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626篇
  免费   440篇
  国内免费   559篇
耳鼻咽喉   29篇
儿科学   264篇
妇产科学   21篇
基础医学   456篇
口腔科学   108篇
临床医学   611篇
内科学   1227篇
皮肤病学   31篇
神经病学   94篇
特种医学   107篇
外国民族医学   3篇
外科学   722篇
综合类   1418篇
现状与发展   4篇
预防医学   417篇
眼科学   80篇
药学   436篇
  11篇
中国医学   332篇
肿瘤学   254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77篇
  2022年   202篇
  2021年   178篇
  2020年   310篇
  2019年   171篇
  2018年   148篇
  2017年   115篇
  2016年   120篇
  2015年   147篇
  2014年   402篇
  2013年   399篇
  2012年   476篇
  2011年   458篇
  2010年   351篇
  2009年   269篇
  2008年   275篇
  2007年   441篇
  2006年   442篇
  2005年   362篇
  2004年   381篇
  2003年   309篇
  2002年   191篇
  2001年   102篇
  2000年   64篇
  1999年   85篇
  1998年   42篇
  1997年   38篇
  1996年   22篇
  1995年   19篇
  1994年   11篇
  1993年   8篇
  1992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662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目的:探讨同型半胱氨酸(Hcy)对大鼠血管平滑肌细胞(VSMCs)分泌和表达促炎性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6(IL-6)的影响。方法:在大鼠主动脉平滑肌细胞培养基中加入不同浓度的Hcy, 并孵育不同时间。用ELISA法检测培养上清IL-6蛋白含量, 用半定量RT-PCR法检测IL-6mRNA表达。结果:0.25mmol/LHcy干预后, IL-6在6h开始高于对照组; 4.达峰值, 48h仍较对照组高;并且在一定的浓度范围内, Hcy呈剂量依赖性刺激VSMCs产生IL-6, 01mmol/L及0.25mmol/LHcy分别使IL-6产量较对照增多1.4和3.4倍。RT-PCR结果显示Hcy能刺激IL-6mRNA表达, 也呈剂量和时间依赖关系。结论:Hcy能促进VSMCs产生和表达IL-6、激活血管壁炎症反应, 这可能为其诱导动脉粥样硬化的重要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52.
蛋白酶体抑制剂对T淋巴细胞增殖活化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探讨蛋白酶体(proteasome)抑制剂LAC(lactacystin)和β-LAC(β-lactacystin)对外周血T淋巴细胞增殖、活化的影响。方法: 以植物血凝素(phytohemagglutinin,PHA)作为刺激剂,经流式细胞仪检测T淋巴细胞增殖(BrdU掺入率),检测CD3+CD25+/CD3+及CD3+CD69+/CD3+细胞比例, 同时用RT-PCR检测蛋白酶体11S调节蛋白PA28及细胞因子IL-2 mRNA的表达。结果: (1)对预先活化的T淋巴细胞,LAC和β-LAC降低 T淋巴细胞BrdU掺入率(P<0.05);(2)LAC和β-LAC不影响T淋巴细胞CD69的表达(各时点,P>0.05),而显著抑制T细胞表面抗原CD25表达(48 h、72 h,P<0.05);(3)与对照组相比,LAC和β-LAC明显下调T淋巴细胞PA28、IL-2 mRNA的表达(48 h、72 h,P<0.05)。结论: LAC和β-LAC能够显著抑制T淋巴细胞增殖,这一效应与其抑制T淋巴细胞表面早期活化抗原CD25表达,下调PA28、IL-2 mRNA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53.
目的 研究细胞角蛋白(CK)19、galectin(Gal)-3、HBME-1在甲状腺不同病变表达的特点及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EnVision法检测了21例结节性甲状腺肿(结甲)、14例毒性甲状腺肿(甲亢)、15例甲状腺滤泡性腺瘤(腺瘤)、13例滤泡性癌、13例滤泡型乳头状癌及48例经典型乳头状癌中单克隆抗体CK19、Gal-3、HBME-1的表达。结果 甲状腺病变中3种标记表达均位于细胞质;CK19、Gal-3、HBME-1的表达在甲状腺良性病变(结甲、甲亢、腺瘤)大多为弱阳性或阴性,而滤泡性癌阳性明显增加、乳头状癌(滤泡型及经典型)大多为中、强阳性,3种标记在甲状腺不同病变的阳性表达率结甲为52.4%(11/21)、9.5%(2/21)、19.0%(4/21),甲亢为50.0%(7/14)、7.1%(1/14)、7.1%(1/14),腺瘤为60%(9/15)、13.3%(2/15)、13.3%(2/15),滤泡性癌为76.9%(10/13)、61.5%(8/13)、53.8%(7/13),滤泡型乳头状癌为:100%(13/13)、84.6%(11/13)、92.3%(12/13),经典型乳头状癌为100%(48/48)、93.8%(45/48)、95.8%(46/48);在甲状腺良性病变(结甲、甲亢、腺瘤)与恶性病变(滤泡性癌、乳头状癌)间3种标记差异均有显著性(P均=0.000);同时3种标记在滤泡样病变即腺瘤、滤泡性癌和滤泡型乳头状癌间亦有显著差异(CK19:P=0.038,Gal-3:P=0.001,HBME-1:P=0.000)。结甲有9例,甲亢有7例,腺瘤有6例3种标记均不表达,滤泡性癌仅有1例,而乳头状癌(滤泡型及经典型)没有病例3种标记均不表达,同一病例有2种以上阳性表达在结甲、甲亢、腺瘤、滤泡性癌、滤泡型乳头状癌和经典型乳头状癌中分别为14.2%(3/21)、21.4%(3/14)、20.0%(3/15)、69.2%(9/13)、92.3%(12/13)、100.0%(48/48),在甲状腺良性病变与恶性病变间以及滤泡样病变间差异亦有显著性(P=0.000)。结论 CK19、Gal-3、HBME-1的检测尤其是联合检测对甲状腺病变的诊断、鉴别诊断具有较高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54.
目的:研究小鼠同种心脏移植急性排斥反应中淋巴细胞趋化因子(lptn)的表达情况及环孢菌素A(cyclosporine A, CsA)的抑制作用。 方法: 改良Banff评分系统判断同种小鼠移植心急性排斥反应程度,RT-PCR检测移植心组织内淋巴细胞趋化因子表达水平,ELISA方法检测心脏移植小鼠脾细胞活化T细胞核因子(NFAT)活性。 结果: C57BL/6-Balb/c急性排斥组小鼠移植术3 d后脾脏显著增大。术后第5、7 d移植心肌间淋巴细胞浸润程度评分分别为2.667±0.577和2.333±0.577。C57BL/6-Balb/c+CsA组小鼠移植术后脾脏肿大明显减轻,术后第5、7 d心肌间淋巴细胞浸润程度评分分别为1.000±0.000和1.333±0.577。急性排斥组和CsA处理组小鼠移植心脏在术后第5 d和第7 d都可检测到Lptn mRNA阳性表达,但CsA处理组Lptn mRNA的表达明显弱于急性排斥组。治疗剂量的CsA可以完全抑制NFATc1活性。 结论: Lptn在早期移植免疫事件中具有重要的作用,CsA仅能部分抑制Lptn mRNA的表达。活化T细胞Lptn的表达调控存在NFAT以外的途径。  相似文献   
55.
目的:研究不同年龄的自发性高血压大鼠(SHR)和Wistar Kyoto大鼠(WKY)心室肌组织中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APK)及其磷酸酶(MKP-1)的表达以及与心肌肥厚的关系。方法: 用左心室重量与体重的比值作为心肌肥大指数并以此指标反映心肌肥厚;分别用Western blotting方法和RT-PCR法半定量测定心室肌组织中磷酸化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p-ERK)的蛋白表达和MKP-1 mRNA的含量。结果: (1)SHR的血压自8周龄起明显高于WKY(P<0.01),心肌肥大指数明显大于WKY(P<0.05),ERK和MKP-1的表达均比WKY高(P<0.05);(2)SHR的血压随年龄增长而升高(P<0.05),至14周趋于稳定,心肌肥大指数则在24周时出现激增(P<0.01);(3)p-ERK随年龄增长呈递增趋势,而MKP-1呈递减趋势,且与心肌肥大指数和ERK的表达呈负相关(P<0.01)。结论: MKP-1在高血压大鼠随年龄和血压增加的心肌肥厚过程中起重要作用,其表达逐渐下降可能是导致ERK激活增加,进而引起心肌细胞肥大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56.
目的: 探讨阿托伐他汀对自发性高血压大鼠心肌组织PPARs(peroxisome proliferator-activated receptors, PPARs)表达的影响及其对心肌肥厚的逆转作用与可能机制。方法: 自发性高血压大鼠分为阿托伐他汀灌胃治疗组(SHR-A,30 mg·kg-1·d-1)及模型组(SHR),治疗8周,同周龄Wistar-Kyoto 鼠为正常血压对照组。治疗前及治疗后2、4、8周测量大鼠尾动脉血压。治疗后测血浆血脂水平,以心脏组织病理分析判断心肌肥厚,Western blotting 检测心肌组织PPARα、PPARγ的表达水平。结果: 经过8周治疗, SHR-A组及SHR组血压及血脂水平无明显差异(P>0.05)。SHR-A组左室重量指数低于SHR组(P<0.01)。在SHR-A组,PPARα及PPARγ表达高于SHR组(P<0.01)。结论: 阿托伐他汀显著改善自发性高血压大鼠心肌组织PPARs表达,有效逆转左室肥厚,可能与其降压及降脂作用无关。  相似文献   
57.
不同年龄高血压大鼠血管平滑肌中ERK和MKP-1的表达   总被引:1,自引:3,他引:1  
目的:研究不同年龄的自发性高血压大鼠(SHR)和Wistar Kyoto大鼠(WKY)主动脉平滑肌中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APK)及其磷酸酶(MKP-1)的表达及其与高血压的关系。 方法: 用tail-cuff测量大鼠尾动脉血压;分别用Western blotting法和RT-PCR法半定量测定血管平滑肌中磷酸化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p-ERK)和MKP-1的蛋白表达以及MKP-1 mRNA的含量。 结果: (1)SHR的血压自8周龄起明显高于WKY(P<0.01),且随年龄增长而升高(P<0.05)至14周以后趋于稳定;(2)SHR主动脉平滑肌中的p-ERK表达明显高于同年龄的WKY(P<0.01),随年龄增长而递增(P<0.05),与血压呈正相关;(3)SHR主动脉平滑肌中MKP-1蛋白明显高于同龄WKY,而mRNA的表达在5周龄时明显高于WKY,之后均随年龄的增长而递减(P<0.05),与血压和ERK呈负相关,而WKY下降不明显。 结论: MKP-1在高血压的发生和发展过程中起重要作用,其表达逐渐下降可能是导致ERK激活增加,从而导致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血压升高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58.
脾切除对门脉高压症大鼠CD4、CD8和脾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研究肝硬化门脉高压症(PHT)大鼠脾次全切除术后CD4、CD8与脾功能的变化。 方法: 皮下注射60%四氯化碳复制大鼠肝硬化模型。共分5组:正常大鼠组、肝硬化(PHT)组、正常大鼠脾切除组、PHT全脾切除组、PHT脾次全切除组,每组10只。手术后第4周检测各组血常规、肝功能、tuftsin、CD4、CD8等指标。 结果:PHT高压症大鼠脾切除术后tuftsin水平[(171±21)ng/L vs (433±44) ng/L,P<0.01]、CD4/CD8(2.01±0.22 vs 1.12±0.12, P<0.01)均显著低于PHT组;PHT大鼠脾次全切除组tuftsin[(434±42)ng/L vs (171±21)ng/L, P<0.01]、CD4/CD8 (1.97±0.18 vs 1.12±0.12, P<0.01)显著高于PHT大鼠脾切除组。肝功能两者无显著差异(P>0.05)。 结论: PHT脾次全切组大鼠术后免疫和脾功能比PHT脾全切组大鼠明显改善,肝功能两者无显著变化。  相似文献   
59.
一种新的质粒介导的IMI-1型碳青霉烯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确立亚胺培南耐药阴沟肠杆菌对亚胺培南的耐药机制。方法 采用Etest测定抗菌药物最低抑菌浓度 (MIC) ,通过等电点聚焦电泳 (IEF)、三维试验、接合试验、Southern杂交、聚合酶链反应 (PCR)、克隆测序对酶的活性及编码基因进行研究。结果 阴沟肠杆菌产碳青霉烯酶 ,等电点为 8.1。该酶能被克拉维酸抑制 ,不被氯唑西林、EDTA抑制 ,存在 2f类酶的某些特性 ,其耐药基因位于 80kb左右的质粒上。克隆测序显示与染色体介导的IMI 1有 99%的同源性。结论 阴沟肠杆菌对亚胺培南耐药是由一种新的质粒介导的与染色体介导的IMI 1类似的碳青霉烯酶所致。  相似文献   
60.
目的:探讨肌浆网Ca2+-ATP酶(SERCA)和受磷蛋白(PLB)在原发性高血压发病过程中的变化特点及其相互关系。方法:提取2、4、6、8、10、12不同周龄雄性自发性高血压大鼠(SHR)和正常血压大鼠(WKY)的心室肌、血管平滑肌、肝脏和肾脏组织的总RNA,共294个样品,利用高通量RNA阵列技术(RNAarray)检测SERCA和PLB基因在不同周龄SHR和WKY中mRNA表达谱改变。结果:SHR在6、8、10、12周龄血压出现显著高于同周龄WKY(均P<0.01),10、12周龄心室肌重量/体重比出现显著增加(均P<0.01),心肌和血管平滑肌SERCA的表达在4、6、8、10、12周龄出现显著高于同周龄WKY(P<0.05或P<0.01)。PLB基因表达在两组间无显著差异(P>0.05)。心肌的SERCA与PLB表达量比值在6、8、10、12周龄出现显著大于同周龄WKY(P<0.05或P<0.01),而血管平滑肌的SERCA与PLB表达量比值在4、6、8、10、12周龄出现显著大于同周龄WKY(P<0.05或P<0.01)。结论:肌浆网SERCAmRNA表达改变及SERCA与PLB比例失常是高血压发生和发展过程中重要的分子生物学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