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12篇
  免费   425篇
  国内免费   106篇
耳鼻咽喉   13篇
儿科学   15篇
妇产科学   31篇
基础医学   182篇
口腔科学   32篇
临床医学   312篇
内科学   268篇
皮肤病学   2篇
神经病学   83篇
特种医学   104篇
外科学   598篇
综合类   675篇
现状与发展   2篇
预防医学   112篇
眼科学   78篇
药学   505篇
  1篇
中国医学   83篇
肿瘤学   147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56篇
  2022年   91篇
  2021年   103篇
  2020年   134篇
  2019年   93篇
  2018年   94篇
  2017年   79篇
  2016年   101篇
  2015年   93篇
  2014年   221篇
  2013年   177篇
  2012年   253篇
  2011年   306篇
  2010年   170篇
  2009年   156篇
  2008年   125篇
  2007年   213篇
  2006年   189篇
  2005年   80篇
  2004年   87篇
  2003年   86篇
  2002年   82篇
  2001年   52篇
  2000年   43篇
  1999年   38篇
  1998年   42篇
  1997年   26篇
  1996年   11篇
  1995年   10篇
  1994年   15篇
  1993年   8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24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87 毫秒
51.
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及MTHFR基因与中青年脑梗死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 (HHC)及N5,N10-亚甲四氢叶酸还原酶(MTHFR)基因型与中青年脑梗死的关系。方法 :采用高压液相色谱法及PCR -RFLP技术测定80例脑梗死患者和40例正常对照者的血浆总同型半胱氨酸水平 (tHcy)和MTHFR基因多态性。结果 :患者组中MTHFR基因T/T纯合型频率为33.75 % ,T等位基因频率为58.75 % ,显著高于对照组的20 %和36.25 % (P<0.05) ;患者组血浆tHcy均值为22.70μmol/L ,对照组仅为13.19μmol/L ,患者组HHC31例 ,对照组仅为2例 ,2组差别有统计学意义,且2组T/T型者血浆tHcy水平高于T/C型和C/C型者。结论 :MTHFR基因突变可能是脑梗死发生的一个遗传易感因素 ,tHcy可能与血脂血糖一样是脑卒中发病的一个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52.
目的:对比直接冠状动脉介入术(PCI)及静脉尿激酶(UK)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AMI)的疗效。方法:采用观察性队列研究的方法,对97例AMI患者采用UK溶栓(UK组),60例AMI患者采用直接PCI治疗(PCI组),比较两组住院期及随访期的超声心动图(UCG)和临床结果。结果:住院期UCG检查室壁运动正常率及LVEF在PCI组高于UK组,矛盾运动发生率则PCI组低于UK组。住院期心衰及随访期累计心衰的发生率UK组高于PCI组。住院期病死率两组间差别无统计学意义;随访期累计病死率UK组明显高于PCI组。60岁以上年龄组累计的病死率仍然是UK组高于PCI组。在随访3、6、12及24个月时PCI组的生活质量计分均高于同时期UK组的计分。结论:直接PCI治疗AMI患者与UK治疗相比能改善左室重构、减少心衰的发生率、降低病死率、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对于有条件的病人和医院应提倡用直接PCI治疗AMI。  相似文献   
53.
早期手法矫正系列石膏固定治疗先天性马蹄内翻足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目的 评价早期应用手法矫正系列石膏固定(Ponseti方法)治疗先天性马蹄内翻足的效果。方法 从1997年5月-2001年12月保守治疗出生后3个月内的先天性马蹄内翻足22例共30个足。患儿的平均年龄为生后第23d,方法 采用Ponseti的手法矫正和连续长腿石膏固定,每周更换石膏一次。在石膏固定结束后,患儿穿戴矫形支具至少1年。结果 本组平均治疗时间10.5周,平均随访2年4个月。27个足(90%)的畸形获得满意矫正,3个足因支具穿戴欠配合,随访时仍有残余畸形,需广泛软组织松解术矫正。结论 Ponseti的“旋后外展”手法矫正方法和连续长腿石膏固定,可使不同畸形程度的先天性马蹄内翻足在早期获得充分的矫正,石膏固定结束后应佩戴矫形支具至少1年,以防畸形复发。  相似文献   
54.
CT引导下经皮穿刺种植放射性125I粒子治疗晚期肺癌   总被引:41,自引:0,他引:41  
目的 探讨应用肿瘤组织间三维立体定向放射治疗计划系统 (TPS)、CT引导下经皮穿刺种植放射性12 5I粒子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及并发症处理方法。方法 随机选择 5 3例术前活检证实为非小细胞肺癌患者 ,应用TPS计算出放射源—12 5I粒子在瘤灶区的剂量分布 ,绘出等剂量曲线及适形粒子分布图并制定治疗计划 ,通过CT引导经皮穿刺种植12 5I粒子。术后即刻CT扫描验证 ,术后2个月复查CT检查肿瘤情况。结果 植入粒子后 ,瘤体接受的平均照射剂量为 15 0 .5Gy ,mPD84 .6Gy,D90 92 .4Gy,D90 >mPD。 2例需要立即补种粒子。术后 2个月复查的 37例患者 ,胸CT显示完全缓解 10例 ,部分缓解 2 7例。并发症包括术中气胸 19例 ,咳血 7例 ,术后发烧 5例 ,4例粒子移位 ,2例游走。结论 TPS立体定向CT引导下经皮穿刺种植放射性12 5I粒子是一种有效的、微创的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方法  相似文献   
55.
自体脂肪移植在临床应用已有100多年的历史。脂肪移植后组织学变化,脂肪存活机制以及脂肪移植体成活情况已有很多研究报道。在眼科临床主要应用真皮脂肪移植和颗粒脂肪移植,主要用于矫治各种眼球摘除术后眼窝塌陷、眼睑凹陷畸形、眼部皱纹等。本文就脂肪移植后基础研究以及眼科临床应用加以综述。  相似文献   
56.
眼眶骨瘤17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本文对我院1988~2003年的15年的17例眼眶骨瘤进行回顾性分析。方法 观察其临床表现,总结了眼眶骨瘤的影像诊断及治疗方法。结论 眼眶骨瘤多起源于副鼻窦,可以引起眼球突出、移位及视力障碍。X线和CT对其诊断有重要价值,较大的肿瘤可以采用手术切除,根据不同情况采取不同的手术方式可以减少手术并发症。  相似文献   
57.
糖尿病与冠脉粥样硬化病变关系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用冠脉造影定量分析方法探讨糖尿病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方法 :统计分析251例经冠脉造影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造影资料 ,计算冠脉造影积分 ,并按有无糖尿病分为2组。结果 :非糖尿病组205例 ,平均(59.60±12.55)岁 ;糖尿病组46例 ,平均(62.02±8.22)岁。糖尿病组较非糖尿病组有较高的冠脉积分(coronaryscore)、范围积分(extentscore) ,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狭窄级别的总积分 (totalscore)和粥样硬化积分(atheroscleroticscore)2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糖尿病组3支血管病变发生率与非糖尿病组接近。结论 :冠心病急性心肌梗死伴糖尿病患者较非糖尿病患者血管狭窄的程度重、广泛且弥漫。  相似文献   
58.
保守治疗老年髋部骨折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预防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观察保守治疗老年髋部骨折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发生率及低分子肝素预防其形成的效果和安全性。方法:120例新鲜髋部骨折患者,随机抽取60例干预组给予依诺肝素治疗40mg/d,共14d,60例不用依诺肝素(对照组)。观察2组DVT的发生率,血浆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原时间(PT)、凝血酶凝固时间(TT)、活化凝血因子X(FXa)含量及活性、纤维蛋白原(Fib)含量及D-二聚体(D-D)含量的变化。结果:对照组DVT发生率为56.67%(34/60),干预组为3.33%(2/60),差别有统计学意义。2组APTT、PT及TT差别无统计学意义,而FXa含量及活性,Fib含量及D-D的含量在干预组较对照组下降(P<0.05)。干预组未见明显的不良反应。结论:在老年髋部骨折保守治疗中应用低分子肝素进行干预,可降低DVT的发生率,且无明显的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59.
目的 :探讨单核 -巨噬细胞分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水平在子宫内膜异位症(内异症)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检测20例内异症患者 (内异症组Ⅱ期2例 ,Ⅲ期8例 ,Ⅳ期10例 )、30例非内异症患者 (对照组 )外周血单核细胞及腹腔液巨噬细胞培养上清液中VEGF的含量。结果 :内异症组腹腔液巨噬细胞培养上清液中VEGF的含量高于对照组 (P<0.05),而外周血单核细胞培养上清液中VEGF的含量与对照组差别无统计学意义。各期内异症组外周血单核细胞及腹腔液巨噬细胞分泌VEGF的水平差别无统计学意义 ,与AFS -r评分无关。结论 :内异症患者主要通过腹腔液巨噬细胞分泌高水平的VEGF ,促进异位内膜的黏附、种植 ,VEGF的分泌水平与临床分期无关。  相似文献   
60.
目的了解近20年慢性心力衰竭住院患者病因构成的变化.方法收集1983-2002年天津市一中心医院心脏内科,出院诊断为慢性心力衰竭的住院患者1 259例.以1983-1992年的患者为前10 a组,以1993-2002年的病例为后10 a组,比较分析两组原发、共患和多病因的构成.结果前10 a组原发病因为冠心病的构成比低于后10 a组,肺心病和高血压性心脏病高于后10 a组,差别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共患病因排序依次为高血压(44.00%)、糖尿病(16.4%)、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14.3%)、脑血管病(11.4%)、贫血(5.2%).与前10a组比较,后10a组COPD共患病因减少(χ^2=45.22;P<0.000 1),其余共患病因均增加(P<0.01).前10 a组以单病因比例为多,后10 a组以多病因比例为多(P<0.0001).2种病因组合比例最高的为冠心病合并高血压,占33.8%;3种病因组合比例最高的为冠心病、高血压及糖尿病,占8.4%.结论慢性心力衰竭住院患者首位原发病因是冠心病,高血压、糖尿病、COPD是最常见的共患病因,后10 a组多病因合并比例显著高于前10 a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