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43篇
  免费   184篇
  国内免费   18篇
耳鼻咽喉   3篇
儿科学   36篇
妇产科学   76篇
基础医学   75篇
口腔科学   12篇
临床医学   131篇
内科学   80篇
皮肤病学   9篇
神经病学   36篇
特种医学   28篇
外科学   45篇
综合类   152篇
预防医学   370篇
眼科学   19篇
药学   87篇
  2篇
中国医学   33篇
肿瘤学   51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59篇
  2022年   133篇
  2021年   139篇
  2020年   114篇
  2019年   51篇
  2018年   53篇
  2017年   53篇
  2016年   47篇
  2015年   38篇
  2014年   91篇
  2013年   91篇
  2012年   97篇
  2011年   88篇
  2010年   54篇
  2009年   36篇
  2008年   13篇
  2007年   17篇
  2006年   15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4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4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目的采用近红外光谱测定技术(NIRS)检测新生儿脑组织氧饱和度(rSO2),探讨不同疾病状态下新生儿脑rSO2的变化规律,为临床应用提供依据。方法2007年4月至2008年10月以无特殊疾病的223名足月儿作为正常组足月儿亚组,于生后3d内测定脑rSO2;以196例患有可能影响脑氧合疾病的新生儿作为疾病组,在疾病急性期测定脑rSO2。疾病组分为呼吸系统疾病亚组(97例),分析脑rSO2与PaO2的关系;循环系统疾病亚组(44例),分析脑rSO2与心率的关系;脑损伤亚组(55例),分析脑rSO2与脑血流的关系。结果①疾病组脑rSO2为(56±6)%,显著低于正常组足月儿亚组(P〈0.05)。②轻度与重度呼吸系统疾病亚组脑rSO2分别为(60±3)%和(54±6)%,轻度和重度循环系统疾病亚组脑rSO2分别为(59±3)%和(53±6)%,轻度和重度脑损伤亚组脑rSO2分别为(59±3)%和(54±4)%。3个疾病亚组中轻度与重度间脑rSO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③呼吸系统疾病亚组脑rSO2与PaO2呈三次方程曲线(y=-62.93+4.75x-0.059x2+0.00024x3)。PaO2≥60mmHg时,脑rSO2约为62%,脑氧合正常;PaO2〈50mmHg时,脑rSO2〈57%,脑组织缺氧。循环系统疾病亚组脑rSO2与心率呈二次方程曲线(y=1.11+0.8241x-0.0027x2)。心率在105~200.min-1时,脑rSO2〉58%,脑氧合正常;心率低于105.min-1或高于200.min-1时,脑rSO2〈58%,脑组织缺氧。脑损伤亚组脑rSO2〈58%时,大脑前动脉血流平均速度代偿性增高,阻力指数偏低,脑损伤较重。结论严重疾病状态下可同时伴有脑组织缺氧。脑rSO2的变化与PaO2、心率及脑血流的变化密切相关。NIRS技术为临床提供了一种可靠的、有价值的脑氧合检测方法,有助于临床直观量化地发现脑组织的缺氧。  相似文献   
92.
目的:探讨应用角度测量定位法确定乳腺癌新辅助化疗后肿块体表投影的应用价值。方法:对16例新辅助化疗的乳腺癌患者,应用角度测量定位法记录肿块4个位点与穿刺点的距离和角度,标记化疗前肿块的位置。化疗后根据记录的角度和距离复原标记点的位置,比较和分析化疗前后测量点的完全符合率,确定该测量方法的可行性和实用性。结果:14例共56个测量点(87.5%),化疗前体表肿块测量点与化疗后按角度和距离复原化疗前肿块的4个位点完全符合;误差<0.1cm 1例(6.25%)。误差0.1~0.5cm 1例(6.25%)。结论:肿块角度测量定位法具有较好的可行性和准确性;对明显突出皮肤的肿块和下垂型乳房的肿块需辅助其他测量方法。  相似文献   
93.
目的研究腰硬联合麻醉时腰麻针不同的开口方向,对剖宫产手术开皮前生命体征、用药情况、感觉阻滞起效时间、麻醉阻滞平面及开皮时间的影响。方法 210例行剖宫产手术的病例,按蛛网膜下腔麻醉时针口方向分为2组,针口斜面向头为A组,共112例;针口斜面向尾为B组,共98例。注药后平躺,随即将孕妇左斜30°。结果 A组较B组蛛网膜下腔注射药后1min生命体征变化明显,左侧卧位后无明显改善,多数需用药改善生命体征,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卧位后至开始切皮时间以及感觉阻滞起效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腰硬联合麻醉用于剖宫产手术,腰麻针口斜面向尾,对生命体征影响小,用药概率减少,可作为剖宫产手术一种较佳的麻醉方法。  相似文献   
94.
刘华  李琳 《中国药房》2011,(26):2420-2422
目的:探讨不同药物治疗方案对妊娠期贫血所产生的经济效果。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将301例妊娠期贫血的患者分为6个治疗小组,即FA1组(益源生+生血宁)、FA2组(益源生+益气维血颗粒)、FA3组(益源生+血宝胶囊)、FA4组(乳酸亚铁胶囊+生血宁)、FA5组(乳酸亚铁胶囊+益气维血颗粒)、FA6组(乳酸亚铁胶囊+血宝胶囊),运用药物经济学的成本-效果分析方法进行评价。结果:FA1、FA2、FA3、FA4、FA5、FA6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63.27%、89.58%、88.24%、64.00%、88.46%、80.39%,成本分别为208.6、189.6、244.0、181.8、162.8、217.2元。排除成本较高、疗效较低的FA1和FA4组,FA2、FA3、FA5、FA6组的成本-效果比分别为211.65、276.52、184.04、270.18;相对于FA5组,FA2、FA3、FA6组的增量成本-效果比分别为2392.86、-36909.09、-674.10。结论:FA5方案在所评价的治疗妊娠期贫血的6种方案中经济性最佳;如果孕期食欲不佳,不良反应较大,则FA2方案为较佳选择。  相似文献   
95.
217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分析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目的:探讨我院药品不良反应发生的特点及一般规律。方法:对我院2004年1月-2007年7月收集到的217例报告从患者年龄及性别分布、给药途径、涉及药品、累及的器官或系统及临床表现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17例ADR报告中,涉及药品53种,其中194例ADR是由35种抗微生物药引起,占89.40%;皮肤及附件损害148例(占39.26%),其次为消化系统反应50例(13.26%);新的和严重的ADR20例(9.22%)。结论:应合理使用抗微生物药,加强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工作,保障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96.
我院儿科门诊抗菌药物应用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本院儿科门诊抗菌药物的应用情况,评价其应用的合理性,为促进临床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提供参考。方法:随机抽取我院儿科门诊2007年10月-2008年9月收集到的5821张处方,统计抗菌药物处方,对抗菌药物的应用现状进行调查分析。结果:我院儿科门诊抗菌药物使用率为43.91%,抗菌药物单独使用比例为89.87%,静脉给药比例较高为60.37%,抗菌药物联合应用不合理情况较多,抗菌药物使用档次偏高。结论:我院应进一步加强对抗菌药物的管理,加强药物不良反应监测,以确保临床用药的安全、经济、合理、有效。  相似文献   
97.
于小凤  王世艳  雁丽 《西部医学》2009,21(9):1507-1508
目的观察米非司酮结合中药保守治疗异住妊娠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符合保守治疗条件的异住妊娠患者50例随机分成两组:A组(实验组)25例,口服米非司酮300mg,每次50mg,每日2次口服,共3天,同时给予加服宫外孕二号方加减,每日2次;B组(对照组)25例,单纯服用米非司酮,剂量和用法同A组。观察服药前后血HCG变化及盆腔包块吸收情况,出院后随访3个月。结果两组保守治疗方法成功率分别是,A组保守治疗成功22例(88.0%),治愈天数平均(13.8±2.25)天;B组保守治疗成功18例(72.0%)。治愈天数平均(15.6±2.12)天。结论米非司酮配合中药保守治疗异位妊娠,可以有协同杀胚促进炎症包块吸收的作用,提高治愈率,适合基层医院推广。  相似文献   
98.
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对北京市宣武区改革开放30年来社区卫生服务的发展历程进行了回顾与梳理。总结了从地段医师负责制、全科医疗服务,到初步建立新型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体系的成功经验、主要措施;重点分析收支两条线、社区药品零差率配送和销售、专家对口支援、双向转诊等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方面取得的明显成效;同时,也探讨社区卫生服务目前存在的问题,如观念和认识问题,社区人才人员队伍建设等。  相似文献   
99.
子宫腺肌病是严重危害女性健康的多发疾病,早期诊断困难。宫腔镜下可以识别子宫腺肌病患者宫腔内特异或非特异的、有时表现为细微而特征性的病变形态,包括子宫内膜内陷、血管增生、子宫内膜炎性改变、宫腔受压和囊性子宫腺肌病等,对子宫腺肌病诊断具有重要辅助作用。宫腔镜联合超声检查可以提高宫腔镜对子宫腺肌病的诊断率,同时可以进一步判定病灶大小、位置和深度。超声引导下宫腔镜定位活检取得子宫内膜肌层交界区组织病理是目前最有价值的实现子宫腺肌病的微创诊断方法,为有生育要求的患者或有保留子宫愿望的患者选择个体化的治疗方式提供了可能。  相似文献   
100.
目的了解妊娠晚期B族链球菌(group B streptococcus,GBS)筛查阳性孕妇的阴道微生态情况。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19年7月在北京市海淀区妇幼保健院诊治的妊娠晚期GBS筛查阳性100例孕妇作为研究对象。将这100例孕妇作为试验组,选取同时期妊娠晚期GBS筛查阴性的100例孕妇作为对照组。两组孕妇均行阴道微生态检查,比较两组孕妇的微生态结果及母儿结局。试验组根据是否合并微生态失调分为甲、乙两组,甲组合并微生态失调共62人,乙组微生态正常共38人。比较两组的新生儿窒息率,宫腔感染+产褥感染的发生率以及新生儿感染率。结果试验组微生态失调发生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宫腔感染+产褥感染发生率及新生儿感染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甲组的宫腔感染+产褥感染发生率明显高于乙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GBS感染与阴道微生态相关,对GBS阳性且合并微生态失调者,改善其阴道微生态环境,可能改善围产结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