堵二个缺损孔。结论ASD的介入治疗具有操作简便易行、无创伤、风险小、安全可靠、技术成功率高、住院时间短等优点,可作为当今治疗ASD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93.
慢性高原病(CMS)是青藏高原最常见的高原病,以红细胞过度增多和肺动脉高压显著增高为临床特征,国际上统一应用"青海标准"作为诊断标准。海拔3000 m以上人群患病率约为5%,汉族移居人群的患病率是世居藏族的5倍,居住海拔过高、劳动过强、男性、汉族、吸烟和坐业劳动是主要危险因素。周边化学感受器颈动脉体对低氧通气反应钝化是造成显著低氧血症和红细胞过度增生的原发机制。某些中、藏药物有一定的致适应作用,但有效控制危险因素和提高人体习服-适应能力是防治的关键。  相似文献   
94.
目的探究通心络胶囊联合β-受体阻滞剂及其他抗心衰药物对老年高血压合并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的影响。方法纳入2017年1月至2018年3月来本院就诊的高血压伴慢性心力衰竭老年患者共计90例,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5例。对照组患者给予硝苯地平+美托洛尔+贝那普利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通心络胶囊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心脏功能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LVESD、LVEDD、BNP水平均降低,LVEF和6MWT均升高,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的恶心呕吐、头晕、皮疹及肝、肾功损害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心络胶囊联合β-受体阻滞剂及其他抗心衰药物应用于老年高血压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中,有利于提高治疗效果,改善心脏功能,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95.
目的 探讨CT平扫联合脑CT灌注成像在前循环颅内大血管闭塞血管内治疗预后评价中的应用。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6年5月—2020年5月在青海省人民医院行血管内治疗的151例急性前循环颅内大血管闭塞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将患者分为预后良好组(mRS评分0~2分)75例和预后不良组(mRS评分3~6分)76例。所有患者入院后行头颅CT平扫联合脑CT灌注成像,记录影像学特征[CT平扫大脑中动脉高密度征(HMCAS)及CT灌注成像参数脑血流量(CBF)、脑血容量(CBV)、平均通过时间(MTT)、达峰时间(TTP)],记录两组患者入院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Alberta卒中项目早期CT评分(ASPECTS)、急性卒中Org 10 172治疗试验(TOAST)分型、侧支血流分级情况、术后即刻脑梗死溶栓(TICI)分级、术中及术后症状性颅内出血发生率等。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急性前循环颅内大血管闭塞患者血管内治疗临床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评价头颅CT平扫中HMCAS和CT灌注成像参数在患者血管内治疗预后评价中的应用价值。结果 预后良好组年龄、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病史、心房颤动、入院时NIHSS评分、MTT-ASPECTS评分、侧支循环分级0~2级比例、术后TICI分级< 2b级比例、发病至血管再通时间、取栓次数、收缩压、HMCAS比例、MTT、TTP低于预后不良组(P <0.05);CBV-ASPECTS评分、CBF、CBV高于预后不良组(P <0.05)。两组性别、吸烟史、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闭塞部位、TOAST卒中分型、桥接治疗、空腹血糖、舒张压、肌酐、白细胞计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入院时NIHSS评分[O^R=1.160(95% CI:1.019,1.321)]、CBV-ASPECTS评分[O^R=1.789(95% CI:1.276,2.500)]、MTT-ASPECTS评分[O^R=2.463(95% CI:1.431,4.239)]、侧支循环分级[O^R=5.712(95% CI:1.669,19.549)]、发病至血管再通时间[O^R=1.007(95% CI:1.002,1.012)]、收缩压[O^R=1.032(95% CI:1.009,1.056)]、HMCAS[O^R=1.326(95% CI:1.055,1.667)]、CBF[O^R=0.975(95% CI:0.962,0.988)]、CBV[O^R=1.462(95% CI:1.094,1.954)]、MTT[O^R=1.314(95% CI:1.076,1.605)]和TTP[O^R=4.460(95% CI:1.120,17.760)]是急性前循环颅内大血管闭塞患者血管内治疗临床预后的危险因素(P <0.05)。结论 除入院时NIHSS评分、CBV-ASPECTS评分、MTT-ASPECTS评分、侧支循环分级、发病至血管再通时间、收缩压外,CT平扫中HMCAS及CT灌注成像参数CBF、CBV、MTT、TTP也是急性前循环颅内大血管闭塞患者血管内治疗临床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临床应引起足够重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