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9篇
  免费   9篇
  国内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3篇
临床医学   3篇
内科学   7篇
神经病学   2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3篇
综合类   10篇
预防医学   2篇
药学   55篇
中国医学   1篇
肿瘤学   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21篇
  2020年   14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0 毫秒
21.
周婷  李青叶  侯敏 《医学综述》2016,(5):1000-1002,1005
目的研究尤瑞克林联合奥扎格雷钠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及对神经功能缺损和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1月至2015年3月武汉市东西湖区人民医院收治的72例急性脑梗死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36例)和对照组(36例)。对照组采取奥扎格雷钠治疗,静脉滴注80 mg,每日2次;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联合使用尤瑞克林,在剂量为100 m L的0.9%Na Cl注射液中将0.15肽核酸(PNA)尤瑞克林相混合,并进行静脉滴注,在0.5 h内完成滴注。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与治疗后半个月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梗死体积、血液流变学的变化,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及梗死体积显著低于对照组[(10.2±2.9)分比(15.0±3.0)分,(4.52±0.24)cm3比(5.52±0.36)cm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观察组患者总的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91.67%(33/36)比63.89%(23/3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纤维蛋白原、血浆黏度、全血低切黏度、全血高切黏度指标均低于对照组[(2.46±0.32)g/L比(4.13±1.01)g/L,(1.32±0.21)m Pa·s比(1.67±0.35)m Pa·s,(7.25±0.98)m Pa·s比(10.03±1.05)m Pa·s,(3.21±0.53)m Pa·s比(4.67±0.85)m Pa·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脑梗死患者采取尤瑞克林并辅助奥扎格雷钠进行治疗,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与血液流变学可得到明显改善,临床疗效较好,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22.
Li  Jing  Wang  Jiguang  Wang  Zhi 《Metabolic brain disease》2021,36(8):2521-2534

Circular RNAs (circRNAs) have been widely implicated in multiple diseases, including ischemic stroke. This study aimed to explore the function and functional mechanism of circ_0006768 in oxygen–glucose deprivation/reoxygenation (OGD/R)-induced brain injury models of ischemic stroke. Human brain microvascular endothelial cells (HBMECs) were induced by OGD/R to mimic ischemic stroke models in vitro. The expression of circ_0006768, microRNA-222-3p (miR-222-3p) and vascular endothelial zinc finger 1 (VEZF1) was detected by quantitative real-time PCR (qPCR). Cell viability, angiogenesis ability and cell migration were assessed by cell counting kit-8 (CCK-8) assay, tube formation assay and wound healing assay, respectively. The releases of pro-inflammatory factors were determined by commercial 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 (ELISA) kits. The protein levels of 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 A (VEGFA), N-cadherin and VEZF1 were detected by western blot. The putative relationship between miR-222-3p and circ_0006768 or VEZF1 was validated by dual-luciferase reporter assay, RNA Immunoprecipitation (RIP) assay and pull-down assay. Circ_0006768 was poorly expressed in ischemic stroke plasma and OGD/R-induced HBMECs. OGD/R inhibited cell viability, angiogenesis and cell migration and promoted the releases of pro-inflammatory factors, while circ_0006768 overexpression or miR-222-3p inhibition partially abolished the effects of OGD/R. MiR-222-3p was targeted by circ_0006768, and VEZF1 was a target of miR-222-3p. Circ_0006768 enriched the expression of VEZF1 via mediating miR-222-3p inhibition. Rescue experiments presented that the effects of circ_0006768 overexpression were reversed by miR-222-3p restoration or VEZF1 knockdown. Circ_0006768 overexpression attenuates OGD/R-induced HBMEC injuries by upregulating VEZF1 via miR-222-3p inhibition.

  相似文献   
23.
目的应用iTRAQ技术分析绝经前后三阴性乳腺癌组织差异蛋白的表达情况,旨在探讨绝经对三阴性乳腺癌发生的影响。方法选择绝经前及绝经后各8例经病理确诊的三阴性乳腺癌患者,应用i TRAQ技术分析差异蛋白显著性功能、差异蛋白pathway并进行差异蛋白验证。结果 (1)绝经前差异蛋白相互作用组较集中,而绝经后的差异蛋白较多,且分布较散。(2)绝经前癌组织的差异蛋白存在于5种差异显著途径中;绝经后癌组织的差异蛋白存在于15种差异显著途径中。(3)与癌旁组织相比,绝经前共有214种显著差异蛋白,绝经后共有360种显著差异蛋白。绝经前的三阴性乳腺癌组织中上调蛋白81种,下调蛋白133种,绝经后上调蛋白157种类,下调203种。结论利用i TRAQ技术发现,绝经前后三阴性乳腺癌患者差异蛋白表达具有一定的特殊性,说明不同雌激素环境下三阴性乳腺癌可能存在不同发病机制,可能成为治疗TNBC的新靶点。  相似文献   
24.
目的 探讨正天胶囊联合盐酸洛美利嗪胶囊治疗偏头痛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2020年4月—2021年4月在驻马店市中心医院治疗的102例偏头痛患者,根据药物使用的差别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各51例。对照组口服盐酸洛美利嗪胶囊,5 mg/次,2次/d;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口服正天胶囊,0.9 g/次,3次/d。两组均用药2周。观察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治疗前后两组患者脑血流速度、临床症状,PSQI、MSQ和VAS评分,及血清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WF)、垂体腺苷酸环化酶激活肽(PACAP)、5-羟色胺(5-HT)、β-内啡肽(β-EP)和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水平。结果 经治疗,对照组和治疗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84.31%和98.04%(P<0.05)。经治疗,两组大脑后动脉(PCA)、大脑前动脉(ACA)、基底动脉(BA)、大脑中动脉(MCA)、椎动脉(VA)的血流速度均降低(P<0.05),且治疗组更显著(P<0.05)。经治疗,两组头痛发作次数和头痛持续时间上均改善(P<0.05),且治疗组更明显(P<0.05)。经治疗,两组患者PSQI评分和MSQ评分明显升高,而VAS评分明显降低(P<0.05),且治疗组评分明显好于对照组(P<0.05)。经治疗,两组患者血清CGRP、vWF、β-EP、PACAP水平明显降低,而5-HT水平明显升高(P<0.05),且治疗组血清学指标水平明显好于对照组(P<0.05)。结论 正天胶囊联合盐酸洛美利嗪胶囊治疗偏头痛能够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促进脑血流情况改善,改善机体细胞因子水平,提高患者睡眠及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25.
目的探讨藻酸双脂钠联合阿替普酶治疗脑梗死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6月—2018年6月在亳州市人民医院治疗的急性脑梗死患者98例,随机分为对照组(49例)和治疗组(49例)。对照组静脉滴注注射用阿替普酶,0.9 mg/kg加入生理盐水,最大剂量90 mg,总剂量的10%静脉推注,剩余剂量在60 min内持续静脉滴注,1次/14 d。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注射用藻酸双酯钠,1~3 mg/kg加入250 mL生理盐水,滴速小于0.75 mg/(kg·h),1次/d,每天最大剂量150 mg。两组患者均治疗14d。观察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同时比较治疗前后两组患者脑梗死体积、NIHSS评分、BI指数、血流学指标和血清炎性因子水平。结果治疗后,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为77.55%,显著低于治疗组的89.80%,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脑梗死体积和NIHSS评分显著降低(P0.05),BI指数显著升高(P0.05),且治疗后治疗组上述指标明显好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治疗组患者全血高切黏度、全血低切黏度和血浆黏度均显著下降(P0.05),且治疗组这些指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IL-8、IL-10、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C反应蛋白(CRP)水平均显著降低(P0.05),且治疗组这些血清炎性因子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藻酸双脂钠联合阿替普酶可显著降低血清炎性因子,促进神经功能的恢复,提高临床治疗总有效率,具有一定的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6.
目的观察早期应用丁苯酞联合低分子肝素、双联抗血小板聚集药物治疗急性穿支动脉病变型脑梗死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503例急性穿支动脉病变型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253例)和研究组(25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低分子肝素、双联抗血小板聚集药物进行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丁苯酞进行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和治疗1、7 d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治疗前和治疗3个月后生活能力,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治疗1、7 d后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均低于本组治疗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 d后,研究组NIHSS评分(14.63±1.34)分略低于对照组的(14.77±1.48)分,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7 d后,研究组患者NIHSS评分(8.03±1.54)分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1.56±2.01)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3个月后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均低于本组治疗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3个月后,研究组患者mRS评分(0.98±0.34)分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77±0.48)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过程中均无肠道出血等不良反应发生。结论早期应用丁苯酞联合低分子肝素、双联抗血小板聚集药物治疗急性穿支动脉病变型脑梗死患者,可有效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损伤状态,恢复患者生活能力,且安全性较好,具有较高的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27.
目的研究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rt-PA)静脉溶栓联合大株红景天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S100β蛋白及C反应蛋白(CRP)水平的影响。方法120例进行rt-PA静脉溶栓治疗的急性脑梗死患者,按随机表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60例。对照组采取神经内科常规溶栓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大株红景天注射液静脉滴注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后48 h、72 h、7 d、15 d的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RANKIN量表(MRS)评分、血清S100β蛋白水平、CRP水平。结果研究组患者治疗后48 h、72 h、7 d、15 d的NIHSS评分分别为(13.61±2.04)、(9.54±1.92)、(9.06±1.71)、(6.12±1.53)分,均低于治疗前的(18.19±2.14)分;对照组患者治疗后48 h、72 h、7 d、15 d的NIHSS评分分别为(14.34±2.17)、(9.93±1.96)、(9.42±1.84)、(8.36±1.66)分,均低于治疗前的(18.36±2.31)分,且研究组患者治疗后15 d的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治疗后48 h、72 h、7 d、15 d的MRS评分分别为(3.24±0.82)、(2.87±0.77)、(2.71±0.54)、(1.99±0.32)分,均低于治疗前的(4.19±0.91)分;对照组患者治疗后48 h、72 h、7 d、15 d的MRS评分分别为(3.85±0.84)、(3.10±0.81)、(2.87±0.75)、(2.56±0.55)分,均低于治疗前的(4.23±0.89)分,且研究组患者治疗后15 d的MR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48 h、72 h、7 d、15 d血清S100β蛋白及CRP水平均低于治疗前,且治疗后15 d研究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rt-PA静脉溶栓联合大株红景天治疗急性脑梗死可以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血清S100β蛋白及CRP水平,对提高患者健康水平、促进社会健康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8.
目的探讨杏芎氯化钠注射液联合硫酸氢氯吡格雷片治疗脑梗死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8年10月—2019年4月在延安大学咸阳医院治疗的脑梗死患者206例,根据用药的差别分为对照组(103例)和治疗组(103例)。对照组口服硫酸氢氯吡格雷片,75 mg/次,1次/d;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静脉滴注杏芎氯化钠注射液,100 m L/次,1次/d。两组患者均治疗15d。观察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同时比较治疗前后两组患者NIHSS评分、m RS评分、ESRS评分、SPI-Ⅱ评分、ADL评分、脑血流动力学,血清C反应蛋白(CPP)、白细胞介素-17(IL-17)、CXC趋化因子配体12(CXCL12)、白细胞介素-23(IL-23)、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和可溶性血管细胞黏附因子-1(s VCAM-1)水平,及血管储备功能(CVR),屏气指数(BHI)、纤维蛋白原(FIB)、全血低切黏度(LBV)、全血高切黏度(HBV)、血浆黏度(SV)和血小板聚集率(PAR)。结果治疗后,对照组和治疗组临床有效率分别为82.52%和97.09%,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NIHSS评分、m RS评分、ESRS评分和SPI-Ⅱ评分显著下降(P0.05),而ADL评分显著升高(P0.05),且治疗组患者这些评分项目明显好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血清CPP、IL-17、CXCL12、IL-23、MCP-1、s VCAM-1水平均显著下降(P0.05),且治疗组比对照组下降更明显(P0.05)。治疗后,两组双侧大脑动脉Vp、Vm均显著升高(P0.05),DVp和DVm显著降低(P0.05),且治疗组改善程度最明显(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CVR、BHI均明显升高(P0.05),且以治疗组比对照组升高更显著(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FIB、LBV、HBV、SV、PAR水平均显著降低(P0.05),且治疗组这些血液流变学指标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杏芎氯化钠注射液联合硫酸氢氯吡格雷片治疗脑梗死有利于促进患者脑神经功能恢复,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日常活动能力和降低脑血管事件发生风险。  相似文献   
29.
目的探讨盐酸苯海索片联合盐酸司来吉兰片治疗帕金森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7年5月—2018年11月在郑州大学第五附属医院诊治的帕金森病患者82例,根据用药的差别分为对照组(41例)和治疗组(41例)。对照组口服盐酸司来吉兰片,5 mg/次,若控制不佳可增至10 mg/次;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口服盐酸苯海索片,开始1~2 mg/d,然后每3~5天增加2 mg,至疗效最好而又不出现副反应为止,最大剂量10 mg/d,分3~4次服用。两组患者均经12周治疗。观察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同时比较治疗前后两组患者MoCA、MMSE、SPOCA-AUT、UPDRS和PDQ-39评分,以及血清白细胞介素-1β(IL-1β)、YKL40、胱抑素C(Cys-C)、可溶性肿瘤坏死因子受体-1(s TNFR-1)、脂联素(APN)、尿酸(UA)、一氧化氮合酶(NOS)、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对氧磷脂酶1(PON1)和循环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CGP)水平。结果治疗后,对照组临床有效率为80.49%,显著低于治疗组的97.56%,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MoCA评分显著升高(P0.05),MMSE、SPOCA-AUT、UPDRS和PDQ-39评分均显著降低(P0.05),且治疗组患者这些评分改善程度更明显(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血清IL-1β、YKL40、Cys-C、s TNFR-1水平均明显下降(P0.05),APN、UA水平显著升高(P0.05),且治疗组患者这些血清学指标改善更明显(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血清NOS、SOD、PON1、CGP水平均显著升高(P0.05),且治疗组比对照组升高更明显(P0.05)。结论盐酸苯海索片联合盐酸司来吉兰片治疗帕金森病效果显著,可有效促进患者认知功能、神经功能、运动功能及生活质量的改善。  相似文献   
30.
目的 探究高压氧结合丙种球蛋白对病毒性脑炎(VE)患儿的康复效果及对β-内啡肽(β-EP)、髓鞘碱性蛋白(MBP)和心肌酶谱水平的影响。 方法 110例VE患儿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55例和对照组55例。对照组患儿给予丙球蛋白进行治疗,观察组给予高压氧联合丙球蛋白进行治疗。观察2组患儿的临床疗效、临床症状缓解时间,β-EP、MBP及心肌酶谱水平,以及后遗症的发生率。 结果 观察组患儿的治疗有效率为90.91%,显著高于对照组患儿72.73%(P < 0.01);观察组患儿的退热、头痛、恶心呕吐以及意识清醒缓解时间等方面均显著短于对照组(P < 0.01);另外,治疗后,2组患儿血清中的β-EP和MBP水平均显著下降(P < 0.01),且观察组病人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 < 0.01);治疗后,2组病人血清中LDH、CK、CK-MB及AST水平均显著降低(P < 0.01),并且观察组病人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 < 0.01);观察组患儿后遗症发生率仅为9.01%且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3.64%(P < 0.05)。 结论 高压氧结合丙种球蛋白能够有效治疗病毒性脑炎患儿,通过降低患儿β-EP、MBP及心肌酶谱水平,改善病人神经功能,降低后遗症的发生率,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