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8篇
  免费   9篇
  国内免费   10篇
耳鼻咽喉   2篇
儿科学   2篇
妇产科学   2篇
基础医学   124篇
口腔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11篇
内科学   14篇
皮肤病学   1篇
神经病学   7篇
外科学   3篇
综合类   81篇
预防医学   39篇
药学   18篇
中国医学   7篇
肿瘤学   5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14篇
  2007年   39篇
  2006年   28篇
  2005年   24篇
  2004年   34篇
  2003年   31篇
  2002年   51篇
  2001年   27篇
  2000年   22篇
  1999年   24篇
  1998年   14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84 毫秒
91.
心原性猝死是严重威胁人类的第一大死亡原因,深入研究心脏猝死对于临床预后,降低总死亡率、提高生活质量,降低医疗保健费用有着重要的意义。本研究建立了一个具有1297条信号记录及其相应的临床信息,能够和当前国际上大型生理信号数据库进行软件和数据共享的心电信息数据库系统。该数据库的建立将促进心血管疾病尤其是心原性猝死的解释、诊断和预测。  相似文献   
92.
胚胎干细胞移植结合TMR及VEGF对大鼠心梗的修复作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探讨胚胎干细胞移植结合透室壁性心肌血管重建术(transmyocardial revascularization,TMR)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对大鼠心梗的修复作用.方法:制备实验性大鼠心梗模型,1周后实施TMR,术后10min于TMR微孔道凝血块内及其周围注射重组VEGF,孔周三点注射移植由绿色荧光蛋白标记的胚胎生殖细胞.4周后测量血液动力学指标评价心功能,并测量左心室重与体重之比,梗塞面积,毛细血管密度,评价移植区的组织学和形态学变化.结果:与单独移植细胞组相比,干细胞移植联合TMR、VEGF组心室肥大减轻,梗塞面积减少(P<0.01),梗塞区毛细血管密度增加(P<0.01),心功能明显改善(P<0.01).结论:胚胎生殖细胞移植联合TMR、VEGF与单纯的细胞移植相比,能更有效地促进心梗区血管生成和移植细胞存活,改善梗塞心肌的心功能.  相似文献   
93.
肝癌新的血清标志物:可能改善肝癌早期诊断的现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原发性肝癌是目前世界上致死率最高的恶性肿瘤之一,在全世界范围内的发病率有逐年上升的趋势。早期诊断对肝癌患者的预后至关重要。对于肝癌的高危人群,现在最常用的监测手段是定期检测血浆中甲胎蛋白(AFP)水平和影像学检查如超声等。然而,甲胎蛋白的敏感性和特异性都不令人满意。近年来,蛋白组学技术的发展使得筛选新的肿瘤标志物成为可能,各种有希望的新的肿瘤标志物被相继发现,其中高尔基体蛋白73(GP73)最有可能成为更好的诊断肝癌,尤其是早期肝癌的血清标志物。在仅有的少数报道中,其敏感性可达69%,特异性可达90%,而其异构体敏感性和特异性可达90%和100%。除此之外,新发现的肝癌患者血清中高表达的标志物有甲胎蛋白异质体(AFP-L3)、异常凝血酶原(DCP)、α-L-岩藻糖苷酶(AFU)、磷脂酰基醇蛋白聚糖-3(GPC-3)、肝细胞生长因子(HGF)、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粘液素1(MUC-1,KL-1)等。这些新的血清标志物,正在被各种临床研究进行检测,有希望改变肝癌早期诊断和治疗的现状。我们正在进行GP73的大样本临床研究,取得初步结果。  相似文献   
94.
泛素-蛋白酶体系统(ubituitin-proteasome system,UPS)是一条高效的、具有选择性并依赖能量的蛋白降解途径。目前应用蛋白质组学技术的重要研究工具之一质谱(mass spectrometry,MS)技术研究UPS系统还处于起步阶段。本综述主要介绍了应用蛋白质组学技术研究UPS系统的研究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95.
Ren G  Wang Z  Li Y  Yang J  Liu P  She M 《中华病理学杂志》2002,31(3):231-235
目的 了解凝血酶及其受体在血管损伤后动脉内膜增生中的作用,以进一步阐明经皮冠状动脉血管腔内成形术(PTCA)后再狭窄的发生机制,为寻找再狭窄的防治途径提供线索。方法 采用球囊导管损伤动脉内膜的方法建立大鼠颈动脉球囊损伤模型。用纳米粒子包装凝血酶受体重组反义基因质凿pLXSN/ATR,用保护灌注的方法局部定位转染损伤后的大鼠颈动脉。结果 PCR检测发现重组基因整合,RNA斑点杂交观察到实验组大鼠颈动脉壁内有重组反义凝血酶受体基因表达,正义凝血酶受体基因的表达受到明显抑制,反义基因转染组新生内膜,中膜比例降低了40.9%。结论 反义凝因酶受体重组基因转基因表达对大鼠颈动脉球囊损伤后动脉内膜的增生具有抑制作用,提示凝血酶及其受体在PTCA后再狭窄过程中有重要作用,为再狭窄的防治提供了新的线索。  相似文献   
96.
目的采用组合分析法探讨中国北方汉族人群HIA.DRB1、-DQA1等位基因与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Bvirus,HBV)感染不同结局的关系。方法采用序列特异性引物多聚酶链式反应(PCR-SSP)技术对207名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和148名自限性HBV感染者进行HLA-DRB1、-DQA1等位基因的检测,并运用病例对照研究设计和组合分析法比较HLA-DRB1、-DQA1等位基因与HBV感染不同结局的关系。结果携带HIA-DQA1*0102或HLA-DQA1*0301等位基因者,感染HBV后发展为慢性乙肝的风险显著低于不携带这些等位基因者,比值比(oddsratio,OR)分别为0.23和0.52。用此两个等位基因进行组合分析发现,仅携带HLA-DQA1*0102或HLA-DQA1*0301任何一个等位基因者,较不携带HLA-DQA1*0102和HLA-DQA1*0301两个等位基因者发展为慢性乙肝的风险显著降低(OR=0.28,X^2=31.16,P〈0.0031),而同时携带HLA-DQA1*0102和HLA-DQA1*0301两等位基因者,发展为慢性乙肝的风险降低则更为明显(OR=0.16,X^2=5.86,P=0.02)。结论具有两个保护(或危险)作用的等位基因者比不具有或仅有其中一个等位基因者对HBV感染的结局影响更大。  相似文献   
97.
目的 构建人乳头瘤病毒16型(HPV16)L1-ETc嵌合基因并表达融合蛋白,以期获得防治HPV16感染及相关肿瘤的疫苗.方法 以HPV16型的中国人野毒株为模板,利用PCR克隆技术制备HPV16 L1-E7c嵌合基因,并转入原核表达载体pET28a( ),获得pET28a( )-L1-E7c表达质粒.以Western blot方法鉴定融合蛋白与HPV16 L1和E7抗体的特异性结合.应用蛋白纯化仪纯化HPV16 L1-E7c融合蛋白,经过复性后,电镜观察病毒样颗粒(cVLP)的形态结构.纯化的蛋白免疫动物,测定疫苗抗肿瘤的细胞免疫及抗体产生情况.结果 经过序列分析和酶切鉴定表明成功构建了HPV16L1-E7c嵌合基因,并在大肠杆菌中可高效表达L1-E7c融合蛋白.此融合蛋白具有HPV16 L1和E7的抗原性,纯化的蛋白复性后可形成嵌合病毒样颗粒(cVLP),纯化的蛋白免疫动物后,产生特异性细胞和体液免疫反应,具有抗肿瘤活性.结论 构建的嵌合基因HPV16L1-E7c可有效表达HPV16 L1-E7c重组蛋白并形成cVLP.此蛋白在动物实验中具有疫苗的免疫保护作用,为HPV16疫苗的研究奠定了实验基础.  相似文献   
98.
新疆维吾尔族人自然长寿与HLA-DRB、ACE基因的关联分析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目的探讨人类白细胞抗原(HLA)-DRB基因及血管紧张素转换酶(ACE)基因多态性与新疆维吾尔族人自然长寿的关系.方法研究样本分为4组第1组年龄≥100岁;第2组年龄为90~99岁;第3组年龄为70~90岁;第4组为65-70岁自然死亡者.分别应用聚合酶链反应-序列特异引物法(PCR-SSP)、单链构象多态性(SSCP)分析和直接测序技术对各组进行基因分型.结果百岁组HLA-DR1的频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分别为9.5%和1.9%,P<0.05);HLA-DR6(14)的频率也明显高于对照组(分别为9.5%和0.9%,P<0.05);HLA-DR6的频率明显高于其余3组;HLA-DR4的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分别为9.5%和23.6%,P<0.05);HLA-DR9的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分别为1.2%和9.4%,P<0.05).相关分析显示HLA-DR1及ACE基因的D等位基因与长寿呈正相关,而HLA-DR9呈负相关.结论HLA-DRB基因的DR1等位基因和ACE基因的等位基因D对长寿可能有保护作用;HLA-DRB基因的DR9等位基因可能是不利于长寿的危险因素,HLA-DRB基因多态性和ACE基因多态性相互作用对长寿有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99.
缓释VEGF的可吸收性微管在TMR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结合缓释技术 ,促机械性TMR管道内血管生成的作用。方法 :利用机械钻在家兔左室前壁进行心肌钻孔 ,形成透室壁性心肌管道 ,实验组心肌管道内放入含VEGF及肝素的可吸收性多孔缓释微管 ;对照组放入不含VEGF及肝素的可吸收性多孔缓释微管。动物于术后8周处死 ,利用组织切片染色法 ,对照观察实验组和对照组TMR管道内血管生成状况。结果 :实验组TMR管道内血管生成的密度 /数量为 9.2 4± 0 .46条 /10× 4倍 ;对照组为 1.98± 0 .87条 /10× 4倍 ,两者具有非常显著性差异 ,P <0 .0 0 1。结论 :VEGF通过可吸收性多孔微管的缓释作用 ,对管道内血管的再生与重建具有非常明显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00.
北京市新生儿乙肝疫苗免疫策略成本效益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 分析北京市新生儿乙肝疫苗免疫策略所取得的经济效益。方法 以北京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报告资料为基础,采用在自然人群中分层多级抽样和医院内随机抽样相结合的方法,收集HBV感染相关肝病患者和表面抗原携带者作为费用调查的对象,运用成本效益分析方法进行综合评价。结果 现行北京市新生儿乙肝疫苗免疫策略使得1992年出生的新生儿90776人一生中避免发生急性乙肝1779例、慢性乙肝1507例、乙肝后肝硬化381例、肝癌1244例、表面抗原携带3359例。可获得8583.37万元的净效益,效益成本比为13.33。结论 北京市新生儿乙肝疫苗免疫策略可获得巨大的经济效益,应继续巩固和完善该策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