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6篇
  免费   82篇
  国内免费   1篇
耳鼻咽喉   1篇
儿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11篇
临床医学   37篇
内科学   104篇
皮肤病学   1篇
神经病学   2篇
特种医学   2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41篇
预防医学   122篇
药学   7篇
中国医学   3篇
肿瘤学   5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20篇
  2021年   27篇
  2020年   38篇
  2019年   21篇
  2018年   24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12篇
  2015年   20篇
  2014年   22篇
  2013年   22篇
  2012年   29篇
  2011年   25篇
  2010年   15篇
  2009年   13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3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3 毫秒
21.
目的了解福州地区母乳中脂肪酸(FA)含量,研究其与乳母产褥期生活方式、膳食结构的关系,以指导乳母合理膳食和健康的生活方式。方法采用描述性横断面调查,选取产后42d居住于福州地区≥1年的健康乳母进行"乳母生活方式营养和健康状况调查",包括一般情况、产后30d膳食频率调查,并采集测定母乳中的FA含量。调查表与检测结果经核对、编码、赋值和EpiData数据双录入,用Excel软件、营养计算软件和SPSS 13.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评价。用非参数秩和检验(α=0.05)与Nemenyi多重比较(α=0.10)等统计方法分析FA与膳食结构、营养素摄入量的关系。结果完成问卷113份,采集母乳123份,调查完整且进行母乳脂肪酸分析的101份。母乳脂肪酸中饱和脂肪酸(SFA)含量为57.43%,单不饱和脂肪酸(MUFA)为27.75%,n-6系列多不饱和脂肪酸(n-6 PUFA)为14.43%,n-3 PUFA为0.74%,n-6PUFA/n-3PUFA为19.28,亚油酸/α-亚麻酸(LA/ALA)为26.24。平原和沿海者必需脂肪酸(EPA)高于山区(P1=0.08,P2=0.07);研究生及以上学历乳母的LA/ALA比值高于高中及以下学历者(P=0.06);专业人员及公务员的二十二碳六烯酸(DHA)高于待业在家者(P=0.06);而纯母乳喂养者SFA含量较低(P=0.046),MUFA较高(P=0.043)。结论母乳FA中LA/ALA比值较高,需增加亚麻籽油、苏籽油、大豆油和深海鱼类、贝壳类水生动物和海藻等富含n-3系列FA的食物摄入。同时母乳FA含量,特别是不饱和脂肪酸含量还受到地理环境、社会因素与喂养方式等因素的影响,值得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22.
目的研究及时接种乙肝疫苗首针与完成乙肝疫苗、百白破疫苗和麻疹疫苗全程免疫的关系。方法利用2006年全国乙肝血清流调福建省资料,采用χ2检验比较组间各因素差异,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影响完成3种疫苗全程免疫的影响因素,分层分析研究乙肝疫苗政策对上述关系的影响。结果本研究共有1 443名儿童纳入分析,χ2检验显示,乙肝疫苗首针接种不及时与及时组间(〉24hvs.≤24h)儿童完成3种疫苗全程免疫不同,及时组儿童显著高于不及时组儿童(χ2值分别为457.29,、42.96和74.95,P值均〈0.001)。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及时接种乙肝疫苗首针者完成乙肝、百白破和麻疹疫苗全程免疫的OR值(95%CI)分别为24.36(14.46~41.05)、1.71(1.28~2.29)和2.35(1.68~3.30)。城区儿童完成百白破、麻疹疫苗的OR值分别为0.59(0.45~0.77)和0.36(0.26~0.48)。分层分析显示,乙肝疫苗政策有效降低了及时接种乙肝首针与完成乙肝全程免疫的关系(政策实施前后OR分别为68.09和5.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及时接种乙肝首针能提高乙肝、百白破和麻疹疫苗全程免疫。  相似文献   
23.
目的 了解福建省HIV-1 新近感染者流行毒株的亚型分布和流行特征。方法 随机抽取福建省2011-2012 年使用BED捕获酶免疫试验检出的104 例新近感染者血样标本,采用反转录巢式PCR扩增,gagpolenv 基因片段,并测定和分析核酸序列。结果 目标人群中存在B亚型和01_AE、07_BC、08_BC、55_01B 四种流行重组型,其中以01_AE 和07_BC 流行重组型为主,分别占45.68%和35.80%。基因亚型的流行特征分析显示,亚型分布中01_AE 所占比例下降,07_BC 所占比例上升;性传播是主要感染途径,其中同性传播比例明显上升。结论 福建省HIV-1 流行毒株亚型分布众多,随着时间推移,亚型构成和传播途径已发生改变,应加强对HIV-1感染的分子流行病学趋势动态监测。  相似文献   
24.
目的 探讨孕前体重和孕期增重对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 采用前瞻性队列研究和整群抽样,对福建省妇幼保健院围产营养门诊既往无高血压、糖尿病、血脂异常等病史,且本次妊娠未发现心脏、肝脏、肾脏、甲状腺等器官疾病的单胎妊娠孕妇进行问卷调查,追踪其围产过程并发症、分娩方式及新生儿出生结局等。采用相关分析、χ2检验和logistic 回归分析孕前体重、孕期增重与妊娠结局的关系。结果 623 名孕妇纳入分析592 名(95%)。多因素logistic 回归分析显示,在控制相关混杂因素后,相比孕前适宜体重孕妇(BMI 18.5~24.0 kg/m2),孕前低体重(BMI<18.5 kg/m2)是低出生重量指数(PI)的危险因素(OR=2.34,95%CI:1.24~4.42),孕前超重(BMI>24.0 kg/m2)是高出生PI 的危险因素(OR=2.73,95%CI:1.12~6.68)。相比孕期增重适宜(孕期增重P15~P85)、增重不足(孕期增重<P15)的孕妇,发生早产、低出生体重儿、妊娠糖尿病和低出生PI的OR 值(95%CI)分别为4.85(1.35~17.51)、10.30(2.29~46.35)、2.29(1.07~4.93)和2.65(1.24~5.68);孕期增重过多孕妇(孕期增重>P85)生产巨大儿、高出生PI 和妊娠糖尿病的OR值(95%CI)分别为3.83(1.74~8.44)、2.39(1.14~5.01)和2.21(1.07~4.55)。结论 孕前低体重和超重均影响新生儿出生PI。孕期增重不足是早产、低出生体重儿、妊娠糖尿病和低出生PI 的危险因素,孕期增重过多是高出生PI 和妊娠糖尿病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25.

Purpose

A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 with a matched design was conducted during October 2008 and February 2010, aiming at reducing HIV-related stigma in healthcare settings.

Methods

Forty county hospitals in Fujian and Yunnan provinces of China were matched into pairs and randomized to either an intervention condition or a control condition. Forty-four service providers were randomly selected from each hospital, yielding a sample of 1,760. Intervention outcomes were assessed at baseline, 6 and 12 months based on venue-based pair comparisons. We identified and trained 30 popular opinion leaders in each intervention hospital among service providers to disseminate stigma-reduction messages to their peer providers.

Results

Hospital and participant characteristics were comparable between the intervention and control conditions. Thirteen out of twenty pairs of hospitals showed significant reduction in the stigma outcome measure at the 6-month follow-up assessment. For most hospitals, the intervention effects were maintained at the 12-month follow-up assessment. Among the 13 pair of hospitals, which showed intervention effects at 6 months, eight were in Fujian and five were in Yunnan. The non-significant hospitals at 6 months had more beds than significant hospitals. However, the difference did not reach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

Conclusions

A matched design and venue-based analysis provide more insight in assessing intervention effects for facility-based intervention trials. The identification of venue-based or hospital characteristics that are associated with intervention efficacy provides additional implications for the adaptation and implementation of future interventions.  相似文献   
26.
福建省2005~2007年流行性腮腺炎流行病学特征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了解福建省2005~2007年流行性腮腺炎(流腮)流行病学特征,为实施扩大国家免疫规划控制流腮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2005~2007年福建省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和公共卫生突发事件报告系统的流腮疫情资料进行分析。结果福建省2005~2007年共报告流腮病例17673例,年平均发病率为16.6600万,发病有明显的季节性,4~7月为流腮发病高峰。发病年龄主要集中在15岁以下学生和儿童,占报告病例总数的84.65%,5~9岁组发病数最高,计7042例,占发病总数的39.85%。流腮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总起数占全省丙类传染病的70.45%,暴发总病例数的55.45%。暴发地区农村明显高于城市,所有暴发均发生在中小学。结论腮腺炎是有疫苗可预防的传染病,把腮苗纳入儿童免疫规划能有效控制流腮的流行。  相似文献   
27.
目的探索福建省人体感染蛔虫易感因素。方法采用改良加腾厚涂片法(Ka-to-Katz)检查蛔虫卵;采用1:1的个体匹配方法,选择200例蛔虫感染者和200例健康的对照组进行回顾性研究,应用条件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结果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出职业、文化程度、家庭人均收入、便后洗手、生吃蔬菜、喝生水、赤脚下地劳动等7因素有显著意义;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最终引入模型的便后洗手、喝生水、赤脚下地劳动等3个因素有显著意义(P〈0.05)。结论影响蛔虫感染的主要危险因素是便后不洗手、喝生水、赤脚下地劳动。  相似文献   
28.
目的了解福建省胃癌高发和中发区的居民血清胃蛋白酶原(PG)水平和幽门螺杆菌(Hp)感染状况。方法采集胃癌高发的长乐市和中发的同安区居民血清样本,以ELISA法检测血清胃蛋白酶原I、II(PG I、PG II)和Hp抗体。结果长乐市和同安区居民的血清PG I分别为110.8μg/L和131.0μg/L;PG II分别为13.9μg/L和14.7μg/L;两者的比值(PG I/II)分别为7.9和8.7;Hp感染率分别为49.6%和33.5%。结论两地居民的血清PG水平与Hp感染率有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29.
目的了解福建省艾滋病病毒(HIV)感染者/艾滋病(AIDS)患者接受抗病毒治疗后生存时间的影响因素,为进一步改善患者的生存状况,提高抗病毒治疗工作质量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利用国家统一的中国疾病预防控制系统艾滋病综合防治信息系统中福建省治疗数据信息,使用SPSS 15.0进行相关分析。通过筛选,本次研究共纳入1 061例患者,死于AIDS相关疾病66例(6.22%)。结果 Cox比例风险模型分析结果表明,基线CD4+T淋巴细胞计数<200、基线时患者有持续或间断发热影响患者抗病毒治疗后生存时间。结论结合抗病毒治疗生存时间影响因素分析,在疾病早期符合抗病毒治疗标准时尽早开始治疗对患者生存预后有益。  相似文献   
30.
目的了解莆田市秀屿港蝇类种类、种群密度与季节消长。方法选择码头、生活区为观察点,调查不同环境蝇类组成和种群密度,观察重要蝇种季节消长。每月观察2次,以笼诱法计算种群密度。结果本调查于2003~2004年在秀屿港共捕获各种蝇类9757只,隶属5科25属31种,平均密度指数为106.05只/(笼·d)。家蝇是当地优势蝇种,占全部捕获蝇数的33.07%,其次是市蝇和丝光绿蝇,分别占全部捕获蝇数的19.37%和18.64%。当地蝇类于2~12月均可捕获,3月种群密度明显上升,5月为活动高峰期。重要蝇种家蝇于5~7月为活动高峰,大头金蝇于7月为活动高峰,而巨尾阿丽蝇则于5月为活动高峰。结论秀屿港蝇类种类丰富,种群密度较高,环境整治是控制蝇类种群密度的根本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