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8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7篇
神经病学   4篇
外科学   3篇
综合类   23篇
预防医学   10篇
药学   10篇
中国医学   15篇
肿瘤学   2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2篇
  200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 毫秒
61.
医务人员职业危害因素及防护对策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提高医务人员预防职业暴露的操作技能和自我防护意识。方法对易发生暴露的危害因素进行总结并制定防护策略。结果医务人员常见职业危害因素包括: 生物性因素、化学性因素、物理性因素、生理及心理因素,针对上述危害因素提出相应防护策略并在医务人员中开展职业安全防护教育,加强监督和考核。结论全方位加强对易发生职业暴露危险因素的防护,是降低医务人员医院感染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62.
目的:探讨局部区域神经阻滞麻醉下腹股沟疝围手术期内晕厥的原因和对策。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3月至2013年8月,河南省巩义市人民医院对进行379例腹股沟疝患者围手术期发生晕厥的22例患者行及时对症处理和原因分析。结果17例患者在3 min内渐恢复,5例患者脉搏<45次/min,给予阿托品针0.5 mg静脉注射,5 min后渐恢复。间隔30 min监测生命体征1次至正常。恢复后均无精神、神经系统症状,其中4例因摔伤行皮肤清创缝合,3例推迟手术时间。患者无神经系统、心血管系统后遗症。结论麻醉药品、手术方式不是引起局部神经阻滞麻醉腹股沟疝围手术期出现晕厥的直接原因,围手术期内良好的医患沟通、对患者机体综合评估、充分的围手术期准备可预防和减少晕厥发生。  相似文献   
63.
李磊  付秋玉 《中原医刊》2013,(23):42-43
目的探讨尿酸与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预后的关系。方法选择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520例,依据尿酸水平分为尿酸增高组和正常组,对患者进行临床随访,观察患者临床预后。采用生存分析分析尿酸与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预后的关系。结果随访1年后,共66例达到随访终点,尿酸正常组的无终点事件生存率为91.0%,尿酸增高组的无终点事件生存率为82.0%(P〈0.05)。结论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尿酸增高与其不良预后有关,临床工作中应加以重视控制尿酸水平。  相似文献   
64.
目的:观察静脉免疫球蛋白治疗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的临床疗效。方法:Ig静脉滴注,每次2.5g,每周1次,连用8周。结果:治疗组60例中显效43例,有效14例,总有效率95%;对照组58例中显效0例,有效8例,无效50例,总有效率16%,两组相比有显著差异(P<0.01)。结论:应用ⅣIg治疗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疗效确切,安全可靠,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5.
目的了解布氏菌病在局部地区暴发的原因及流行特征,为今后预防控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整群抽样和血清流行病学法进行疾病暴发调查。结果经布氏菌试管凝集试验检测87只羊,感染率为27.6%,检测畜主82人,感染率为33.0%,其他人的感染率为0.2%。结论本次布氏菌病人间暴发可能是由染疫羊通过污染的空气尘埃,间接传播给人导致的布氏菌病暴发。  相似文献   
66.
超选择脑动脉内溶栓治疗急性脑梗塞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观察超选择脑动脉内溶栓治疗急性脑梗塞的疗效。方法70例脑梗塞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40例)和对照组(30例)。治疗组采用超选择脑动脉内溶栓方法,起病距溶栓时间3~12h。尿激酶以1.5-2万U/min持续泵入,总量为50~90万U。两组患者的其它常规辅助治疗相同,治疗14d后评价其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0.0%(36/40),显著优于对照组的70.0%(21/30),两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治疗14d后治疗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显著降低,显著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超选择脑动脉内溶栓可使血栓局部迅速达到较高的血药浓度,是治疗急性脑梗死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67.
Objective To testify the efficacy of ^18F-fluorodeoxyglucose (^18F-FDG) positron emission tomography (PET) in the diagnosis of cancer. Methods A total of 170 patients with diagnosed cancer or suspicious cancer were enrolled in this study, and underwent ^18F-FDG PET. The standard uptake value (SUV) and diameter for each abnormal region in PET images were analyzed. All data were analyzed by SPSS 11.5. Results PET scan identified a primary cancer in 45.8% (11/24) patients. The sensitivity and specificity of PET scan in differentiating malignant lesions from benign ones were 78.8% (52/66) and 77.1% (27/35) respectively. Twenty-nine out of 68 (42.6%) lesions were detected earlier by PET than by computed tomography. The SHV of primary cancer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of metastatic lymph nodes (5.84± 3.12 vs. 3.14± 2.24, P〈0.001). And SLIV of primary lung cancer was also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of metastatic lung cancer (6.30±3.01 vs. 2.86±2.37, P〈0.01).Conclusion ^18F-FDG PET plays a very important role in cancer diagnosis.  相似文献   
68.
目的 探讨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血浆microRNA-23a/30a表达水平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病例对照研究,选取本院神经内科自2014年7月-2015月7月收治的40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入院病情分为轻型组和重型组,选取同期20例性别、年龄相匹配的体检健康者作为对照组; 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入选者外周循环血microRNA-23a/30a的表达水平。结果 入院时重型组血浆miRNA-23a/30a水平与轻型组对照组比较有明显差异(P<0.05); 轻型组和重型组不同时间点的血浆microRNA-23a/30a水平进行比较,也均有明显差异(P<0.05); 治疗1周后血浆microRNA-23a/30a水平与病情严重程度进行Spearman秩相关的非参数分析显示,血浆microRNA-23a/30a水平与病情严重程度呈正相关(r=0.917,P<0.05)。结论 外周血miRNA-23a/30a表达水平与缺血性脑卒中关系密切,有望成为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病情严重程度和发病风险预测的一个重要的客观生物标志物。  相似文献   
69.
推拿颈项部,并用梅花针扣刺大椎穴,在大椎穴拔罐,治疗了120例项韧带劳损患者.14天后观察疗效,其中治愈87例,好转28例,无效5例,总有效率95.8%.  相似文献   
70.
李红芸 《中外医疗》2013,32(10):24+26-24,26
目的探讨布地奈德雾化吸入联合孟鲁斯特咀嚼片治疗小儿哮喘的临床疗效。方法将该院2010年1月—2012年1月收治的72例小儿哮喘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采取布地奈德雾化吸入治疗,观察组采取布地奈德雾化吸入联合孟鲁斯特咀嚼片治疗。结果观察组有效率为94.44%,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咳嗽、呼吸困难和肺鸣音消失时间均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布地奈德雾化吸入联合孟鲁斯特咀嚼片治疗小儿哮喘临床疗效显著,可有效改善患者肺功能,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