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37篇
  免费   220篇
  国内免费   67篇
耳鼻咽喉   14篇
儿科学   3篇
妇产科学   5篇
基础医学   67篇
口腔科学   27篇
临床医学   223篇
内科学   116篇
皮肤病学   9篇
神经病学   24篇
特种医学   31篇
外国民族医学   1篇
外科学   205篇
综合类   439篇
现状与发展   1篇
预防医学   415篇
眼科学   23篇
药学   189篇
中国医学   89篇
肿瘤学   43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30篇
  2022年   64篇
  2021年   72篇
  2020年   86篇
  2019年   66篇
  2018年   59篇
  2017年   35篇
  2016年   46篇
  2015年   37篇
  2014年   151篇
  2013年   114篇
  2012年   215篇
  2011年   183篇
  2010年   161篇
  2009年   92篇
  2008年   54篇
  2007年   110篇
  2006年   80篇
  2005年   36篇
  2004年   37篇
  2003年   37篇
  2002年   51篇
  2001年   16篇
  2000年   25篇
  1999年   26篇
  1998年   10篇
  1997年   12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2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62.
63.
目的:探讨不同密度胸腺囊肿CT表现差异及其病理基础。方法:回顾分析手术病理证实的45例实性密度胸腺囊肿和23例液性密度胸腺囊肿CT表现及其病理改变。结果:胸腺囊肿密度与囊肿大小有相关性(P<0.01)。实性密度囊肿形态多较规则,液性密度囊肿以不规则、沿大血管间隙塑形多见,组间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泪滴状及三角状在2组均可见,组间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性密度囊肿多不膨隆于胸腺轮廓,与液性密度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实性密度胸腺囊肿病理表现为有分泌功能的假复层纤毛柱状上皮或纤毛柱状上皮覆盖,囊壁上皮细胞排列较密实,囊液多浑浊;液性密度胸腺囊肿被覆表面为无分泌功能扁平或柱状上皮为主,排列稀疏甚至缺失,基层薄弱,囊液往往较清亮。囊肿密度与被覆上皮类型有相关性(P<0.05)。结论:胸腺实性密度囊肿与液性密度囊肿影像学表现有差异,病理基础对理解不同表现胸腺囊肿有帮助。  相似文献   
64.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慢血流(coronary slow flow,CSF)患者的血管内皮功能。方法选择因胸痛行冠状动脉造影的患者40例,根据造影结果分为CSF组20例和对照组20例。2组分别于静息和多巴酚丁胺负荷试验结束时立即抽取血标本,检测血浆内皮素1、血清NO浓度,并进行比较。结果 CSF组静息时血浆内皮素1浓度较对照组升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药物负荷试验后血浆内皮素1浓度较对照组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37.60±6.93)ng/L vs(14.16±5.73)ng/L,P<0.01]。CSF组静息时和药物负荷试验后血清NO浓度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42.36±9.72)μmol/L vs(50.39±9.77)μmol/L,(24.88±9.28)μmol/L vs(61.06±8.20)μmol/L,P<0.01)]。结论 CSF患者无论静息或者药物负荷状态下均存在内皮素1及NO平衡失调,负荷状态下这种平衡失调现象更加明显。  相似文献   
65.
骨韧带样纤维瘤外科手术疗效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张嘉锴  庞清江 《中国骨伤》2013,26(8):696-699
目的:探讨骨韧带样纤维瘤外科手术治疗效果。方法:自2000年6月至2010年6月,手术治疗15例骨韧带样纤维瘤患者,男4例,女11例;年龄18~64岁,平均39岁。部位分别是股骨上段4例、股骨下段3例、胫骨下段2例、肱骨上段1例、肱骨下段1例、肩胛骨1例、耻骨支1例、髂骨1例、胸骨柄1例。15例中1例行单纯病灶内刮除,14例按手术方式分两组,广泛切除组(7例),扩大刮除加灭活组(7例)。观察术后复发情况,采用Enneking功能评分对术后恢复情况进行评定。结果:15例患者均获随访,时间18~132个月,平均56个月。未发现转移。复发2例,1例为单纯病灶内刮除,1例为广泛切除组,复发率13.3%(2/15)。根据Enneking功能评估标准,广泛切除组术后(21.6±3.8)分,扩大刮除加灭活(28.3±1.3)分。广泛切除组优2例,良5例;扩大刮除加灭活组优7例。结论:扩大刮除加灭活手术较广泛切除组功能恢复更好,在重建较为困难的特殊部位建议优先考虑。  相似文献   
66.
王伟斌  庞清江 《临床骨科杂志》2013,16(3):278-279,282
目的探讨人工肱骨头置换治疗老年肱骨近端粉碎性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人工肱骨头置换治疗16例老年肱骨近端粉碎性骨折患者。结果患者均获随访,时间10~37个月。末次随访时ASES评分为64~94(89.1±4.5)分;Constant评分为53~95(85.7±7.2)分;VAS评分为0~5(2.7±0.6)。肩关节活动度前屈上举为90°~150°(128.1°±8.4°),外展为50°~120°(85°±10.5°),外旋为30°~40°(35.0°±2.3°),内旋为L2~T10水平。患者对于疼痛的满意度为93.8%(15/16),功能恢复的满意度为87.5%(14/16)。结论严格掌握手术适应证,选择良好的手术时机,规范缜密的手术计划及操作,术后长期、完善的康复治疗,应用人工肱骨头置换治疗老年肱骨近端粉碎性骨折可获得满意的效果。  相似文献   
67.
目的评价钉棒系统分别行颈椎侧块及椎弓根固定后的初始稳定性,为临床应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取8具新鲜冷冻人体颈椎标本,切断C4、5棘上韧带、棘间韧带、双侧关节囊,制成C4、5后柱不稳损伤模型,每个标本分别行正常标本、双侧C4、5侧块及椎弓根固定标本三维运动范围测定。结果两种内固定组的三维运动范围均明显小于正常组,椎弓根固定组三维运动组小于侧块螺钉固定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颈椎后柱损伤模型中,用钉棒系统分别行侧块及椎弓根固定后均能明显提高脊柱三维稳定性,椎弓根内固定稳定性优于侧块钉棒系统。  相似文献   
68.
目的比较前后路经C1、2关节突螺钉固定的效果,并测定经双侧关节突螺钉固定后的稳定性,为临床操作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南方医科大学解剖教研室提供的8具新鲜冷冻人体颈椎标本(包括颅底骨-T1椎体),切断寰椎横韧带和齿状突,制成寰枢关节不稳损伤模型,每个标本分别行正常标本、寰枢关节不稳标本、前路双侧C1、2关节突螺钉固定标本及后路双侧C1、2关节突螺钉固定标本行三维运动范围测定。结果所有内固定组的三维运动范围均明显小于损伤组及完好组,前路经1、2、关节突螺钉和后路经C1、2关节突螺钉固定的稳定性无昵显差异。结论前、后路双侧经C1、2关节突螺钉固定后明显提高椎体三维稳定性,是临床上可靠的固定方法。  相似文献   
69.
ObjectivesThe use of hematoma expansion (HE) in intracerebral hemorrhage (ICH) patients is limited due to its low sensitivity. Perihematomal edema (PHE) has been considered an important marker of secondary brain injury after ICH. Enrolling PHE expansion to redefine traditional ICH expansion merits exploration.Materials and methodsThis study analyzed a cohort of patients with spontaneous ICH. The hematoma and PHE were manually segmented. Logistic regression analysis was utilized to identify risk factors for poor outcomes. 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curve analysis was performed to calculate the predictive values of PHE expansion and HE. Poor neurological outcome was defined as a modified Rankin Scale score of 4-6 at 90 days.ResultsOverall, 223 target patients were enrolled in the study. Multivariable analysis showed the larger PHE expansion is the independent risk factors for poor prognosis. The predictive value of absolute PHE expansion (AUC=0.776, sensitivity=67.9%, specificity=77.0%) was higher than that of absolute HE (AUC=0.573, sensitivity=41.7%, specificity=87.1%) and HE (>6 ml) (AUC=0.594, sensitivity=23.8%, specificity=95.0%). The best cutoff for early absolute/relative PHE expansion resulting in a poor outcome was 5.96 ml and 31%.ConclusionsEarly PHE expansion was associated with a poor outcome, characterized by a better predictive value than HE.  相似文献   
70.
目的对现有椎体成形术与非手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OVCF)安全性的随机对照研究(RCT)进行系统评价,从而为合理、科学地认识椎体成形术后椎体及相邻椎体再骨折提供统计学依据,并用于指导临床及下一步科研。方法全面检索所有关于椎体成形术与非手术治疗OVCF安全性的RCT文献,严格按照纳入及排除标准筛选文献,并对结果进行Meta分析。结果最终纳入7篇RCT文献,共计782名患者,其中椎体成形术组377名患者,非手术治疗组405名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椎体成形术组和非手术治疗组椎体及相邻椎体再骨折发生率在治疗后1、3、6、12和24个月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本研究支持椎体及相邻椎体再骨折的发生可能是骨质疏松症的自然病程这一假说,不是椎体成形术的并发症,抗骨质疏松治疗能很好地降低此种风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