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6509篇
  免费   4056篇
  国内免费   5457篇
耳鼻咽喉   837篇
儿科学   477篇
妇产科学   843篇
基础医学   3894篇
口腔科学   1325篇
临床医学   4304篇
内科学   4157篇
皮肤病学   462篇
神经病学   1920篇
特种医学   1449篇
外国民族医学   7篇
外科学   3366篇
综合类   7345篇
现状与发展   11篇
一般理论   3篇
预防医学   3313篇
眼科学   1049篇
药学   4273篇
  57篇
中国医学   4486篇
肿瘤学   2444篇
  2024年   139篇
  2023年   1338篇
  2022年   2364篇
  2021年   2804篇
  2020年   2650篇
  2019年   1651篇
  2018年   1435篇
  2017年   1235篇
  2016年   1640篇
  2015年   2010篇
  2014年   3422篇
  2013年   2835篇
  2012年   3805篇
  2011年   3826篇
  2010年   2422篇
  2009年   2043篇
  2008年   1510篇
  2007年   2034篇
  2006年   1636篇
  2005年   1065篇
  2004年   753篇
  2003年   606篇
  2002年   494篇
  2001年   358篇
  2000年   312篇
  1999年   296篇
  1998年   260篇
  1997年   236篇
  1996年   176篇
  1995年   135篇
  1994年   101篇
  1993年   87篇
  1992年   79篇
  1991年   85篇
  1990年   78篇
  1989年   56篇
  1988年   31篇
  1987年   11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991.
目的:探讨长期有氧运动对心梗后心力衰竭(心衰)大鼠模型左心室及交感神经重塑(结构重塑与功能重塑)的影响,为心衰的机制研究及康复治疗提供科学依据和有效方法。方法:健康雄性Wistar大鼠通过结扎冠状动脉前降支建立心梗后心衰模型,术后4周随机分为假手术安静组(S组)、心衰安静组(H组)和心衰运动组(HE组)。HE组进行10周跑台训练,S组和H组保持安静状态。超声心动术检测心脏结构与功能,即左室舒张期内径(LVIDd)、左室收缩期内径(LVIDs)、左室舒张期前壁厚度(LVAWDd)、左室收缩期前壁厚度(LVAWDs)、左室舒张期后壁厚度(LVPWDd)、左室收缩期后壁厚度(LVPWDs)、缩短分数(FS)和左室射血分数(LVEF);Masson染色进行心脏组织病理学观察并获得心肌胶原容积分数(CVF);高压液相色谱法检测心肌和血浆去甲肾上腺素(NE)水平;经皮下引导电极连续采集心电信号,对自主神经功能参数——心率变异性(HRV)进行频域分析,包括总功率谱(TP)、归一化低频功率谱(LFn)、归一化高频功率谱(HFn)和LF/HF比值;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心肌I型胶原(Col-I)、III型胶原(Col-III)、心房钠尿因子(ANF)、α-肌球蛋白重链(α-MHC)、β-肌球蛋白重链(β-MHC)和肌质网Ca2+-ATP酶(SERCA2a)mRNA表达,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心肌神经生长因子(NGF)及其受体(Trk A)和酪氨酸羟化酶(TH)蛋白表达。结果:(1)与S组比较,H组体重(BW)、LVIDd、FS、LVEF、TP、HFn、α-MHC和SERCA2a的mRNA,NGF、Trk A和TH的蛋白表达降低(P0.05);左室重量(LVW)、左室质量指数(LVMI)、LVAWDd、LVAWDs、LVPWDd、LVPWDs、CVF、血浆和心肌NE含量、LFn、LF/HF、ANF、β-MHC、Col-I和Col-III的mRNA表达升高(P0.05)。(2)与H组比较,HE组LVW、LVMI、LVIDd、FS、LVEF、TP、HFn、α-MHC和SERCA2a的mRNA,NGF、Trk A和TH的蛋白表达升高(P0.05);CVF、血浆和心肌NE含量、LFn、LF/HF、ANF、β-MHC、Col-I和Col-III的mRNA表达降低(P0.05)。结论:长期有氧运动可抑制心梗后心衰大鼠左室重塑与交感神经重塑,心功能和自主调节改善。  相似文献   
992.
目的:探讨抑制白血病K562细胞叉头框蛋白M1(Fox M1)是否增强细胞对高三尖杉酯碱(HHT)的敏感性。方法:HHT以不同浓度(0、0.015、0.030和0.045μmol/L)和最低起效浓度不同时间(0.015μmol/L,0、24、48和72 h)作用于K562细胞,real-time PCR和Western blot检测Fox M1 mRNA和蛋白表达;以0.015μmol/L HHT作用K562细胞后转染Fox M1 siRNA,观察沉默K562细胞Fox M1后细胞对HHT的敏感性、细胞增殖和凋亡效应以及Fox M1相关靶分子c-Myc和Sp1表达状况。结果:随着HHT浓度增加和时间延长Fox M1表达逐渐降低,说明HHT抑制K562细胞Fox M1表达;HHT处理K562细胞后转染Fox M1 siRNA,细胞生长和克隆形成显著下降,细胞凋亡增加,因此抑制Fox M1可增加K562细胞对HHT的敏感性;Fox M1 siRNA组c-Myc和Sp1表达显著降低,表明Fox M1可正性调控c-Myc和Sp1表达。结论:HHT可以抑制白血病K562细胞Fox M1表达,干扰Fox M1可增强细胞对HHT的敏感性。  相似文献   
993.
目的:通过比较研究GD患者131I、甲巯咪唑治疗外周血中Th17细胞、IL-17的变化,探讨Th17细胞在GD发病机制中的作用及意义。方法:收集初诊的GD患者31例采用131I治疗,30例采用甲巯咪唑(MMI)治疗,分别在治疗前(T0)及治疗后1个月(T1)、3个月(T3)进行相关指标测定。另选年龄、性别匹配的29例正常人作为正常对照组。应用流式细胞仪技术检测外周血中Th17细胞比例。采用ELISA法检测各组血清IL-17水平。结果:2种治疗方案T0组外周血Th17细胞及IL-17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131I治疗组外周血Th17细胞及IL-17水平在T0、T1、T3组中水平逐渐下降,仍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MMI治疗组变化无统计学差异(P0.05)。采用双变量相关性分析得出Th17细胞比例与IL-17水平呈正相关(r=0.758,P0.05),且两者与甲状腺相关抗体呈正相关。结论:Th17细胞、IL-17在初发GD中高表达,Th17细胞可能参与了GD的发病过程。另外,放射性131I可能通过影响Th17细胞及IL-17起到治疗GD的作用。  相似文献   
994.
目的:考察5-HTR1A基因rs6295多态性、负性生活事件与攻击行为的关系。方法:采用青少年生活事件量表、Achenbach青少年行为自评量表对715名初中生进行测量,并筛选出高、低攻击组被试共153名进行DNA分型。结果:rs6295多态性主效应不显著,负性生活事件可以显著正向预测青少年攻击行为,二者存在交互作用趋势,但未达到显著性水平。结论:负性生活事件是青少年攻击行为的重要影响因素,但其与rs6295多态性的交互效应尚有待进一步验证。  相似文献   
995.
目的:缺血性视网膜损伤是眼科常见的一种临床表现,对其进行研究需要建立缺血性视网膜损伤模型。采用生理盐水前房加压灌注法制作高眼压模型是最为常用的一种造模方法,但目前国内尚未有这种专用的模型制作装置。针对这种情况,我们设计了一种动物视网膜压力仪,用于制备缺血性视网膜损伤模型。方法:该装置采用压缩空气作为压力源,以气-液隔离器为施压执行器,通过压力传感器检测压力,用控制器控制压力和加压时间,并且控制器采用模块化设计方法进行设计,其压力的控制采用通用的智能工业调节器来实现,时间控制采用通用的智能时间继电器来实现。结果:该装置可自动按设定的时间对眼前房施加压力,并且时间准确,压力恒定。结论:该装置压力稳定,定时准确,可根据实验需要设定压力的大小和定时时间。预先设定压力和定时时间后,整个实验过程自动进行。使用该装置不仅保证了实验过程的一致性,使实验操作更加规范和严谨,而且提高了工作效率。该装置性能可靠,结构简单,制作容易,操作简单,使用方便。  相似文献   
996.
目的探讨无精子症和严重少精子症与遗传因素的关系。方法对69例无精子症和严重少精子症患者进行外周血染色体G显带核型分析,运用多重PCR技术检测Y染色体AZF基因家族AZFa、AZFb、AZFc三个区域中的6个序列标签位点(sequencet agged sites,STS)微缺失。结果 69例无精子症和严重少精子症患者中有染色体异常12例,Y染色体微缺失14例,其中有4例患者既存在染色体异常,又存在Y染色体微缺失。结论无精子症和严重少精子症与遗传缺陷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997.
There were rapid shifts of the dominant species in the Bohai Sea from the 1950s to the 1990s, with large-sized, high-valued species (e.g., Small Yellow Croaker Larimichthys polyactis and Largehead Hairtail Trichiurus lepturus) being replaced by small-sized, low-valued species (e.g., Japanese Anchovy Engraulis japonicus and Hairfin Anchovy Setipinna taty). From the 1990s to the present, the Small Yellow Croaker and some of the small-sized species (Hairfin Anchovy and Dotted Gizzard Shad Konosirus punctatus) have become the dominant species. The food web is now simple, with species from relatively low trophic levels controlling the energy flow within the fishery ecosystem. Along with the shift in community structure, the abundance of dominant species changed, the diversity of fish species and species number density decreased, and interannual and seasonal variations in species number density were found. Fish abundance had a decreasing trend and fish interannual and seasonal distribution greatly changed. Variation in the sizes of the ecological niches of the dominant species regulated the succession of the fish community, and the alteration of ecological niches caused changes in the fishery community.

Received August 11, 2014; accepted September 30, 2015  相似文献   

998.
999.
100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