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2篇
基础医学   2篇
临床医学   2篇
内科学   3篇
综合类   3篇
预防医学   23篇
中国医学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3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沈强  卢全义  陈丹丹 《职业与健康》2014,(2):F0002-F0002,F0003
目的了解动物咬伤者流行病特征学及免疫效果,探讨综合防治策略。方法动物咬伤者为2008—2012年在随州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门诊收治的10 238例患者,全程狂太疫苗注射后15~30天抽取静脉血3 ml测其抗体,对阴性者加强注射1~4针后再测抗体。结果 2008—2012年动物咬伤呈逐年上升趋势;从10岁逐渐上升,至40岁年龄组后逐渐下降,40岁年龄组最多,占17.56%;以青壮年居多。男性占54.52%,女性占45.48%。农村占66.97%,城市占17.97%。7、8、9月占总咬伤数的44.34%,高峰月为9月,占17.97%。动物种类以犬最多,猫次之;但鼠、兔、金丝熊、黄鼠狼、狗獾、猪时有伤人,全程免疫后狂犬病抗体阳转率达97.30%。结论该市动物咬伤呈逐年上升趋势。应对犬、猫及宠物进行预防接种和对民众进行健康教育,提高自我保护意识,有效预防人类狂犬病。  相似文献   
32.
王越  张敏  谢明水 《天津中医药》2024,41(4):517-525
[目的] 探究18β-甘草次酸(18β-GA)通过调控莫洛尼小鼠白血病病毒前病毒插入位点1(PIM1)对宫颈癌细胞及裸鼠移植瘤自噬与凋亡的影响。[方法] 以浓度梯度(50、100、150 μmol/L)18β-GA作用于宫颈癌Hela细胞,明场与免疫荧光染色观测细胞形态变化,AutoDock Vina软件对18β-GA与PIM1进行分子对接。用100 μmol/L 18β-GA处理敲低及过表达PIM1的Hela细胞,四甲基偶氮唑盐(MTT)比色法检测增殖抑制率,蛋白印迹检测蛋白表达变化。以Hela细胞构建裸鼠宫颈癌移植瘤模型,成瘤后随机分为18β-GA实验组与对照组,每日分别灌胃100 mg/kg 18β-GA与等量生理盐水溶液。14 d后取移植瘤切片,行苏木精-伊红(HE)染色对比两组移植瘤组织形态,免疫荧光染色与蛋白印迹检测对比移植瘤蛋白表达水平。[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随着18β-GA作用浓度的增加,PIM1、B细胞淋巴瘤-2(BCL-2)表达降低,自噬蛋白Beclin-1表达升高,细胞增殖抑制率增高(P<0.05)。敲低PIM1与敲低PIM1后加18β-GA处理组比较细胞增殖抑制率、PIM1、Beclin-1与BCL-2表达水平无明显差异(P>0.05),而过表达PIM1与过表达PIM1后加18β-GA处理组比较上述结果有显著差异(P<0.05)。18β-GA可以与PIM1稳定结合于PHE-100,结合能为 -7.3 kcal/mol。18β-GA可抑制裸鼠移植瘤组织中PIM1与白细胞介素-6(IL-6)表达,降低信号转导和转录激活因子3(STAT3)磷酸化,进而抑制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抗凋亡蛋白BCL-2表达,增加Beclin-1表达(P<0.05)。[结论] 18β-GA通过抑制PIM1进而下调BCL-2促进Beclin-1表达,促进宫颈癌细胞自噬与凋亡,减少裸鼠移植瘤STAT3磷酸化,降低PCNA、IL-6表达,进而发挥对Hela宫颈癌小鼠的抑瘤作用。  相似文献   
33.
目的:了解随州市曾都区幼儿园、中小学校饮水卫生状况。规范学校学生饮用水卫生管理,防止因饮用水污染而引起的学生介水肠道传染病的发生。方法:对随州市曾都区61所幼儿园、中小学的生活饮用水,按国家生活饮用水相关卫生标准检验和评价。结果:本次调查的随州市曾都区内的幼儿园、中小学校饮用水水质合格率仅为11.1%,主要污染物有细菌总数、总大肠菌群、电导率、锰、浑浊度、铁;饮水机出水口纯净水与原桶装纯净水有显著差异。结论:随州市曾都区学校饮用水水质卫生质量不容乐观,应落实相应的消毒措施,加强校内饮水机卫生管理,保证饮用水安全。  相似文献   
34.
目的研究乙肝免疫球蛋白(HBIG)联合乙肝疫苗阻断乙型肝炎病毒(HBV)母婴传播的效果,探讨阻断乙肝母婴传播的方法。方法按自愿原则将随州市曾都区HBsAg阳性孕妇319例分为实验组、对照组。实验组156例孕妇,于妊娠第28,32,36周肌肉注射HBIG 200IU及10μg基因乙肝疫苗,新生儿出生12h内、1月、6月龄各注射HBIG 100IU及5μg乙肝疫苗。对照组HBsAg阳性孕妇163例,不用药,仅新生儿出生后12h内、1月、6月龄接种乙肝疫苗每次5μg。所有新生儿均随访至3岁。乙肝标志物检测采用酶联免疫法,HBV-DNA病毒载量采用核酸扩增(PCR)荧光定量方法。结果实验组新生儿宫内感染率(6.41%)低于对照组(16.57%),新生儿HBsAb阳性率(22.44%)高于对照组(4.91%),1年后实验组幼儿HBV感染率(1.28%)低于对照组(13.50%),HBsAb阳性率(95.87%)高于对照组(88.39%),以上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3年后实验组幼儿HBV感染率为1.90%,低于对照组(14.7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6.10,P<0.001);但实验组、对照组幼儿HBsAb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应用乙肝免疫球蛋白联合乙肝疫苗,能有效地阻断乙肝母婴宫内及生长过程中的感染,提高婴儿乙肝表面抗体应答率,有效地保护儿童健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