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1篇
  免费   9篇
基础医学   5篇
临床医学   5篇
内科学   64篇
特种医学   1篇
综合类   3篇
预防医学   12篇
  2024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2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2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13篇
  2011年   13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7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14篇
  2005年   4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31.
塔里木盆地新疆出血热蜱类及宿主动物感染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检测塔里木盆地蜱类、啮齿动物和家畜新疆出血热(克里米亚-刚果出血热,CCHF)的感染状况和自然界分布现状。方法将病原材料蜱或啮齿动物脏器或羊血液标本接种1~2日龄乳鼠,取具有典型临床症状的检查材料采用反向血凝(RPHA)和免疫荧光(IFA)方法做免疫学鉴定,并采用RT-PCR技术检测目标材料中CCHFV特异性S基因片段。结果实验室接种采集自环塔里木盆地21个县(市)的蜱类、啮齿动物脏器和羊血液标本422组,获得典型临床症状发病材料49份,其中以巴楚、尉犁、于田和若羌地区的新疆出血热临床典型发病检出率较高。用RPHA鉴定43份,阳性6份,阳性率为1.4%;RPHA阳性材料分布于尉犁、轮台和于田3个地区。用IFA鉴定42份,阳性13份,阳性率为3.1%;IFA阳性材料分布于巴楚、尉犁、民丰、轮台和于田5个地区。用RT-PCR方法检测32份,检测到CCHFV特异性S基因片段(329~548n1)31份,阳性材料分布于阿克苏、阿瓦提、巴楚、洛浦、尉犁、民丰、且末、若羌、轮台和于田10个地区。以亚东璃眼蜱的感染率最高,其次是羊,从子午沙鼠脏器材料中检测到CCHFVS基因片段。结论新疆出血热在新疆南部地区是以河流为依托,分布在环塔里木盆地区的沙漠绿洲胡杨灌木区域内,主要宿主媒介是亚东璃眼蜱,羊、骆驼等家畜和塔里木兔、子午沙鼠和大耳跳鼠可作为新疆出血热的储存宿主。  相似文献   
32.
新疆吸毒人群第二轮艾滋病相关危险行为监测调查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了解新疆吸毒人群艾滋病相关高危行为和知识知晓现状及变化趋势,为制定有效干预措施、评估干预措施效果提供依据.方法选择乌鲁木齐、伊犁、昌吉和阿克苏4个吸毒情况较严重地、州的吸毒人群作为调查对象,以地、州为单位,按上轮行为监测调查所获的共用针具比例计算本轮监测调查样本量,再按吸毒人口构成比分配每个地、州所辖重点县、市、区调查人数.现场调查采取面对面匿名问卷调查形式. 结果 70.9% 的吸毒者为注射吸毒者,其最近一次的共用针具比例和最近6个月的共用针具比例(有时共用和经常共用)分别为28.9%和37.16%,有地区和民族差异(P<0.05).近6个月共用针具比例较2001年有所下降;吸毒者与其配偶或性伴最近一次性生活时的安全套使用率和最近6个月的安全套使用率(有时使用、经常使用和每次使用)分别为19.2%和25.51%,有民族差异(P<0.05);艾滋病相关态度和传播途径知晓率均较2001年有所改进和提高. 结论与2001年相比,吸毒人群艾滋病相关知识知晓率有所提高,共用针具比例有所下降,针对吸毒人群的干预工作已显现一定效果,但仍需加大干预力度;吸毒人群与其配偶或性伴的安全套使用率极低, HIV从高危人群向一般人群传播的潜在风险很大.减少毒品危害和安全套推广是今后开展吸毒人群干预的两项关键措施,缺一不可.  相似文献   
33.
Foreword     
  相似文献   
34.
目的掌握塔里木盆地啮齿动物体外寄生蚤的群落组成和结构。方法根据地理区划和生境类型选择调查点,按样方法捕获啮齿动物,对体外寄生蚤进行单独鉴定,采用群落生态学技术方法,计算各鼠类蚤类群落的组成和结构。结果在塔里木盆地共捕获啮齿动物7种351只,获体外寄生蚤10种683只,构建7个鼠类蚤类群落。结论子午沙鼠体外寄生蚤的蚤指数、丰富度和多样性3项指标均较高,对该地区蚤类群落的构成和稳定起到了积极的作用,长耳跳鼠和三趾跳鼠的蚤类群落结构相似,并与子午沙鼠蚤类群落形成结构上的互补性,对维持塔里木盆地蚤类群落构亦具有重要的作用;群落间的相似性比较分析表明,塔里木盆地的7个鼠类蚤类群落归为跳鼠蚤类群落、家栖或半家栖鼠类蚤类群落和子午沙鼠蚤类群落3个类群。  相似文献   
35.
目的 了解我国布鲁氏菌病(布病)高风险职业人群个人防护行为现状,为评估我国布病防治计划实施效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选择山西省和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4个县,采用横断面调查方法,于2019年12月至2020年7月对布病高风险职业人群开展问卷调查。结果 共调查高风险职业人群2 384人,个人防护用品规范使用率为20.13%(480/2 384),手套、口罩、胶鞋和工作服4种主要个人防护用品的使用率分别为38.26%(912/2 384)、31.80%(758/2 384)、32.01%(763/2 384)和30.87%(736/2 384)。不同年龄、职业、文化程度、地区的人群不同防护用品的使用率和规范使用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1),≥60岁、女性、农民、文化程度较低的人群各种防护用品的使用率和规范使用率均较低。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职业和地区是布病个人防护用品规范使用的影响因素,牧民和兽医的个人防护用品规范使用率更高;阳高县和霍城县的高风险职业人群的个人防护用品规范使用率明显高于左云县和浑源县。结论 我国布病重点地区高风险职业人群4种主要个人防护用品使用率均不高,规范使用率低,不同地区差异很大,与防治计划目标差距较大,亟需向高风险职业人群发放防护用品,并开展易于接受的个人防护使用的宣教活动,加强各地经验交流和沟通。  相似文献   
36.
目的分析2004~2010年新疆法定传染病流行特征,为制定和完善传染病防治策略和措施提供参考依据。方法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新疆2004~2010年网络报告的传染病疫情资料进行综合分析、描述。结果 2004~2010年,新疆共报告甲乙丙类传染病34种,累计报告发病105.183 5万例,年均发病率为731.97/10万,总体发病率呈先上升后下降趋势;报告发病率居前五位的为肺结核、乙型肝炎、其他感染性腹泻病、痢疾、流行性腮腺炎;春夏季发病率略高;发病年龄以青壮年和15岁以下儿童为主(39.61%、28.17%);职业以农民、学生为主(30.98%、14.71%)。结论网络直报有利于提高传染病报告质量和传染病疫情管理;以肺结核为主的呼吸道传染病,以及以乙肝、梅毒为主的血液及性传播疾病依然是新疆公共卫生预防和控制工作的重点;同时,免疫规划针对的相关疾病的威胁不容忽视,需加大托幼机构、学校传染病疫情监控力度,做好防范工作。  相似文献   
37.
目的调查新疆含密封源仪表的辐射水平和操作人员个人剂量水平,加强放射源的安全管理。方法按国家标准进行检测和评价,对存在的主要卫生安全问题进行分析。结果新疆含密封源仪表周围的辐射剂量水平符合国家标准要求;2002-2006年含密封源仪表操作人员外照射年有效剂量在2 mSv以内的占95.63%,年有效剂量范围为0.542-1.210 mSv;2005-2006年石油测井工作人员的外照射年有效剂量在2 mSv以内的占91.89%,年有效剂量范围为2.267-2.869 mSv;石油测井工作人员的外照射个人剂量水平高于含密封源仪表操作人员。结论新疆含密封源仪表辐射剂量水平,基本符合我国放射卫生防护标准,含密封源仪表和石油测井操作人员的外照射年有效剂量远低于国家标准限值。  相似文献   
38.
目的分析2005~2010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内脏利什曼病(黑热病)的流行趋势,为制定和采取相应的防治对策提供依据。方法汇总2005~2010年新疆内脏利什曼病的报告数据(包括兵团垦区),采用Microsoft Excel2010和EpiIn.fo2002对资料进行分析。结果2005—2010年报告内脏利什曼病1208例,其中新疆地方报告1108例,占91.72%(1108/1208),发病率为5.08/10万(1108/2181万);1108例患者分布在新疆南部27个县(市)的5个城镇与128个乡(镇)和新疆北部7个县(市)的4个城镇与5个乡(镇);新疆兵团垦区报告100例,占8.28%(100/1208),发病率为3.90/10万(100/256万);100例患者分布在塔里木盆地北缘12个农垦团场和新疆北部6个农垦团场。1208例患者中,人源型内脏利什曼病占43.46%(525/1208),自然疫源型内脏利什曼病占54.88%(663/1208),未确定类型的占1.66%(20/1208)。2005年报告175例,2008年和2009年高于其他年份,分别报告309例和301例,男女性别之比为1.47:1(718/490);人源型内脏利什曼病集中在5-20岁年龄组,占59.42%(312/525);自然疫源型内脏利什曼病以0-2岁年龄组婴幼儿为主,占92.43%(613/663);此后,随年龄的增大发病数降低。结论新疆内脏利什曼病自1996年起逐年增多,预示如果不能有效地控制其传染源和传播媒介,将会有更多的新疫区出现。  相似文献   
39.
目的掌握2010年新疆塔城地区包虫病的流行现状。方法以国家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数据为基础,以“发病日期”为标准,导出系统中2010年新疆传染病网络直报的、塔城地区包虫病报告卡的相关数据做统计分析,描述发病数、发病率、三间分布等。结果2010年新疆塔城地区包虫病发病数10月最低、11月最高;全疆14个地州中塔城地区发病数和发病率均居首位;塔城地区发病数男女性别比为1:1.047,35岁年龄组发病数较多;职业以农民、牧民、学生为多。2010年塔城地区包虫病发病数比2009年增长了17.11%,发病率增长了15.67%。结论结合2010年塔城地区包虫病流行概况、三间分布等情况,并与2009年相比,目前塔城地区包虫病发病有逐年增长的趋势。  相似文献   
40.
2004年乌鲁木齐市社区高血压患病情况的调查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了解乌鲁木齐市社区人群高血压的患病率、服药率和血压控制率以及相关危险因素,为制定高血压防治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2004年4~6月对乌鲁木齐市18岁以上人群随机抽取2 100人进行现况调查,并对相关危险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本次调查社区人群高血压患病率为32.55%.其中男性高血压患病率32.86%,女性高血压患病率32.55%.调查人群已知高血压病史的患者中,规律服药占80.47%,不规律服药占13.80%,不服降压药物的占5.73%.目前血压控制在正常水平的占29.95%,血压仍然偏高的占70.05%.本次调查新检出的高血压患者占总数的41.91%.结论 本次调查人群总体高血压患病率与1991年相比显著上升,规律服药率较高,血压控制率低.与高血压有关的因素主要是家族史、肥胖、年龄和睡眠时间短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