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82篇
  免费   52篇
  国内免费   19篇
耳鼻咽喉   5篇
儿科学   1篇
妇产科学   5篇
基础医学   66篇
口腔科学   2篇
临床医学   93篇
内科学   39篇
皮肤病学   14篇
神经病学   7篇
特种医学   23篇
外科学   111篇
综合类   210篇
预防医学   139篇
眼科学   14篇
药学   77篇
中国医学   28篇
肿瘤学   19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26篇
  2021年   38篇
  2020年   45篇
  2019年   16篇
  2018年   19篇
  2017年   10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21篇
  2014年   77篇
  2013年   88篇
  2012年   91篇
  2011年   81篇
  2010年   68篇
  2009年   72篇
  2008年   43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16篇
  2005年   19篇
  2004年   29篇
  2003年   14篇
  2002年   13篇
  2001年   12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5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21.
Currently, there are several treatments for osteoporosis however; they all display some sort of limitation and/or side effects making the need for new treatments imperative. We have previously demonstrated that NMP is a bioactive drug which enhances bone regeneration in vivo and acts as an enhancer of bone morphogenetic protein (BMP) in vitro. NMP also inhibits osteoclast differentiation and attenuates bone resorption.In the present study, we tested NMP as a bromodomain inhibitor and for osteoporosis prevention on ovariectomized (OVX) induced rats while treated systemically with NMP. Female Sprague–Dawley rats were ovariectomized and weekly NMP treatment was administrated 1 week after surgery for 15 weeks. Bone parameters and related serum biomarkers were analyzed. 15 weeks of NMP treatment decreased ovariectomy-induced gained weight in average by 43% and improved bone mineral density (BMD) and bone volume over total volume (BV/TV) in rat femur on average by 25% and 41% respectively. Moreover, mineral apposition rate and bone biomarkers of bone turnover in the treatment group were at similar levels with those of the Sham group.Due to the function of NMP as a low affinity bromodomain inhibitor and its mechanism of action involving osteoblasts/osteoclasts balance and inhibitory effect on inflammatory cytokines, NMP is a promising therapeutic compound for the prevention of osteoporosis.  相似文献   
22.
目的 探讨早期应用替罗非班对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ST segment elevation myocardial infarction,STEMI)患者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治疗疗效的影响.方法 自2009年1月至2012年1月,将186例接受急诊PCI治疗的STEMI患者分为2组:A组为实验组,为早期应用替罗非班的患者共95例,均于PCI治疗前使用;B组为对照组,常规治疗组,未使用替罗非班的患者共91例.分析两组PCI治疗前、后的临床状况、造影血流情况[心肌梗死溶栓(thrombolysis in myocardial infarction,TIMI)血流分级、TIMI心肌灌注分级(TIMI myocardial perfusion,TMP)]及出血事件.记录住院期间及随访6个月内的主要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结果 所有患者均成功行急诊PCI治疗.两组间的基础临床情况及术前造影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B组比较,A组PCI治疗后TIMIⅢ级血流的比例(96.5% vs.81.2%,P<0.05)、TMPⅡ级以上血流的比例(96.8% vs.84.2%,P<0.05)均明显增高,发生无复流现象的比例(5.6% vs.13.2%,P<0.05)则明显减少,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两组住院期间主要心血管事件、出血事件的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随访的6个月期间内,A组主要心血管事件较B组明显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在STEMI急诊PCI治疗患者中,早期应用替罗非班能有效预防无复流现象的发生,改善靶血管前向血流,挽救更多存活心肌及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23.
目的探讨二甲双胍对胰腺癌干细胞自我更新及其Notch信号通路活性的影响。方法通过细胞球培养法获取Panc1胰腺癌干细胞。通过CCK-8检测二甲双胍对Panc1普通胰腺癌细胞和胰腺癌干细胞的半数抑制浓度(IC 50)。通过CCK-8检测二甲双胍对Panc1胰腺癌干细胞自我更新能力的抑制;通过实时定量PCR检测二甲双胍对Panc1胰腺癌干细胞中Notch4、DLL1、DLL3、Jagged1和HES1 mRNA水平的影响。结果Panc1普通胰腺癌细胞悬浮培养于干细胞培养基后,全部细胞聚集成球状、团块状;5 d后悬浮培养得到的Panc1胰腺癌干细胞与Panc1普通胰腺癌细胞相比体积小,呈梭形或圆形。二甲双胍对Panc1普通胰腺癌细胞的IC 50为27.97 mmol/L,对Panc1胰腺癌干细胞的IC 50为16.10 mmol/L。在加入20 mmol/L二甲双胍后,体外培养的Panc1胰腺癌干细胞增殖能力明显受到抑制(P<0.01),细胞中Notch4、DLL1、DLL3、Jagged1、HES1 mRNA水平明显下调(P<0.01)。结论二甲双胍对Panc1胰腺癌干细胞的IC 50低于对Panc1普通胰腺癌细胞的IC 50,提示Panc1胰腺癌干细胞对二甲双胍更为敏感;二甲双胍可抑制Panc1胰腺癌干细胞自我更新,并可显著抑制其Notch信号通路活性,提示抑制该通路活性可能是二甲双胍抑制胰腺癌干细胞自我更新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24.
目的:探讨应用消积排通散联合手术及电子线治疗瘢痕疙瘩的,陆床效果。方法:对120例瘢痕疙瘩分3组对比研究,A组行手术+注射治疗,B组行手术+电子线治疗,c组行手术+电子线+中药治疗。三组患者均经过I~2月一个疗程的治疗,随访观察临床疗效。用统计学方法比较三组患者临床疗效。结果:手术+电子线+中药方法治疗的患者疗效稳定,复发几率最低。结论:对于瘢痕疙瘩,消积排通散联合手术及电子线治疗的方法明显优于其他方法,且复发几率降低,患者满意度更好。  相似文献   
25.
目的构建针对N-乙酰氨基葡萄糖转移酶Ⅴ(GnT-Ⅴ)的小片段发夹状RNA(shRNA)表达质粒,研究shRNA表达质粒沉默GnT-Ⅴ基因后对前列腺癌PC-3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方法设计针对GnT-Ⅴ基因的小干扰RNA(siRNA)靶序列,构建shRNA表达载体并转染PC-3细胞,通过G418筛选,建立稳定表达GnT-Ⅴ基因的细胞株,采用RT-PCR和蛋白质印迹检测GnT-ⅤmRNA和蛋白的表达,并通过CCK-8增殖实验、流式细胞仪评价GnT-ⅤshRNA对前列腺癌PC-3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结果成功构建了GnT-ⅤshRNA表达质粒,且该质粒明显下调GnT-Ⅴ的表达;PC-3细胞GnT-Ⅴ/1079的mRNA和蛋白质水平的抑制率分别为76.5%和67.0%,对PC-3细胞呈明显抑制效应;CCK-8增殖实验显示,与对照组相比,PC-3GnT-Ⅴ/1079的增殖受到明显抑制(P<0.01),以48h为著;流式细胞仪检测结果表明,PC-3GnT-Ⅴ/1079的凋亡率明显增加(P<0.05)。结论 shRNA GnT-Ⅴ能显著降低GnT-Ⅴ基因的表达水平,从而有效抑制PC-3细胞增殖,并促进细胞凋亡,该GnT-Ⅴ的siRNA序列可能成为治疗前列腺癌的有效靶点。  相似文献   
26.
目的 探讨血清脂蛋白相关性磷脂酶A2(Lp-PLA2)含量与急性脑梗死患者脑损伤程度的相关性.方法 对比32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与20例健康者血清Lp-PLA2含量,并根据神经功能缺失评分及梗死面积分别将急性脑梗死患者分为轻度神经损伤、中度神经损伤和重度神经损伤3个亚组和小面积梗死、中面积梗死及大面积梗死3个亚组.分析血清Lp-PLA2含量与神经功能缺失程度及梗死面积的相关性.结果 急性脑梗死组血清Lp-PLA2含量明显高于健康组(P<0.05).且经单因素方差分析,神经损伤程度亚组和梗死面积亚组,组间血清Lp-PLA2含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均存在显著相关性(P〈0.05).结论 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Lp-PLA2水平明显升高,可用于评估患者的神经损伤程度和梗死面积.  相似文献   
27.
目的探讨胫骨横向骨搬移术对糖尿病足患者血清中血管生成相关因子表达的影响。方法回顾分析2018年1月-12月收治的10例Wagner 4期糖尿病足患者临床资料,男5例,女5例;年龄51~70岁,平均59.2岁。糖尿病病程2~60个月,平均24.2个月;糖尿病足病程30~120 d,平均54.1 d。分别于术前1 d及术后1、4、11、18、28、35 d抽取外周静脉血,离心取血清采用ELISA法检测血管生成相关因子VEGF、bFGF、EGF、PDGF的表达水平。结果患者血清VEGF、bFGF及EGF表达水平均在术后11 d突然升高,11、18、28、35 d各因子表达水平均显著高于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DGF表达水平于术后18 d突然升高,18、28、35 d PDGF表达水平显著高于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胫骨横向骨搬移术治疗糖尿病足,早期可显著增加血清血管生成相关因子的表达,可能是其促进糖尿病足创面愈合的作用机制。  相似文献   
28.
目的:探讨改进外踝上穿支皮瓣的手术方法及临床效果。方法在解剖观测基础上设计以外踝上穿支升支为血管蒂,结扎其降支,在小腿外侧以腓动脉皮支穿出点连线为皮瓣轴线设计切取皮瓣,转位修复小腿中下段及足踝部皮肤软组织缺损。结果本组14例皮瓣全部成活,皮瓣面积7 cm&#215;12 cm~16 cm&#215;23 cm,穿支血管蒂长1.6~2.8 cm。术后随访6~18个月,皮瓣肤色与周围相近,略臃肿,外观较为满意,创区功能恢复好。结论解剖研究为临床外踝上穿支皮瓣手术提供解剖学依据,经改进的外踝上穿支皮瓣为足踝部大面积皮肤缺损的修复提供了一种实用性新方法。  相似文献   
29.
目的分析立体定向及三维CT引导经皮穿刺三叉神经半月节射频热凝(PRTTG)治疗三叉神经痛(TN)时产生心血管反应的原因及护理对策。方法对138例原发性TN患者局麻下行立体定向及三维CT引导下PRTTG,术中全程监测患者的心电图、心率、呼吸、血压、血氧饱和度。结果治疗TN 138例中,有16例患者在穿刺卵圆孔过程中出现心率和血压下降,所有138例患者在行射频热凝时均出现心率及血压的升高,经积极干预,无发生心脑血管意外等重大并发症。结论立体定向导航及三维CT引导下PRTTG,密切观察患者心电及血压变化,是减轻患者心血管反应、保证手术顺利完成的关键。  相似文献   
30.
目的探讨肢体软组织血管畸形合并巨大静脉瘤的介入栓塞治疗方法。 方法通过使用金属钢圈联合液体组织胶对5例肢体软组织血管畸形合并巨大静脉瘤进行栓塞治疗。对于复杂的动静脉畸形,使用组织胶充分栓塞异常血管团,阻断多支动脉供血以防止侧枝血管建立引起的复发。 结果5例肢体软组织血管畸形合并巨大静脉瘤栓塞后畸形血管完全闭塞,随访1~3年无复发。 结论介入栓塞治疗肢体软组织血管畸形合并巨大静脉瘤是一种创伤小、操作简便、疗效可靠的方法,关键是尽量将静脉瘤完全填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